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家佳洱海边     
在离大理古城不远,一个叫才村的小镇里,住着一户洋居民.一个阳光明媚的午后,我从大理古城乘坐C2路公共汽车,闻着田野的稻香来到才村.沿着村道走进一条往北的小巷,在一个写着66号门牌的幽静民居大门前,"光临寒舍,请君按铃"的粉笔汉字十分显眼.  相似文献   

2.
品味巍山     
正终于在一个假日里成行,去细细品味南诏故地巍山的那一座城、那一条街、那一个村、那一座山。穿过焕然一新的拱辰楼,迈步在巍山古城错落有致,前铺后院,清一色瓦屋坡顶的房屋分列在古街的左右两侧,这犹如穿过苔草点缀的大理古城南门楼,自由自在地徜徉在青石板铺就,中外游客相拥相挤的古街道上。巍山古城居民百姓不急不躁的慵懒时光,犹如在大理古城里开着铺子,喝着绿茶或品着咖啡,将经营和休闲融为一体的慢生活。巍  相似文献   

3.
矿葬     
陈川 《大理文化》2010,(6):7-21
丰厚而独具韵味的历史确定了大理的象征地位。从历史的渊源来看,大理是一座古老之城,南诏大理国留下的辉煌,使得这座古城具有了神圣的价值。从神圣的苍山顶峰发出的光芒一直将大理照耀到现在,亮丽的光环将大理的知名度延伸到全世界。数百年以来,大理古城一直用静默的姿态开始了与世界变化的对峙,当流行元素弥漫世界的每个角落时,大理却因这样的固守再次显示出了特有的"沧桑"与"老道"。于是,在世界纷繁的变化之中,大理面向世界敞开着一道幽秘之门,蛊惑着人心,蛊惑着世界。相对古城中古老建筑物、城墙、城门等,大理人的生活是世界性的———缓慢、有序而敞开,符合人性。古城人对生活的从容和优雅,将现代人的物欲横流的心态屈居脚下。大理老街上的一座咖啡屋、一个酒吧、卖凉粉的白族老妪、阳光下的银匠、以至于从世界各地奔赴而至的旅者……都能在大理寻找到丢失的自我,创造着一种完全属于自己的生活,从这个意义上讲,大理是一个真正的和谐之地,是一个人神共居的城市。在洋人街大理王府的回廊上看苍山,听溪流的声响,流淌的不仅仅是水,包含着历史的、现在的和未来的时间,涤净了我们身上的浮尘,使得我们听到了生命中的挣扎和呼救,这种感觉与大理古城的风景和原型融而合一,最终使大理成了世界性的诗学和美学兼具的城市符号。  相似文献   

4.
正关于大理古城,像我这种偶尔步入其间的人不在少数。我们能够通过一些文字或者图片,加上有限的几次逗留,约略地知道它的沧桑与久远,却永远也做不成其中的一部分。记得一位作家这样写道:"穿越大理古城南城门,犹如洞穿一条历史的隧道……而一踏进大理古城,‘文献名邦’就不仅仅是写在匾额上的冰冷词句,更是充盈在细水长流的现实生活之中的珠贝,温润可人,令人无限惊喜。"我正是用这段文字调整好了心情,在春天的某个下午,带着我那爱着爱着就老了的妻,又一次踏进了大理古城。  相似文献   

5.
古城漫步     
初到大理市的外地人,常听本地人说"到大理."或"从大理来."就觉得很奇怪,其实他们说的"大理",指的是大理市区内的大理古城,而现今州、市政府所在地叫"下关".我的朋友老何曾在大理住过一些时日,此次结伴游玩,一定邀约我到大理古城走走.乘车从大理市的下关往北15公里,就来到了一道古城门下,门楼雕梁画栋,上面高悬着一块匾额:"文献名邦".  相似文献   

6.
大理的小巷     
大理古城是一个美丽而古老的小城.春节期间,我和大人到那里玩. 从深深的城门洞往里走,就踏上了一条青石板铺筑的大街.街道两旁是高大的冬樱花树,树上开满了粉红色的樱花.大理古城的街道很直,有几条是从南向北,又有几条是从东向西,街道两旁又岔出一条条幽深的小巷,把古城划成了个大棋盘似的.听大人说,大理古城有九街十八巷呢.  相似文献   

7.
杨圭臬 《大理文化》2012,(10):74-76
初到大理市的外地人,常听本地人说“到大理”或“从大理来”就觉得很奇怪,其实他们说的“大理”,指的是大理古城.到大理古城,首先经过的是文献楼,门楼上面高悬着一块匾额:“文献名邦”.这是清康熙四十年(公元1705年)云南提督偏图深感此地人文兴盛,报请清政府颁发的.  相似文献   

8.
《大理文化》2013,(9):F0003-F0003
大理省级旅游度假区,是1993年经云南省政府批准设立的六个省级旅游度假区之一。它地处国家级重点风景名胜和自然保护区苍山洱海中心地带,以全国首批历史文化名城大理为中心,辖大理古城、喜洲古镇、双廊古渔村。是一个集自然风光、历史文化和民俗风情于一体的旅游观光胜地。在这里,打开每一扇窗户,山和海都直奔眼底;步入每一条街巷都仿佛去体验一次古老的文明;更有着许许多多不用钱买但让人享受不尽的东西:透明的空气、连片的绿荫、潺潺的流水和浓浓的乡风民俗。这里重现着千年古城的沧桑、妙香佛国的宁静、古代建筑的辉煌、当代生活的富足以  相似文献   

