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分享交流是幼儿科学探究后的关键环节,分享交流对于幼儿的科学探究意识与能力养成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但在科学活动中,部分教师对组织幼儿探究之后的分享交流还存在认识偏差和操作盲点,没能顺应幼儿的探究兴趣、需要与经验,有效地组织幼儿分享。  相似文献   

2.
杨春学 《学前教育》2014,(12):35-35
话题中的老师依据《指南》精神,“尝试通过拍照和画图等方式保留和积累有趣的探索与发现”,组织幼儿进行记录和分享交流,帮助幼儿经历一个完整的探究过程,相较于传统的集体科学活动,在认识上有了明显进步。但我们应该认识到,教学方法的改革不是一蹴而就的。笔者认为,要组织好科学探究活动中的记录和分享环节,需要处理好以下三对关系。  相似文献   

3.
陈擎红 《福建教育》2011,(10):34-36
幼儿园科学教育活动是教师利用周围环境为幼儿提供材料和机会,让幼儿通过自身感官去探索周围世界、获取信息、发现问题、寻找答案的一种学习活动。科学教育活动中,交流有助于幼儿分享各自的经验,重新思考自己的探究过程和发现;有助于同伴间相互修正、补充和强化各自的观点,正确认识事物间的关系;有助于幼儿发现新问题,激发幼儿进一步探究。  相似文献   

4.
幼儿科学教育活动中值得探讨的几个基本问题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幼儿科学教育日益受到关注与重视,而教师在组织科学教育活动的过程中则存在着诸多的困惑与问题。本文从教师的实践需求出发,对幼儿科学活动中的“探究”进行了解读,并对幼儿科学教育活动内容的选择、科学教育活动中的“科学性”问题、核心科学概念以及科学探究活动的过程等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5.
幼儿园科学活动中,记录能助推幼儿深入探究,也能帮助幼儿学习用多种方式表现、交流、分享探索的过程和结果。文章对教师如何有效支持和引导幼儿记录进行了探讨,基于实践尝试提出"图解式、图表式、曲线式、表格式"等幼儿记录方式并分析其运用要领。  相似文献   

6.
幼儿科学教育日益受到关注与重视,而教师在组织科学教育活动的过程中则存在着诸多的困惑与问题.本文从教师的实践需求出发,对幼儿科学活动中的"探究"进行了解读,并对幼儿科学教育活动内容的选择、科学教育活动中的"科学性"问题、核心科学概念以及科学探究活动的过程等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7.
幼儿园偶发事件中蕴含着适宜幼儿开展科学探究活动的教育契机。要发挥偶发事件的教育价值,教师要具有专业的理论修养、敏锐的观察能力以及灵活应变的教育智慧。在小班观察区发生"鱼缸摔破了"这一事件后,教师抓住教育契机,引导幼儿在其生活经验的基础上层层递进地讨论、交流和思考,通过支持幼儿大胆提出问题,猜测问题的答案,并鼓励幼儿用适宜的方法验证自己的认知,让转瞬即逝的偶发事件充分发挥出科学探究活动的教育价值。  相似文献   

8.
刘静  王照双 《林区教学》2023,(8):117-120
科学的内涵及本质就在于主动探究。对于幼儿园而言,为了提升幼儿的科学意识,需要通过各种探究式的科学活动,积极培养幼儿的自主探究能力。这不仅是社会进步的要求,更是幼儿自身发展的需求。作为教师,怎样组织、引导幼儿自主科学活动,并通过科学活动切实提升幼儿的自主探究能力,是亟须深入思考与探索的问题。通过捕捉兴趣、引发探究,提供材料、激发探究,贴近生活、自主探究三个方面开展科学教育活动,培养幼儿的自主探究能力。  相似文献   

9.
科学探究活动以幼儿为主体,以大自然和生活中真实的事物和现象为内容,幼儿通过动手操作、思考猜测、交流分享,获得丰富的科学知识,积累多方面的科学经验,为幼儿进行说明性讲述做好了认知准备、经验准备,极大地发展了幼儿进行说明性讲述的能力。  相似文献   

10.
周婷婷  盖玉泽 《天津教育》2023,(28):162-164
<正>自主游戏分享是指教师通过对幼儿游戏中表现的观察和解读,使幼儿游戏中建构的个性化经验辐射到集体范围,为下次游戏的开展做好经验和材料等方面的准备,而组织幼儿就其开展的自主游戏进行讲述、交流和分析的活动过程。《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提出:“教师要支持幼儿与同伴合作探究与分享交流,引导他们在交流中尝试整理、概括自己探究的成果,体验合作探究和发现的乐趣”。由此可见,自主游戏分享环节是提升游戏质量、促进有效师幼互动的关键环节,组织好此环节是一件非常重要且有意义的事情。  相似文献   

11.
冯雅静 《早期教育》2010,(10):52-52
科学探究活动的内容大多数比较抽象,幼儿一般难以理解。为了调动幼儿参与科学探究活动的兴趣,教师有必要以游戏化的方式来组织科学探究活动。  相似文献   

