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公开课"本应具有教学评价功能和观摩教学的意义,而在其演变为"公演课"后,"公开课"的真正功能受到质疑。"公开课"变成"公演课",凸显出教育中的价值危机,这种危机表现为教师们对于"何为好的教育"、"什么样的教学是好的教学"等基本的教育问题存在认识上的偏误。拒绝"问题"的课堂既不真实,也不自然。对于那些毫不介意"公演课"的教师和学生,应当给予充分的成长关怀,谨防他们在知识"演练"中失去比知识更为重要的"做人的态度"及"处事的原则"。  相似文献   

2.
"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是新课程的核心理念,教师教学方式和教学行为的改变都是为学生的发展服务.然而,在一些公开课、观摩课上,部分老师为了追求"良好的教学效果",不从孩子的实际情况出发,"包装"课堂,这种现象值得我们深思.现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对公开课中的一些教育现象进行剖析和矫正,和同行切磋.  相似文献   

3.
笔者有幸观摩了一次小学语文教学的公开课 ,真是大开眼界 :课堂上学生互动、师生互动配合的相当好 ,教师在课堂上真可谓挥洒自如 ,学生在课堂上真是从容应对 ,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都让人佩服、称赞。然而正当大家赞叹不已之际 ,听到办公室一领导心满意足地说 :“多亏了昨天又试上了一次 ,不然又得拖堂了。”之后再向学生打听 ,原来这节公开课早已预上多次了 ,每次都是领导策划 ,参谋指点 ,已耗时半月之久。公开课之所以被教育系统推崇 ,是公开课具有真实、具体、直观的表现形式 ,是优秀教师展示教学水准的一种有效的方式 ,同时也便于同行观摩…  相似文献   

4.
对公开课暴露出的问题进行研究是改进课堂教学的主要途径之一,它对提高教师教学能力、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但由于观课标准的理想化、价值取向的功利化以及过于注重考评等原因,使得公开课问题的认知现状表现出理想与现实、功利与发展、考评与对话之间的冲突。然而,完美的课堂是不存在的,有问题的课堂才是真实的、有研究价值的课堂。确立对公开课问题的正确态度、树立教学是一种残缺"艺术"的理念,突出公开课问题的价值、强化"反思式"思维,注重公开课问题的真实性,是实现公开课返璞归真的基本路径。  相似文献   

5.
<正>受教育功利思想的影响,如今的数学课堂呈现出"大容量、快节奏"的特点,有些教师甚至以"教了多少""教得多快"来评价教学的优劣。不久前,学校一名新教师准备在校内上一节公开课,与她讨论备课时,在备课稿旁边无意中发现了一行手写的字:"不要太在意学生的表现,一定要把教学内容上完。"我很是讶异,赶忙询问为什么这样想。她倒也坦率:"是公开课,担心上不完。"其实,很多教师都曾有过这样的  相似文献   

6.
小议公开课     
薛燕芬 《学子》2014,(4):83-83
正作为教师,"公开课"这个词语我们再熟悉不过了。我是一名普通的小学数学老师,从教也已经十几年了,和同事们一起听了大大小小的公开课不计其数,然而大家最大的感受就是公开课后,"山还是那个山,水还是那个水。"公开课似乎永远只是课堂教学的乌托邦,是可望而不可即的范本。公开课的目的是让我们学习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方法,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  相似文献   

7.
公开课,是学校经常开展的一项教研活动,提供了一个教育教学经验交流的平台。教师上公开课,本意是暴露问题,促进教学研究,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然而,近些年来,由于种种原因,公开课活动似乎逐渐开始变味,渐渐失去其原有的面貌,偏离了活动的宗旨和开课的最初目标,遭受的负面评价愈来愈多。教师理应还原公开课真正的面貌。  相似文献   

8.
课堂教学的改革应该是新课改的重要方面,因为目前我们的教学主要是课堂教学,学校教育最主要的阵地就是课堂。但实践证明,尽管“尊重学生主体地位、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实现主体发展教育”已经提了很多年了,教师口头上也接受,但一到课堂上还是滔滔不绝地讲,学生死气沉沉地听;教师接二连三地问,学生断断续续地答;教师不断地发出指令,学生手忙脚乱地去执行。学生忙来忙去还是处在被动接受的地位。其二,要研究课堂、改进教学就必须进行公开研讨课,但目前有很多的公开课都是一些失去诚信的课,一些作秀的课。下面是摘自某学生作文中的一堂公开课的…  相似文献   

9.
正公开课是一种常见的教师专业活动形式。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以来,公开课担负着宣传与推广新课程理念、展示如何将新的教育理念转化为课堂教学行为的重任。作为一名长期承担学校历史公开课的教师,笔者简要谈谈经验。一、课堂导入"磨刀不误砍柴工",课堂导入在整个教学流程中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好的课堂导入是上好公开课的前提。课堂导入主要是为了调动学生的自主学习兴趣,因此教师就要想方设法提高课堂导入的质量,做到有的放矢。  相似文献   

10.
一、引言 公开课是很多英语教研员组织教研活动的重要手段.也是一线英语教师进行课堂观摩、参与课堂研究的重要方式。对于开课教师而言,上公开课是挑战自我、展示自我和提高自我的好机会。然而在教研实践中我们常发现,许多公开课如走过场,公开课结束后很多开课教师又回归到原有的教学轨道,并没有因此在专业上得到相应的提高,或因此更关注对自己课堂教学的改进。  相似文献   

