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高中语文一册《察今》:“今世之主法先王之法也,有似于此。”教学参考书把“有似于此”译为“有些象这种情况”。我觉得“有”在这个句子里没有意义,是个词头,它附加在“似”字前,一起构成双音词,是一种习惯用法。如: 1.“观其两旁,则滂渤怫郁,暗漠感突,上击下律。有似勇壮之卒,突怒而无畏。”(枚乘《七发》) 2.“祖逖不能清中原而复济者,有如大江!”(《资治通鉴·祖逖》)“有如”同“有似”。下同。 3.“骁腾有如此,万里可横行。”(杜  相似文献   

2.
闻鸡起舞——听到鸡鸣,就起床舞剑。典出《晋书·祖逖传》和《晋阳秋》。说祖逖和刘琨少年而有壮怀。半夜听见鸡叫,便起床操演武艺,以备报效国家。比喻有志向的人及时奋发。牝鸡司晨——牝鸡,母鸡也。司晨,报晓。典出《尚书·牧誓》。打鸣本是公鸡的“专利”,而母鸡啼鸣则被认为不吉利,旧时认为这预示着家庭的败落。封建时代用以比喻妇人专权。鸡犬升天——典出《神仙传·刘安》。书中说淮南王修炼得道,举家升天,畜产皆仙,犬吠于天上,鸡鸣于云中。亦作“一人得道,鸡犬飞升”。比喻一个人得势,与他有关的人也随之发迹。杀鸡为黍——杀鸡作黍…  相似文献   

3.
“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这是毛主席《沁园春(长沙)》词的结尾两句.周振甫注释本未注,臧克家同志解释这两句为“游泳江中,奋力击水。激起的浪涛几乎把身旁飞一般前进的船只阻住了。”(《毛主席诗词讲解》第47页)以后凡是讲解这首诗的,都采用此说。反复研读,总觉得上面解释似未能“犁然有当于心”。我以为在这首词中,“中流击水”是运用晋代民族英雄祖逖“中流击楫”的故事,表现了当时以毛主席为中心的革命青年欲献身于革命事业,挽救祖国于危亡之境的雄心壮志。  相似文献   

4.
先说"连及".《易·系辞》云:"润之以风雨."雨能润物,风怎能润?其实这里只取"雨"义.象这种语言习惯上的"因其—并及其—"连类及之"的现象,就叫"连及"修辞格.课本中用"连及"格的例子有:《芙蕖》"是芙蕖也者,无一时一刻不适耳目之观……"耳目",仅用"目"义.再说兼言.《论语》"沽酒市脯不食."食"兼言了"饮",因为"脯"可食,而酒应说  相似文献   

5.
许多古书注解和字典辞书认为,古代汉语中,"去"有"藏"的意义,因而有时以"藏"释"去".释"去"为"藏"始见于晋杜预《春秋经传集解》.《左传·昭公十九年》:"纺焉以度而去之."杜注:"因纺纑,连所纺以度城而藏之,以待外攻者,欲报雠."杜预用"藏"与"去"对释,但未说明原因.其后南朝裴松之注《三国志·魏志·华佗传》"去药以待不详"一语,则直言"古语以藏为去",古代"去"与"藏"音、义相通.唐陆德明《经典释文》赞同裴说,  相似文献   

6.
《桃花源记》中“问今是何世”的“世”,课本未加注释。一般作“朝代”讲,我认为应作“父子相继”讲。其理由是: 古汉语中,“世”的本义是“父子相继”,指祖、父、子、孙各代人,犹言“辈”。例如《周札·秋官》:“世相朝也。”郑玄注:“父死子立曰世。”《左传·昭公七年》:“从改三世矣。”贾  相似文献   

7.
《论语·先进》篇有段师生对话:子贡问:"师与商也孰贤?"子曰:"师也过,商也不及."曰:"然则师愈与?"子曰:"过犹不及."这就是"过犹不及"著名成语的由来.意思是说:事情做过了头,跟做得不够一样,都是不好的.《孟子·公孙丑上》"揠苗助长"的故事,是"过犹不及"的典型.说明违反事物发展规律,强求速成,  相似文献   

