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分数问题一直是小学生学习的难点,造成这一学习困难的原因是学生对分数意义的理解产生模糊。如何突破分数学习的难点?这需要我们从学生学习的现象中寻找问题,分析学生分数意义理解的现状,进而开展基于问题的“靶向”式教学。一、调查过程及结果本次调查的对象是使用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材的城区五、六年级两个班的学生,调查时间分别是六年级上学期学生学习“分数除法”后,以及五年级下学期学生学习“分数的意义”前。  相似文献   

2.
分数除法是高小算术第三冊(暂用本)教材中,在教学上比较困难的一个单元。我們认为主要的难点有三个: 1.如何使儿童理解分数除浊的法則,特别是除数是分数的除法法則? 2.如何使儿童理解“已知某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某数”用除法? 3.如何能引导学生把分数除以整数、整数除以分数、分数除以分数的三种情况的三个法則统一起来? 这三个难点,如不教懂教透,是会影响教学质量的提高的。現在我們提供下面的教法供老师們参考: 甲、关于理解分数除法的法則方面: 教材的主要內容是使学生理解分数除法的意义和计算方法以及运用这些方法来解決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3.
分数乘除复合应用题是分数应用题的基础知识,其解法特别,数量关系看似简单,但在实际解答中又容易混淆,因此也是教学的一大难点。那么,怎样才能教好而又让学生学好这一部分内容呢?结合工作实际,我谈谈自己的教学体会。一、审清题意,确定已知与未知审清题意,确定已知条件与未知条件是解应用题的首要环节。当然,解分数乘除复合应用题也不例外,首先应审清题意,确定已知条件和未知条件。二、找准题中的关键条件,即中介量分数乘除复合应用题中,一般会出现三个量,在这三个量中,一个为已知量,两个为未知量。在两个未知量中,其中一个为要求的量,则另…  相似文献   

4.
分数应用题是小学数学中的一个重点 ,也是一个难点 ,现介绍两种解答分数应用题的方法。例 :一根铁丝 ,第一次用去全长的 25多 1米 ,第二次用去全长的 13多 3米 ,正好用完 ,问这根铁丝有多长 ?分析 :求铁丝全长 ,应知道铁丝的一部分长度 ,及其所占全长的分率。用一般画图方法 ,不易看出这两个量 ;可采用下面方法 ,就很容易找到它们 ,这种方法叫“量往一块凑”,即把具体数量在图中集中表示 ,如图 :从图中不难看出 ,具体数量为 3+ 1=4米 ,它所占全长的分率为 1- 25-13=415,因此可解为 ( 3+ 1)÷ ( 1- 25- 13) =15米。答 :这根铁丝全长为 15米。…  相似文献   

5.
分数应用题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其中“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和“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这两类分数乘除法应用题,比整、小数应用题有了扩展,数量关系抽象复杂,解题方法难以确定,是教学的难点。在教学新课前,必须加强以下基础训练,以分散难点,帮助学生提高解题能力。一、说的训练“分数的意义”是教学分数乘除法应用题的起点,“一个数乘以分数的意义”是解答分数乘除法应用题的依据。“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或“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  相似文献   

6.
分数应用题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分数应用题中的“数”与“量”都比较抽象,且数量之间的逻辑性、灵活性较强。因此,小学生在解答分数应用题时要比整数应用题图难得多。能否正确解答分数应用题。关键是否找对“标准量”,也就是被看作单位“1”的量;这一点是学生学习分数应用题的难点。如何突破难点,把握关键? 一、从整数乘、除法应用题入手,找出规律,确定“标准量”。其基本形式有:  相似文献   

7.
分数复合应用题是分数应用题教学中的难点,究其原因是学生不易把握此类题目的解题规律。怎样突破这个难点呢?笔者以为如果能在教学中注意以下两点,问题是可望得到解决的。一、在“共性”中寻求基本思路分数复合应用题尽管千变万化,但它总不会离开“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和“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这两个知识“点”。较繁杂的分数复合应用题中,学生认为难度大“的是题目条件中没有直接给出表示单位“1”的数量的题目。  相似文献   

