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分数应用题教学中,常会碰到如下题目:已知甲数的2/3与乙数的3/5相等,求与甲乙二数有关的某些数。这类题目由于二已知分数中的单位“1”不一致,按照一般方法求解,要假设甲(或乙)数为单位1,然后根据题目告诉的二数间的这种关系把另一数表示成这个单位1的几倍或几分之儿,再结合题目告诉的其他条件求得甲(或乙)数,从而使问题得到解答。但这一表示过程比较抽象,学生很难理解。因此,本文拟给出此类问题的另一解法,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1/4>( )>1/5,这类题目常见。一些资料都是把分数化成同分母分数或是同分子分数进行比较,然后得出答案。这种解法学生虽然能够理解和掌握,但较麻烦,特别是要填的空多了就更麻烦。 这里介绍一种既简便,又容易被学生理解和掌握的方法。如:  相似文献   

3.
巧插分数     
[题目]你能写出一个比1/6大、比1/5小的分数吗?你是怎样找到这个分数的?还能写出几个这样的分数吗?解法一:此题可采用“添0法”进行解答,也就是在原分数分子和分母的末尾添上相同个数的0。如:  相似文献   

4.
刊中报     
去年期末考试,五年级的试卷上有这样一道题目:用分数表示阴影部分的面积,如图1:(图1)。此题标准答案是1 3/4,但我冬现有一部分同学都写了7/8。这种答案的思路是这样的:根据单位“1”的意义,可把“2个圆”看作单位“1”;再根据分数的意义,上图是把“2个圆”平均分成8份,阴影部分表示的是其中的7份,所以它是单位“1”(2个圆)的7/8。我认为这种答案也是正确的,可是这种想法却得到了大家的反对,原因是:  相似文献   

5.
“年龄问题”是一类历史悠久非常有趣的数学问题.这类问题解法往往具有多样性,因而它对启发、培养和提高青少年的思维能力有相当重要的作用.在数学园地里,它称得上是一朵长盛不衰,历久弥新的奇葩.下面列举几个年龄问题的“另类”解法.一、利用数轴例1父亲是儿子现在年龄时,儿子已10岁,而当儿子是父亲现在的年龄时,父亲将是82岁,问父子两人相差几岁?解:作数轴:设A、B两点表示儿子和父亲现在的年龄,并设两人的年龄差为x,注意到父子两人的年龄差不变,可将题目的条件在数轴上表示出来,从数轴上可以看出3x=82-10,x=24.二、利用平行四边形例2我现…  相似文献   

6.
最近,我听了本校杨老师上的一节公开课"分数的基本性质",在练习巩固阶段, 杨老师设计了一组题:2/5= 6/( ),3/9=( )/3,12/24=( )/( ), 学生观察这三道题有什么特点。生A说:"前两题告诉我们分子或分母,只要填上分母或分子,第三题既要填分子,还要填分母。" 生B说;"前两题答案惟一,第三题答案很多。"接着,指名口答第①、②题,并说出填写的依据,学生回答干净利落。在练习第③题时,出现了下面精彩的片断:  相似文献   

7.
多数教师认为,此题是一道“不好的题”。其一,题目没有指明用分数表示什么,应像课本一样指明“用分数表示图1中的涂色部分”(参看北师大版三年级下册第58页的表述),或“用分数表示空白部分”,或“用分数表示阴影与空白的关系”。其二,题目中没有标明点的位置或给出具体的数量关系。我们认为,若将题目改为“如图2,能不能用分数表示涂色部分?(点E、F别为正方形ABCD的边的中点)”,  相似文献   

8.
在六年级的教学复习课中,一位教师出示一道题:“某校六一儿童节发展了一批新队员,其中女队员有48人,男队员占新队员总数的2/5。男队员有多少人?”同学们按照解答分数应用题的一般思路,列出以下两道算式:解一:48÷(1-(2/5))×(2/5)=32(人)解二:48×(1-2/5)-48=32(人)教师肯定了上述解法后,进一步启发学生:我们在学习“比和比例”的应用题时,已经知道用比来表示的数量关系可以用分数来表示;用分数表示的数量关系也可以用比来表示。现在来看这道题目中“男队员占新队员总数的2/5”,能改变成比的关系吗?经这一点拔,课堂上顿时活跃起来了。学生先后说出以下几种比的关系:  相似文献   

9.
近年高考题中选择题所占的比例不小,约占3/5(满分150,分选择题竟占60分)。对于这类题,我们的目标应是:花较少的时间,做较多的题目,得较高的分数。为此,就要摸索方法,掌握解题技巧。对于每个选项都有多个内容的单项选择题,因为题干涉及的内容通常较多,若按一般的解法一一看完题干就费时不少。这时若结合选项,“瞻前顾后”,选点排除,就可较快得到答案。请看  相似文献   

10.
贵刊93年第10期,94年第4期,第9期中刊登的“巧用倒数知识解题”,“抓‘不变量’巧解题”,“也谈抓不变量…巧解题”三篇文章对如下一道分数题:“有一个分数,它的分母加1,可约简为1/2;分母减1,可约简为2/3;这个分数是( )/( )”提出了三种不同的解法,读后大开眼界,令人耳目一新。本文拟  相似文献   

