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借读费政策演变的价值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任何一项教育政策都蕴涵着一定的价值取向和价值选择,同时,教育政策的价值标准影响着教育政策的公平性。借读费从收取到取消经历了一个漫长和艰难的过程,同时,其蕴涵的教育价值也经历了一个日益凸显教育公平的过程。从借读费政策的演变过程分析其价值选择,有助于促进我国流动人口子女义务教育政策决策的科学化和民主化进程,有助于分析与思考在实践中如何更有效地实施义务教育政策。  相似文献   

2.
伴随着中国城市化进程,流动人口子女成为一个庞大的群体.虽然政府制定了保障流动人口子女接受义务教育的财致政策体系,但由于在教育实践中存在诸多财政困境,流动人口子女义务教育问题仍然是个未解决好的难题.切实解决流动人口子女义务教育问题,政府应采取以下几项财政措施:一是建立流动人口子女义务教育经费预算单列制度;二是建立地方政府问流动人口子女义务教育财政责任分担制度;三是楚立中央政府"动态经费拨款制度";四是建立民办学校"政府财政资助制度".  相似文献   

3.
从今年开始,北京取消了中小学义务教育阶段借读费,这标志着外来人口子女在京均可接受免费义务教育。  相似文献   

4.
农民工子女义务教育问题进入政策研究视野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在义务教育的诸多问题中,最初农民工子女问题并没有进入研究视野,更没有排上政府的政策日程。从《义务教育法》颁布到《教育法》出台的近10年间,国家教育行政部门颁布了上百种政策法规,但没有一个是针对城市流动人口子女义务教育问题。而最先进入政府决策视野的是因民工潮引发的交通和治安问题。_①由于流动人口中占相当比例的人口举家流动到城镇,使他们的子女离开原户籍所在地。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义务教育由地方负责,分级管理,适龄儿童接受义务教育主要由户籍所在地政府负责,教育经费则按照户籍学生数下拨。这样,当儿童随父母迁徙到城镇,原户籍所在地政府不可能再负责他们的教育,而当地政府并没有义务负责他们的教育。因此,对于流动人口子女来说,他们的教育问题只能依靠父母来解决,由于农民工多数属于低收入人口,在公办学校高额的“借读费”面前,子女面临着失学。正是在上述背景下,中国国内的一些研究人员开始关注流动子女的教育问题。对这一时期研究成果的梳理。是当前政策执行研究所必须的前提工作。  相似文献   

5.
20世纪90年代以来,农村劳动力在城乡之间的大规模流动,开始成为“中国社会经济生活中最引人注目的现象。”①并且,越来越多的农民工开始以家庭形式携子女迁移,出现流动人口“家庭化”的趋势。由于我国长期存在的城乡二元壁垒,适龄儿童只能在户籍所在地接受义务教育,而随着民工潮迁入城市的大量农民工子女,由于没有流入地户口,因此,流入地政府一般会要求他们缴纳一笔“借读费”,然后才能够在公办学校借读;但我国《义务教育法》第十条明确规定“:国家对接受义务教育的学生免收学费”,因此,借读费的收取和此规定明显抵触。在现实中,各地地方政…  相似文献   

6.
非户籍常住人口子女义务教育中地方政策与法律法规之间存在着一定的矛盾,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两个为主”的政策、入学条件的限制和借读费的收取。产生矛盾的主要原因:一是我国二元分割的户籍制度使非户籍常住人口子女的义务教育陷入了困境,二是由于政策缺乏合法性导致非户籍常住人口子女义务教育问题难以得到解决。  相似文献   

7.
非户籍常住人口子女义务教育中地方政策与法律法规之间存在着一定的矛盾,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两个为主”的政策、入学条件的限制和借读费的收取。产生矛盾的主要原因:一是我国二元分割的户籍制度使非户籍常住人口子女的义务教育陷入了困境,二是由于政策缺乏合法性导致非户籍常住人口子女义务教育问题难以得到解决。  相似文献   

8.
随着广西城镇化建设的加快,大量农民工进入南宁,随之其子女的义务教育问题也引起了各方的关注,南宁市针对本市的具体情况颁布了一系列有关流动人口子女就学的政策条文,其中2004年出台的《南宁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做好进城务工就业农民子女接受义务教育工作的意见》成为近几年流动人口适龄儿童入学的政策指导。本文试对该政策的实施效果,以及在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9.
随着我国城市化建设进程的加快,农村人口向城市的流动速度呈逐年上升的趋势。北京作为首都,流动人口不但规模庞大,而且渐渐成为常住人口。这种流动人口“家庭化”的现象,使得北京市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的就学问题凸现出来。为有效地解决外来务工人员子女接受义务教育的问题,2002年  相似文献   

10.
《华章》2007,(5)
【核心提示】据有关部门调查,目前全国约有2000多万农民工子女在城市读书。新的《义务教育法》的颁布和一系列政策的出台,使这些孩子接受义务教育有了保障。然而,一部分学生初中即将毕业,新的问题又凸显出来:完成义务教育后,流动的孩子哪里去?有关专家指出,目前有三大因素阻碍农民工子女初中后教育:一是户籍障碍。城市高中目前一般只接纳有本地户籍的初中毕业生,而不向外籍户口人员开放。二是借读费用昂贵。少数农民工子女有幸进入城市高中学习,也要缴纳高昂的借读费。三是高考政策限制。高考目前严格执行按户籍所在地报考的原则,农民工子女不能在流入地参加高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