8.
一、12与13的比较1.复习旧知。师:同学们,你们现在都上五年级了。让我们回忆一下,在五年级以前,我们学过哪些分数?生:学了如何写分数,如何读分数。生:同分母分数相加减。师:嗯,很好。今天我们要做的是“分数的探究”。(板书课题)我们学过分数的写和读,那我就写一个,有谁会读?(师板书12、31,生分别读出)师:非常棒。我有一个问题,想让各位帮我解决。12和31这两个数,哪一个大?生:12大。师:啊!你们真厉害,一下子就学会了。谁会用数学符号来表示12比较大?(生在黑板上写12>31)师:你们同意吗?生:同意!师:非常好!既然全班同学都同意12>13,那谁能举一…  相似文献   

9.
(1)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探究算理的欲望“一个数乘分数”计算法则的教学是分数乘法这部分知识的教学重点和难点。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充分利用教学内容,把引导学生自己探究、发现算理作为教学的重点。教学例3时,可以先引导学生列出算式:12×51=12×53=,怎样计算得数呢?在这里为了调动学生的探索积极性,可以先让学生进行猜想,猜一猜这道题应怎样计算,然后进行谈话:“同学们,这两个算式到底结果是多少呢,同学们是想让老师直接告诉你算法呢,还是自己想办法寻找答案?”学生会异口同声地说:“自己找!”老师进一步说:“这两道题,你可以选择自己喜…  相似文献   

10.
分数乘除法应用题 ,是九年义务教育小学数学六年制第十一册教科书中的教学重点 ,也是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的一个难点。如何帮助学生学好这部分知识呢 ?笔者的教学体会与做法是 :一、明确基础 ,做好铺垫分数乘除法应用题教学是从它们的意义入手的。分数乘法的意义是“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 ,分数除法的意义是“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 ,求这个数”。两者相比较 ,它们的主要区别在于把一个条件和问题进行了对调。虽然这样 ,它们仍有着同一个基本结构 ,均能用关系式“一个数×几分之几 =多少”来表示。所以 ,分数乘法的意义 ,不仅直接…  相似文献   

11.
分数应用题,是小学数学中的难点之一。解答某些分数应用题,如果按照一般的方法,很麻烦甚至无法解答,但如果把某些已知条件进行转换,就能化难为易,使问题迎刃而解。〔题1〕摇小明读一本书,已读的与未读的页数的比是1∶5,如果再读30页,则已读的与未读的页数比是3∶5,这本书共有多少页?〔分析〕这道题的部分已知条件虽然是用比给出的,但它实际上是一道分数应用题,这就要求学生弄清比与分数的关系,把比1∶5,3∶5化为分数15,35,虽然这两个分数所表示的分率对应的标准数不同,要简捷地解出此题,有必要把标准数统一起来,但事实上…  相似文献   

12.
解分数除法应用题是应用题教学中的一个难点。尤其是解与问题相关联的两个数量关系 (即两个条件 )非常隐蔽的分数除法应用题 ,师生都感到茫然 ,不知从何处切入。根据教学实践 ,笔者认为如果用综合法去解答 ,问题会顺理成章地得到解决 ,教师易教 ,学生易学。例如 :甲乙丙三人合作生产一批零件 ,甲生产的是乙丙的 12 ,乙生产的是甲丙的 13,丙生产了 2 4 0件。求甲乙丙共生产零件多少 ?如果用“分析法”解 ,从问题入手 ,根据数量关系 ,找出解这个问题所需要的两个条件 ,而数量关系又很不明显 ,无从着笔 ;如果用方程解 ,又很难列出等式 ;如果用…  相似文献   

