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刘勇先 《收藏》2008,(5):85-85
青铜兵器在商周时代,因战争的需要而大量铸造,是当时军队必不可少的装备。  相似文献   

2.
我国古代的兵器有长短之分,所谓长兵,多指戈、戟、矛、枪、棍、叉、钯、弩……等。而短兵多指匕首、剑、刀、斧、盾……。古人对使用兵器是非常讲究的,他们在长期的生活和残酷的战争中总结出一套使用长兵短器的理论,其中一些理论至今仍有一定的借鉴作用,广大的武术爱好者也能从中得到不少启发。  相似文献   

3.
综合运用文献、文物双重互证法等考察两汉时期军队的体能、技能训练体系。从《汉书·艺文志》所载“兵技巧”类书目入手,探讨两汉时期军事体育与战争形态、武器装备及军队训练的关系,其中“兵技巧”主要包含“习手足——军队的体能训练”“便器械——使用兵器的技能训练”“积机关——军事工程学领域的方法”三方面内容。两汉时期的“兵技巧”在军队体能训练和技能训练方面的特点和价值体现为:①引入手搏、剑道、蹴鞠等一系列身体活动作为“习手足”的训练手段与方法;②形成从民间到军队以弓射、骑射、弩射以及刀、剑、戟、矛为核心的“便器械”技能训练体系。两汉是中国古代战争和军事训练的重大变革时期,以车战和步战为主的中原军队必须面对北方游牧民族以骑射为主的新型战争,其军事体育和军事训练体系为在汉匈战争中取得最后胜利提供了重要保障。  相似文献   

4.
考古研究发现,从旧石器晚期开始,我们的祖先就学会了制造复合工具,其中石矛是出现较早的武器。如果将石制的尖状器装置在木棍上,即可制成刺击用的矛或投掷用的标枪。但是,有些石矛首与矛形石簇很难分辨,因为安长柄以刺者为矛,安半长之柄以投者为标枪,安短柄以射击者则为箭。然而,历史的遗迹则表明,自远古以迄商周,标枪确为我国劳动人民狩猎的劳动工具和作战的远射兵器之一。  相似文献   

5.
枪是中国武术当中主要的长器械之一,富有“百兵之王”的盛誉,同时它也是我国古代战场上一种十分重要的格斗兵器。文章主要运用文献资料法、比较法、逻辑分析法等研究方法,在查阅了大量文献资料的基础上,对枪的历史由来与演变进程进行整理归纳和总结。从商周、先秦战国时代的殳、戈、戟、矛到枪的形成,从唐代到宋、明、清各时期枪的形制、特点、功能用途等方面进行梳理;以及唐代以后枪术的发展与演变,从“兵枪”到“游枪”、从军事用途的减弱到民间社会的盛行等进行介绍,客观地说明了中国古代的枪“从无到有”、“从有到丰”的脉络历程。  相似文献   

6.
浅谈枪术中的圈与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枪是古代作战的兵器之一,历史悠久。相传庖(禾羲)始造干戈,蚩尤继作五兵。周官释五兵为戈、殳、(卓戈)、酋、矛。《昭代从书·甲集·兵杖记》载:“实録曰黄帝与蚩尤战即有枪”。程冲斗在《长枪法选·长枪说》中审道:“器名枪者,即古之丈八矛也”。说明枪的前身是矛。在冷兵器时代,枪是一种很有威力的长兵器。它以其灵活善变,伏机制胜,出击神速的  相似文献   

7.
    
矛是在一根竹制或木制长柄的前端,安有一个很尖且两面带刃的枪尖的兵器。矛的使用方法大多是用双手握柄,以直刺(戮)为主的单一使用方法。 图1的矛,出自战国时代。矛尖部分,长约37厘米,用青铜制成,呈长三角状,带  相似文献   

8.
兵的运用 周朝军队的基本编制是“伍”,由分别使用殳(shu.一声,竹木做成的武器)、矛、酋、戈、戟五种兵器的五名士兵组成,五种兵器,各有长短,组合协调,增强了整体战斗力。那么象棋中的兵(卒)即由此抽象而来,同时也就具备了步兵最基本的特点.成为机动力最低、威慑力较低的基础进攻子力。  相似文献   

9.
柳云鹏  李照山 《武当》2014,(8):33-34
在古代,矛和盾是常用的两种兵器。矛和盾这种既对立又统一的辩证关系,被广泛的应用到很多事物中。在大成拳体系中,这种辩证关系体现在诸多方面。正因为如此,该拳的创始人王芗斋先生曾在晚年自号为“矛盾老人”。  相似文献   

10.
中国古代马背兵器不少,有远兵的弓箭,有长兵的矛、枪、槊、矟、大刀;有软兵的鞭,还有挝、槌、剑等。其中马矟是兴起于晋南北朝的一种马背兵器。这种兵器形似矛,近于槊,上举可达树梢,放下可以拖地,柄很长,便于快马刺杀,曾在几百年的战争史上留下深深的痕迹。  相似文献   

11.
    
