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河道的治理工程针对水利工程开发产生的污染性问题,提高了污水的处理效率和重复利用了水资源.生态水利在满足水利工程供水、防洪、发电、航运等需求基础上,健全了河道生态系统水体和生物群落的互存关系,提高了河道的自净能力,因此已经开始应用到河道治理工程当中.本人将在分析传统水利工程对河道生态系统影响的基础上,提出河道治理保护和恢复河道生态的功能,引入生态水利在河道治理工程中的重要性,并提出具体的应用模式.  相似文献   

2.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进入快速发展中,在多年的城市建设中,对城市自然要素的漠视,特别是对城市河流水环境的漠视,使城市居民生活环境质量下降比较严重。本文针对生态型河道建设过程中需要注意的问题作了探讨,并对浦东新区生态河道整治进行了简要介绍,希望能为以后的河道建设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3.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化的进程也在加快,城市的范围在不断扩大,功能也在不断提升。作为城市环境的主要组成部分,城市河道已经成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内容,营造城市优美的景观和生态环境离不开与城市关系最密切的河道及其水面。  相似文献   

4.
简志超  覃立春 《科技风》2014,(24):156-156
城市河道绿化作为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在现代城市建设中的作用日益突出,也直接关系到一个城市的精神内涵。针对宜州市城市河道绿化建设存在的问题,论文指出了该市河道绿化建设的必要性,并提出了强化河道绿化建设意识、实施龙江绿化美化工程、加大乡土植物种植、注重河道绿化与宜州历史文化内涵相结合等方面的建议和对策。  相似文献   

5.
河道治理包括控制和调整河势,裁弯取直,河道展宽和疏浚等。提高河道治理工程施工质量,可以使该工程发挥其应有的作用,为河道两岸人民生产、生活及工农业发展提供有利的保障。作为河道管理部门,应采用什么方法来提高河道治理工程的施工质量,已成为当前很多水利同行所关注的问题。本文分析了当前河道治理工程施工质量管理中存在的不足,并提出了提高河道治理工程施工质量管理的方法,确保了河道治理工程正常运行。  相似文献   

6.
“引兰、引细工程”分别于1995年和2004年开工,自竣工以来,“引兰、引细工程”出口张家沟河道经过多年的使用出现了河道淤积、护栏损坏、由于水位抬高破坏河道周围建筑地基等问题,本文针对该河道经长年使用后出现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治理方案,并将方案应用于该段河道的治理之中。  相似文献   

7.
本文借助企业能力理论、资源理论、协同论及复杂系统理论,基于系统视角对大运河沿岸城市垃圾回收与河道治理系统协同的资源、管理、信息、组织协同的内涵、特征,及子系统内部和子系统之间的系统关系进行了深入分析。利用AMOS软件对大运河沿岸城市垃圾回收与河道治理协同机制进行建模,探究系统协同的关键因素及实现路径。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经过水管体制改革以后,工程的抗洪强度也得到了进一步增强,工程管理水平及工程整体面貌得到进一步改善,与近年来对河道工程进行了高标准的施工紧密相关。主体工程施工质量控制、施工过程质量管理、文明施工与安全生产等。它对控制河道的走向起着重要的作用,无论何种类型的坝、垛、护岸等,归根到底都要满足稳定河势、疏导水流、利于防洪的需要。更加有效地规划治理流路,河道整治工程的施工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9.
当前上海市河道景观建设还存在管理体制不当、制度缺乏、河流生态恢复欠佳、水污染、河道文化建设内涵不足等问题,而城市河道作为城市中最具生命力的景观形态,应该成为城市中理想的生态走廊,最高质量的城市绿线以及最具亲和力的绿色休闲场所。要做好城市河道景观建设工作必须克服以上问题,本文将对于当前河道景观存在的问题展开探讨,并提出几个建议,拟对城市河道建设提供有力帮助。  相似文献   

10.
城市化的推进使得我国的水文生态受到极大的影响,以往清澈的河水变得污浊不堪,原本植被茂密的河道变得寸草不生,鸟语花香成为了蚊虫乐园,以牺牲生态环境而带来的城市化发展自然是极不可取的,城市的建设与生活也是离不开河流的,因此我们必须对河道的生态进行保护,对这些已经被破坏的河道生态进行治理从而使得其恢复本来的面貌。但是对于城市河道生态治理是需要一定技术手段,将通过对城市河道生态治理技术手段进行分析,从而让大家对于河道生态治理技术手段有着更加深刻地理解。  相似文献   

