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崔铁刚 《职教论坛》2012,(10):77-81
新中国成立后,国民经济恢复重建需要大量的技术人才,我国继承了传统的学徒制,通过建立完善相关制度,形成了社会主义性质的学徒制.由于计划经济体制下实行“先就业后培训”的劳动就业制度,用人和培训有机结合,极大地促进了学徒制的发展;“大跃进”期间和“文革”后期我国也出现过现代学徒制的雏形,但因急于求成而昙花一现;经济体制改革后国家实行“先培训、后就业”制度,企业用工市场化,职业院校的大力发展改善了劳动力市场供给结构,传统学徒制失去了生存空间,迫切要求建立现代学徒制.  相似文献   

2.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逐步取消了传统的以师带徒的培训模式,代之以实行“先培训、后就业、先培训、后上岗”的就业训练制度。十几年来,在各级政府及有关方面的共同努力下,我国的就业训练工作已步入正轨,培训网络初步形式,培训制度日臻完善,培训质量不断提高,对提高劳...  相似文献   

3.
中共中央关于制定“七五”计划的建议中明确指出:职业技术教育已经成为现代教育制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七五”期间,必须按照“先培训,后就业”的原则改革劳动就业制度,大力发展职业技术教育。我认为,这是抓住了发展我国职业技术教育的一个要害问题。 根据各地的经验,按照“先培训,后就业”的原则  相似文献   

4.
安徽:启动职教十大工程;湖南:建立“先培训后就业”制度;河南:尝试走职教集团化道路;辽宁:建立专业教师准入制度;山东:叫停职教应试教育。  相似文献   

5.
建立和完善我国的职业资格证书制度和就业准入制度,是从政策导向上扭转长期以来企事业用人上存在的重凭、轻技能的偏向,从根本上解决“先培训,后就业”的问题。国家推出职业资格证书是发展劳动力市场,促进就业的重要举措,对拓宽国家人力资源开发的渠道,引导广大劳动走以提高职业技能为特色的岗位成才道路,从而快速地培养出千千万万个现代化建设事业需要的各类技能型人才。  相似文献   

6.
北京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有关负责人透露。北京将建立“先培训后上岗”的职业素质就业准入制度。这一制度今年会在家政行业率先进行试点。目前家政服务培训3个等级的专业教材和鉴定标准已经完成。第一批家政职业资格证书于3月份下发。[第一段]  相似文献   

7.
陈建 《当代教育论坛》2005,(21):106-107
一、职校毕业生就业难的主要原因(一)企业方面的原因1.企业劳动人事和用工制度改革不配套。为了推动教育制度和劳动制度的配套改革,促进职业教育发展,普遍提高劳动者素质,我国在《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中明确指出:严格执行“先培训、后就业”的劳动制度。十几年过去了,“先培训,后就业”的原则仍没有完全得到贯彻执行。相当一部分单位仍然在使用没有受过职业培训的人员,从而挤占了可以而且应该使用职校毕业生的就业岗位。正如时任副总理李岚清在全国第三次教育工作会议上所指出的:“劳动人事制度和户籍制度改…  相似文献   

8.
职教信息     
北京市继1987年首先在工业系统100家大、中型重点企业推行“先培训、后就业”制度乏后,1988年又在11个区,县及10个局(总公司)范围内的所有工种或部分工种实行了“先培训、后就业”  相似文献   

9.
一、深化职业培训制度改革。各地区要结合劳动用工和企业内部分配制度改革,选择部分城市和国营大中型企业进行“先培训、启就业,先培训、后上岗”和,“培训、考核与使用、待遇相结合”的试点。继续抓好各类职业技术学校(包括就业训练中心),实行“双证制”试点,把好新工人进入企业“入口”质量关。  相似文献   

10.
<正> 实行“先培训后就业”是改革劳动就业制度的需要。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国家逐步改革了“统包统配”的就业制度。中央决定,从现在起对劳动就业制度进行第二步改革,即把大力开展就业前培训提到首要位置上来,从单纯数量上的安置转到提高就业者素质上来,以改变过去的“不培训照样可以就业”、“先就业后培训”等陈旧观念和不合理制度。旧的劳动就业制度,不利于青年钻研技术业务,也不利于企业职工素质的提高。长期以来,由于劳动就业制度实行“统包统配”,造成两个弊病:一方面,企业没有选择用人的自由,需要的人进不来,进来的人不会干;另一方面,待业人员不能根据自己志愿选择职业与单位。正如有的同志说的那样,旧的劳动就业制度好象“包办婚姻”  相似文献   

