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无论是记还是通讯员,谁不希望自己的稿件能登上报纸头版头条这个“大雅之堂”!什么样的稿件可以上头条,便成为许多作经常议论的一个话题。  相似文献   

2.
作为一张报纸的周末版,与新闻版的一个重要不同就在于他的独家报道,因为,读看报纸的周末版,并不是为了看当天的新闻,而是为了解在新闻版上不容易看到鲜为人知,详实深入的独家报道,所以,独家报道就成为周末版的亮点之一。  相似文献   

3.
谢顾问:我投稿不少,而命中的不多。有人批评我不懂得“吃透报纸”,我迷惑了:究竟应该怎样“吃透报纸”呢?(河南)朱帆朱阶同志:当报道员,不看报纸不行,吃不透报纸也不抒。试想,你要向报纸投稿,又不知报纸的特点、宣传宗旨和宣传重点,盲目投稿,这不是“闭着眼睛提麻雀”吗?这样的投稿自然难以个中了。因此,“吃透报纸”很重要。俗话说“内行看门道,外行看热闹”。读报纸,也有个会看不会看的问题。作为报道员,看报纸得有自己独特的角度。比如,一般读者看报,或看看国内外大事、奇事,或看看与自己切身利益有关的琐事、新事…  相似文献   

4.
党报曾经背负太多的框框,束缚了自己的影响力。板着面孔办报,拒人于千里之外,谁写谁看,写谁谁看,这样的报纸,受众覆盖面只会越来越窄,影响力势必越来越弱。  相似文献   

5.
一、定位:“三贴近” 报纸定位,是指确定其目标读群范畴,以及为了让目标读群获得满意服务而确立的办报宗旨与思路。具体而言,就是说一张报纸是办给哪些人看的,这些人需要了解什么?他们在思考什么、想做什么?报纸能为他们贡献什么。  相似文献   

6.
余建华 《新闻记者》2006,(11):62-64
今年国庆长假,我去看望了解放日报老领导陈念云同志。深受帕金森病折磨的他,已行动不便,整天埋坐在沙发里,一边拿着手帕,不时擦着嘴角流下的口水,一边认真看着报纸,身边的小几上堆放着厚厚一叠报纸。我每次去看他,报纸、办报及其历史和现实总足他最感兴趣的话题。尽管肌肉的偶直,已使他舌头有些硬,但一讲到这一话题,他总是津津乐道,老新闻工作者对事业的执著溢于言表,真是令人感动。  相似文献   

7.
面对纷繁叠出的报纸,读者总是最先选择适合自己心理口味的报纸去阅读。办报人如何使自己的报纸赢得读者,成为他们接受传播的第一选择,这是报业竞争的一个重要问题。按说,报纸贴近读者,服务读者已不是什么新话题。但事物的发展规律往往是,道理人人知道,效果却不相同。原因大概是办报人没有很好地解决知和行的问题。那么怎样使读者最先阅读你的报  相似文献   

8.
晓筱 《新闻通讯》2001,(2):13-15
据资料显示,截至1997年,与1978年相比,我国报纸的种数已经增加了12倍,但同期报纸的全年总印数只增加了约一倍,总印张只增加了1.5倍,这就是说,报纸的总数虽然大量增长,但市场上报纸的实际容量却没有同步增长,显然,我国的传播业已经进入了“买方市场”时代,于是,媒介如何在激烈竞争的传媒市场上抢滩玷位、拓展自己的生存和发展空间,便成为新闻界尤其是传媒经营特别关注的话题。  相似文献   

9.
报纸不仅是用眼睛看的。一个人用眼睛看用嘴读,另外一些人不用眼睛看只用耳朵听,也就知道报纸上的新闻、通讯、社论、特写说的是什么。一个人的读代替了好些人的看,这是个协作互助的好办法。读报是咱们生活里的经常事儿。还没完全脱盲的人,自己看报不怎么顺当,人家给他读一读,花费时间就少些,理解也透彻些。在劳动工地上,在机关团体的办公室里,休息时间到了,大家急于知道当天报纸上的重要消息和发表的重要文章,可是报纸只有一份,归谁先看好呢?一个人挑重要的读一读,大家静  相似文献   

10.
报纸上开辟话题专版,是报纸寻求与读互动的一次创新。这种互动,与读来信、读就某个专栏的来稿有着某种质的区别。这种区别,最主要的在于,这是报纸对言论这种体的一次“大解放”。  相似文献   

