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在信息技术普及的今天,随着我区合格学校的创建,“校校通”、“班班通”的顺利运转及我校校园网的不断完善,作为湖南省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我们对教师的要求,需要上升到信息化、网络化的高度,培训目标不单纯要求教师对现代教育技术的掌握与提高,更是对教师进行新环境下教育理念的升华,为此,我校不断规范信息技术管理,努力提升教师的信息素养。  相似文献   

2.
"十一五"期间,我校积极开展以课题研究带动学校教科研工作的活动。作为学校教育现代化重要方面之一的信息化工作也需要认真定位,思考其在学校发展中承载的责任和需要完成的任务。我校组织信息技术相关人员认真研究学校信息化建设现状,了解各学科教师对于信息化辅助教学的期望,决定以课题研究推动学校信息化工作,解决学校信息化工作与教育教学严重  相似文献   

3.
教育信息化的核心是推动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过程的深度融合。在教育信息化的过程中,面对各种新的设备,如何解决教师想用但不会用的问题?面对白板、教材、学案,如何解决教师不会有效融合的问题?笔者就我校在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有效融合方面的探索,谈谈自己的体会与做法。一、以"班班通"为抓手,实现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的有效融合1.怎样让教师想用、敢用、会用。随着电子白板等现代化设备进入课堂,在  相似文献   

4.
几年来,我校一直致力于以教育信息化带动教师专业水平的提高.校园网成为我们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一所"大学校",从根本上使我校教育教学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一、提高教师信息素养,为用好网络资源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5.
中小学教育信息化经历了"校校通""班班通"的发展路径,对于解决优质信息和资源在课堂上的合理有效应用,改变教师教学模式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有力地助推了城乡教育的均衡发展。但是,我国十年的教育信息化无论设备设施的配备,还是教育资源的配置等,更多关注的是为教师在课堂上的"教"做文章,很少关注为学生的"学"创设信息化环境和条件。"组组通"项目的实施,就是从关注教师如何"教"转向关注学生如何"学",探索教育信息化助推新课程改革的新路径。通过项目实验,探索"组组通"网络环境技术解决方案、平台开发、资源配置以及教学新模式的构建,寻求信息技术与新课程改革的结合点,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6.
<正>当下,如何有效地运用信息技术推动教学改革,已经成为世界各国的普遍共识和发展潮流。去年,包括我校在内的溧阳地区所有学校都实现了"班班通",每个班级都安装了液晶投影仪、实物投影仪和电脑,不仅对推动江苏省的教育均衡作出了贡献,也为各校提升教育质量发挥了较大的作用。一段时间以来,诸多教师在积极使用"班班通"的过程中,具备了一定意义上的与外界进行不同层次的信息沟通、信息化资源获取与利用的能力,实现  相似文献   

7.
翁练 《今日教育》2012,(9):62-63
随着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推进,数字校园和"班班通"建设逐渐在城乡学校普及。但是要落实教育部"以教育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促进基础教育跨越式发展"的发展战略,实现教育均衡发展,所面临的迫切问题是薄弱学校教师的信息素养不能适应教育信息化需要的问题。如何尽快提高教师信息素养,有效运用数字技术和"班班通",是当前需要重点研究和解决的问题。我们通过近5年的探索与实践,总结出教师信息素养校本培训模式,希望对学校和教师有所启示。一、提出教师信息素养培训目标,明确校本培训要求  相似文献   

8.
<正>中国基础教育为适应知识经济和信息化社会对人才培养的要求,必须在教育教学中广泛应用现代教育技术,有效地促进"两个变革",即学生的学习方式的变革和教师的教学方式的变革。我校是一所百年老校,有十分丰富的教育资源和底蕴丰厚的办学经验,新的学校发展规划将信息技术确定为新时期学校发展的突破口。  相似文献   

9.
教育信息化的紧迫性对教师信息化能力提出了严峻的挑战,如何提升高职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值得研究。文章从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的内涵出发,根据现有学者关于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的调查结果,并结合我校多维数据,得出我校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欠缺的原因,诸如网络资源整合能力差,对待信息技术的态度等。并从学校层面和个人层面给出了针对性的策略。  相似文献   

10.
"班班通"设备的普及改变了农村教师的教学模式,推进了教育现代化的进程,实现了教育的均衡发展,为大幅提高农村学校教育教学质量奠定了基础。同时"班班通"信息技术的培训成了农村学校现代信息化建设、提高教师专业化水平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1.
《中国培训》2015,(3):59
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国家级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温岭市技工学校是浙江省温岭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创办的一所全日制学校,2011年浙江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批准我校筹建"台州第一技师学院",我校的技师学院筹建工作已被列入温岭市"十二五规",计划投资4.55余亿元、占地面积160亩的技师学院新校舍正在建设中。学校现有教职工110余人,在校生1300多人。"没有一流的技工,就没有一流的产品"。我校不断探索技工教育,将学历教育与社会培训结合起来,具有集全日制学历教育、岗位技能培训和职业技能鉴定为一体的特色教育模式,崇尚"用技术改变生活",坚持实用性技能教育,培养学生的职业能  相似文献   

