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伊天 《金秋科苑》2010,(22):109-110
人迹罕至的罗布泊充满了神秘色彩,这里被称为生命的禁区。日前,30年来最大规模的一次科学考察在罗布泊展开,罗布泊的神秘面纱有望揭开。罗布泊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若羌县境内,历史上曾是一个烟波浩渺的湖泊,湖面超过1万平方公里。最新研究表明,上世纪初,罗布泊湖里还生长着数十斤重的大鱼。但如今,这一切已变得面目全非。偌大的罗布泊湖为何会离奇消失,外界一直众说纷纭。直到最近的一次科学考察才将谜底揭开。  相似文献   

2.
南极第一城     
南极科学考察站(亦称科学考察基地),是开展科学考察活动与确保考察人员工作与生存的必不可少的前提。目前,《南极条约》的45个成员国在南极建有100多个科学考察站,按其性质、功能、规模和站上的设施等来划分,这些科考站分为夏季考察站(仅在南极的夏季一即每年的11月至来年的2月有科考人员的站)和常年考察站一又称为越冬考察站(一年四季中都有科考人员的站)。  相似文献   

3.
再探罗布泊     
到罗布泊去,对很多人来说,都是一个长久的梦。有位日本人曾写过一本书,叫《丝绸之路上的99个谜》。罗布泊,就是其中最大的一个谜。  相似文献   

4.
《中国青年科技》2004,(10):36-37
国内科学考察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我国对青藏高原地区的科学考察活动一直没有间断。60-70年代珠穆朗玛峰地区的两次科学考察与70年代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综合科学考察队,对西藏自治区进行了全面、系统的考察,出版了46部共56册著作。自1973年以来,几代中国科学家先后8 次赴大峡谷进行科学考察,对大峡谷形成 史、资源环境及其与人类和自然资源之相互关系有了新的认识。  相似文献   

5.
向北极进军     
今年5月25日,国家海洋局局长张登义正式宣布:经国务院批准,中国首次北极科学考察活动将在7月至9月进行。这是我国第一次由政府部门直接组织对北极地区进行大规模综合科学考察,也是我国科学考察船首航北冰洋。考察的主要内容是围绕北极地  相似文献   

6.
综合科学考察通过对区域自然资源及社会发展的实地深入调查研究,为国家或区域发展提供科学决策依据。作为综合科学考察活动的核心成果之一,科学考察数据具有来源多样、存储分散、类型复杂等特点。如何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高效地组织、管理这些宝贵的科学数据资源,使之能够更好地为不同领域的研究人员共享利用是综合科学考察活动的一个重要内容。本文以澜沧江流域中下游与大香格里拉地区科学考察为例,利用基于元数据的多元数据集成技术和基于组件的系统实现技术,并在ArcGIS Server、WebGIS等技术支持下,设计并开发了澜沧江科学考察数据集成系统,可实现澜沧江科学考察数据的高效管理及异构共享,为探索新时期科学考察数据如何更好地服务于科研与社会需求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7.
黄翀  史磊  刘高焕  谢传节  沈镭 《资源科学》2014,36(2):252-258
综合科学考察通过对区域自然资源及社会发展的实地深入调查研究,为国家或区域发展提供科学决策依据。作为综合科学考察活动的核心成果之一,科学考察数据具有来源多样、存储分散、类型复杂等特点。如何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高效地组织、管理这些宝贵的科学数据资源,使之能够更好地为不同领域的研究人员共享利用是综合科学考察活动的一个重要内容。本文以澜沧江流域中下游与大香格里拉地区科学考察为例,利用基于元数据的多元数据集成技术和基于组件的系统实现技术,并在ArcGIS Server、WebGIS等技术支持下,设计并开发了澜沧江科学考察数据集成系统,可实现澜沧江科学考察数据的高效管理及异构共享,为探索新时期科学考察数据如何更好地服务于科研与社会需求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8.
科技动态     
《今日科苑》2011,(7):6-7
"雪龙号"科考船结束第27次南极科学考察回国 3月30日上午,上海吴淞边检"青年服务突击队"赶赴吴淞锚地,为载誉归来的"雪龙号"134名科考队员和船员登轮办理了入境边防检查手续,标志着"雪龙号"科考船结束第27次南极科考航行正式回到祖国怀抱。  相似文献   

9.
中外科学家将考察喜马拉雅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由中科院国际合作局和国际山地中心举办,中国喜马投雅国际科学考察活动将于10月中旬开始。届时,由中国,印度、尼泊尔,不丹四国共16位科学家围绕喜马拉雅地区进行为期一个月的科学考察。[编者按]  相似文献   

