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34 毫秒
1.
关宁 《快乐阅读》2011,(9):76-76
作文是生活之反映,离开了生活便没有了作文。让学生立足于生活经验进行写作,是当前作文教学的新要求。叶圣陶先生曾说过:"写作的根源是发表的欲望,正如说话一样,胸中有所积蓄,不吐不快。"在作文训练中,引导学生进行即兴观察和有意观察,都是促使学生认识生活、从中获取作文素材的常用方法。  相似文献   

2.
叶圣陶先生曾说过:"作文不是生活的点缀,而是生活的必需,跟说话完全一样。"有些学生怕写作文,究其原因,就是没能把作文和生活联系起来。为了引导学  相似文献   

3.
叶圣陶先生说过:"生活犹如泉源,文章犹如溪流,泉源丰盈,溪流自然活泼地昼夜不息。"离开了生活,写作便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针对学生作文言之无物,动辙古人的现状。本文作者在教学实践中,尝试把时下最流行的微博这样一种文字呈现方式引进作文教学的课堂,为作文寻找源头活水,极大激发学生的表达欲求,引导学生学会观察生活,养成思考的习惯,为我们的作文教学提供了又一个新的角度。  相似文献   

4.
正作文教学一直是语文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笔者经过多年的摸索与实践,根据教学的实际情况,采用"课堂引导——多次面批修改——佳作优评"的互动式作文。批改模式,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一、课堂引导,对生活有深入的思考生活是写作的源泉,只有生活中的素材才最有感染力,才是最美的。课堂上,我引导学生从多种视角深  相似文献   

5.
叶圣陶老先生曾说过:“生活犹如源泉,文章犹如溪水,源泉丰富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而流之不尽。”教师在作文教学上就该引导学生走进生活,重视生活实践,体验生活的所有,挖掘写作的源泉。而作文教学上运用实践法,在这一方面上就能很好地引导学生关注生活,继而形成一种习惯。  相似文献   

6.
小学生的写作教学要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正如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所说:"作文是生活的必需,生活是作文的源泉。"但是近些年来,小学作文教学成效甚微,逐步演变成了一个不易化解的难题,师生们谈到作文无不千般滋味在心头,学生为不会写、写不好而发愁犯难,教师为作文耗时费力却收效甚微而焦灼,甚而有人对作文教学持不负责任的放任态度。要化解作文教学这一难题,需要下"真"功夫——指导学生观察真实生活,真心感受、体悟生活。  相似文献   

7.
在高中作文教学中,通过引导学生储备阅读和生活经验,大胆尝试仿写演练,共同构建了一套由四个环节构成的"读范文——作赏析——试牛刀——做点评"的作文教学模式。这一模式已有效突破作文教学瓶颈,取得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相似文献   

8.
<正>作文教学一直是语文教学中的难点、热点。叶圣陶先生曾说过:"作文不是生活的点缀,而是生活的必需,跟说话完全一个样。"可见,生活是作文的本源,离开了生活,作文就失去了源头和生命力。因此,在多年的作文教学中,我始终坚持从"生活"入手,采用多种方式和手段,努力实践"学生为本,兴趣为重,生活为实,实践为主"的作文教学新理念,让学生切身感受到"生活处处皆作文"。一、关注生活,营造良好的氛围作文课在我的课程表上一向是自由的。一次难忘的远足拉  相似文献   

9.
正让学生写出个性的、真情实感的文章一直是作文教学的一大难点,困扰着无数的教师。陶行知先生说过:"作文是生活的一部分,它离不开生活","生活是学生作文的源泉,作文是学生生活的镜子",所以要根治"作文恐惧症",让学生畅快为文,就唯有走"生活化作文"之路。"生活化作文"就是引导学生体验生活,关注社会,感受时代脉搏,让他们在生活中体会、揣摩和积累丰富的生活语言,将生活  相似文献   

10.
正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也说:"作文是生活的必需,生活是作文的源泉。"在新课程理念的感召下,"生活处处皆语文"已经成为语文教育者的共识。但是"作文难"的问题目前仍然比较普遍,作文教学费时费力的情况仍然有待进一步改善。笔者就自己多年作文教学实践,谈几点自己的体会。一、巧抓生活契机,引导学生说真话,诉真情在学生的眼中,生活是多彩的,喜怒哀乐,美丑善恶无时不在我们身边发生,但是,正是因为太过熟悉,学生往往对此熟视无睹,更没有仔细去观察,去想象,丧失了许多写作的好素材。因此,教师应该引导学生捕捉这些生活中的闪光点,引领学生去捕捉生活的具体情景。  相似文献   