殳(音舒)是一种古兵器。古代的车战,车上用的兵器是戈、长戟、短矛、长矛和殳。 据古书《考工记》说:“殳,长寻有四尺。”古代以八尺为一寻,所以殳的长度是一丈二尺。当时的一尺等于今日的23.1厘米,则它的长度应是277.8厘米。 1971年2月,湖南省长沙浏城桥楚墓发掘出两枝“积竹棒”。一枝长303厘米,一枝长301  相似文献   

12.
【戟】为戈矛合体之兵,柄前安直刃以刺敌,旁有横刃亦可勾啄敌,具有勾刺的双重作用。周代大量戟的出土,说明戟在周时已广为使用。古籍所载“棘”即“戟”。《左传》载,“子都拔棘而逐”,此“棘”就是戟。《周礼·月令》说:“季秋习五戎。注,弓矢、殳、矛、戈、戟。”由此可知,戟为当时军队重要兵器之一。(图15 战国吕不韦戟)  相似文献   

13.
剑术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深受广大人民喜爱。在我国古代的诸兵器中,剑,被誉称为“百兵之君”。 剑,最早出现在商周青铜器时代,也叫青铜剑。这是一种锋利的短兵器,是由提炼出的较纯的铜加锡的合金制成。《考工记》说它是:“五分其金而锡居二,谓之削杀之齐。”在现代实际测定的青铜剑合金中,锡占13%以上。 青铜剑由剑身和剑柄组成。剑身中线突起的部位叫“脊”,脊两侧是30度左右的坡状,称之为“纵”,纵外的刃称“锷”。柄有圆  相似文献   

14.
戟是中国古代矛与戈结合的一种长柄兵器,具有挥刺、勾挂等功能。这种兵器为什么叫戟呢?依《说文》“戟,诸若棘”,戟取棘音,是因为戟的整个形状象棘木,棘就是刺。戟的外形看上去,还象矛头上横出一枝(戈形),所以古称枝兵。见《说文》“戟,有枝兵也”。《释名》“戟,格也,旁有枝格也”。《通艺录》又把戟叫句兵,句,曲的意思,  相似文献   

15.
中国古代马背兵器不少,有远兵的弓箭,有长兵的矛、枪、槊、稍、大刀;有软兵的鞭,还有挝、槌、剑等。其中马稍是兴起于晋南北朝的一种马背兵器。这种兵器形似矛,近于槊,上举可达树梢,放下可以拖地,柄很长,便于快马刺杀,曾在几百年的战争史上留下深深的痕迹。  相似文献   

16.
从体育考古角度看我国先秦及秦汉时期的军旅体育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华夏民族自新石器时代即有部族战争,其兵学时空跨度之大、冲突之酷烈、规模之宏浩、性质之复杂,是相同历史阶段任何国家所难匹拟的。上古时代,人皆为兵,个个习武,但那时工兵不分,工具即是战斗武器。兵器的演进和发展,战斗力的日益增强和提高,不仅闪烁着华夏民族的智慧之光,也使军旅之事中的武艺熠熠生辉。譬如说,具有鲜明民族文化个性的中华武术,正是汲取了军旅武艺中的精髓,并融合其它体育文化形态中的精华而衍生发展起来的。一、长兵器与十八般武艺周武王伐纣在誓师时说:“称尔戈,比尔干,立尔矛。”(《尚后·牧誓》)意思…  相似文献   

17.
战争兵器与武术器械曾有过水乳交融的历史阶段。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战争兵器发生了根本性变革,武术器械也随之发生了改变,最终结果是:武术器械脱离了战争兵器,走上了全民健身的发展轨道。本文运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观察法等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8.
文章运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对《三国演义》进行精读,统计出《三国演义》中武将使用最多的兵器是“枪”,并运用对比分析法,对武将使用兵器“枪”的作战场景进行研究,充分证明罗贯中在他那个时代对于描写兵器反映出的古代武术印记与对现代武术中枪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在中国古代的武事活动中,投掷是一种常用的创敌方法。其手法多样,器械各异,各家均有巧妙独到之处。 一、投矛 矛者,枪也,是古代最常用的击刺兵器,一般用于两兵格杀,但亦有能掌握其投掷技术者,用投矛未击刺对手。《晋书  相似文献   

20.
镋扒与铲叉     
在斑驳陆离、五光十色的古代兵器当中,有一组多刺多刃的兵器。它们虽不如刀剑枪矛那样雄光万丈、风采照人,但却以其独有的特色引人注目。那就是可归于杂式兵器之列的锐扒与铲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