12.
一、目前我校校园网状况 为了发挥现代教育技术在学校教育中的优势,我校领导历来重视学校现代化建设,早在80年代初就抽调专门的教师建立了电教组,开展了电化教育和微机教学。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学校在2002年成立了学校网络中心,抽调原教务处副主任担任网络中心主任,全面统管学校现代教育技术和信息技术工作。目前,我校网络中心有专职教师、技术人员,管理人员10人,  相似文献   

13.
广东省惠东稔山中学博客网(www.hdrszx.cn)创办于2006年4月28日,试运行于6月28日,到今天已经走过了两年多的历程。过去的一年可以说是我校教育博客发展的"建设年",在这一年里,我校教育博客从无到有,从起步到成为我校教育信息化应用推进的一个新亮点。  相似文献   

14.
肖勇 《中学教学参考》2014,(30):112-112
<正>随着我国教育网络化、信息化、办公自动化的不断向前推进,各中小学纷纷组建自己的校园网。我校是江西省重点中学、省级电教示范校。早在2004年就建立了校园网,特别是经过了近几年的大力建设,校园网内容日益丰富、功能也日渐完善。下面就校园网资源开发和管理情况谈谈我校的一些做法。一、校园网的资源开发1.建立"瑞金第一中学"门户网站学校门户网站是学校的"网上名片"。它可以展示校园文化、教师风采、学生风貌、教育理念等。凭借学校  相似文献   

15.
一、重庆教育信息化建设的基本情况1.建设成就(1)教育网络及基础设施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十一五期间,我们建成了重庆教育网、高校教育城域网、大学城教育城域网,100%区县建成教育城域网,初步搭建了重庆教育网络体系,全市85%的学校接入了互联网;目前,全市100%高校、80%中等职业学校、50%普通中小学建成了校园网;100%高校实现了班级多媒体化,60%中职学校实现了室室通,39%中小学实现了班  相似文献   

16.
"信息化教学"对教育教学产生了极大的影响:信息化教学要求教师充分掌握信息技术,为教育教学服务。英语教师如何使自己转变为熟练掌握信息技术的高手,让信息技术成为中职英语教学的"助推剂",以此推动英语教学工作的开展。由此,作者结合自身学习和成长经历,给中职学校教师提供五条实用建议。  相似文献   

17.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第59条中指出:"信息技术对教育发展具有革命性影响",民族教育信息化是国家教育信息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分析了信息技术对民族教育影响的前后20年,指出在开展教育信息化的过去的10年里,信息技术使国家教育和民族教育都取得了巨大的变化,带来了新的校园环境、新的教学环境、新型教学资源、新的学习方法和手段以及新的学习方式,对民族教育产生了革命性的影响。展望信息技术在民族教育中发展的未来10年,分析得出建设重点在于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教育资源的开发应用、提高教师信息技术水平和制定学校基础信息管理标准等。  相似文献   

18.
一所学校的教育信息化程度与该校信息技术教育开展的情况密切相关,信息技术教育开展良好的学校,师生普遍都会有良好的信息素养,能充分感受到信息化教育给师生带来的教学方式的深刻变化。广西地区作为欠发达地区,其教育信息化程度低,信息技术在学校的教育教学活动中影响小,层次低,并存在各种各样问题。文章以一次小规模的现状调查为依据,探讨了高等院校在信息技术教育师资培养方面需要解决的问题;农村学校信息技术教师、学校管理人员、信息技术教学内容改革等方面所应突破的难点与关键问题。  相似文献   

19.
为打造昌平区教育品牌,增强学校可持续发展的能力,我校制定了“建设信息化平台,提升教育教学实效性”的发展构想。经过近两年的建设,学校信息化平台现已全面投入使用,加快了学校现代化发展进程,提高了广大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用信息技术的水平,促进了教师的专业发展,推进了素质教育的实施,为打造学校信息化特色品牌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20.
中学需要的是具有"超学科"能力的信息技术教师,也就是说,除了承担日常的信息技术教学和竞赛辅导工作外,信息技术教师还应在学校的教育信息化工作中发挥重要作用。随着越来越多的信息化平台被应用于学校的各项日常工作,学校教育对全面掌握和运用现代教育技术的要求日益提高。因此,"一专多能,分工协作"是时代对我们的客观要求,也是我们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