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爱玲与苏青是同时代的人,她们均描写女性的经历,对女性的悲剧"哀其不幸".所不同的是,张爱玲是"哀其不幸,怒其不争",苏青是"哀其不幸,悲其无奈".在分析女性悲剧的原因时,张爱玲看到的是金钱对灵魂的腐化作用,苏青则认为是两性之间不平等的关系造成的.张爱玲的作品重在揭示,而苏青还希望在作品中为女性寻求一条出路.因为观察生活的角度不同,所以,张爱玲的作品较多的是讽刺,而苏青的作品则呈现出平实的风格.  相似文献   

2.
女性气韵:素手绘凡俗──苏青散文品格初论何莲芳50年前,苏青曾与张爱玲齐名,现在,海内外张爱玲热在逐渐升温,而苏青依然默默无闻,一生孤独蹇运偏又才华过人的苏青,生前热闹忙乱,身后凄凉无奈,为文恰值乱世,扬名不得其时。今天,由于其人其作的独特品格与当前...  相似文献   

3.
随着张爱玲在美国去世,“苏青张爱玲热”在1994年前后于内地形成高潮,苏青、张爱玲的许多作品得以发掘、整理和出版,相关的怀念文章、评论作品得以发表。其时,再提苏张,并对这两位性相同、习相近,而生活、命运迥然不同,在现代文学史中缺席数十年,而此后拥有无数读者的女作家进行比较研究,应别有一番意义。本文以生活的智慧与思想的智慧为主旨,就“苏青热”、“张爱玲热”的形成,从苏青、张爱玲的生平遭遇以及她们的创作风格三个方面的差异,从文学感知的角度给以解读与描述  相似文献   

4.
撞车     
上海孤岛时期,潘柳黛和张爱玲、苏青、关露并称"文坛四才女"。才女都有些个性,尽管"李鸿章曾外孙女"张爱玲火得不得了,潘柳黛还是毫不客气地就"李鸿章的曾外孙女"这个话题幽了张爱玲一默——"其实这点关系就好像太平  相似文献   

5.
撞车     
上海孤岛时期,潘柳黛和张爱玲、苏青、关露并称"文坛四才女".才女都有些个性,尽管"李鸿章曾外孙女"张爱玲火得不得了,潘柳黛还是毫不客气地就"李鸿章的曾外孙女"这个话题幽了张爱玲一默——"其实这点关系就好像太平洋里淹死一只鸡,上海人吃黄浦江的自来水,便自说自是‘喝鸡汤’的距离一样".  相似文献   

6.
苏青小说中女性命运的悲剧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20世纪40年代沦陷区的文坛上大红大紫的苏青,曾被张爱玲誉为:“低估了苏青文章的价值,就是低估了现地的文化水准。如果必须把女人作者特别分作一档来评论的话,那么,把我同冰心、白薇她们来比较,我实在不能引以为荣,只有和苏青相提并论我是心甘情愿的。”这些话出自悟性极高、慧眼如炬而又自私、冷漠、孤傲的张爱玲之口,足见苏青在当时文坛的地位和影响。  相似文献   

7.
张爱玲和苏青都是我国著名的女性主义文学代表作家。她们在作品中都塑造了大量的女性形象,并通过对女性形象的塑造,以及对这些女性形象心理和情感的挖掘,表达了各自不同的女性意识。文章主要对张爱玲和苏青作品中的女性意识进行比较分析。  相似文献   

8.
苏青,这位曾与文坛怪杰张爱玲齐名,一时轰动上海的女作家,在她紧贴女性情感生活琐细而亲切的永恒话题中,以其平实、隽永、玲珑、雄辩的笔锋和天真、坦白、热情、敏感的个性征服了读者。评论家认为,苏青的散文是“五四以来写妇女生活最好也最完整的散文”。张爱玲也说:在女作家中“只有和苏青相提并论,我是心甘情愿的”。  相似文献   

