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作文是语文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学生语文综合素质的一种体现。作文的目的是将学生对生活的感悟、对话题作文的看法以及将自己的情感体验充分融入,是对学生感情、生活感悟的一种收集、浓缩、升华的过程。同时良好的作文训练可以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是挖掘学生内心知识的一种重现过程。因此,在语文课堂上探索提高学生写作能力的计划刻不容缓,也是每位语文教师不可推卸的责任。当前新课改要求作文训练要深入生活感悟,激活创作灵感,使学生在社会生活中激发写作灵感,为其写作能力奠定扎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2.
一、教会学生感悟生活,激发写作欲望。 作文言之无物,内容空洞,或脱离生活,或对生活理解肤浅、片面,甚至偏激,这是当前学生作文的共性。其根本原因是学生远离了作文的源泉——生活。“新课标”中的写作教学为此明确指出:“学生要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有意识地丰富自己的见闻,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积累习作素材”。教会学生观察生活,是对学生最好的写作指导,也是培养创新能力的基础。生活中并不缺少美,缺少的只是我们对美的发现。因此,教师要在培养学生观察生活、感悟生活的能力上下功夫。  相似文献   

3.
生活是写作的源泉,作家创作离不开生活,学生写作也离不开生活,新课标十分强调作文教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要求在作文教学中要丰富学生生活,加强阅读积累,培养联想、感悟能力,  相似文献   

4.
快乐作文教学法要引导学生感悟生活,传递给学生更多的构思方法,并鼓励学生进行个性作文创造,搭建作文成功的平台,"快乐作文"就是要让教师融入学生之中,让学生融入生活之中,让作文融入体验之中,要让孩子们感受成功的快乐。本文从感悟生活、张扬个性和快乐构思三方面进行了快乐作文教学法的探索。  相似文献   

5.
文艺理论认为:文学来源于生活。学生的作文虽然不同于文学创作,但它也离不开生活。新课标也强调,指导学生作文,要从内容入手,要引导学生接触自然,接触社会。教师要研究、了解、丰富学生的生活,引导学生在参与活动中了解、观察、感悟生活,才能使学生在学习生活中学习作文、学会做人,才能提高学生表达生活、思想、情感的能力,  相似文献   

6.
文艺理论认为:文学来源于生活。学生的作文虽然不同于文学创作.但它也离不开生活。新课标也强调,指导学生作文.要从内容入手.要引导学生接触自然,接触社会。可以说.作文的内容就是生活的内容.作文教学可以成为生活教育的一个组成部分。因此,教师只有研究、了解、丰富学生的生活.引导学生在参与活动中了解、观察、感悟生活.  相似文献   

7.
在中学语文作文教学过程中,为使学生创作出高质量的作文,教师要指导学生学会感悟,使其真正感悟生活及人生,这样才能使作文更加有意义。因此,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加强对学生感悟能力的培养,引导学生对生活进行观察、感悟,使其在日常生活中不断积累作文素材。另外,还应当使学生深入思考,有效加工相关作文素材,对其内涵及价值深入挖掘,真正提高作文水平。  相似文献   

8.
感悟生活是小学生教学过程中的源头活水,作文要表达对生活的感悟,要充满真情实感;小学生习作过程中注重阅读积累是写好作文的坚实支柱,并且教师要注意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  相似文献   

9.
中学作文一直是中学语文教学的重点,也是教师们一直研究的内容。从研究的成果看,要提升学生的作文创作水平,可以培养学生用个性化的语言和创造性的思维,去表现自己对生活的感悟。  相似文献   

10.
感悟生活是作文教学的源头活水,作文要表达对生活的感悟,要充满真情实感;注重阅读积累是写好作文的保证。  相似文献   

11.
在作文教学中,可以看到这样一种现象:假如是命题作文,假如题材脱离学生的生活体验,学生觉得无从下笔,即使开了头,硬写下去,也写不出好文章来。相反,如果是话题作文,选择的余地大,学生可以选择最贴近自己生活阅历的内容去写,写出来的作文自然流露出了真情实感,内容也会变得更充实。因此,一定要寻求作文与学生生活的接轨。作为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观察生活、品味生活、感悟生活、积累生活。  相似文献   