10.
《发明与创新》2004,(3):39-39
一个由30多位文物界、勘探界专家组成的“中国古代火药原料科学考察探险队”2003年11月底结束在四川绵阳江油市老君山的考察。专家们宣布,他们发现了迄今为止我国规模最大的火药原料———硝的开采提炼基地,而这一发现将有助于揭开中国火药发明的千古之谜。据史书记载,我国古代的炼丹家在长期的炼制丹药过程中,发现硝、硫磺和木炭的混合物能够燃烧爆炸,由此诞生了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的火药。公元808年,唐朝炼丹家清虚子撰写了《太上圣祖金丹秘诀》,其中的“伏火矾法”是世界上关于火药的最早文字记载,中国学术界由此认为火药的发明不迟于…  相似文献   

11.
南迦巴瓦峰(简称南峰)位于西藏自治区东南境内,海拔7782m。它的山麓雅鲁藏布江下游围绕。高峰耸峙,峡谷深切,平均切割深度达到5000m以上。攀登难度大,科学考察价值高。为发展登山和高山科学考察事业,我国从1982年起开展对南峰的攀登和综合性科学考察活动。从1982—1984年间,中国科学院登山科考队前后四次对南峰地区进行了野外考察,先后  相似文献   

12.
中国自1980年代开展南极考察以来,先后建立了南极长城站、南极中山站、北极黄河站和“雪龙”号极地科学考察船等极地考察平台,全面加入了国际极地条约和有关组织,成功进行了24次南极科学考察、2次北冰洋科学考察和4个年度的北极黄河站科学考察,形成了由国家海洋局组织、全国共同参与的极地研究工作体系,围绕全球变化主题在极地冰川学、生态学、地质学、海洋学、高空大气物理学等领域取得了一批具有国际影响的研究成果。近年来,国家进一步加大投入,加强了极地考察能力建设,制定专项国家行动计划,积极开展国际合作和2007—2008国际极地年活动,在国际极地事务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今年3月20日到6月20日,我国对青藏高原珠穆朗玛峰地区进行综合科学考察。并同时开展对珠穆朗玛峰重新测高的活动。  相似文献   

14.
罗布泊地区环境研究的若干新进展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随着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罗布泊及其临近地区再次受到社会\\r 各界的重视。经过有关科研人员的共同努力,在罗布泊环境及其演化研究方面取得了若干新 的进展。本文对罗布泊考察历史和部分新进展做一些简要介绍。  相似文献   

15.
历经163天.航程2万海里。11月6日,中国科考船“海洋六号”搭载我国6000米无人无缆潜器“潜龙一号”抵达位于珠江口的广州海洋地质专用码头,这标志着中国大洋第29航次科学考察和中国地质调查局首个大洋航段调查胜利结束。  相似文献   

16.
正2011年12月11日,中国"大洋一号"科学考察船结束了历时1年,航程3倍于赤道长度,区域涉及印度洋、大西洋和太平洋的环球科考。科考人员发现了16处海底热液区,特别是发现了一处位于南大西洋洋中脊最南端的热液区,并在  相似文献   

17.
中国第五次北极科学考察队在北冰洋大西洋扇区开展的综合调查已于当地时间8月11日结束。据悉,这次历时8天的科学考察将作业区拓展到北冰洋大西洋扇区的挪威海和格陵兰海,共完成2个断面16个站位的多学科综合科考任务,首次在水文大气、地质地球物理、海洋大气化学、  相似文献   

18.
在核试验场荒漠的戈壁滩上,由于生存条件十分不利,生物非常稀少。然而,顽强的适应能力仍造就了多种戈壁生物。戈壁深处不乏生命活动 1964年10月,人们可以看见罗布泊西北二十多公里远处耸立着一座百米铁塔。塔顶是安放第一颗原子弹的地方,四周望去,一片荒凉,几乎寸草不生,但生命到处存在着。有水的地方不用说,在孔雀河旁、罗布泊畔,我们看到了成片的芦苇随风摆动,苍老的榆树奇形怪  相似文献   

19.
将大学生业余科研、科技创新、科学考察活动、工程实际训练与理论知识学习相结合,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注重课内课外相结合、校内校外相结合,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20.
技术支撑系统是创新活动所必需的科研装备、大科学工程等实验研究系统:文献情报、网络信息、植物同、标本馆、实验动植物、典型培养物等资源信息系统;科学考察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