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文章对《文选》三个问题进行考辨。一则考证清初著名选学家何焯,当初校勘《文选》所据底本系康熙钱士谧重刻明末毛氏汲古阁本,并非其初刻本及重修本。进而略述确定何校底本于《文选》何校及版本研究之意义及实用价值。一则考证吴希贤先生辑汇之《历代珍稀版本经眼图录》中"明州本文选"书影,不是六臣注明州本,而是明万历间邓原岳刊单李善注本。一则辨证《文选·西京赋》"齐栧女"之"栧"字,非关避讳,乃俗写。  相似文献   

2.
清代王琦整理、笺注的《李太白全集》,是学界公认的李白作品的最佳注本。对比杜甫作品的最佳注本——《杜诗详注》,发现此书的优点主要表现为"内注解意"之精和"外注释古"之当;不足之处主要体现为贪多炫博,芜杂繁琐,该注未注等。  相似文献   

3.
《宋本杜工部集》保留一些旧注,有些是杜甫自注,有些则不是。今作杜注参议十则,冀与同好相与析也。  相似文献   

4.
《根有律》历来缺少必要的校勘,本文以《中华大藏经》为底本,结合几种重要的大藏经版本,对《根有律》中的《根本说一切有部毗奈耶》作四例校勘。  相似文献   

5.
今通行孔凡礼点校本《苏轼文集》卷七收入《迩英进读》八篇,为苏轼在宋哲宗元祐年间三次担任经筵读官的代表作品。从文体形态与文章功用两方面看,此组作品属于经筵讲义。“东坡七集”系统未予以收录,成书于两宋之际的《东坡外集》较早收入此组作品。孔本以茅维编《苏文忠公全集》为底本,茅本所收讲义源于秘阁本《东坡外集》,同时参校了明世流行的各类苏轼及三苏文集。《迩英进读》八篇作于苏轼侍读经筵的元祐二、三、四、七、八各年中,作于元祐六年的可能性较低。同时存在作于元祐二年,以及元祐二至四年两种可能。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杜甫秦州诗研究领域成果不断。已出版的专著,就有李济阻等的《杜甫陇右诗注析》、[1]高天佑的《杜甫陇蜀纪行诗注析》、[2]卜进善的《杜甫在陇右》、[3]天水杜甫研究会编的《杜甫陇右诗注译与评析》、[4]刘雁翔的《杜甫秦州诗别解》[5]等几部。而在这些研究成果之中,刘雁翔教授煌煌五十万言,详注详解杜甫首秦州诗的《杜甫秦州诗  相似文献   

7.
《万首唐人绝句校注集评》是国家教委七五规划重点科研项目,由著名古典文学专家霍松林先生任主编,并组织陕西师大文学研究所的胡主佑、吴言生等一批教授、学者撰写,山西人民出版社1991年12月出版,全书分三册,279万字。这是有史以来国内外最大的一部唐诗笺评巨著,从校、注、集评三方面对唐人绝句进行了全面彻底的整理、研究,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和显著的特点。一、精当审慎、明察秋毫的校勘木书以北图馆藏明万历本《万首唐人绝句》为底本,校以洪迈《万首唐人绝句》、《全唐诗》和各种唐人别集、选本、诗话、笔记等等,披沙拣金,注出了颇有价值的异文。如杜牧《叹花》诗,本书在注出本事后说:“见《唐阙史》、《丽情集》。此处文字出《丽情集》,《唐阙史》作:‘自是寻春去校迟,不须惆怅怨芳枝。狂风落尽深红色,绿叶成阴子满枝。’元刘壎曾谓《唐阙史》所载文字似胜,《丽情集》所  相似文献   

8.
山东大学中文系编注的《杜甫诗选》,江苏人民出版社发行的由陈美林、金启华编的《杜甫诗选析》、还有《唐诗鉴赏词典》,对《兵车行》的“尘埃不见咸阳桥”一句都作了同样错误的注解。虽然它们有的说是车马,有的说是战士和送别的亲人行路扬起的灰尘,但都认为杜甫写行军时扬起的灰尘遮天蔽日,连渭水的咸阳桥都看不清了。这些书的作者没有从诗句的语法构造来正确理解诗人所表达的意思,不免把自己凭空设想的意思强加给杜甫。他们显然没有细心研究古人对这句诗的注释。“尘埃不见,言出师之盛,”是钱谦益对头四字的笺注。仇注杜诗也收录了这条笺注,表明他同意和重视这九字的笺注。凡截取哪几个字加  相似文献   

9.
《自序》说明编撰此书的目的是正字、校勘、奠基;指出本书与日本学者竹治贞夫的《楚辞索引》在底本、范围、用字、方法和目的五个方面均有根本区别。《凡例》说明本书主要内容及编撰体例。  相似文献   

10.
范宁,东晋经学家,治经以《谷梁》为主。他提倡儒学,反对玄学,认为玄学之兴罪在何晏、王弼二人。范氏所撰《论语注》史志失载,散佚已久。晋江熙《集解论语》杂取十三家说以成书,范氏居其一。今参校马国翰辑本,复为钩稽,共得四十三节。  相似文献   