13.
在一次数学课的研讨活动中,两位教师执教的课题都是“不计算直接比较分数的大小”。这节课中,乘数的变化规律引起积的变化规律是个教学难点,如何突破这个难点,让学生主动地获取知识呢?两位教师的教法如下:  相似文献   

14.
分数应用题是小学应用题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主要集中在高年级进行教学,具有相对的独立性。量率对应原则贯穿于分数应用题教学的始终。如何寻找已知数量对应的分率及已知分率对应的数量是分数应用题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在一道分数应用题中,量率对应关系总处在一定的句子里面,隐含量率对应关系的句子则称之为“关系句”。如:“黑兔的只数是白兔的2/3”;“六月份捕鱼的吨数比五月份多1/4”等。学生能否准确快捷地解题,关键在于能否准确快捷地找出题中的量率对应关系。因此“关系句”的分析是分数应用题教学中的一个重要内容。对于关系句的分…  相似文献   

15.
最近,几位小学数学教师向我们教研室提出了如下几个问题: 1.0/3是不是分数? 2.1 4/3能不能叫带分数? 3.85×0.62×1.4/3.1×0.17×4是不是繁分数? 这三个问题,都属于统编小学数学教材中分数这一节的内容。实质上是对“分数”、“带分数”、“繁分数”、“小数”等几个概念的内涵和外延的认识和理解的问题。深入地分析这几个概念的涵义和它们之间的联系与区别,对这一单元的教学是有帮助的。 1.0/3是一个分数。我们一般称之为零分数。统编小学数学第八册第63页指出:“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这样的一份或几份的数,叫做分数。”从这个定义来看,“一份或者几份”中的“一”  相似文献   

16.
一、对分数定义的反思在数的认识中,分数对于小学生来说是一个比较抽象的概念,是数的认识中的一个难点,因此在小学阶段,对于分数的学习,教材一般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分数的初步认识,第二阶段是分数的意义。我们知道分数的定义一般有两种:一是份数的定义(分数是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这样的一份或几份的数);二是商的定义...  相似文献   

17.
如何教学分数的意义?教过分数的老师都认可这样一个事实:分数意义的教学是学习分数这部分知识的一个关键.是教学重点,同时也是教学难点。我们教学分数,更侧重学生在生活经验上的联系,而较少在学生已有数学知识上进行扩充。在分数意义教学中,有两个问题一直困扰着我。现将这两个问题进行不成熟的剖析,希望得到专家与同行的指点。  相似文献   

18.
分数应用题是小学数学中教与学的重点和难点之一,它主要有以下三种类型:1.已知两个数,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2.已知一个数,求它的几分之几是多少;3.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在教学中,虽然有不少老师把教学重点放在让学生学习区分不同类型及相应解法上,但仍然有相当多的学生把握不准,以致作业中错误迭出,对如何突破分数应用题的教学难点,我有几点想法。  相似文献   

19.
在教学分数应用题之前,用下面两组相应的文字题作基础,让学生熟练地掌握这些文字题的特点和解法。第一组用乘法解的文字题:1.2500的3/5是多少?2.2500的(1-1/5)是多少?3.2400的(1 1/4)是多少?第二组用除法解的文字题:1.已知一个数的8/9是120,求这个数。2.已知一个数的(1-1/9)是120,求这个数。3.已知一个数的(1 1/3)是2000,求这个数。通过这两组文字题的教学,让学生弄清楚:哪个是关键的分数,哪个是关键分数的对应数量,哪个是作为整体1的量(用不同的符号把这三个数量  相似文献   

20.
这部分教学内容,是在学生学习了分数除法的意义和计算法则、分数乘法应用题、用方程解“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的文字题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教学中的难点是;在分析题中的数量关系时,如何引导学生准确地判断单位“1”的量.为使学生顺利地根据“一个数乘以分数”的意义来列方程,导学时可引导学生抓住分数乘、除法应用题的联系点,让学生主动进行探究,以促进知识的正迁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