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王华 《收藏》2007,(4):90-90
叶昌炽(1849~1917年),一字裳,又字鞠裳,自署“歇后翁”,晚号“缘督庐主人”,长沙人。光绪十五年进士,选庶吉士,散馆授翰林院编修,兼国史馆、会典馆两职。光绪二十八年出任甘肃学政。  相似文献   

2.
杨萌 《收藏》2008,(9):72-72
刘墉(1719~1804年),字崇如,号石庵,又号青原、东武、穆庵、溟华、日观峰道人等,山东诸城逢(páng)戈庄(今属高密市)人。生于书香门第,长于显宦之家。其祖父刘棨(qi)是康熙二十四年(1685年)进士,官至四川布政使;父亲刘统勋是雍正二年(1724年)进士,官至东阁大学士。刘墉在乾隆十六年(1751年)中进土,官至体仁阁大学士,加太子太保,谥“文清”,人称刘文清。刘墉书法初看圆、软、滑,仔细审视则骨骼分明,内含刚劲,其书法的境界可用“静”“淡”“清”三字概括。  相似文献   

3.
韦力 《收藏》2012,(3):130-133
翻查资料时,无意间读到刘克庄《沁园春》一首,最后一句为"读枕函书,宝家藏笏,免使他人笑弗堂。吾衰矣,虽尚存右臂,不解擎苍",不禁联想起姚华,觉得此句用于他身上颇为贴切。姚华(1876~1930年)字重光,号茫父,又署弗堂,贵州人氏。光绪三十年(1904年)进士,授工部虞衡司主事;民国时曾任临时政府参议院议员、北京女子师...  相似文献   

4.
王英辉 《收藏》2008,(9):80-80
清末关中名士王步瀛(1852~1927年),字仙洲、仙舟,号白鹿(麓),晚署息壤余生、遁叟、遁斋、遁斋老人,书香世家,然自幼命运多舛,6岁丧母,11岁父亲去世,一直得糊堂兄松亭公夫妇教养,得以在光绪元年(1875年)乙亥科暨二年丙子恩科联捷进士,官户部河南司主事(正六品)。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因作为扈从随驾西行而为后世所知晓,其依据当时亲身经历撰写之《庚子随扈程记》《庚子随扈杂识》《庚子随扈在官名录》等作品,填补、丰富了这一时期的历史记录,为今天晚清史研究提供了弥足珍贵的第一手资料。  相似文献   

5.
何洪源 《收藏》2009,(5):45-45
郑板桥(1693~1765年)名燮,字克柔,号板桥。扬州府属兴化县人。“扬州八怪”中的代表者。乾隆元(1736年)进士,乾隆七年出任山东范县令,十一年调任山东潍县知县,清正廉洁施惠干民,民感之,建生祠以祀。乾隆十七年因得罪贪官污吏以“忤大吏”而被罢官,越年返回扬州以卖画为生,以至终年。  相似文献   

6.
周庆明  刘杰 《收藏》2008,(9):148-150
徐州圣旨博物馆2008年6月征集到清代光绪十八年(1892年)山西祁县进士高锡华(光绪十八年第2甲第125名)一套参加科考完整的实物卷票、结票、收卷票和吏部收讫票(图1~4)。这套木刻印刷的实物资料无疑给后人们在认识古代科举考务管理和研究古代科举卷票制度起到一定的拾遗补阙作用。  相似文献   

7.
韦力 《收藏》2011,(10):114-117
"樊增祥者,字嘉父、云山,号云门、樊山。光绪进士,曾任陕西、江宁布政使,护理二江总督。工诗文、书法,书学欧、颜,重拙峻厚,有自家面目。"  相似文献   

8.
吴荣 《收藏》2007,(8):74-74
骆成骧(1865~1926年),字公骕,资川(令四川资中县)人。光绪十九年(1893年)中举入,光绪二十一年夺魁,是清代四川唯一的状元。授翰林院修撰。  相似文献   

9.
姜启明 《收藏》2011,(2):58-59
清代画学巨著《国朝画征录》中列山东书画大家四人,分别为法若真、焦秉贞、冷枚、高凤翰。其中法若真以其才高位显、画笔卓绝而名冠清初画坛,推为"山左第一"。法若真(1613~1696年)字汉儒,号黄石,别号黄山、黄山衲、小珠山人等,山东胶州人。顺治三年(1646年)进士,历官浙江按察使、安徽布政使。他少时即具异才,诗文俱佳,继而浸淫六艺,博通经史,有"海内词坛尊宿"之目。  相似文献   

10.
徐春平 《收藏》2011,(1):74-75
翁心存(1791~1862年),“翁氏藏书”始祖,翁同稣之父。字二铭,号邃庵,江苏常熟人。道光壬午(1822年)进士,改庶吉士,授编修,官至体仁阁大学士。道光年间曾任广东学政。  相似文献   