11.
清代陇右诗坛诗人众多,创作兴盛,临洮诗人吴镇是清代陇右著名诗人,也是清代“三秦诗派”的代表作家,他曾跟随山左著名学者牛运震读书兰山书院,学问渊博,著述丰富,有各种诗文集三十多卷,但是学界关注较少。冉耀斌长期致力于明清秦陇诗人研究,积二十多年搜集、整理、点校吴镇著作,其《吴镇集汇校集评》近日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此书收录吴镇著作最全,校勘比较精审,又增辑了许多吴镇集外诗词和吴镇研究资料,可谓近年来陇右诗人著作整理的一部力作,也是古典文学文献校勘整理的典范。  相似文献   

12.
林云铭《楚辞灯》是问世于清初的一部重要楚辞注本,也是较早在日本得到刊刻并广为传播的楚辞注本,对楚辞的普及贡献颇大。考释《楚辞灯》在日本流传的版本信息与传播情况,对于楚辞版本校勘以及传播史探究,具有重要意义。经过实地调查,笔者整理收集了十余种《楚辞灯》和刻本,对其版本信息作了详细介绍,总结其刊刻特点,分析《楚辞灯》在日本传播的主要情形和历史原因。  相似文献   

13.
中华书局校点本二十四史 ,是集中了全国一流的专家学者进行校点的。精选底本 ,参校善本 ,历时数年 ,可谓精审。但因二十四史所涉甚广 ,情况复杂 ,校点实属不易。智者千虑 ,或有一失。现仅就陈乃乾先生校点的《三国志》(中华书局校点本 1982年 7月第 2版 )中偶而发现的几例自认为标点不妥的 ,条列于下 ,以就教于专家和读者。1 《三国志·魏志·后妃传》 :“明悼毛皇后 ,河内人也。黄初中 ,以选入东宫 ,明帝时为平原王 ,进御有宠 ,出入与同舆辇。及即帝位 ,以为贵嫔。太和元年 ,立为皇后。后父嘉 ,拜骑都尉……嘉本典虞车工 ,卒暴富贵 ,明帝令…  相似文献   

14.
《说文解字》自公元121年问世以来,研究者甚多,研究成果显著,形成了一种专门的学问——许学。仅清代研究注释《说文解字》的专著就有300多种,最具有影响的是段玉裁《说文解字注》,桂萍《说文解字义证》,朱骏声《说文通训定声》,王范《说文解字句读》。清代学者对《说文解字》或整理考订,校勘审慎,或引经据典,疏证意义,或分析字形,系联字音,辨明文字之本义月I申义和借假义。他们从不同的角度补证完割说文解字》,“以形说义”、“因声求义”的训治方法得到了更广泛的运用,更深入的研究。近现代研究《说文解字》之风虽不如清代…  相似文献   

15.
清代皖南文人吴永旭所著《淡园草》及其长子吴惟訚所著《燕台吟》存世数量稀少,今仅见藏于东北师范大学图书馆。《淡园草》收录吴永旭诗作80首,《燕台吟》收录吴惟訚诗作75首,基本涵盖二人一生的主要作品。对作者生平事迹,作品的版本、内容、价值等进行探索,可为更多学者深入研究清代皖南诗学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6.
杜集中涉及佛教题材诗作达数十首,与禅理契合者亦复不少,诚然与杜甫的人生经历和宗教信仰有较大关系,但赞公对杜甫思想的形成有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清代以后的《老子》注释,由于各种原因产生一些词义误考.以晚近发现的马王堆汉墓帛书《老子》为底本,与各家注释所据的传世本进行对勘,择取“粪”、“握固”、“加人”三词,对诸家释义进行考辨,或择善而从,或别出新意,认为三词分别为“为田施肥”、“握拳紧”、“施加”义.  相似文献   

18.
钟凤年先生是一位考据学派郦学家,其郦学论文有《评我所见的各本<水经注>》、《<水经注疏>勘误》等10篇,涉及方面相当宽广,有对《水经注》本文及后人笺疏的校勘和考订,还有对今人释注《水经注》提出不同意见等,对郦学研究做出了重要贡献。但也存在主观片面的缺陷。钟氏与胡适之间关于郦学研究的五封学术通信,对说明钟氏的郦学思想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清代的浙江与南明史、海盗史、中外交通史、海防史、战争史、开放史等密切相关,浙江提督作为海防的主要人物非常重要。钱实甫《清代职官年表》为后人从事清史研究提供了很大便利,但限于出版时代的局限,普通研究者使用仍然非常不便,同时也难免存在一些错讹缺失之处。文章主要就该表之浙江提督部分予以校勘及补遗,并提供一份相对完整的清代历任浙江提督年表。  相似文献   

20.
《国朝诗萃》是清代潘瑛编选的一部诗歌总集,所收录的诗人集中在乾隆朝及嘉庆初年,客观上反映了清代中期诗坛繁盛的局面,对于研究清代诗学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其一,诗选继承沈德潜《国朝诗别裁集》的选诗宗旨,以诗存人,注重诗歌的内容意旨。其二,诗选具有明显的复古色彩,清代中期诗坛的复古潮流由此可窥一斑。其三,其选录皖人诗歌很多,对于研究地域文学大有裨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