11.
充分使用照片激活版面,已经成为今天新闻纸争夺读者视线的重要手段。因为,媒体的发达,使现代人获取信息有了更便捷的途径、更形象化的手段,人们可以历数每天读了多少条文字信息,却说不清每天多少次被图像信息所诱惑。正是这种信息社会的特征,使现代报纸步入了读图时代。如何让图片激起读者的好奇和赞美,拿什么奉献给读者,才能留住人们的目光,成为报人的新课题。读图不是看画报纸进入读图时代,并不是照片在版面上简单的数量增加,而是版面实现新闻资源最优化配置的同时,对新闻表现的形象化手段更优化。用图不应单纯取决于画面的悦…  相似文献   

12.
随着现代报业的发展,媒体市场竞争的加剧,报纸日益从薄报时代过渡到了厚报时代,每天各家报纸面对纷繁复杂的信息,如何科学精确地进行组装,使读者能够在最快的时间内找到自己感兴趣的新闻,使整个报纸的版面易读也易检索,就要看各家报纸新闻整合意识的强弱以及其具体在版面上的体现。  相似文献   

13.
“现在的报纸内容差不多,看一份就够了”。不少读觉得在众多不同报纸中读到似曾相识的报道已不是什么新鲜事。读的感受反映出一个日益表面化的问题——新闻同质化。显而易见,新闻同质化导致媒体没有特色或特色不明显,降低新闻传播质量,最后受害的是媒体自身。作为地方主流媒体的市地报,破解新闻同质化难题,是自身提高办报质量、增强核心竞争力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14.
澎潮 《新闻前哨》2006,(1):10-11
与一般读不同,目标读就是读定位取向目标市场的、有消费能力的读。一张报纸的目标读,共同构成它的目标读群。同时,还应该充分注意到,在目标读和目标市场中,还有细分读和细分市场,他们不一定对整张报纸感兴趣,而是对某方面内容、某个版组、某个专栏、某个“大牌记”的章等感兴趣。  相似文献   

15.
俗话说:看书看皮,读报读题。读者打开一张报纸的时候,绝大多数人的阅读习惯是先浏览一下所有的标题。这意味着一般读者都是通过对标题的品味来确定哪儿篇文章可读、哪几篇文章自己最感兴趣。因此,一篇新闻是否被读者所关注,在一定意义上说,标题起了很大作用。  相似文献   

16.
时下,许多报纸改版都砍掉了副刊。有人甚至说,都什么年代了,谁还有时间闲情去看风花雪月的副刊?  相似文献   

17.
信息时代的到来,媒体之间的激烈竞争,使报纸从内容到形式都发生了巨大的变革。而信息量的极端丰富,又使读的阅读时间显得更为宝贵。读往往希望在最短时间内找到自己最感兴趣的新闻。在这种情况下,导读就应运而生了。设置在报纸第一版的“导读窗口”,为读了解后续版面的内容提供指南,也增加了头版有限版面空间内的信息量。  相似文献   

18.
群众的眼睛和新闻真实性有什么联系?答曰:一、报纸公开出版发行,办报就是给群众看的;报上的新闻真实不真实,瞒不了群众的眼睛。二、群众的眼睛与头脑相联系,群众有自己的判断力,因为“谁也不是傻子”。三、群众中就包括新闻中所写的当事人,当事人对自己的所作所为、所思所想、所喜所悲、所见所闻,都一  相似文献   

19.
在报社编辑部,文字记者为了丰富自己所写的报道,往往想起摄影记者:唉,配个照片吧。 摄影记者为了能使自己拍摄的照片作为单条新闻在报纸上发得突出些,便不愿意和文字记者一起去掺和。摄影和文字,到底谁配谁? 我以为,谁也不用配合谁,两者在报纸上不是主从关系,是并列同等的伙伴,只是报道新闻时所借用的手段不同而已。 文字和摄影,在报纸工作中应该是竞争和协作的关系。  相似文献   

20.
王全红 《新闻前哨》2007,(12):60-61
时下,报刊如林,声屏密集,网络纵横,媒体竞争日趋激烈。作为平面媒体的报纸。如何让读者的阅读变成“悦”读。就要办出自己的个性。然而,现在有些报纸。形式上“顺应潮流”。内容上跟风操作,面貌相似,版式雷同,内容似曾相识。许多读者反映:现在的报纸。内容大同小异,没什么新意,看一份就足够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