11.
张朝阳 《收藏》2006,(2):37-38
刘体仁(1616~1676年),字公[甬戈](注:“[甬戈]”即“勇”的古体字),号蒲庵,颖川(今安徽阜阳)人,清初诗人、书画家、鉴藏家。顺治十二年(1655年)进士,授刑部主事,适有家难假归,后从孙奇逢问学,数年不出。  相似文献   

12.
金宝山 《收藏界》2013,(11):99-103
2013年是国画大师潘天寿诞辰116周年。 潘天寿,原名潘天授,字大颐,号寿者,早年自署阿寿、懒道人、心阿兰若住持,晚年自署东越颐者、颐翁、雷婆头峰寿者等,光绪二十三年农历二月十二号(1897年3月14日)出生于浙江宁海县书香人家。  相似文献   

13.
《收藏》2016,(3)
正近年来,国内收藏界掀起一股浅绛彩瓷热潮,淘出不少佳作,发表了多篇可读性美文,从而使浅绛彩瓷更具有深入研究的价值。一年多来,笔者数次往来赣粤两地,观赏到许多藏品,广州王先生收藏的王凤池浅绛彩松鹤图瓷板是其中一件珍品。王凤池(1824~1898年)字兆木,号丹臣,湖北兴国人。清同冶四年(1865年)进士,选翰林院庶吉士。光绪三年(1877年)署南康知府。尝至白鹿洞书院讲学,著《福云堂诗稿》。该浅绛彩松鹤图瓷板高44厘米,宽24厘米,釉面有少许橘皮状折皱,整体仍光润匀净。此瓷板曾刊载于赵荣华主编的  相似文献   

14.
郭宝成 《收藏》2011,(2):41-41
清末状元陆润庠的书法名噪一时,人以为宝,据说他为上海豫园"童涵春"中药店的题匾三字,润笔费高达白银100两,按照现在白银的价格换算,每字高达数千元。当然这除了源于陆润庠书法功力超群之外,还与陆润庠名重一时有关。其一陆润庠为状元;其二为同治、光绪、宣统三朝元老;其三为光绪、宣统两位皇帝的老师,因而求其墨宝者应接不暇,价格自然不菲。陆润庠(1841~1915年)字凤石,号云洒,江苏元和(今江苏省吴县)人。  相似文献   

15.
韦力 《收藏》2012,(5):130-133
翻查资料时,无意间读到刘克庄《沁园春》一首,最后一句为"读枕函书,宝家藏笏,免使他人笑弗堂。吾衰矣,虽尚存右臂,不解擎苍",不禁联想起姚华,觉得此句用于他身上颇为贴切。姚华(1876~1930年)字重光,号茫父,又署弗堂,贵州人氏。光绪三十年(1904年)进士,授工部虞衡司主事;民国时曾任临时政府参议院议员、北京女子师范大学校长。  相似文献   

16.
陆三强 《收藏》2014,(9):97-99
皕宋楼,清末四大藏书楼之一,为陆心源的藏书楼。静嘉堂,日本三菱财团岩崎家族创建的藏书库。一个在浙江湖州,一个在日本东京,其间却有着一段令中国文化界永远铭记于心的沉痛记忆。 皕宋楼主人陆心源,字刚父,号存斋、潜园老人。浙江归安(旧县名,在今浙江湖州境内)人。生于清道光二十四年(1844年),卒于光绪二十年(1894年)。  相似文献   

17.
笔者经网上拍卖得到一件区票封,为1947年4月7日由山东德县(今德州)寄天津平信。信封正面贴山东二版毛像蓝色2元票1枚,销全点线全中文三格式沿用中华邮政日戳,下格“德县”二字中间下方有一“(挂)”字,估计是邮局人员将平信误用挂号专用日戳盖销所致(图1)。  相似文献   

18.
阿滢 《收藏》2010,(3):83-84
曾衍东生于清乾隆十五年(1750年),字青瞻,一字七如,号七如居士、七道士,祖籍山东嘉祥,为曾子第67代孙。清乾隆壬子(1792年)举人。据嘉祥《曾氏祖谱》记载,其祖上在明代嘉靖十八年(1539年)被封为翰林院五经博士,并从此世袭爵位。曾衍东的父亲名尚渭,是个恩贡生,游宦江南,曾官居广东博罗县令。  相似文献   

19.
郭红梅 《收藏》2016,(10):12-19
100年前的1916年10月24日,李宗津生于苏州的一个书香世家。祖父收藏历代名迹顿多,且擅山水,花卉。父亲为光绪二十年(1894年)进士,官至汾州知府,辛亥革命后,任山西省财政厅厅长。七叔李毅士是第一位留学英国学习油画的中国第一批留学生。  相似文献   

20.
朱恪勤  李军 《收藏》2012,(9):40-46
吴大澂(1835~1902年),字清卿,号恒轩、自云山樵、意斋等。江苏吴县(今苏州)人。同治七年(1868年)进士。历官陕甘学政、河南河北道、太仆寺卿、太常寺卿、广东巡抚、河东河道总督、湖南巡抚等职。所著《说文古籀补》《意斋集古录》《字说》《恒轩所见所藏吉金录》《权衡度量实验考》《古玉图考》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