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人生是个矛盾的集合体,是面对矛盾、解决矛盾的过程。人生观就是关于人生是什么和人生应当是什么的基本观点,人生观教育让应当以人生为起点,以人生矛盾的解决为主线来进行教育。人生的基本矛盾就是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自我的矛盾。在人生实践中生成的人生目的、人生态度和人生价值构成人生观的基本内容,它是指导人生实践的向导。人生在世就是解决人生矛盾,形成价值人生与和谐人生两方面基本内容。人生观教育的落脚点即无产阶级为人民服务人生观的基本主张。  相似文献   

2.
有人把20年光阴比作一把尺子,用它来度量人生。 如果按时间速度来衡量,人生第一个20年,经历了蹒跚学步、咿呀学语到寒窗苦读的爬坡过程,时光缓慢而难忍:人生第二个20年.经历了非常忙碌、异常艰辛、勇于担当的过程,时光匆匆而短暂:人生第三个20年,  相似文献   

3.
杀身成仁、舍生取义的精神在中国古代影响深远。在此基础上形成了一系列具体的人生原则。这些原则涉及人生的各个方面。孟子就影响人生信念至关重要的三个方面,概括出了三条,这就是“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相似文献   

4.
人生是一个过程。奉献一项重大发明,等于他获得了永恒的人生。 一个人要有骨气,这是用金钱买不到的无形资产。 不要做理论的奴隶,要在实践中发展理论。  相似文献   

5.
<正>今天绝大多数人,都不会怀疑钱学森的人生是成功的。他的成功原因可以归纳出若干条,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我们就从钱学森人生的五次选择讲起,或许能为当今年轻人提供一点启迪和参考。人们一般把钱学森留美及以后的人生分为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留学美国阶段,从1935年到1955年二十年。这个阶段钱学森作为技术科学的先驱,在应用力学、喷气推进及火箭与导弹研究方面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第二个阶段是奉献航天阶段,  相似文献   

6.
正鲁东大学博士生导师苏春景教授说一个合格的中职班主任手头或者脑中应该有2000个故事,中职班主任应该做一个"美丽的故事大王",苏教授列举了几个故事:"大雁的故事","鹰和蜗牛的故事","美丽少女的故事","进电梯的故事"。其实苏教授讲述的这几个故事可大致分为两类:一类是以励志、行为习惯养成、道德提升为主题,以教育、陶冶情操打好人生基础为目标,一类是开阔视野、启迪人生为主题,以促进人生重新思考为目标。  相似文献   

7.
一根支杆可以撑起一片天空,一个平面可以托起一个梦想,一个片段可以连成一段精彩的人生。对于年近古稀,干了大半辈子新型陶瓷材料科学研究的苗赫濯教授来说,他人生中有太多值得回忆的瞬间,不管是快乐的、艰苦的,都是他奋斗一生的构成片段。  相似文献   

8.
普通的高中学历,简单的人生经历;一个瘦小的女孩却进入了《东亚·财富人生》的视线,因为她一年就赚了20万,赚钱的方法只是卖简单的、人们都司空见惯的冰淇淋。  相似文献   

9.
徐放 《今日科苑》2003,(12):1-1
时代发展了,如今绝大多数老人的基本生活有了保障,不再为自下而上而奔波、活动的空间和时间多了。这段时间在人生中犹如美好的童年,无忧无虑。这么美好的时光,说它是人生的第二个春天也不为过。  相似文献   

10.
祥子与方鸿渐,一个是贫民的孤儿,一个是留洋归国的知识分子。两个毫无搭调的人,演绎着平凡人生的喜怒哀乐。也就是正因为“平凡”,流露出的是最真的痛与乐,悲与喜。悲怆的人生伴随而来的是无边的荒谬感。无论是命运的捉弄,还是世间的不公。都将在时间的变化与流失中,转瞬即逝地沉寂于苍茫的永恒中。  相似文献   

11.
李东辉 《知识窗》2007,(12):25-25
“三味”常用的意思有两个。一个是佛教用语,指心专注于一境。这是佛教重要的修行方法之一。另一个是指事物的诀窍或精义。例如:“个中三味”、“文学创作三味”、“得其三味”中的“三味”都是“诀窍”或“精义”的意思。“人生三味”可以理解为“人生的深刻道理”、“人生真谛”。  相似文献   

12.
“三味”常用的意思有两个。一个是佛教用语,指心专注于一境。这是佛教重要的修行方法之一。另一个是指事物的诀窍或精义。例如:“个中三味”、“文学创作三味”、“得其三味”中的“三味”都是“诀窍”或“精义”的意思。“人生三味”可以理解为“人生的深刻道理”、“人生真谛”。  相似文献   

13.
汉高祖刘邦的第四个儿子刘恒之所以能够即位做皇帝,成为后来的汉文帝,与他的母亲薄氏的人生经历不无关系。薄氏的人生可谓先悲后喜。而之所以有刘恒的儿子刘启,即汉景帝,更是与刘启的母亲窦氏一生的喜从悲来不无关系。  相似文献   

14.
王辉 《科学中国人》2022,(16):18-23
<正>如果人生就是一首歌,那么,就会有很多种谱写的方式。冥冥之中,每个人都在默默谱写自己的人生之歌,那起伏婉转的曲调似在诉说人生的种种。人生总有很多问题留给我们去解答,从何而来,去往何处的人生议题将始终伴随我们的一生。“为什么要学医?”“为什么要关闭自己苦心经营多年的美国的实验室?”“功成名就,却又为什么要回国再次创业?”…………国际知名神经科学领域科学家吴杰教授身上藏着很多个“为什么”,而当你读懂这背后的答案,也就读懂了一位纯粹科学家的风骨与担当。  相似文献   

15.
闯关路上     
高晓旺 《知识窗》2011,(6):45-45
人生之路从来都不是一马平川的,行进途中总有一些关口需要我们闯过。这些关口考验看我们的决心和勇气、智慧和力量,而它们往往又是一个个生命历程中的重要拐点,闯过去,人生将是一片柳暗花明;闯不过或者不想闯、不敢闯,可能要面对山穷水尽。  相似文献   

16.
从阅读文学经典有助于培养大学生热爱自然情感,树立积极人生态度;有助于大学生丰富人生情感,提高人生情感境界;有助于大学生培养爱国情怀,增强民族自豪感等3个方面阐述了文学经典阅读对大学生"三观"的确立以及对大学生的成长具有重要的教育意义和影响。  相似文献   

17.
教育应有暇     
卜庆振 《知识窗》2013,(24):1-1
净慧法师说:“暇,有两个含意。一是指有这个时间;二是指有这个因缘。”倘若有了这个时间,又有了这个因缘,那么就可以叫做有暇的人生;如果相反,既没有这个时间,又没有这个因缘,就叫做无暇的人生。  相似文献   

18.
文化与人生     
冯之浚 《科学学研究》2007,25(3):385-397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要从中国文化与人生智慧中汲取营养,使之成为新时期社会建设的重要精神资源。文章着重阐述文化与人生关注的三个问题:人与自然的关系、人与人的关系、人与自我的关系,从而达到知天、知人、知己之道。  相似文献   

19.
《知识窗》2006,(4):33-33
天上掉下个馅饼落在你头上,你会有什么反应,不同的处理手段可能预示你未来的人生之路。  相似文献   

20.
在宝岛台湾发明界,提起谢荣宗博士,留给大家印象最深的是他忙碌的身影,还有让人羡慕的多彩人生。在充实的人生中,他扮演着不同的角色,一位天才的发明家;一个热心公益、乐善好施的人,他把有限的物质投入到无限的救助中。在宝岛台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