11.
城市河流的生态功能与生态化建设途径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河流在人类的生产生活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但目前我国由于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城市天然河流水系遭到较大破坏,引发了一系列的生态环境问题,已经和正在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为此,本文首先分析了城市河流的生态功能,然后以南京市为例,论述了城市化对天然河流的影响,探讨了城市河流的生态化建设途径。认为从生态学的角度认识河流、整治河流,维护并增强城市河流的生态结构和功能,是生态环境保护和河流整治达到双赢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12.
随着我国城镇化水平不断提高,城市建筑节能需求日趋迫切,浅层地温能等可再生能源建筑使用范围不断扩大,但是盲目开采也带来诸多问题。总结城市建筑浅层地温能开发存在的问题,重点剖析政府规制管理不完善、不充分等问题,分析浅层地温能开发利用过程中政府规制的必要性,构建浅层地温能规制管理的原则与目标,设定规制边界与规制重点内容,细化城市浅层地温能规制具体流程,促进地热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推进城市浅层地温能资源开发利用。  相似文献   

13.
张正栋  蒙金华 《资源科学》2013,35(6):1261-1267
城市热岛效应是城市化形成的特殊城市气候特征之一,热岛效应对城市规划布局、经济发展及人群健康等许多方面的影响日益突出.本文应用Landsat-5 TM图像的TM6波段(空间分辨率为120m),利用单窗算法反演了行星亮度温度,结合GIS和CAD技术分析了广州市的“热岛效应”空间格局和特征,规划了城市降温通道.得出以下结论:①广州市城市热岛特征显著、空间分异明显.在中心城区内分布有大面积的热岛,中心片区城中村热岛效应强烈,城市绿地和水面“冷源”效应明显;②规划了广州市市区范围内的降温通道,形成了以珠江沿线为主轴、点线面相结合的网格状降温通道格局;③充分利用丰富的绿地、水域以及降温通道的作用降低热岛强度.  相似文献   

14.
随着我国城市化步伐加速,建设智慧城市已成为城市发展的主流方向。城市综合管廊作为地下空间开发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城市功能在地下的延伸,其智慧化程度反映了城市的管理能力和服务水平。通过分析BIM技术对实现城市综合管廊项目全生命周期信息集成管理的重要性,从信息平台架构、项目数据系统框架、项目信息分类与集成3个方面研究了如何实现项目信息集成管理。以实际项目BIM实践进行实证研究,针对建设推广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提出相应的发展建议,引导智慧管廊建设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5.
城镇化、信息化和全球化成为现代社会的三大趋势。50%的世界人口居住在城市,消耗着全球75%的能源,因此可持续城镇化发展成为各国关注的课题。进行信息化与可持续城镇化协调发展,以及以信息化促进可持续城镇化发展的研究。首先研究可持续城镇化的内涵与关键要素;接着从低碳排放、城镇合理布局和公共服务提升等方面研究利用信息化手段实现可持续城镇化的发展;最后探讨信息化与城镇化的关系、信息化与可持续城镇生态系统弹性管理、信息化与城镇化协调发展下的公共服务,以及信息化与可持续城镇化协调发展的愿景——智慧城市。  相似文献   

16.
长江中游地区城市建设用地利用效率及驱动机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雅杰  金海 《资源科学》2015,37(7):1384-1393
本文基于DEA-ESDA-GWR研究框架,全面分析了2000-2012年长江中游地区41个城市建设用地利用效率的总体特征、区域差异以及时空演化格局,探究了经济发展水平、城镇化水平、产业结构、政府干预程度、外商投资水平等5因素作用于城市建设用地利用效率的驱动机理。结果表明:1长江中游地区城市建设用地利用效率总体平均水平较高且呈现不断上升趋势,差异性显著,城市建设用地利用效率与经济发展水平表现为相一致的不平衡性;2长江中游地区城市建设用地利用效率表现强烈的空间关联特征,2004年以前表现强烈的空间正相关,2004年以后演变成强烈的空间负相关,各城市随年份演进呈现不同的空间分布格局;3长江中游地区城市建设用地利用效率变化是各影响因素综合驱动的结果,经济发展水平、政府干预程度、产业结构对城市建设用地利用效率产生正向促进作用,而城镇化水平、吸引外商投资水平对城市建设用地效率产生的影响以2008年为分水岭,影响由负变正。其中城镇化水平、产业结构以及吸引外商投资水平是造成长江中游地区城市建设用地利用效率时空格局分异与演变的关键驱动因素。  相似文献   

