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朱熹、新儒学与现代化高令印一、"新儒学是东亚文明的体现"和朱熹集新儒学之大成最概括地说,世界上的文化分为东西两大类,西方文化以基督教为基础,而东方文化则主要是根源于儒学。①儒学的发展有三个时期:第一期是以孔子(公元前551-公元前479年)为代表的原...  相似文献   

2.
略谈儒学与现代化中国社科院研究员钟肇鹏儒学创自孔子,迄今二千五百余年,成为一个札根中国影响世界的重要学派。二千多年来,儒学的发展可分为几个阶段。先秦儒学,孔子之后,支分为孟荀两派,孟子荀子取向不同,然宗师孔子,祖述六艺则是一致的,所以同属儒家学派。汉...  相似文献   

3.
心性儒学与未来世纪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心性儒学与未来世纪蒋庆中国儒学有两大传统,一为政治儒学,一为心性儒学。政治儒学以汉代今文经学为代表,心性儒学则以宋明儒学为代表。两大儒学传统虽一根而发,同源於孔子,但其所欲解决的问题不同,其内在的理路也因之不同。本文所要说明的是心性儒学与未来世纪的关...  相似文献   

4.
儒学现代化的开端,应追溯到唐宋之交的推陈出新,也就是说,宋学中就已经包含了现代性的核心要素。宋学是中华帝国时代现代转型的理论形态,它与欧洲现代化是同质的、同构的,是人类共同的历史进程的一种样态,且其最核心的精神都是个体性。这种判断既有助于我们理解当下的儒学形态,也有助于从中国文化的视角审视和反思一般性的现代性问题。  相似文献   

5.
儒学的理论体系与发展前景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儒学的缺失和长处是纠缠在一起的,对儒学的缺失了解得愈彻底,对其开发就愈全面;反之,对儒学的缺失了解得愈少,对其开发也就愈少。儒学要坚持自我批判,对此我相当敏感。九十年代以来,港台、北美对儒学和新儒学及其有关人物批评不够,我们这几次儒学研讨会对各方面的...  相似文献   

6.
一、何谓“东亚意识”?“东亚意识”是指以中国、日本、韩国为主的东亚地区内在性的以儒学为核心的一种意识。中日韩三国被称为汉字文化圈或儒家文化圈。儒学对这个地区的社会结构、伦理道德、价值观念、思维方式都有着重要影响。“东亚意识”就是在这一重要影响作用下而...  相似文献   

7.
马克思主义与以儒学为代表的中国传统文化,在实践基础上碰撞、冲突和融合,是20世纪中国现代思想文化发展的一根基线。在当代世界多元文化的共存中,在中国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时期,马克思主义如何进一步与以儒学为代表的中国传统文化相融合,如何以崭新的面貌走向开放的世界,就成为思想文化界一直争论不休的关键问题。张建新同志的新著《马克思主义与儒学》就是针对这一重大课题进行科学研究的创新之作。  相似文献   

8.
东汉末年社会的动乱导致儒学思想的主导地位受到冲击,儒学传播与发展也受到社会各种因素的影响。汉晋时期,巴蜀地区社会局面较为安定,为儒学的传播与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巴蜀儒学在传播和发展过程中不仅受到传统儒学思想的影响,同时也受到本土文化的深刻影响,这样的儒学思想新格局和新态势的出现,对两晋以后儒学的持续发展产生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9.
四川地处我国的西部边陲,在明代已经是西部的文化重镇,造就大批的儒学大家,保存大量儒学文献,这些儒学文献从载录文献上看,主要体现在明代四川儒学文献对《易》学的关注和抑朱仰王,以及开始了儒学文献的辨伪工作,同时总结为政之道等,这对清代学术的发展起到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0.
儒学是以儒家学者为代表的一整套思想理论体系,民间信仰是民众对神神鬼鬼的信仰和崇拜,两者是大小传统之别的重要代表。儒学既存在不同时代分期的历史发展走向,也存在政治化、学术化、神学化、民间化的多重特质发展走向;民间信仰又存在弥散性,两者因此融会共生,在汉代社会构建而成"神学政治"文化生态模式。这种特有的文化模式,以天人信仰为中心,在思想、道德、法治、民风民俗、文学等多个文化层面都能通过儒学与民间信仰的融会交织体现出来,最终形成立体的多维文化形态。  相似文献   

11.
为推动当代儒学的进一步研究,加强全球性儒学研究的交流与协作,浙江省社会科学院、国际教育基金会、佛光人文社会学院、杭州师范学院、宁波市社会科学研究院于2004年4月2日至5日在杭州联合举办了以"儒学的当代发展及其理论前瞻"为主题的国际学术研讨会.  相似文献   

12.
儒学与中华民族的凝聚力赵吉惠儒学在中华二千年发展史上,成为各民族都能接受的文化,对于巩固中华民族的团结,起了巨大的历史积极作用,今天仍然有现实意义,它仍是团结海峡两岸各民族的精神力量与文化纽带。儒学为什么会有如此强烈的生命力?第一,儒学结构本身具有比...  相似文献   

