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薛琪  力闻 《今传媒》2010,(8):128-131
广播夜话节目在全国许多电台都有开办,例如福建台的"大蓬夜话",湖北台的"今夜不寂寞",以及陕西台的"长安夜话"等,都很受听众的欢迎和喜爱,也取得广泛的口碑和一定经济收益。不过,夜话节目在收获掌声和鲜花的同时,也遭遇发展的瓶颈,现就此问题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2.
在’96中国广播改革回顾与展望研讨会上,有这样一种看法:“未来广播发展将以新闻改革为龙头,以夜话和音乐节目为两翼。”这一看法将“夜话”节目视作电台非办不可的节目,恰巧与“电台不应该再办夜话节目”的看法形成鲜明的对照,而后者的出现原因在于有的电台夜话节目粗制滥造,缺乏吸引听众的魅力,甚至成了闲聊、漫谈、废话连篇的节目。人们不愿让这样的节目充斥空间、占领时间,渴望听到高质量高品味的“精品”。那么,未来的广播发展中有没有“夜话”的一席之地?听众究竟需不需要夜话节目?我以为:以夜话为主的“情感交流节目是…  相似文献   

3.
过去各个台不被人看好的午夜时间,由于开办了一大批谈话节目而形成新的收听高峰,例如:天津台的《悄悄话》、北京白的《燕山夜话》,广州电白的《零点1+1》、东方广播电白的《相伴到黎明》、杭州白的《孤山夜话》等节目开办之后,都拥有相当一批听众。我们南京经济合的《午夜心桥》节目属于漫谈式交流的谈话类节目。这个节目播出后不久,在南京地区引起轰动,享有较高的知名度,深受南京听众所喜爱。众多听众以上“桥”与主持人倾谈一席为快,四年来,“桥”热不衰,收听率始终保持在10%以上,听众达数十万。《午夜心桥》的谈话内容很广…  相似文献   

4.
封面人物     
《记者摇篮》2005,(3):6-6
辽宁人民广播电台经济台的《轻风夜话》是一档夜间谈话类节目,主持人沈霞通过热线电话与听众共同探讨听众在生活中遇到的种种问题。节目开播十一年,沈霞赢得了广大听众的交口赞美,在社会上产生了巨大而深刻的影响力。沈霞先后荣获辽宁省劳动模范、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辽宁省优秀共产党员、辽宁省学雷锋先进个人、辽宁省首届新闻标兵、辽宁省精神文明建设先进工作者等荣誉称号。2004年由沈霞主待的《轻风夜话》节目荣获中国广播电视新闻奖广播社教节目奖十佳公共栏目奖。2003年《轻风夜话》节目被中广学会评为全国经济台十佳栏目,2001年沈霞获得了“金话筒”提名奖。按广播界一位老前辈的话讲,沈霞早就赢得了听众心目中的“金话筒”,省里一位主要领导说:“沈霞是最好的党委书记,是最好的思想政治工作者,是最好的社会心理医生”。广播电视总局局长徐春光在2003年12月全国广播影视工作会议上表扬辽宁电台《轻风夜话》节目是深受老百姓喜爱的,在社会上具有广泛影响的知名品牌节目。2004年4月21日《中华新闻报》头版头条以《情牵广播心系听众》为题,报道了沈霞的事迹。  相似文献   

5.
融谈心、话题、诗文、音乐为一体的广播夜话节目越来越成为各家电台夜间节目的主角,这些夜话栏目大都安排在晚间22:00之后,通常成为晚间的黄金时间段。广播走到世纪末,夜话节目也在全国遍地开花,从以往的热线参与热潮到今天的关闭热线冷处理,广播夜话节目日臻完美,成为静夜里独放异彩的广播样式,本文将站在一个文艺编辑的角度谈谈广播夜话节目的审美趋向。一、夜话节目呼唤高素质的节目主持人夜话节目的成功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一个节目主持人的素质。夜话节目对于主持人的要求远胜过任何一档广播节目。全方位的要求对于主持人来…  相似文献   

