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6 毫秒
1.
传媒低俗化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大众传播市场化、娱乐化蓬勃兴起的变异现象,主要是指大众传媒在传播活动中放弃自身社会责任、片面迎合部分受众低级趣味和需要,如炒作明星绯闻、迎合猎奇心理、注重感官刺激、渲染暴力色情等不良倾向。  相似文献   

2.
传媒低俗化:受众中心论下媒体对受众的迎合与误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传媒低俗化现象已成为一个日益突出的社会问题,部分媒体热衷于追逐"黄、赌、毒","星、性、腥"的低俗内容.而且,一些媒体从业者认为从满足受众的角度出发,迎合受众的需求,低俗内容也只不过是"受众中心论"下的合理产物.本文从媒体的角度出发,梳理传媒低俗化的现状,探究传媒低俗化的深层次原因.这其中既有部分媒体从"受众中心论"出发对受众的过分迎合,也有媒体对受众需求的误读,从而导致"受众中心论"应用的过分泛化.  相似文献   

3.
传媒低俗化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大众传播市场化、娱乐化蓬勃兴起的变异现象,主要是指大众传媒在传播活动中放弃自身社会责任、片面迎合部分受众低级趣味和需要,如炒作明星绯闻、迎合猎奇心理、注重感官刺激、渲染暴力色情等不良倾向。其主要表现:一是在内容上以窥私姿态、猎  相似文献   

4.
传媒低俗化是上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大众传播市场化、娱乐化蓬勃兴起的变异现象,主要是指大众传媒在传播活动中放弃自身伦理责任、片面迎合受众低级情趣和需要,如炒作明星绯闻、迎合猎奇心理、专重感官刺激、渲染色情暴力不良倾向。  相似文献   

5.
传媒低俗化与有偿新闻、虚假报道、不良广告一道,被列为中国传媒界的"四大公害",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强烈抨击.本课题调查分别对受众和媒介从业者进行了问卷调查,从传媒低俗化程度、受众对传媒低俗内容在认知和行为上是否一致、低俗化现象成因及其治理方式等方面进行了调查并获得了比较数据,最终得出结论.  相似文献   

6.
韦英 《新闻窗》2008,(4):126-127
什么是低俗?按照词典上的解释,低俗就是低级趣味的、粗鄙的、不高尚的。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与传播研究所所长尹韵公指出,传媒低俗化是上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大众传播市场化、娱乐化蓬勃兴起的变异现象。主要是指大众传媒在传播活动中放弃自身社会责任、片面迎合部分受众低级趣味和需要,如炒作明星绯闻、迎合猎奇心理、专重感官刺激、渲染色情暴力等不良倾向。  相似文献   

7.
目前,低俗化现象已成为中国传媒界的热点话题,它的出现不仅影响了媒体的社会公信力和影响力,也给社会带来了极大的负面影响。本文拟就低俗化现象出现的原因进行分析,并力图找到治理媒体低俗化的路径。  相似文献   

8.
孙佳 《新闻传播》2009,(11):81-81
本文从受众心理的角度分析了社会新闻受到大力追捧的原因,并以此为基础,探析避免一味迎合受众需求而造成社会新闻的低俗化现象.提出了一些相应的解决办法。  相似文献   

9.
王芃 《出版广角》2018,(4):64-66
在互联网时代,新媒体逐渐成为充满生机与活力、兼具机遇与挑战的新的传媒工具,它的出现催生了一个更加复杂的传媒生态环境.尤其是随着传媒竞争的加剧、传播观念的扭曲以及传播者社会责任感的缺失,新媒体低俗化现象愈演愈烈.  相似文献   

10.
媒体是社会舆论的引导者,是社会弊端的监督者,是社会正义的捍卫者,在引导社会舆论方面起着重要作用。然而,一些媒体的法治报道的低俗化、媚俗化现象日益蔓延,这严重影响了新闻媒体的公信力和权威性。产生这种媚俗现象的原因,主要与当代社会文化背景下大众的接受心理、传播理念及新闻工作者的职业素质有关。本文以"重庆打黑"报道为个案,运用传播学中的使用与满足理论、议程设置理论、把关人理论、社会责任理论等,对法治报道中的媚俗现象及影响、对产生这种现象的社会因素进行了深入研究和分析,提出了治理法制报道媚俗现象的措施和办法。  相似文献   

