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区域史是历史研究的一个热门领域。将山西区域史引入《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的教学中,既符合《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的学科性质,也能有效摆脱《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的教学困境,从而提高教学实效。在《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教学中可以引入山西区域史作为重要的教学资源,但是在引入的过程中要注意与该课程的教学目标相一致,要把握引入内容在教学中所占的比重。  相似文献   

2.
目前,《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实践教学效果并不理想。将地方历史文化资源融入《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是一种有益的教学探索。它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自主研究型学习方式。教师在这种实践教学中应发挥引导作用,注意典型性、多样性和差异化原则。  相似文献   

3.
潮州拥有丰富的革命文化资源,这些资源对于帮助学生领会历史和人民怎样选择了马克思主义和中国共产党、丰富《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学素材和教学形式都具有重要的意义。同时,《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学亲和力和说服力的提升也需要地方革命文化资源支撑。要利用好潮州革命文化资源,从形式上设计利用潮州革命文化资源开展《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学的多种形式;从内容上做好一个个革命文化素材教学的融合设计,由点到面,实现潮州革命文化资源与《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学的全面、有效融合,进而提升《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学的亲和力和说服力。  相似文献   

4.
高校《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教学评价应该坚持理论评价和实践评价相结合原则,其中实践认知评价在评价体系中居于核心地位。本文通过一项对某旅游学院323名本科生对近现代史旅游景点的认知调查分析,揭示《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在教学评价中存在教学实践认知思维僵化、教学实践认知视野狭窄和教学理论与实践协调缺乏等问题,指出应通过转变实践教育观念、扩展实践教学视野和注重理论与实践协调等方面深化本课程教学评价体系改革。  相似文献   

5.
随着网络时代的来临,网络资源在《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教学中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充分利用网络数据、视频、音频、图像等资源,能有效提高《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教学的丰富性、直观性、生动性和形象性。为增强《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教学的实效性,在选取和运用网络资源时,要确保其准确性与真实性、典型性与针对性、恰当性与合理性。  相似文献   

6.
贾雯 《华章》2014,(28)
加强和改进《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的教学,必须充分体现该课程的育人作用,这就要求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必须紧密结合实际,尤其是在教学体系中充分贯彻中国社会优秀的精神与文化传统,把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注重从精神中汲取丰富的教育资源。本文将以雷锋精神为立足点,做到用中国优秀的文化与思想成果指导教学,使大学生能在课堂中重温历史、重塑灵魂、终身受益、毕生难忘,利用《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这类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来重塑当代大学生正确和积极的人生观、世界观以及价值观。  相似文献   

7.
世界历史视域下的《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世界眼光审视中国近现代史,是《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学中值得探索的重要方法。从世界历史角度看待中国近代落后挨打与现代化进程,从国际背景理解中国民族民主革命必然性与曲折历程,从世界眼光和发展眼光认识选择马克思主义和社会主义的必然性,从和平与发展的时代特征看中国的改革开放,是世界历史视域下《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学的主要方面。  相似文献   

8.
吉铠东 《文教资料》2015,(4):161-162,191
桂林历史文化悠久、遗址遗迹众多,将桂林地方历史文化资源融合到《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中具有拓展教材知识、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和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作用。桂林历史文化资源在《纲要》课教学中的融合可分为课堂教学和实践教学。在课堂教学中的运用可与教材主干知识结合、与教学手段结合;在实践教学中可采用参观访问、社会调查等形式。若将桂林地方文化资源与《纲要》教学有效融合,能提高我校学生对《纲要》课程学习的兴趣,强化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9.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中国未来发展的灵魂和标尺,《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学承担着对大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重任。《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对大学生培育民族精神、凝聚社会共识、增强公民意识等方面都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也对《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必须注重提高教学针对性和有效性,提高理论的说服力和感染力,选择有效的路径和策略实施教学。  相似文献   

10.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作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高等学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之一。为贯彻实施素质教育,促进当代大学生全面健康发展,在《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学中必须改变传统教育观念,突出学生主体地位,增强《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育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相似文献   

11.
文章从隐喻的意象图式角度分析"两"与"双"、"口"与"嘴"在语言表达中的同现限制。"两"与"双"的字形不同,它们的意象图式也不同:"两"是平分图式,"双"是配偶图式;"两"、"双"词语在言语交际中的意义和用法也就不同:选择"两"的语境强调"分而为二、两相对立",在选择"双"的语境强调合二为一、配成一对。"口"与"嘴"隐喻投射到对事物域的认识当中,但是各有侧重:"N+口"强调的是"容器通往外界的地方","N+嘴"强调的是"容器中形状突出的部分"。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孟子》中“正”、“长”、“贤”、“良”、“轻”5个形容词的语义和语法功能作较为细致的描写,试图从中寻找出《孟子》中不同的形容词在语法功能上的共性与个性,并进一步提出问题,即这些共性与个性的历时和共时的差异,以及造成这些差异的原因。  相似文献   

13.
教育研究大致经历了从哲学--思辩研究范式经科学--实证研究范式到人文--理解研究范式的历程.范式的转换不只是方法的更替,更是哲学理论背景、思维方式、价值取向、研究过程等的变更和创新.本文以众多学者的研究为基础尝试作多方面的比较.  相似文献   

14.
15.
16.
"吏"与"史"     
很多同学容易将"吏"与"史"写混,今天和大家说说怎样区别这两个字. 先说"吏"字吧.在《新华字典》中,"吏"字解释为"旧时代的官员".大家想一想,旧时代的官员们不都戴着一顶官帽吗?在古代,什么身份的人戴什么样的帽子可有讲究了,在官场中这讲究可就更多、更复杂了."吏"字上的一横不正像是那一顶帽子吗?记住这一横,不仅能分清两个字,还把"吏"字的意思记住了,一举两得.  相似文献   

17.
18.
19.
从史铁生的两部长篇小说《务虚笔记》与《我的丁一之旅》的文本出发,重点分析《务虚笔记》小说人物性格,从而通过文字表面的映像,来了解史铁生现实生活经历,发现史铁生最内里的“自我”与“印象”,阐述史铁生小说中的“质疑真实,推崇自我”的哲学思想,发掘文学与哲学的重合方式。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