9.
《大理文化》2013,(8):F0003-F0003
大理省级旅游度假区,是1 993年经云南省政府批准设立的六个省级旅游度假区之一。它地处国家级重点风景名胜和自然保护区苍山洱海中心地带,以全国首批历史文化名城大理为中心,辖大理古城、喜洲古镇、双廊古渔村。是一个集自然风光、历史文化和民俗风情于一体的旅游观光胜地。在这里,打开每一扇窗户,山和海都直奔眼底;步入每一条街巷都仿佛去体验一次古老的文明;更有着许许多多不用钱买但让人享受不尽的东西:透明的空气、连片的绿荫、潺潺的流水和浓浓的乡风民俗。这里重现着千年古城的沧桑、妙香佛国的宁静、古代建筑的辉煌、当代生活的富足以  相似文献   

10.
我在老挝读书的时候,就希望到中国学习。我的考试终于通过了,来到中国大理,说来很奇怪,我有一种回家的感觉。大理特别的美,西有苍山,东有洱海,中间一个古老的城市就是大理古城,每天都有旅行者来来往往。  相似文献   

11.
蒋宗汉评述     
赵静 《大理文化》2006,9(5):52-53
大理古城玉洱路街面北侧,有一座幽静的南北向小院,门口立着一块约一人高的石碑,上面镌刻着“蒋公祠”的字样。古城居民都知道这儿在解放前又被称为“鹤庆会馆”。“蒋公祠”因何而来?这要追溯到近代鹤庆史上的一位知名人物——蒋宗汉。  相似文献   

12.
《大理文化》2013,(1):119
大理省级旅游度假区,是1 993年经云南省政府批准设立的六个省级旅游度假区之一。它地处国家级重点风景名胜和自然保护区苍山洱海中心地带,以全国首批历史文化名城大理为中心,辖大理古城、喜洲古镇、双廊古渔村。是一个集自然风光、历史文化和民俗风情于一体的旅游观光胜地。在这里,打开每一扇窗户,山和海都直奔眼底;步入每一条街巷,都仿佛去体验一次古老的文明;更有着许许多多不用钱买但让人享受不尽的东西:透明的空气、连片的绿荫、潺潺的流水和浓浓的乡风民俗。这里重现着千年古城的沧桑、妙香佛国的宁静、古代建筑的辉煌、当代生活的富足以及人居环境的幽  相似文献   

13.
《大理文化》2011,(10):115-115
大理省级旅游度假区,是1993年经云南省政府批准设立的六个省级旅游度假区之一。它地处国家级重点风景名胜和自然保护区苍山洱海中心地带,以全国首批历史文化名城大理为中心,辖大理古城、喜洲古镇、双廊古渔村。是一个集自然风光、历史文化和民俗风情于一  相似文献   

14.
吴棠 《大理文化》2002,(5):61-64
民国时期(20世纪40年代),大理县城仍然保持着滇西政治、文化中心地位.与作为交通枢纽、商贸发达、社会风气奢靡的下关相比,大理古城的街道风貌还保留着一些传统特色.  相似文献   

15.
在大理     
杨洋 《大理文化》2011,(8):41-44
一直在下雨,但我还是决定去大理古城走走。古城和下关,现在都称为大理,却是截然不同的两个地方。下关从一座灰蒙蒙的小城一天天成长,一点点蜕变,已成为一座大气、美丽的城市。古城则是婉约的,细致的。从十多年前我见到它,到如今,它从一座宁静温婉的小城,变  相似文献   

16.
夜游红龙井     
到大理的红龙井一游,乃多年的夙愿。某日,在下关用完晚餐,趁着酒兴,杨兄提议,现在无事,何不到大理游一游红龙井,话音未落,立即博得大家的高声呼应。来到大理古城,下得车来,走在用青石板铺就的街道上,远处,微风轻拂,树影婆娑,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白族民居时隐时现,显出大理古城的神秘与久远;近处,在灯光映衬下,古老的墙  相似文献   

17.
在大理古城的洋人街上,有一画廊叫东巴画廊.在这个东巴画廊里,陈列着许多的现代东巴画.现代东巴书画派著名画家赵有恒先生的作品便陈列在这里.  相似文献   

18.
流连红龙井     
杨荣 《大理文化》2005,(5):28-29
有着深厚历史文化底蕴的大理古城,由于形成了一条"洋人街"而展示了她的现代魅力,成为交流世界文化的"大客厅".不同国籍,不同肤色,不同语言的人们,与夹杂着明显白族发音特点的本地人以姿势助说话,OK、Yes地水乳交融着."洋人街"不大,名气却很大,全国各大媒体都报道过她,她是大理古城闪亮的一盏灯,照红了一片天宇,温暖了远近游人,使大理经济受益无穷!  相似文献   

19.
88号西点店     
每天清晨,大理古城博爱路52号的门口,飘着一幌扎染红布做的白字招牌,格外地显眼。小木门的里面,充盈着清香水果和浓郁芝士的味道。  相似文献   

20.
大理的水     
我想,如果苍山缺少穿梭在林石之间灵动的秀美,古城里不曾有那贯穿承载着“文献名邦”气息流淌的使者,洱海没有十九峰间潺潺而下的活力,家乡大理,也许会因此少了许多生气吧!是的,说大理,不得不提大理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