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于光远 《寻根》2005,(4):112-113
2004年11月21日下午,我从广州去梅州市。我坐的是飞机,飞行不到一小时就到了梅州机场。这次去梅州,原中宣部副部长朱厚泽和广东人文学会副会长高伟梧与我同行。他们没有坐飞机,而是坐汽车,因为比我早半天出发,  相似文献   

2.
張信剛 《中国文化》2006,(1):116-121
今年春节过後,我到印度德里大学作学术访问。这是我第三次到印度。第一次是1963年,带着一片无知去蜻蜒点水。第二次是2001年,应印度文化交流理事会之邀,带着一腔热隋去走马观花。这次在新德里一个月,接触到不少人,也体验了一下印度的生活。  相似文献   

3.
我是个外乡人,在准旗工作生活了近半个世纪,也算地道的准格尔人了。在准旗工作的几十年里,我教过书、种过地、领过戏、带职读过师大中文系,第二次回归教育战线直到退休赋闲在家。所谓种过地,是说在上世纪  相似文献   

4.
我以前从来没有到过澳门。关于澳门,除了地图上那个标志所在位置的圈外,就是一点历史知识,知道四百多年前,葡人就侵占这里的一角建起居民点。我所能想像到的,就是它是一个经济发达、高度现代化的地方,而且葡人到这里比英人到香港还早数百年,西方文化色彩也许更浓一...  相似文献   

5.
1999年9月9日,是一个普通的日子。在澳门却是一个喜庆的日子,一个让人兴奋,让人激动,一个人人不能入睡的时刻。澳门在被葡萄牙管制近450年后,再过一百天,即将回到祖国的怀抱。主权回归,在澳门同胞的心里,是一个梦,是一个从他含屈辱、饱含抗争到饱含希冀的憧憬。今天澳门同胞以歌声,用舞姿抒发着豪情;以激情,用行动表达着回归的心声。天安门前的万人演唱会是首都市民的满怀豪情在飞扬,是祖国母亲的呼唤;澳门的舞台同样歌声激昂。这舞台在剧院,在街巷,在广场,在澳门同胞的心里。同胞的心,中国人的心,心心相印。清晨迎着朝…  相似文献   

6.
1992年12月,香港法住学会的霍韬晦会长,在杨钊董事长的旭日集团的独家赞助下,于香港及时地率先召开了“东方文化与现代企管国际研讨会”,在海内外产生了良好的影响。1995年11月,广东中华民族文化促进会与香港法住文化书院等单位,在杨到先生的积极建议下,于惠州市召开大型的“中华文化与现代企业研讨会”。这次的盛会,无疑是对上次会议的继续与发展。我在前次会上向大会提交了一篇《老子的管理术对现代企业管理的启示》的论文,这次又提交(“有无相生”的经营之道——再论老子的管理术对现代企业管理的启示)的论文,以向各位学者请…  相似文献   

7.
2005年3月我接到台湾吴凤技术学院纪洁芳教授发出的“亚太地区生命教育教学研讨会”的邀请函,由此展开了我第四次赴台演讲生死问题的旅途。5月20日,经过大费周折的手续办理过程,我终于在南昌昌北机场乘东方航空公司的飞机起飞了,经香港转机于2点30分机降高雄。另有来自香港的高级临床心理学家邝罗淑儿女士、张颖珊小姐,有来自澳门的参会学者苏肖好博士、蔡梓瑜老师和黄燕仪老师等,我们分乘二辆小车,上了去嘉义县的高速公路。约二个半小时的车程,我们到了嘉义县,安顿在中信大酒店。这次会议的主持者吴凤技术学院的纪洁芳主任,晚上请大家吃饭,她是台湾从事生命教育的专家,非常有爱心,而且吃素,大家边吃边聊天,尽兴而散。  相似文献   

8.
在中国同西方(尤指欧洲)交往的历史长河中,文化交流曾出现过几次高潮。一次发生在17至18世纪,人们熟知的意大利耶稣会上利玛窦是推动这一高潮的首要人物。此外,还有一位意大利耶稣会士也为此做出了不小的贡献,他便是鲜为人知的艾儒略。艾儒略的意大利名字是朱利奥·阿莱尼,1582年(明神宗十年)生干意大利西北部的布雷西亚。他从小聪明好学,在数学、哲学、天文学等方面颇具天才。18岁时,艾儒略加入耶稣会,致力于传教。16O9年,他离开意大利,乘船东行来中国传教,历经千辛万苦,干161O年抵达澳门。在澳门期间,他除教授数学外,…  相似文献   

9.
终于决定要往尼泊尔工作了。从北京飞加德满都,当飞机穿越世界屋脊喜马拉雅山时,眺望窗外,眼底是皑皑雪山。随着飞机的徐徐降落,我发现加德满都机场竟然是建在山谷中的一大片推平的土地上,多少有些像我曾呆过的金沙江峡谷中的攀枝花市。  相似文献   

10.
我没有去过北京,久闻长城、颐和园、北大……我非常想去亲眼目睹一下。这天,我一个人坐上飞机,直奔北京。不一会儿,飞机在机场降落了。我迫不急待地下了飞机来到长城脚下。远看长城,像一条巨龙缠绕在崇山峻岭之间,它是那么雄伟、那么壮观,长城是用巨大的条石和城砖筑成的。长城上每隔三百多米就有一座方形的城台,是屯兵的堡垒,可以有力地打击敌人。站在长城上,踏着脚下的方砖,扶着墙上的条石,我不由得想起了古代修筑长城的劳动人民来。  相似文献   