8.
《云赋》引屈原《九歌·云中君》"览冀州兮有余,横四海兮焉穷"一句.课本对横注释是"横guāng通光,穷极,广大."我以为不妥.查《康熙字典》注"横"为"古旷切,音桄.盛气充满也."由"桄"音可断"横"应读为guàng不为guāng,其义与课文解释不同.再查《辞源》注"横"通"黉"hóng而不是通"光".尤其是朱熹的《楚辞集注》中,对《云中君》的"英"宫"降"标了异读,而对"横"却未标异读,并把这句解释为"横行注四海,无有穷极也."横行"为"遍行"(见《楚辞》横行②)由此可推知"横"仍读为"héng",义为"遍行".  相似文献   

9.
祖逖北伐是东晋的首次北伐,而北伐的主要对象是羯族人石勒建立的后赵.一千多年来,史学家一直为祖逖北伐唱赞歌.赞誉祖逖是“把自己的一生献给祖国和人民的英雄.”①“是中华民族识大体顾大局的杰出人物,他为完成祖国统一大业那种生命不息、奋斗不止的献身精神,永垂汗青,彪炳百代.”②肯定祖逖北伐似乎已成定论,我认为这种看法不符合历史实际,故作《新论》.过去评价祖逖北伐,只是着眼点祖逖北伐本身,往往得出片面的结论.评价祖逖北伐,是一个比较复杂繁难的问题,只有将祖逖所处的两晋同其北伐对象后赵进行认真、细致的分析比较,才能公正地评价祖逖北伐.一、后赵取代西晋是庶族地主对门阀士族的胜利祖逖所处的西晋时期,门阀士族当权.此阶段政治、经济均与门阀制度密切相关,自然祖逖北伐与门阀士族有着必然的联系.门阀士族渊源于东汉.曹魏的九品中正制到  相似文献   

10.
说“竖子”     
中学语文《鸿门宴》中“竖子不足与谋”一句,各种课本对竖子的解释是:“竖子,骂人的话,相当于小子,这里指项羽、项伯辈。”先说竖子。说它是骂人的话,言重了。《左传·成公十年》:“公梦疾为二竖子”。《史记·蒯通传》:“竖子不用臣之策,故令自夷于此”。《史记·孙子吴起列传》:“遂成竖子之名”。《战国策·燕策》:“今日往而不反者,竖子也”。《史记·平原君列传》:“白起小竖子耳”。《吕览·必己》:“故人喜,具酒肉,令竖子为杀雁飨之”。《晋书·阮籍传》:“时无英雄,使竖子成名”。以上这些例子,“竖子”并没有“…  相似文献   

11.
全日制十年制高中课本语文第一册《硕鼠》一诗中有“爰得我直”一句。课本注:〔直〕这里指处所。关于“直”,《古汉语常用字字典》释作“价值”。《史记·张汤传》:“汤死,家产直不过五百金。”引伸为“工钱”。《后汉书·班超传》:“为官写书受直,以养老母”。这个意义后来写作“值”。今人余冠英《诗经  相似文献   

12.
《鸿门宴》中有“道芷阳间行”一句,目前一些注本的解释,我觉得是欠妥贴的。《中等师范学校语文课本·文选和写作·第五册》和《五年制中学高中课本·语文·第二册》《鸿门宴》一课,对“道芷阳问行”的注释是:“[道]取道”。又师范课本“练习”三和中学课本“思考练习”五说:“古汉语中,名词还有一种特殊的用法,就是用来修饰动词,作动词的状语。如‘道芷阳间行’里的‘间’,原意是小道,这里却用作动词‘行’的状语,表示动作的处所。‘问行’就是‘从小道走’。”一些影响较大的著作如《古代汉语》(王力主编)、《古代散选》(人民教育出版社)、《中国历代文学作品选》(朱东润主编),对“道芷阳间行”句的注释,也大体如此,如:  相似文献   