13.
东亚现代化进程一直处于全球和区域双重多元化背景下。在东亚被强力卷入全球化进程的前期,东西方明的冲突明显构成时代特征,而在由此导致的民族运动取得重大胜利、尤其冷战结束后,基于悠久化理念和共识的明对话的意义日益凸现。面对依然强势的西方明和丰厚的本土化资源,仍处于现代化进程中的东亚应继续秉持开放与对话的姿态,处理好继承与发展的关系。而儒家“和而不同”的兼容与对话精神,尤当成为当今东亚与世界消解冲突、推动和谐互动的基本理念资源。  相似文献   

14.
清代官修目录学巨著《四库全书总目》,是在以儒家思想为正统、倡导儒学教化之用的政治环境下和以乾嘉实学为依托、强调儒学经世之用的学术环境中编纂而成的。儒学精神在《总目》宋代文学批评中体现为以下几个方面:就文之体而言,《总目》建构出以雅正之体为宗、以俚俗之体为辅的文体谱系。就文之用而言,《总目》奉儒家思想为正宗,注重儒家的文教之规与经世之用。就文之品而言,《总目》喜以作家的人品定位文品,为文学套上道德的枷锁。《总目》以儒学的视角来阐释文学,不仅从客观上推动了清代儒学的发展,展示出清代官方政统掌控下的文统构式,亦对清代中晚期的士习民风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从而为我们研究时代、政治与文学之间的关系,了解清代中叶文学批评的观念与方法作出参照。  相似文献   

15.
唐代儒学研究长期以来遭到忽视。但唐代儒学作为汉学与宋学的过渡,儒家学术思想上的重大转向正是在这一时期酝酿发端的。笔试图通过对唐代儒学历史演变的梳理,来探讨隋唐儒学的发展特征。  相似文献   

16.
李翱的思想倾向与韩愈基本相同,但在政治主张与哲学思想方面却有自身的特色。他继承了儒家传统的民本思想,对现实政治与民生疾苦表现出强烈的关怀,同时致力于儒学理论的创新。他对佛、道二教的批评比同时代人更为理性,善于吸取其中的理论精华,丰富了传统儒学的内容。李翱于儒家众多的经典中,着重表彰《中庸》、《大学》、《易传》、《论语》、《孟子》。其《复性书》以儒为主,综合佛、道二家(特别是佛教)的思想,加以创造性的熔铸,形成一种较为系统的心性理论,补充和完善了儒学在心性论方面的不足,丰富了儒家思想,开启了宋明新儒学的先河。  相似文献   

17.
关于儒学与当代社会经济发展的关系,早在本世纪初的新文化运动中就成了热点,二战后这个问题再度成为儒学讨论的热点。特别是在日本产生了所谓经济奇迹和“四小龙”崛起之后,有的学派把这个问题推到了极端,似乎日本和“四小龙”战后经济飞跃发展应完全或主要归功于儒学...  相似文献   

18.
现代儒学的回顾与展望──从明清思想基调的转换看儒学的现代发展余英时儒学在传统中国的影响是无所不在的,从个人和家庭的伦理到国家的典章制度都在不同的程度上受到儒家原则的支配。从长期的历史观点看,儒学的具体成就主要在于它提供了一个较为稳定的政治和社会秩序。...  相似文献   

19.
李翱的思想倾向与韩愈基本相同,但在政治主张与哲学思想方面却有自身的特色.他继承了儒家传统的民本思想,对现实政治与民生疾苦表现出强烈的关怀,同时致力于儒学理论的创新.他对佛、道二教的批评比同时代人更为理性,善于吸取其中的理论精华,丰富了传统儒学的内容.李翱于儒家众多的经典中,着重表彰<中庸>、<大学>、<易传>、<论语>、<孟子>.其<复性书>以儒为主,综合佛、道二家(特别是佛教)的思想,加以创造性的熔铸,形成一种较为系统的心性理论,补充和完善了儒学在心性论方面的不足,丰富了儒家思想,开启了宋明新儒学的先河.  相似文献   

20.
《宋高僧传》的编纂者赞宁卷入了五代不绝如缕的儒学复兴思潮而坚持回归原始儒学,其思想在宋初崇儒政治条件下有了进一步明确的发展。但赞宁的根本目的是重新定位和护持备受争议的佛教,为此他试图解答儒学内部的问题。他驳斥韩愈、孙郃等非议圣人的观点,在推崇孔子、颜回的同时相对忽视韩愈等推崇的孟子;另外他还注重道德和利益的互洽,认为善带来佛教意义上的利,又赞许高僧以廉介、恬淡态度对待为孟子等儒者贬低、却为寺院佛教弘法所必需的财富。进而言之,《宋高僧传》中的儒学因素可被视为关乎史料来源、佛教传统、思想正统、政治环境、寺院教育、个人学识等的解读方式,适合于从历史事实、叙事惯例、宗教认同、政治策略、思想融合、心理互动等多方面去认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