9.
苏青研究自1940年代以来就可装订成几大册,但大多只为印象主义解读;1980年代,苏青研究借张爱玲热一度兴起;1990年以来,苏青研究进入高峰,大量苏青作品开始出版,各种传记应运而生,专题论文异彩纷呈,文章试图梳理九十年代以来对苏青的文学评论文章,从苏青研究历程及研究实绩入手并浅议其得失,从而试图探寻苏青研究的不足与空白寻找新的突破口。  相似文献   

10.
本世纪三四十年代中国沦陷区女性文学的代表人物是张爱玲和苏青.她们的创作以表现旧式家庭女性的爱情婚姻与道德心理见长.男性作为女性的对立面,成为她们的叙述对象.本文试从张爱玲、苏青笔下男性形象的特点分析,对两位作家的认知方式作一探讨.  相似文献   

11.
张爱玲与苏青的散文都是一种对琐细生活的描述,从中倾注了对世俗人情人性的关怀,而对女性的解剖尤其独到:二人的散文体式具有“私语”的特征,其中张爱玲十分机巧地采取多种“反常规”策略来组织文章,而苏青则实话实说,直白坦率。  相似文献   

12.
张爱玲苏青是二十世纪四十年代上海沦陷区享有盛名的两位女作家。同样历经坎坷人生,但她们四十年代的创作却具有不同的风格。张爱玲是远离自己的“传奇”,不动声色地用审视的目光纺织着自己的故事,其基调是苍凉悲凄;苏青则是在自己的故事中扮演着自己,其基调是平实热闹。  相似文献   

13.
张爱玲和苏青的创作将中国现代女性文学的发展推向了新的阶段,具体表现在:关注女性的附庸地位,审视女性的奴性心理以及批判女性自身的劣根性,实现了对"五四"女性文学的超越。  相似文献   

14.
就作家个人经历与体验、女性意识、艺术风格三个方面对张爱玲、苏青进行比较。  相似文献   

15.
苏青、张爱玲是40年代沦陷区上海文坛上最负盛誉的女作家,她们都以周围的题材从事写作,张爱玲以小说创作擅长,而苏青以散文写作著名。她们年龄相似、性情相同,又都写女性题材,在生活圈子、爱好情趣方面也有许多相同之处,但她们以其独特的创作风格和写作技巧,在上海的特殊气氛和背景下,大红大紫一时,可视为孤寂文坛上的双子星座。  相似文献   

16.
许茗 《文教资料》2012,(14):19-22
"五四"时期所宣扬的女性解放一直停留在口号阶段,张爱玲、苏青突破了这个局限,体现出了一种浓郁的女权意识。她们通过塑造众多悲剧女性形象来表达对女性的关注与对女性解放的倡导,使得女性解放有了实质性的突破,为后来女性文学体系的构建作出了巨大贡献。  相似文献   

17.
偌大的文坛,哪个阶段都安放不下一个张爱玲。文学史上的主流与张爱玲之间似乎总存着一条深壑。张爱玲的创作既不同于冰心、白薇,又不与苏青同类,她坚执个人写作,自成一体。因此这造成了她的难以归属于通常的标准。同时,这种另类姿态,使她别具魅力。  相似文献   

18.
与张爱玲齐名的“孤岛”时期的女作家苏青,被评判为“汉奸文学”范畴,或称其作品“无益无害”。这样的评判是错误的,不公正的。苏青的认识价值是另类的,不可替代的。由于苏青言语的实录性、再现性.使得她的言语具有历史认知价值,为了解“孤岛”时期的文坛亦或文化界,了解日本人的文化侵略,了解日踞时期的民众生活.提供了不可多得的历史佐证。  相似文献   

19.
论苏青创作中独特的女性视角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与众多现代女作家重社会批判不同,苏青侧重于女性自身批判,即从女性自我价值的失落、男权意识的制约、女性男性化这三个方面批判了女性异化。苏青的女性异化批判也与萧红、张爱玲不同,表现她在女性解放命题上探讨的独到、深刻,具有一定的合理性和超前性  相似文献   

20.
苏青是四十年代上海沦陷时期与张爱玲齐名的女作家,本文论述了她的小说对女性不幸境遇的吟述,以及对这种境遇的反抗,旨在说明:苏青继承了“五四”以来的女性文学反封建精神,她的小说是有价值的,她在中国现代文史上的地位是永存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