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正真实案例:涂前的求学生涯是很顺风顺水的,高中毕业时他是以全优的成绩免试推荐上了南方的一所名牌大学,在大学涂前也是如鱼得水,学习成绩在班级名列前茅,更突出的是他在社团活动和社会工作中也活跃得很,除了担任班级的团支部书记,他还是学院文学社的社长,读书论坛、爱心募捐、以诗会友等活动,他是主要的组织者,征文大赛、演讲大赛、主持人大赛,他频频获奖。可以说,涂前真是大学里的风云人物。  相似文献   

2.
班级是大学生的基本组织形式,是大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主要组织载体。大学一年级是新集体的形成期,也是班级建设的重要时期,在大一期间着重进行班级凝聚力建设,形成班级文化及良好学风,能促进学生更快适应大学生活,完成高中到大学的顺利过渡。本文以北京师范大学珠海分校外国语学院2016级全体新生共6个班级为研究对象,以调查问卷的形式展开,根据数据总结出新生班级凝聚力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从而为以后的研究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3.
问:郭博士,我读的是普通高中的重点班。进入高三后的第一次模拟考我在班级排名40名,为此我很着急,我很想读大学,可现在我一点信心也没有了。  相似文献   

4.
孙君飞 《教师博览》2011,(10):30-30
一个老人在70岁的时候,按照他所在的美国威斯康星大学的一个规定,他将面临着退休。这令他很无奈,因为即便一个少有的伟大的英雄在这里工作,大学也会要求英雄退休的。他也很伤感,他有一个梦想深深地藏在心里,这个梦想才刚刚开始,就有人以他已年迈为由请他退休,这是多么令人遗憾啊!家人见他太留恋大学的一切了,纷纷劝他理性地看待大学教育的规律和人的生理局限。不过,家人都知道他是个永远不会  相似文献   

5.
他很平凡,从小生活在大山里,连家乡县城都很少去;他也很优秀,不仅是学校里的佼佼者,而且在第六届中国中学生作文大赛南京总决赛上表现优异,成为全国一等奖、文学之星提名奖获得者,他就是旺苍县国华中学初三二班学生张俊。  相似文献   

6.
每年的3月,全美各大学新生入学办事处里,入学申请档案都摞得高高的,录取人员则忙于审阅论文和推荐信,查看副本及标准化测试成绩。今年,他们往往会发现申请档案中缺少一份重要的材料——班级排名。这一个排名可是决定学生能否被那些著名大学录取的主要依据。今年,成千上万的美国高中学校硬是拒绝向大学提供这个要命的班级排名。在最近五年内,这场拒绝运动呈加速度扩展的态势。中学校长们认为,大学过于看重单个学校内的班级排名,会削弱校际之间的良性竞争,他们要求录取人员能够更多地了解每一位申请者,而不仅仅只看重他在班级中的排名。大学的录取新生的负责人则认为,众多高中采取的此种举动,反而会使情况恶化。大学缺乏足够的信息量,会导致将录取的判断更多倾向到标准化考试成绩上,其结果只会适得其反。一方面是大学的录取人员,强调需要班级排名,以便有一个相应的背景来据以察看学生;另一方面是学生家长与高中的管理者们,强烈要求废除排名,他们认为大学利用班级排名来录取新生,是在走捷径,当高中学校不提供排名时,他们就不得不全面看待学生。当然,对有些大学来说,班级排名的取消意味着一种机会——“它在某种方式上解放了我们,使我们能够让学生快乐地学习。”这“与你那个大学追求的培养目标相一致”。但也很明显,有班级排名学校的学生被录取比例是最高的,而所在学校既没有提供排名又没有综合数据的学生,录取比例是最低的——那些大学录取新生负责人们认为,不提供排名,这“恰恰是对教育责任的一种放弃”。但无论人们的争论如何,总回避不了一个现实——  相似文献   

7.
我校刘老师颇有智者风范,据说他管理班级很“懒”,但班级管理效果奇好。本学期终于有机会与刘老师在同一个办公室办公,也终于领教了他“另类”地处理学生事务的智慧,确实让人赞叹不已,启发多多。一阵急促的电话打破了办公室的平静。电话是刘老师在北京上大学的学生打过来的,隐约感觉学生在电话那头极力压制着激动的情绪。简单的问候之后,学生直奔主题,接下来就是刘老师很长时间的倾听。期间刘老师仅有几声简短的回应,  相似文献   

8.
大学班级建设是辅导员的首要工作之一,但在班级建设路径上历来是众说纷纭。本文从构建班级价值观的必要性、基本原则和基本策略三个方面论述以构建大学班级价值观为主线的班级建设思路。  相似文献   

9.
大爱是大学的根本,是大学文化的精髓和核心。营造健康、和谐、优雅的班级文化氛围是实现学生成长成才的有效途径。以大爱精神为导向,加强大学班级软文化建设,就是以学生为根本,关注学生的身心健康,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论文阐述了大爱精神与大学班级文化之间的关系,分析了大学班主任在班级文化建设中的作用,从四个方面论述了班级管理工作中采取的措施,并针对班主任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解决方法。  相似文献   

10.
大学班级管理工作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作为掌舵者——班主任的工作显得尤为关键。信息化建设是班级管理发展的趋势,文章依据教育信息化理论和亲身经历,创新班级管理组织形式,以虚拟班级的形式进行网络班级建设,将"课堂派"教学平台的管理模式引入到大学班主任的日常工作管理当中,创新性地建立以班级为单位的系统化信息管理平台,达到了进一步提高班级管理效率的目的。  相似文献   