11.
正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聚焦课堂"已成为小语界的共识。当今,语文课堂教学评价的主要形式是"公开课"。按照公开课的功能划分,大体上包括两类:一类是基于教学研究的研讨课、展示课和观摩课,另一类是基于教师评选的比赛课。不管是哪一类课,都必须遵循语文教学的基本规律;不论哪一类课,都离不开教师专业素养的演绎。因此,"把握语文教学规律"和"关注教师专业素养"便构成了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评价标准的两个基本维度。  相似文献   

12.
所谓公开课,是相对于教师日常上课而言的,是主讲教师以较严谨的教学结构、科学的教学方法、浓郁的课堂民主氛围为追求,努力体现其教学水平和风格的课堂教学,因此赢得了广大学生的普遍欢迎。一、公开课让教师的课前准备更充分,学生课堂学习目标更明确。公开课一般要接受众多教师的积极评判,主讲教师为了上好一节公开课,会充分做好课前准备工作,精心设计课堂教学,尽可能地考虑到学生学习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困难和问题,预设好明确的课堂教学目的、严谨的课堂结构以及要使用的教学方法。由于教师的课前准备比较充分,课堂教学目的十分明确,学生在课堂学习过  相似文献   

13.
公开课是学校经常开展的一项教研活动,是一种较好的教育教学经验交流平台。教师上公开课的本意是暴露问题,促进教学研究,提高教师专业成长。然而,近些年来,由于种种原因,公开课活动似乎开始变味,渐渐失去其原有的面貌,偏离了活动的宗旨和开课的最初目标,影响了正常的教学活动,遭受的负面评价愈来愈多。  相似文献   

14.
问题剖析 一、教师与学生对话--灌输式 传统的课堂教学是一种"记忆型教学文化",教师的作用是向学生传递信息,学生的作用是接受、存储信息,并按这些信息行动.教师"话语霸权"剥夺了学生的话语权力,使课堂失去生机与活力,抑制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和个性发展.这样的课堂没有活力和灵性,"对话教学"也就无从谈起.  相似文献   

15.
瞿燕 《考试周刊》2013,(58):46-46
<正>教学有效性就是在教学活动中,教师采用各种方式和手段,用最少的时间、最小的精力投入,取得尽可能好的教学效果,实现特定的教学目标而组织实施的活动。有效的课堂教学是兼顾知识的传授、情感的交流、智慧的培养和个性塑造的过程。要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就必须讲究课堂提问的艺术。精心设计卓有成效的课堂提问是构建高效课堂的根本保证。一、课堂提问存在的问题(一)公开课上的提问公开课上,教师提问后期待的是正确答案,导致很多学生害怕在公开课堂上回答问题,不愿意举手发言,认为教师提问  相似文献   

16.
<正>在现实的课堂教学中,新教材、新课程、新理念和实际教学仍然存在很大差距。尤其是新课程背景下的公开课,如何将崭新的理念落实到课堂上,落实到每个学生的身上,并对教学产生有效的指导示范作用,值得反思和研究。如何才能上好一堂公开课呢?一、调整心态,理清认识我们清楚地知道,教师怕上公开课,是因为在上课教师的心里,总认为听课者是来挑刺的,如果被他们挑出些毛病,便会"死"在他们手里。教师一旦受到这些不良因素的干扰,就会变得瞻前顾后、心神不  相似文献   

17.
公开课教学是教师成长的丰厚土壤,寻找、依托其中的教育教学问题,让教师经历确认问题、形成想法、设计教学、观察课堂、评价反思等行动研究. 通过研究,你将会使反思成为自觉;通过研究,你将静悄悄地发展着自己的教育理解力、 教育批判力和教育建构力. 笔者认为践行与研究公开课教学要注重"联系",在联系中对比分析,引起反思,生成智慧.  相似文献   

18.
正公开课是学校经常开展的一项教研活动,是一种较好的教育教学经验交流平台。教师上公开课的本意是暴露问题,促进教学研究,提高教师专业成长。然而,近些年来,由于种种原因,公开课活动似乎开始变味,渐渐失去其原有的面貌,偏离了活动的宗旨和开课的最初目标,影响了正常的教学活动,遭受的负面评价愈来愈多。一、正方:公开课,教师成长,学生得益公开课给我们提供了某一课的教学范例,供大家讨论、剖析、学  相似文献   

19.
公开课的开展和评价,既能展示教师的风采,还能改进教师教学中的不足,从而提升教学水平,对教育教学都有着双层意义。然而当下的公开课,尤其是职教的语文公开课还是存在很多问题的,本文对职教语文课的现状进行了归纳和总结,并对如何才能上好一堂语文公开课,给出了自己的意见和建议。  相似文献   

20.
公开课,是教师成长的"助推器".一方面,它使执教者在"打磨"公开课的同时不断"打磨"自身;另一方面,它又为实践者提供了鲜活的教学研究案例.因此,公开课才能盛然流行.然而,随着它的遍地开花,公开课也不可避免地患上了一些"通病". 一、僵滞化:老调重弹生搬硬仿 时下听到的公开课,每每都是一些耳熟能详的课题.感叹这些被教师们称为"上烂了"的公开课的原因:不外乎执教者考虑到听课的效果,于是,热闹不起来的课不选,难以突出学生主体地位的课不选,难以体现新课程学习方式的课不选……再论及课的上法,也都是大同小异:名师课堂的生搬硬仿;教参、教例惟妙惟肖的翻版;加之网络的普及,电脑打开接通互联网,搬来"他山之石";等等.这些都已经在公开课上巍然成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