13.
《科学课》1987,(6)
低年级全国统编《自然》第拓册教材 分析新祖教育1987·9喊斌谈谈农收区小学自然教李新祖教 ,育198709谢海军注意培养儿童观察能力贵州教育 19价·7、/8白明彦《凸透镜》放大了他的形象贵州 教育飞987.早/8邹明火充分发挥自然课本的作用贵州教 育,.87。一9张传芬.我校生物园地在教学中发挥作用 贵州教育198卜g盛晶晶结合实际改革教学的一次尝试贵 州教育1987·勺郎德沂 《自然》第一册植物部分教学建议/云南教育1 087.9杨加样第一册《’热胀冷缩》教学谈四川 教育198709刘诗泽第三册:《物体的童减》教学构思 四川教育1分8卜9张天明第五册.《…  相似文献   

14.
新教材的编纂是一项大工程,难免会出现一些纰漏。笔者不揣浅陋,想谈谈新教材中的几个问题。一、同一套教材中,相关知识点的解说未能做到通盘考虑,统一口径,给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造成了一定的干扰。新教材中《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试验修订本·必修)·语文》(以下简称《课本》)、《全曰制普通高级中学语文读本(试验修订本·必修)》(以  相似文献   

15.
《诗情画意·轻快活泼》(《中学语文教学》84年第十二期)一文释辛弃痊“明月别枝惊鹊”(《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的“别枝”为“另一枝”。初中语文课本第四册中也持这种说法。细细推敲,觉得犹可商榷。  相似文献   

16.
初中《中国历史》课本第一册提到班超出使西域,至鄯善,夜袭匈奴营帐。班超对部属36人说:“不入虎穴,焉得虎子!”《辞海》“不”字条持同样说法。但查《后汉书·班超传》和《资治通鉴·汉纪》,班超原话均为“不入虎穴,不得虎子。”那么,“焉”字从何而来?近查新出版的《汉语大词典》一卷,  相似文献   

17.
已故王重民先生在《敦煌古籍叙录·贞元十道录》叙述唐代剑南道向朝廷贡献方物:"《新志》亦无班布,蜀马,而有柑与麸,金."《新志》保州贡有麸,金,无羌活,当归."(109页,中华书局,1979年新一版)把"麸金"当成两种不同的物质,实际上"麸金"就是沙金,是金的麸屑状碎粒.  相似文献   

18.
明·徐应秋《玉芝堂谈荟》卷二载陈逖为贞明年间状元,但未指明具体年份,清·徐松《登科记考》卷二五也认为他是状元,将他置于贞明四年(918年)戊寅科,并注明:“附此俟考”,并无佐证,笔者认为放在本年是对的。有一条佐证:《潘湖俊儒》一书提到泉州另一状元黄仁颖明经及第于贞明四年,而这年恰好陈逖于进士考试中夺魁,《记考》卷二五转引《太平广记》所引《稽神录》也说:“贞明中”陈逖中状元,同年黄仁颖明经及第。不过,也有可能是循环论证,即《潘湖俊儒》在这个问题上依据的是《记考》。 关于陈逖的字号、生平、仕历等,《谈荟…  相似文献   

19.
闻鸡起舞(励志型) <晋书·祖逖传>载:东晋祖逖与刘琨率部镇守雍丘.夜晚共被同寝.午夜,荒野中传来鸡鸣,祖逖闻后对刘琨说:"此非恶声也",即起身习武.祖逖立志为国效力,与刘琨互相勉励,半夜听到鸡啼便起床舞剑.自此,"闻鸡起舞"便成为形容有志者及时奋发图强的典故.  相似文献   

20.
孙望《全唐诗补逸》卷十七无考类辑有舒信道诗一首,题为《甘蔗诗》,附有小注云:“舒信道,无考,诗一首。(全唐诗无舒信道诗)”。按,孙望原诗辑自《渊鉴类函·果部·甘蔗六》,补逸误作“甘蔗五”,书系清圣祖命张英等所纂,实不足为据。考宋·陈景沂《全芳备祖》后集卷四《果部·甘蔗·赋咏祖》,录有舒信道咏甘蔗诗,唯“还”作“仙”,“当垆”作“垆边”,“让”作“酝”,“祖”作“袒”,文字与孙先生辑诗稍异。同书前集卷一《花部·梅花·赋咏祖》有舒信道“短笛楼头三弄夜,前村雪里一枝春”句,胡应麟《诗薮》杂编卷五:“李定、舒亶,也知其为凶狡亡赖而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