11.
电视节目低俗化是中国电视在社会转型时期价值迷失的一种表现。针对电视节目低俗化现象,中国政府开展了多次综合治理,但总体效果不能令人满意。针对电视节目低俗化现象,中国政府需要构建科学的传媒规制体系,让监管成为一种常态。  相似文献   

12.
赵新艳 《今传媒》2010,(8):160-162
传媒低俗化作为随着市场经济的确立和媒体竞争加剧而伴生的现象,现已成为久治不愈的顽症,它的存在极大地阻碍了媒体的健康发展和绿色媒介生态环境的构建。本文就传媒低俗化现象人手进行剖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具有操作性的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3.
娱乐新闻是伴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而不断发展的,然而,娱乐新闻发展到今天却出现了低俗化的现象,这不得不让我们深思.探究娱乐新闻低俗化的原因,有利于认清病根,进行调整和治理.  相似文献   

14.
贺琛 《东南传播》2010,(10):48-51
文章审视了大众传媒违背道德规范的种种乱象:虚假新闻、低俗化、娱乐化、新闻寻租和媒体越权,提出了传媒应当遵循之"道":真实、仁爱、正义、适度、自由。  相似文献   

15.
高速发展的经济给社会大众带来了一个日渐凸显的社会问题——网络媒体、自媒体等新媒体呈现出低俗化的趋势。某些新媒体为了吸引人们的眼球就无下限地迎合一部分受众的低俗喜好,传播一些充满低级趣味的新闻内容。本文对新媒体"低俗化"的现象进行梳理,从宏观角度、媒体角度等出发,指出这种不良媒体行为给普遍受众造成的伤害,并提出了相应的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16.
陆地  梁斐 《中国广播》2012,(12):89-89
有传媒研究学者撰文认为,节目低俗化的原因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点:1.节目低俗化的媒介因素。近年来,我国广播电视节目中低俗化的倾向不容忽视。可以说,片面追求高收听率、收视率和自身的短期经济利益是节目低俗化的重要原因。久而久之,这不但会影响广电媒体社会责任的践行,而且会降低广电媒体的公信力和品牌价值。  相似文献   

17.
追踪近几年来治理、整顿电视节目低俗化的轨迹,一个现象值得深思,那就是低俗化倾向屡禁不止。努力提高电视节目的文化品位,是当代电视人的历史担当。  相似文献   

18.
田欣欣 《中国出版》2012,(16):14-17
媒介融合是信息社会形成初期的热点问题,也是当今传媒技术变革与媒介生态环境变迁的必然要求。媒介融合现象迎合了社会经济深层次发展的必然趋势,标志着传媒产业多元层次和多种形态上前所未有的创新与变革。且媒介融合是一个持续扩张的过程,其终极目标是实现社会的媒介化。  相似文献   

19.
梅明丽 《当代传播》2012,(3):102-105
中国电视娱乐节目在传媒市场化过程中,出现了诸多无序竞争现象。价值迷失、差异消失等现象的存在使我们意识到传媒内容的价值体系必须重构,通过实现公共价值与商业价值的平衡,原创价值与创新机制的完善,改变低俗化、同质化的困境。  相似文献   

20.
伴随着互联网络的飞速发展,"人肉搜索"事件不断在网络和现实世界中掀起轩然大波并迅速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本文从"人肉搜索"的概念入手,分析了"人肉搜索"现象产生的原因及其带来的负面影响,认为只有完善网络暴力治理及隐私权保护的相关法律法规、建立主流舆论介入机制、加强网络媒体的行业自律、提高网络媒体受众的传媒素养,才能从根本上规避"人肉搜索"带来的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