12.
一、观察身边人和事,写出"自我" 生活是写作的源泉,只有认真地观察生活,用心去体会、感悟生活的真谛,才能写出具有个性化的作文来. 学生要做到这一点,就必须养成对自己身边人和事勤观察、善体会、细感悟的习惯.这就是写好个性化作文的最佳途径,也是解决学生没东西可写的一种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3.
农丰华 《新疆教育》2012,(10):86-86
作文离不开学生自己对生活的体验、感悟和思考,是学生生命历程的记录。在作文教学中应高度重视学生的生活体验,从“生活”入手,要改变传统应试作文教学忽视甚至遗忘学生体验的教学现状,让学生回归到生活,在生活体验中积累鲜活的写作素材,真正实现学生的自主作文。  相似文献   

14.
陶维东 《考试周刊》2012,(36):44-44
作文本身就是生活,是生活的延伸,生活的提炼,生活的感悟。学生在生活中学习写作,在作文中赞美、讴歌生活。教师要有效利用生活,挖掘生活,把作文教学与学生的现实生活有效联系起来,使学生真正地幸福生活,快乐作文。  相似文献   

15.
黄梅 《四川教育》2002,(10):41-41
学生常抱怨:作文没有东西写,即使勉强写出来,也干巴巴的不耐看。究其原因,是作文中没有打动人心的内容。罗曼·罗兰说:“要照亮别人,自己心中要有阳光。”写作时没有真情实感的投入,怎能引起他人的共鸣呢?没有感触怎能写出内容充实的作文呢?感触不深又怎能写出震撼人心的佳作呢?所以,学生写好作文的前提是对生活要敞开心灵去感受,去领悟,即感悟。我认为:感悟即是面对生活,人们在思想上、心灵上深刻的感动、感受和感慨中,悟出某种人生的意义、价值或道理。感悟是一个人的思想,也是人的智慧。人们把自己对生活的领悟写到文章…  相似文献   

16.
真情实感是作文的第一要素。然而现实中,学生的作文却不大尽如人意,干巴巴的到处可见,"虚情假意"的也不在少数,其中的原因主要是:写作方法指导的欠缺,对作文评价标准的认识偏颇,"害羞"心理的人为障碍。要让写作成为学生真实表达的需要,一是要培养学生对生活的感悟,二是要引领学生在阅读中学会表达,三是要指导学生从熟悉的地方"发现"。  相似文献   

17.
作文之道就是做人之道,要让作文充满情感,就必须在作文教学中引导学生感悟生活中的情和理,如何训练学生感知生活情理的能力是本文探讨的重点。  相似文献   

18.
本文针对当前作文教学的现状,以一个作文教学的课例为背景和素材,对作文课堂教学进行了分析与论述。本文分两部分,第一部分是作文教学案例的精彩片段描述;第二部分是反思与感悟,作文教学要鼓励学生放胆作文、要引领学生写生活作文、指导学生写个性作文,从而创新打造作文课堂。  相似文献   

19.
要想学生写出出彩的作文,就必须把生活交给学生,让学生在生活中感悟生活,体验生活,了解生活,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写好作文。笔者对学生作文进行了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  相似文献   

20.
徐红玉 《学周刊C版》2010,(10):182-182
作为一位语文教师,常常听到其他老师各种各样的抱怨,学生写不出语言优美的作文,即使写出也缺乏真情实感。究其原因,是因为我们的作文训练始终处于被动的局面,教师不能在教学中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要想改变目前作文的状况,真正发挥学生写作的主动性,教师就应当引导学生认真观察生活,广泛积累素材,从中感悟人生,培养感情。生活是作文的源泉,有了生活,才有事可写,有话可说,写出来的文章才精彩,才富有真情实感。那么,怎样才能让学生发现生活,感悟生活,抒写真情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