11.
作文是一种创造性的活动,对于学生来说,要倾吐自己的心声,要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不仅要不断阅读,积累语言材料,丰富头脑;还要善于观察生活,多思考,勤练笔。老师在作文教学中也要正确地引导,在此,本人谈一谈在作文教学中的一孔之见。一、生活是作文的源泉学生往往都怕写作文,觉得没有材料可写,无从下手。怎样使学生有材料写呢?要引领学生注意观察生活,从生活小事中选材。生活是作文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泉。罗丹曾说过“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其实,初中生的人生经历已有十几年,也接触了不少人和事,在教学中引导学生用心…  相似文献   

12.
<正>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半壁江山"。然而,"学生视作文为畏途,教师视作文为苦差"的现象还很普遍。不可否认,习作教学成为语文教学中"最烫手的山芋"。作为一名语文教师,从多年的教学反思中,我个人认为要提高学生的习作能力,必须引导学生多读多写。叶圣陶先生也曾说过:"语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凭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举一反三,练成阅读和作文的熟练技巧。"因此,作为教师必须重视语文教学的一个基本原则,就引导学生朝着  相似文献   

13.
<正>如何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一直是语文老师探索和头疼的事。学生也因为写作水平差而害怕上作文课。那么怎样才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呢?一、作文来源于生活,引导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曾说过:"生活是写作的源泉,源头盛而文不竭。"这道出了作文来源于生活,生活是写作的源泉。因此,作为语文教师要引导学生走进大自然,了解社会,了解生活,了解国家大事,  相似文献   

14.
<正>叶圣陶先生曾说过:"给学生改作文,最有效的办法是面批。"可见,面批是作文教学中典型的因材施教方式,也是学生较愿意接受的作文批改方法。所谓"面批",是指在高中写作教学中,教师针对学生的作文与学生进行面对面的交流与指导,引导学生认识其作文的优点与不足之处,并启发和督促其进行修改的一种作文指导方法。一、面批的理论依据从认知心理学的角度来看,学生头脑中的知识贮  相似文献   

15.
叶圣陶先生曾说过,“生活如源泉,文章如流水。源泉丰富而不枯竭,流水自然活泼地流个不歇”。叶老的话告诉我们作文应来源于生活。生活化作文就强调学生生活、作文的共同提高。而学校、家庭、社会生活构成了学生生活的主要内容。为此,笔者在生活化作文教学方面进行了较长时间的探索、尝试和研究,即设计、引导学生参与生活实践,然后以此为题材作文,使作文反映生活,深化生活,效果较为显著。  相似文献   

16.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这一语道破了作文教学必须回归生活。因此,我们要让学生体验生活,抒写生活的真情实感,点燃学生的习作激情。一、留心生活,积累生活之源学生的作文应来源于生活,作文教学必须引导学生从  相似文献   

17.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环节,<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的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历年的作文命题正是这种理念的量化.我认为进行板块式作文教学是行之有效的策略.板块一:力争新颖、有深度的立意训练<课程标准>要求学生能"多角度地观察生活,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捕捉事物特征,力求有创意的表达".陆游曾说过:"文章最忌百家衣",苏东坡也曾说过:"文章最忌随人后".那么,如何实现"与众不同"呢?我认为,同一作文题,从不同角度进行立意训练是极为有效的实践策略.  相似文献   

18.
叶圣陶先生说过:"生活如泉源,文章犹如溪流,泉源丰盈,溪流自然活泼地昼夜不息。"这段富有诗意的话语,包孕着深刻而朴实的作文教学的道理:生活是作文之本。作文缘于生活,这既是事实,又是法则。如何引领学生走向生活,撷取生活的美丽?做法是:引导学生深入生活,开启写作的大门、消除学生作文的模式化痕迹,让作文成为一种自由的创造活动、捕捉生活的闪光点,积累有意义的生活资源。  相似文献   

19.
蔡建霖 《考试周刊》2013,(52):52-52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一个难点,这是由于学生的阅历少、生活经验不足、词汇不丰富,且分析、归纳、表达能力尚不强,因此一提起作文,学生就感到茫然,无从下笔。由此可见,教师必须引导学生领会作文的立意;引导观察、捕捉素材,进行"言之有物"的训练;引导学生读写结合,体会方法,提高表达能力,从而使作文教学达到"三路"统一的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20.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然而,在作文教学中,有些教师忘记了生活是写作的源泉,把作文教学与生活割裂开来.每次作文,将眼光盯在一个"文"字上,重技法、重形式的指导,教师一板一腔,语言车载船装,学生仍感到"无米之炊",没的写,假话、套话连篇.因此,作文教学教师的引导之功不在作文之内,而在作文之外,即关注学生的生活,开掘学生语言的"表达之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