11.
命题要慎重     
在一些资料及试卷上常能看到如下类型的题目: 若关于x的方程(x~2-4x+a)/(x-3)=0有增根,则a=__________. 这道题给出的答案是a=3,考生也不难做出符合编题者意图的答案。 然而,这是一道给学生以错误引导、严重失误的题目,因为增根不是方程本身有没有的问题,而是在解方程的过程中,由于使用的解法扩大了未知数的允许值范围产生的。如本题中的  相似文献   

12.
一、数轴比较法 例1用“〈”连接下列各数:-3/2,0.4,-√2/2,0,2 1/3,√3-1/2,-2.5. 比较依据:“实数与数轴上的点一一对应”,且“数轴上右边的点表示的数总比左边的点表示的数大”.  相似文献   

13.
这样解更巧     
贵刊猴年第一期“巧解1/4>( )>1/5”一文中所谈解法确是巧,但有其局限。一是,此法只适合在两同分子(或同分母)分数间填数;二是分子、分母同时扩大几倍,如数字较大,学生容易出错,且速度不快。 我以为用分子相加的和作分子,分母相加的和作分母,求出要填的分数更简便。 比如“1/4>( )>1/5”之间的分数应是“(1+1)/(4+5)”等于“2/9”; 又如:3/4>( )>3/5(?)3/4>(?)(3+3)/(4+5))>3/5(?)3/4>(6/9)>3/5(?)3/4>(2/3)>3/5;  相似文献   

14.
王永成 《河北教育》2003,(12):33-33
前几天,我听了《分数的意义》这节课。教师在讲“用直线上的点表示分数”时是这样安排的: 一、学生自主学习。在数轴上标出“1/4、2/4、 3/4”,教师巡视指导。  相似文献   

15.
3/4<( )<4/5这类填空题的解,众说纷纭。在教学研究活动中争执不休,答案不一,且又满足条件,于是产生一个自然的猜题是否有无穷解?常见的有几种解法:  相似文献   

16.
谁对谁错     
在学习数轴时。诗琪所在的学习小组因为一道题争论不休,我们也来凑凑热闹吧. 题目:数轴上M点到原点的距离为2,N点到M点的距离为3,N点表示的数是什么?  相似文献   

17.
如果孤独就拿起你手中的笔向我诉说心事黑龙江省望奎县火箭乡富源中学二年三班图1图2图3图4★责任编辑/隋晓辉解答含数轴条件的数学题,关键在于仔细观察数轴,确定相关字母的取值范围,并比较数的大小关系.比较大小关系时要注意两点:一是原点左边的点表示的数都小于零,原点右边的点表示的数都大于零;二是数轴上两个点表示的数,右边的总比左边的大.现举例说明这类问题的解法.例1 有理数a、b在数轴上的对应位置如图1所示,则在a+b、a-b、ab、ab中负数的个数是().(A)4(B)3(C)2(D)1解:观察数轴可知:a<0,b>0,|a|<|b|,∴a+b>0,a-b<0,ab<0,ab<0,∴…  相似文献   

18.
“已知甲数比乙数多(或少)几分之几,求乙数比甲数少(或多)几分之几?”这是小学生较难掌握的一类分数文字题。难就难在甲乙两数都没有一个给定的值。这类分数文字题,我是这样教的。 第一步:通过习题,提出问题。 ①5比3多几?3比5少几? ②5比3多几分之几?3比5少几分之几? ③甲数比乙数多(或少)3/5,乙数比甲数少(或多)几分之几? ①②题不难解答,第③题部分学生束手无策,部分学生的答案是:甲数比乙数多(或少)3/5,乙数就比甲数少(或多)3/5。错的根本原  相似文献   

19.
借助数轴可巧解有关问题,现举例如下.一、代数方面1.求最大值例1已知0≤a≤4,那么|a-2|+|3-a|的最大值等于()(A)1(B)5(C)8(D)3解:此题即为在数轴上0≤a≤4的范围内,求出表示数a的点分别到表示数2和数3的点的两个距离之和的最大值.由图1可知,当a=0时,|a-2|=2,|3-a|=3,上述距离之和为最大,最大值为5.故选(B).2.求最小值例2已知x是有理数,则|x+29/251|+|x-100/221|的最小值是.解:构造数轴如图2,其中A、B两点分别表示数-29251和212010.根据绝对值的几何意义,|x+29251|+|x-212001|表示数轴上数x对应的点P到点A和点B的距离之和,易知当P在线段…  相似文献   

20.
数学题探讨     
一(湖南教育学院冷岗松来稿) 题:写出经过点M_1(1,5),倾角为π/3的直线的参数方程(以动点M到M_1的距离l为参数)(高中数学课本第二册第199页第6题) 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高中数学教材第二册教学参考书》的答案为:x=1 (1/2)ty=5 (3~(1/2)/2)t ①这个答案是错误的,因为在题设“以动点M到M_1的距离t为参数”的限制下,总有t≥0,因此相应地有x≥1,这时方程①只表示l上M_1上方的点组成的一条射线,并不是整个l,(如图),正确的答案应当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