6.
何锋 《新闻前哨》2003,(10):65-65
7月18日,“荆门市象山夜话爱心扶助会”正式成立。由一个节目而成立一个有影响的民间组织,在新闻界并不多见。《象山夜话》是荆门人民广播电台开办的一个节目,它的收听率不断上升。每晚10时,听众都会准时守在收音机旁,收听或参与长达一个小时的《象山夜话》节目。《象山夜话》已成为他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相似文献   

7.
刘蕾 《新闻世界》2010,(8):122-123
广播的发展与听众的需求催生了广播夜话节目,历经近二十年的发展与探索,广播夜话节目方兴未艾,并一度成为高收听率节目。然而,目前广播夜话节目也面临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这将成为制约该类节目进一步发展的瓶颈。本文着重从节目自身及听众两个视角出发,深入分析夜话节目普遍存在的问题,探究其新的发展空间,提高广播夜话节目的传播效果,发挥其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8.
人们常说广播最吸引受众的是热线参与类节目,但如何将热线节目打造成品牌,特别是用热线节目带动一个广播频率走上品牌之路,是广播编辑和主持人经常思考和探索的问题。地处西北内陆的兰州人民广播电台的编播人员在与众多媒体的竞争中。不与拥有优势资源的中央和省级大台盲目攀比,也不因其他广播节目的成功模式而跟风模仿,而是着眼于本土受众的文化经济现状和生活需求,倾力打造《听众接待室》(市民热线)、《行风阳光热线》、《天天说法》(法律热线)、《兰山夜话》(情感热线)等四档热线节目。  相似文献   

9.
刘杨 《中国广播》2005,(5):41-42
辽宁人民广播电台经济频率节目主持人沈霞以一档夜间谈话节目《轻风夜话》和听众热线交流,为广大听众“解心疑”、“减心痛”、“除心病”。12年来,沈霞全心全意为听众服务,办节目始终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办听众之所盼。使《轻风夜话》成为名牌栏目,荣获中国广播电视新闻奖首届十佳公共栏目奖。她本人也深受听众朋友的喜爱和信赖,听众亲切地称她为“沈  相似文献   

10.
现在,许多广播电台大都办起了“夜话”节目,诸如《夜色阑珊》、《相约今宵》等等。这些直播节目如果办得好,既能与听众进行思想上的沟通和情感上的交流,同时又能“释疑解惑”,开启心智。因为“夜话”节目大都涉及恋爱、婚姻、家庭,特别是夫妻情感等,所以节目有相当数量的听众。从某种意义上说,  相似文献   

11.
张宏亮 《大观周刊》2011,(45):34-34,26
情感话题是人类永恒的话题。而广播的都市情感夜话节目,基于情感话题的私密性和广播的匿名性,是传达情感与体验的良好平台。甚至有人称,晚间广播是“最后的心灵触媒”。然而,如何把握好这一优势,做好广播都市情感夜话类节目,是全国各地市广播电台都要探讨的话题。本文从注重服务性和文化品位、主持人心态调整和沟通方式、创新手法辅助等几个方面做了简单的探讨,希望能给广播都市情感夜话节目的发展寻以储鉴.  相似文献   

12.
广播夜话节目因适应了当下社会转型时期的变革,也照顾到了特定历史条件下人们的心理变化而颇受推崇。而作为节目创作主体的主持人,其在节目中所担当的角色也越来越备受人们的关注。本文探讨了夜话节目主持人的媒介角色问题,并结合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国之声晚间大型夜话节目《神州夜航》分析了这一角色在节目创作过程中的具体表现,指出主持人在节目创作过程中应不断调试自身角色,做最周全的贴心人、"最熟悉的陌生人"和最虔诚的守望者。  相似文献   