11.
在类型教育定位背景下,我国职业教育“双师型”教师制度建设取得了一定成绩,但在管理工具主义的狭隘表达、对“双师型”教师职业的片面认识和层次定位的制度逻辑起点的多重逻辑下,仍面临着制度价值理念失落、制度规则体系失序和制度保障系统失效等失范问题。可以构建由行动理念、行动规则与行动机制组成的职业教育“双师型”教师制度建设行动策略系统,从规范取向下的制度行动理念向发展取向转变,建立和完善职前培养、入职资格和职后培训制度,完善相关保障机制,推动职业教育“双师型”教师制度的建设。  相似文献   

12.
《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中明确提出:“在改革教育体制的同时改革有关的劳动人事制度,实行‘先培训、后就业’的原则。”几年来的实践已充分证明,凡是积极改革劳动人事制度,实行“先培训、后就业”的地区,职业技术教育发展就比较快:反之,就困难重重,打不开局面;“在改革教育体制的同时改革有关的劳动人事制度”已成为理顺职业技术教育外部关系的首要内容。  相似文献   

13.
新课改以来,“先学后教”模式逐渐得到人们的认可。作为一种本土化的教学模式,“先学后教”模式从现代学校教育制度在我国建立之日起就开始在教学实践中慢慢探索。在民国初期、1920年代、1960年代、1980年代以及新课改以来,人们对“先学后教”模式的探素达到高潮。对“先学后教”模式的探索从根本上说是克服现代学校教育制度“重教轻学”之弊的历史使然.同时知识观的变迁也深刻地影响着“先学后教”模式的形成与内涵。  相似文献   

14.
我们公共交通总公司,担负着首都公共交通运输任务,现有职工7万余人。1985年以来,根据市劳动局的安排,按照“先培训、后就业”的原则,改革了用工制度。五年来,对进入公司的1.3万多名新职工进行了对口专业的就业前培训。实践证明:搞好就业前培训,为企业培养输送合格人才,是提高职工队伍素质的重要途径。一、提高对改革用工制度,实行“先培训、后就  相似文献   

15.
中国南方机车车辆集团公司是我国轨道运输车辆的生产基地 ,是集科研、设计开发、生产制造、修理一体化的国家大型企业。公司一向重视人才的培养 ,职业教育开发较早 ,拥有全国最早建立的技工学校 ,职工培训自成体系 ,创造和积累了扎实的办学经验。因此 ,公司职工队伍在文化结构和技术等级结构方面都处于领先水平。———按照劳动部提出的“先培训后上岗”、“先培训后就业”的方针政策 ,我们坚决把住“入厂”和“上岗”两个口 ,保证进入企业的人必须经过中专技校的严格正规培训。公司现有技术工人中50 %以上为中专技校毕业生。公司每年都有…  相似文献   

16.
《河南教育》2005,(1):20-20
南京近日出台四项举措加强班主任队伍建设:一是进一步加强班主任的培养力度。逐步完善市、区、校三级班主任工作培训制度,对35周岁以下的年轻班主任和新班主任实行“先培训后上岗、不培训不上岗”,全市班主任每5年必须通过校本培训等轮训一二是完善考核评价办法。将考核结果与评选先进、表彰奖励、晋级晋职挂钩.充分体现“当不当班主任不一样、当好当不好不一样”、  相似文献   

17.
“九五”培训工作规划的基本思路国家经贸委副主任陈清泰一、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需要一支新型的管理人才和职业化的企业家队伍。“九五”是我国实现国民经济第二个战略目标的关键时期。“九五”期间要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形成新的现代企业制度,使国...  相似文献   

18.
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已进入第六个年头。课程改革启动之初,广大教师按照“先培训,后上岗”、“不培训,不上岗”的原则,接受了通识培训和学科培训,对新课程改革的“培养目标”、“改革的具体目标”以及学科课程  相似文献   

19.
德国开展职业培训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在十九世纪,工业化取代手工业和行会制度后,传统的“师傅带徒弟”的培训方式就产生了改变。当时的“工业法典”规定:学徒要按照地方当局制定的法律先接受培训,雇主要给予学徒必需的学习时间和费用。同时还规定了只有熟练工人才能从事徒工培训工作;学徒学习期满要经过考试(测验、考核等)才能转为技术工人。上世纪二十年代,德国已形成了所谓的“双元制”(又可译为“双轨制”)。1945年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德国制订了必须经过培训才能上岗的专业目录,有关部门同时制订了相应的培训标准。1969…  相似文献   

20.
建立岗位培训制度若干问题的探讨李志宏岗位培训制度不是“岗位+培训+制度”、“岗位培训+制度”、“岗位+培训制度”的概念组合。所谓岗位培训制度,概括起来是指岗位培训需要遵循的法规、规则及程序。但是在对现有岗位培训制度分类整理过程中,不时感觉到一些不容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