12.
在科学教育活动中,我们引领幼儿观察、提问、设想、实验,体验科学探究、科学发现的过程,发展幼儿探究与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教师应把握好与孩子探讨交流这一环节。1.在理解中与孩子共享实验的成功与失败在实践中,我们改变传统的“教”的模式,注重给孩子提供大量的“让事实说话”的机会。我们发现,摆脱了教师  相似文献   

13.
幼儿园科学教育是幼儿园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促进其他领域教育目标的实现有独特的价值。在基层幼儿园中,教师设计、组织科学探究活动的质量直接影响幼儿的科学学习效果。通过对当前幼儿园科学探究实践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针对现存问题为教师提供相应的教学建议。  相似文献   

14.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以下简称纣旨南》)提出“幼儿科学学习的核心要素是激发探究兴趣,体验探究过程,发展初步探究能力”,教师要“引导幼儿在探究中思考,尝试进行简单的推理和分析,发现事物之间明显的关联”。这就对科学集体活动中教师的有效指导提出了一定的要求。但是目前在科学集体活动的组织过程中,我们发现一些教师的介入显得茫然、随意,不知道自己什么时候该介入,以什么样的方式介入才能支持幼儿的探究,常出现介入时机不适宜、介入有效性不高的问题。  相似文献   

15.
对幼儿的科学教育是科学启蒙教育,在幼儿园组织开展科学活动应当遵循"从问题入手——疑问猜想,从操作入手——探究发现,从经验入手——表达交流"的基本环节,使科学活动成为激发幼儿探索兴趣、支持幼儿主动探究的动力,同时让幼儿在获得有关周围物质世界及其关系经验的过程中,逐步获得科学能力的发展。  相似文献   

16.
科学活动中,教师需要促进幼儿主动学习,增强幼儿的主体性。引导幼儿尝试操作材料,亲历探究发现过程,主动建构知识经验,可以采用围绕目的的自由探索方式进行。支持引导幼儿记录获得的信息,让幼儿交流分享探究的信息及经验。  相似文献   

17.
科学教育作为幼儿学习与发展的五大领域之一,能有效培养幼儿探究兴趣,发展幼儿探究能力。在日常生活渗透科学教育,教师和家长要注意日常生活中蕴含的适合引导幼儿进行科学探究的生活因素,注意紧扣幼儿年龄特点,把握幼儿科学的学习特点,让幼儿在活动中培养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并积累相关的科学经验。  相似文献   

18.
进行幼儿科学探究教育,既重视幼儿的自主发现、探索,又要强调教师在探究过程中的引领者和促进者角色。教师应该积极地为幼儿提供进行科学探究的资源,还应该主动拉近与幼儿的关系,进行平等合作,以伙伴的身份共同参与探究活动,以促进幼儿科学能力的发展。  相似文献   

19.
3-6岁幼儿科学探究的年龄特点及其引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3-6岁幼儿在探究的兴趣点与目的性、所适宜的探究方法与探究记录方式、表达结果与交流等方面既具有共性又存在着明显的年龄差异.一般来说,小班幼儿更喜欢探究自己日常喜欢、熟悉的事物,探究兴趣不稳定,其探究方法更多局限于直接的感知与操作,探究视角小,对操作过程感兴趣,但不喜欢记录与表达,同伴间较少主动交流,对教师的提问虽能给出实时的回答,但说得极为简单,通常是重复已有的想法或同伴的表达.中班幼儿对生活中时有接触但不太熟悉的事物更容易表现出强烈的探究兴趣,喜欢观察特征明显、多元、有变化且好玩的事物与现象,会主动记录自己探究的猜想或结果,但还缺乏逻辑性与层次性,经常是看到什么就记录什么,在教师引导下能够围绕问题进行整体有序观察或两两比较探究,乐于与同伴交流.大班幼儿则开始逐渐对有一定挑战性的内容或问题表现出探究兴趣,喜欢关注事物的变化、细节特点与功用等,活动前预测、活动中检验与求证的能力有了明显提高,开始乐意尝试多元化、个性化的记录与表达方式,常常会边探究边交流讨论,甚至还会出现争论与协商.教师应关注不同年龄段幼儿科学探究学习的需求,提升自己研究幼儿发展、提供支持性教育的能力,以增进幼儿科学教育的适宜性,最终促进幼儿科学素养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20.
幼儿园科学探究活动的形式主要是指"科学探究"本身的外显的行为与表现方式,体现为活动的流程或环节。幼儿园科学探究活动的实质是幼儿自主探究。当前幼儿园科学探究活动陷入徒有形式、缺失实质的困境。走出困境,教师需要确立幼儿在科学探究中的主体地位,观察了解幼儿的科学兴趣,创设宽松的环境支持幼儿的自主探究,使幼儿园科学探究活动回归其实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