17.
城市化与中国城市土地利用结构的相关分析   总被引:37,自引:2,他引:37  
在我国城市化过程中,伴随有城市土地利用结构的变化,它们之间有何关系?本文在分析了当前我国城市化发展状况及城市土地利用结构所存在的问题的基础上,通过对城市化水平和城市土地利用结构建立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得出它们之间的线性关系,认为随着城市化水平的提高,城市用地中居住用地是随之增加的,工业用地、仓储用地及对外交通用地则是随之减少,而且随着城市化的发展,公共设施用地也在不断增加,它同居住生活用地同时随城市规模与人口的增加而增加.从国际城市化发展规律看,城市化率达到30%以上就进入了高速发展时期,而我国到2000年城市化率就已达到36.2%,由此可以得出我国目前城市化处在中期发展水平,在以后进入高级城市化发展水平过程中,必须向着集约利用城市土地的方向发展,从扩大城市规模向提高城市综合质量转变.同时根据对未来城市化的预测,再根据前述回归模型预测出我国在未来20年内的城市土地利用结构的变化趋势,由此提出盘活城市存量土地,加快土地市场化步伐、合理调整城市用地结构,优化土地配置,改善城市综合环境、挖掘城市用地潜力,适当提高城市土地容积率,积极利用多维空间的政策性建议.  相似文献   

18.
新疆塔里木河流域水系连通与生态保护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塔里木河是我国最大的内陆河,由“九源一干”144条河流水系构成。目前仅阿克苏河、和田河、叶尔羌河以及开都—孔雀河与塔里木河干流有地表水力联系。流域内水系连通与生态保护问题十分突出,断流河道下游成为过去30年塔里木河流域生态退化最为严重区域。文章结合实地调研和样地调查,系统分析了塔里木河流域水系连通存在的问题,指出流域水系连通性差,抵御极端气候水文事件的能力不足;耕地面积不断扩大,农业用水比例过高,严重挤占了生态用水,导致河道断流,河流肢解,流域水系统完整性被破坏;地下水超采引起地下水位大幅下降,地表生态过程受损,生态隐忧凸显。针对此提出:(1)从机制、体制上推动和实现塔里木河流域水资源科学管理,将断流的5源流纳入塔里木河流域管理局统一管理;(2)科学确定绿洲适宜规模,退耕还水,以水定地、以水定发展;(3)实施流域地表水、地下水统一管理,提升流域水资源监控与综合调度管控能力。  相似文献   

19.
赵亚莉  刘友兆 《资源科学》2013,35(2):380-387
以我国222个地级及以上城市为样本,以建设用地占该区域土地总面积的比例为土地开发强度的表征指标,运用泰尔指数和经济计量模型,探讨了1997年-2009年城市土地开发强度差异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研究期内我国城市间土地开发强度总体差异明显,且东、中、西部区域内部开发强度的差异对总体差异的贡献率较大;城市间土地开发强度具有明显的空间集聚特征,形成了以长三角、珠三角、北京-保定-石家庄-邢台-郑州-洛阳为中心的高强度区域,西部地区开发强度相对较低;省会城市的土地开发强度普遍较高,且同一省域内不同城市之间土地开发强度差异也较大;城市土地开发强度差异随着城市规模的增加而增大.经济增长、城市化、产业结构与城市土地开发强度之间呈显著正相关,土地规划政策的影响尚没有体现,且不同区域、不同规模城市土地开发强度的影响因素存在明显差异.今后,应采取差别化的管控策略,促进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严格执行土地规划政策,合理推动城市化和城市产业布局,才能使城市土地开发强度保持在合理水平.  相似文献   

20.
蒋颖 《大众科技》2012,(7):272-273,284
营销渠道是企业开拓及占领市场的关键性因素之一,文章从营销渠道规模设计、组织设计、运行管理、宏观管理四个方面分析企业营销渠道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建立企业营销渠道的有效构建方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