11.
《中外文化交流》2000,(1):58-58
为纪念澳门回归祖国这一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民族盛事,中华人民共和国化部于1999年12月10日至12月19日,在北京中国革命博物馆隆重举办了国家庆典展览《共庆澳门回归——中国艺术大展》。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布赫出席了展览的开幕式;化部孙家正部长在开幕式上致辞;李源潮副部长宣布大展创作获奖名单。  相似文献   

12.
1000多天以前,我第一次在网上冲浪的时候,聊天室里某位谈得很投机的网友要我留下信箱号,我说我没有信箱号啊,我的电影上没有装信箱。他读完这句话,沉默了几十秒钟,然后打出一连串莫名其妙的符号,大致是“%^**%¥#^……”有点像《九品芝麻官》里周星驰学习吵架时,从他嘴里喷出的那些东西。从此我再也没见过这位网友。现在3年过去了,我已经不会再像当年那样把别人吓得昏厥。今天我累计注册过的邮箱号大概有可能排到3位数,其中相当一部分注册之后就再没打开过。根据美国国际数据公司(IDC)的统计,到2002年,世界上的电子…  相似文献   

13.
尹明举 《大理文化》2009,(Z1):26-27
1959年,当我刚跨入大学门槛的时候,正好赶上了十周年国庆的盛典,而在这次盛典上轰动省城的是电影《五朵金花》上映,整个春城万人空巷云集各大影院,24小时不间断的滚动放映仍满足不了观众的要求。记得我看的是凌晨5点的一场,到天亮后7点出场,大家余兴未尽地交谈  相似文献   

14.
我曾品尝过大理白族的砂锅鱼、饵丝这两种闻名遐迩的美食,吃过后挥手惜别大理了,然而,总有一种寻找机会再度去品尝的奢望。其实,在我所品尝过的大理白族美食中,火烧猪又何尝不是这样?一年多以前,我和几个好友一同到大理游玩。虽然多年前我曾几次游逛过大理,饱览了大理的旖旎风光,感受过大理的民族风情,品尝过大理的独特美味。而这次故地重游,还是不乏新鲜感。最有意思的是,在一位比我更懂得大理的朋友推荐下,我们一行相邀钻进地处大理古城闹市区的一家百年老店,慕名品尝了一回白族出名得让"老外"都赞不绝口的火烧猪肉。  相似文献   

15.
世纪之交,澳门回归之际,艺术工作纷纷推出新作,欢庆这一历史盛事。其中,从事艺术创作的特艺(双手)书法家寒夫先生的作品尤为引人注目。他创作了传统对联双手书法作品,并分别将上联“庆澳门洗雪国耻重振海外赤子中华心”赠给澳门特首何厚铧先生,下联“贺香港繁荣昌盛再抒龙的传人民族情”赠给香港特首董建华先生,  相似文献   

16.
傣家人过年     
正值全国各族人民沉浸在澳门回归的喜悦之中,以欢歌劲舞送走新世纪第一个元旦之际,新千年的第一个春节又临近了,居住在红河江边的漠沙花腰傣纷纷停下手中的活计,把一年来的劳累和烦恼统统抛到脑后,红红火火迎千禧、忙过年。  相似文献   

17.
1、1月中旬在澳门举办《庆祝澳门回归大型书画名家作品展》。2、1月份在巴黎举办由来自世界各国的200多位书画家参加的国际书画展,届时我会将派团参加此次活动。3、为庆祝中瑞建交50周年,拟于3月份在京举办瑞士著名版画家作品展。4、4月份,与葡萄牙驻华大使馆和葡东方基金会  相似文献   

18.
1999年12月20日,又一个众望所归节日般的日子。这一天,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将恢复对澳门行使主权。为此,一个以“共庆澳门回归祖国——中国艺术大展”为题的国家庆典展览即将在北京开幕。“中国艺术大展”由文化部主办,华瀚国际文化发展公司承办。主。承办单位成功地运作了1997年香港回归时的“中国艺术大展”,国家主席江泽民曾到该展参观并题字留念。而这一次庆澳门回归“中国艺术大展”由文化部部长孙家正担任组委会名誉主席,文化部副部长李源潮任组委会主任,文化部副部长潘震宙、孟晓驷任副主任,全国政协委员、著名艺术家吴冠中。…  相似文献   

19.
澳门国际音乐节是澳门最大、也是最重要的文化活动。从1987年10月在澳门首次举办至今,已经是第十二届了。澳门举办国际音乐节的主要目的是将世界高水平的音乐节目带给澳门居民,以提高澳门地区的音乐水平及它在国际上的知名度,促进澳门旅游事业的发展。第一届至第三届澳门国际音乐节由澳门旅游司主办,从第四届开始,由澳门文化司主办。经费也从第一届的3O0万元增加到第十二届的1200多万元。音乐节在初创阶段,不被人们接受,观众寥寥可数。因人们反应冷淡,故音乐节在澳门的文化活动,一直存在争议。有人认为,每年花一千几百万元举办音…  相似文献   

20.
邱远猷 《寻根》2006,(1):101-107
林则徐是近代中国的伟大爱国者,杰出的民族英雄,也是我国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林则徐在广东领导禁烟抗英斗争的光辉业绩中值得纪念的一页,是在1839年的两件事:“6.3”虎门销烟与“9.3”巡阅澳门。167年前(即1839年)9月3日林则徐亲自巡阅澳门,不仅在中国近代史上有重大意义,而且也是澳门历史以及中葡关系史上的一件大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