13.
在当今广播界,夜话节目蔚为壮观,且大多十分火爆,几乎到了有电台的地方必有夜话节目、有夜话节目必有高收听率的程度,形成了独特的广播夜话现象。在2004年开展的全国首届广播十佳公共栏目评比中,夜话节目占参评节目总数的1/3,在评定的十佳栏目中,夜话节目独领风骚占有四席,其景  相似文献   

14.
舒馨 《视听纵横》2010,(4):61-62
虽然电视心理咨询节目或许更广为人知,比如中央电视台的《心理访谈》以及曾经热播的上海生活时尚频道的《心灵花园》等,但事实上最早的媒体心理咨询节目是由广播开端的。自上世纪90年代初开始,全国许多省市台相继开播的“夜话节目”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应该算是早期的心理咨询类节目,面对听众在人际关系、婚姻家庭、升学就业、职场压力等生活中的烦恼事,  相似文献   

15.
随着形势的发展,我省许多县级广播站纷纷升格,由站改台;广播设施也逐步现代化。随之而来的是广播节目设置、播音风格等的转化,其中有不少成功的尝试,但似乎都程度不同地存在一种倾向,即偏离农村,一味追随城市大台的“城市化”倾向。所谓“城市化”倾向,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在节目设置上,盲目模仿城市大台。上级台、城市大台为了满足各层次听众的需要,节目基本上是“大而全”。县级台站仿此就搞了个“小而全”,如以专题节目为例,就有“青年节目”、“少儿节目”、“市场与信息节目”、“法制节目”等等。有的台的新闻性节目就多达  相似文献   

16.
现在地方台办电视有个杀手锏——节目本土化。本土化节目"皇帝女儿不愁嫁"——保证有收视率,有卖点。在本土化节目中,尤以方言节目最为红火,因为方言节目最直接、最便捷、最鲜明地实现了本土化。杭州台的《阿六头说新闻》、《我和你说》,钱江频道《大家》中的一部分,重庆台的《雾都夜话》,绍兴台的  相似文献   

17.
台湾飞碟电台夜话节目《夜光家族》每周一到周六晚十点到十二点播出,风格稳重朴实,形式灵活,内容感人又不乏活泼风趣,在台湾年轻人群体中产生了强烈的共鸣,一直拥有稳定的高收听率。节目主持人是作家光禹,主持该节目已有15年,以极具亲和力的“大哥”形象深得人心,经常收听该节目的人都自称为“家族成员”。  相似文献   

18.
陈璐 《新闻传播》2009,(12):73-75
今天的城市广播面临三大挑战:新媒体冲击、传统听众流失,年轻听众群培养困难、业已存在的与它媒体竞争。另外同业竞争日趋激烈。在上海,清晨的王牌节目“990早新闻”的收听率常常与中央台“新闻和报纸摘要”难分伯仲。“中国之声”、经济之声、中国国际电台音乐频率等节目在上海的人气也在逐渐积聚.分流着本地收听市场份额。  相似文献   

19.
李晓彦 《今传媒》2006,(12):62-63
方言电视节目作为一档具有地方特色的原生态节目,因其“窄播化”和“分众化”的传播思路,决定了方言电视节目在内容上的地方特色,尽量地远离了同质化的怪圈。但从重庆卫视的“生活麻辣烫”到河南电视台公共频道的“中州夜谭”来看,这些方言节目无一例外地都把本地的城市市民作为这种“窄播化”和“分众化”传播策略下的受众,有的节目干脆就以城市来命名,如重庆卫视的另一档方言节目“雾都夜话”和武汉电视台的“江城一家亲”等等,大都忽视了本省或地区另外一个潜在的巨大受众群——也说同样方言且把它作为惟一生活语言的农民观众。一、农民…  相似文献   

20.
在广播谈话节目中,主持人往往是节目成功的关键因素,是节目的灵魂。结合沈阳广播电视台新闻广播走过18年辉煌历程的谈话节目《星光夜话》,本文从主持人的角度入手,探索了广播谈话节目主持人需要具备的素质,需要达到的境界。这也同样是夜话节目成功的原因所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