11.
大学班级文化既是大学班级组织特性的真实反映,也是社会欲望的投射,包含丰富的德性意蕴。当前大学班级文化在工具化、简单化、活动化与庸俗化的合力作用下背离了教化本性。我们认为关照大学生的精神生命、高扬大学生的主体价值、彰显大学生的民主意识、培育大学生的批判思维是大学班级文化德性的诉求。  相似文献   

12.
姜静 《考试周刊》2014,(63):181-181
高职教育和班级管理与中学有很大区别,中学班级管理是保姆式管理办法。高职班级管理和大学班级管理有不同,但是存在相似性。大学班级管理以一个年级为单位,年级辅导员的管理教育基本上是四年制。高职班级管理虽然也有辅导员,但是高职班级管理更严格,辅导员管理时间通常是三年。高职班级管理有艺术管理办法,高职学生的心理状况需要这样的管理办法。  相似文献   

13.
班级文化建设中大学班主任扮演着不可替代的角色,他是班级文化建设的引导者、主导者与参与者。但同时班级文化建设又面临着一系列的现实问题。为此,大学班主任要全面考虑其中的制约性因素,采取具有针对性的可行策略,发挥自身作用,搞好班级文化建设工作。  相似文献   

14.
每次考试后对整个年级进行成绩统计,李同学总在前10名之列,其他各科成绩都很好,但历史成绩总是中等偏下。他的奋斗目标是考上重点大学,历史成绩过低显然对他不利。通过观察,他上课很专心,作业、笔记部做得很认真,到底是什么原因呢?一次月考后,班级平均分是65.6分,而他只有62分,于是我找他谈了一次话。师:其他科目成绩都不错,为什么历史成绩总不理想?  相似文献   

15.
他很平凡,从小生活在大山里,连家乡县城都很少去;他也很优秀,不仅是学校里的佼佼者,而且在第六届中国中学生作文大赛南京总决赛上表现优异,成为全国一等奖、“文学之星提名奖”获得者,他就是旺苍县国华中学初三二班学生张俊。  相似文献   

16.
生活会回报你的付出,这或许不是一句正式的箴言,却也是一句很有道理的话。这句话用在一个人的身上很贴切,在三年中职生活中,曾经迷茫的他一步一步走向了成功。他就是在星光计划中等职业学校职业技能大赛(以下简称星光计划技能大赛)等比赛中屡屡获奖的司骁。如今,第三届星光计划技能大赛开赛前的培训活动又在紧锣密鼓地展开,看看司骁的故事,或许可以让我们更加了解星光计划技能大赛对于一名中职学生的意义,也更加明白成功的背后究竟有些什么……  相似文献   

17.
祝伟 《教育》2006,(4):60-61
每年的3月,全美各大学新生入学办事处里,入学申请档案都摞得高高的,录取人员则忙于审阔论文和推荐信,查看副本及标准化测试成绩。今年,他们往往会发现申请档案中缺少一份重要的材料——班级排名。这一个排名可是决定学生能否被那些著名大学录取的主要依据。 今年,成千上万的美国高中学校硬是拒绝向大学提供这个要命的班级排名。在最近五年内,这场拒绝运动呈加速度扩展的态势。 中学校长们认为,大学过于看重单个学校内的班级排名,会削弱校际之间的良性竞争,他们要求录取人员能够更多地了解每一位申请者,而不仅仅只看重他在班级中的排名。 大学的录取新生的负责人则认为,众多高中采取的此种举动,反而会使情况恶化。大学缺乏足够的信息量,会导致将录取的判断更多倾向到标准化考试成绩上,其结果只会适得其反。 一方面是大学的录取人员,强调需要班级排名,以便有一个相应的背景来据以察看学生;另一方面是学生家长与高中的管理者们,强烈要求废除排名,他们认为大学利用班级排名来录取新生,是在走捷径,当高中学校不提供排名时,他们就不得不全面看待学生。 当然,对有些大学来说,班级排名的取消意味着一种机会——“它在某种方式上解放了我们,使我们能够让学生快乐地学习。”这“与你那个大学追求的培养目标相一致”。 但也很明显,有班级排名学校的学生被录取比例是最高的,而所在学校既没有提供排名又没有综合数据的学生,录取比例是最低的——那些大学录取新生负责人们认为,不提供排名,这“恰恰是对教育责任的一种放弃”。 但无论人们的争论如何,总回避不了一个现实——  相似文献   

18.
班级是高校实施教育的基本单位,也是高校进行管理的基本单位。在大学的几年学习和生活里,班级文化直接影响着同学们的思想行为,班级文化有着不同于课程教育的文化育人作用,并在相当程度上影响着人才培养的质量。本文对加强以班级为单位、以学生为主体进行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性,提出了班级文化建设的几个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9.
高校管理以班级为单位,大学一年级是新集体的形成期,也是班级建设的关键期。新生班级在建设过程中会出现各种适应性难题,如班级成员交流不够深入、班级凝聚力不强、班干部能力不足等问题。在高校新生班级建设中应用班级团体辅导这一新模式,能够有效改善新生心理状况、提升人际交往能力、增强班级凝聚力,促进班级形成良好的学风与班风,充分彰显班级特色文化与精神。  相似文献   

20.
大学班级文化既是大学班级的本质属性,也是大学文化、社会文化内在的现实写照。探讨大学班级文化建设对于推动思想政治教育的深入化发展,培育大学生思想文化素养具有重要意义。大学班级文化建设具有释放思想自由、渗透主流价值、促进对话交往、提升精神品质等功能。然而,当前大学班级文化建设面临着在顺应中逃离自由,在功利中逃离价值,在形式中逃离对话交往,在追求时尚中丧失精神品味等问题。为此,扩宽渠道,让大学生思想自由释放;凝聚共识,在尊重价值多元化的基础上,回归社会主流价值;联结生活,让大学生有交往对话空间;选择高雅文化,提升大学生精神品味,是大学班级文化建设的真实诉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