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56 毫秒
1.
王纬同志于50年代后期和60年代担任新华社驻欧洲、非洲记者十数年。其中有五年多担任日内瓦分社首席记者。我们特约他为本刊撰写本文。  相似文献   

2.
在巴阿边境采访 作为新华社第一个被派往靠近阿富汗前线地区的摄影记者,我奉命从香港业太总分社出发,于9月19日清晨约5点,飞抵巴基斯坦首都伊斯兰堡,和新华社伊斯兰堡分社文字记者孙浩会合后,赶到美国驻巴使馆及阿富汗驻巴使馆等高度戒备的区域采访。在美驻巴使  相似文献   

3.
1997年9月初,刚到新华社非洲总分社工作不到3个月的我,突然接到分社领导的指示,要我和分社摄影记者在几天内尽快办好签证,买好机票,与我驻赞比亚分社的记者王能标在马拉维的布兰太尔市会合,参加定于8日在那里举行的南部非洲发展共同体(SADC)首脑会议,并尽量了解马拉维新闻市场,可能的话在那里发展新华社的新闻用户。  相似文献   

4.
近几年,我在评介国际新闻稿件中发现,驻莫斯科分社记者盛世良同志写的通讯、消息以及花絮新闻,都具有浓烈的现场气氛,我很想当面向他求教,探讨一下驻外记者采访写作的经验。但他常驻国外,不便直接叙谈。然而机会来了,去年8月,应前苏联《论据与事实》周报的邀请,组织上决定派我前往参观访问,趁此良机也实现了我的愿望。在莫斯科的“萨律特”旅馆我同盛世良同志畅谈起来。我们的  相似文献   

5.
我的记者生涯与保加利亚结下了不解之缘。继1978-1982年第一个任期后,1990-1995年我又一次来到这里任新华社驻索非亚分社首席记者。几年的驻外记者经历,留下了许多难忘的印象。 深入采访 1999年我赴索非亚分社时,恰逢剧变后的保加利亚准备举行第一次的“自由民主选举”。  相似文献   

6.
1999年5月8日清晨,以美国为首的北约悍然用导弹袭击中华人民共和国驻南联盟大使馆。新华社驻贝尔格莱德分社记者邵云环同志不幸以身殉职。烈士遇难后,共和国以最隆重的仪式致哀,江泽民总书记等党和国家领导人亲临新华社悼念邵云环同志,泪洒灵堂。邵云环牺牲后,党和国家给了她最高荣誉,宣布她为  相似文献   

7.
首都新闻单位驻内蒙古记者联络中心最近在呼和浩特市成立。首都新闻单位驻内蒙古记者联络中心是由新华社内蒙古分社、人民日报、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光明日报、  相似文献   

8.
新华社驻贝尔格莱德分社记者邵云环,在5月7日午夜以美国为首的北约使用三枚导弹从不同角度袭击中国大使馆时,不幸以身殉职,壮烈牺牲,噩耗传来,我们莫不悲痛万分,对北约的野蛮暴行义愤填膺,怒火中烧!邵云环同志是一位热情开朗、勤奋踏实、德才兼备的好同志、好编辑、好记者。她1951年6月出生在黑龙江省佳木斯市,曾是大兴安岭加格达奇  相似文献   

9.
1992年7月31日南京发生空难,当即有100人死亡,26人受伤。事发后,新华社驻江苏分社、人民日报驻江苏记者站、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和中国国际广播电台驻江苏记者站,以及光明日报、中国青年报江苏记者站,还有南京的新华日报、南京日报、江苏省电台、电视台、扬子晚报等数十家新闻单位共派出一百多名记者前往采访。我作人民武警报的记者,奋勇角逐,敢于竞争,结果我采写出了独家新闻,抢在国内外所有报刊  相似文献   

10.
1983年8月28日上午10时,新华社驻马那瓜分社向总社发出了第一条消息。下午又发出了第二条和第三条消息。开张大吉的第一天,分社发出的这三条消息,意味着新华社依靠外电编发尼加拉瓜消息的日子从此结束,意味着新华社正朝着世界性大通讯社的目标勇往直前。岁月流逝,转瞬已五年多。分社记者已轮换三批。马那瓜的消息源源不断地发往总社,汇集到大广播和各条专线中去由总社发往世界各地。作为马那瓜分社的第一任常驻记者,我在那里工作了两年多,经历了分社创业的艰辛阶段。回忆那难忘的日日夜夜,历历在目,感触万千。  相似文献   

11.
悼念叶邦瑾     
1946年秋天,我到苏中分社工作不久,分社举行了一次隆重的追悼会。在这个会上,追悼两位在前哨战地采访牺牲的记者,其中一位就是叶邦瑾同志。在会上,冯岗副社长和从南线(当时的前线,现在的苏北沿江地区)回来的记者介绍了这两位记者光荣牺牲的事迹。作为初到新华社  相似文献   

12.
2002年7月,我在新华社湖南分社实习期间,正值第十二届中国新闻奖在长沙评选,分社记者谭剑和我负责这一活动的报道。主办单位中国新闻工作者协会让新华社发布通稿。 根据记协同志的要求,我们的稿件不仅要写出内容,更要强调这次评选的意义。初稿完成后,中国记协主席邵华泽同志仔细审看了我们的稿件,并  相似文献   

13.
接通新华社新加坡分社电话,告知朱昌都五一前夕被评为全国先进工作者,并向他表示祝贺,他却连声说自己没有做出什么成绩。之后他又在来信中写道:“给予我这么高荣誉,确实受之有愧,我只能视之为集体的荣誉,视之为组织的关怀和勉励,视之为鞭策自己做好工作的动力。”朴素的言辞反映出朱昌都一贯谦虚的作风。 新华社国际部高级记者、现任新华社驻新加坡分社首席记者朱昌都与全国近3000名劳模一起接受党和祖国给予的崇高荣誉,新华社国际部的同志都为之感到光荣和骄傲,大家说朱昌都是位好同志、好党员、好的基层领导,称赞他敬业爱岗,以大局为重,以事业为重的好品德;称赞他为人厚道,  相似文献   

14.
今年麦收时节,新华社开辟了一个专栏,叫“麦收日记”,任务落到了河南分社记者的头上,因为河南是小麦大省。为了组织好这个栏目的报道,总社国内部经济编辑室决定派分工负责中南地区分社稿件的编辑姜军同志随记者一同下乡,现场帮助记者出主意、编稿子,同时也让编辑增强感性认识。 姜军同志到分社后,即同分社记者下到麦收第一线。六天中,他深入采访了两个地市四个县的上百个农民、机手  相似文献   

15.
1999年5月8日,这是每一位中华儿女,也是每一位新华社职工都会永远记住的日子。就在这天凌晨,以美国为首的北约悍然用导弹袭击中华人民共和国驻南联盟大使馆,新华社贝尔格莱德分社记者邵云环同志壮烈牺牲。全国各族人民、全社广大职工对以美国为首的北约公然侵犯...  相似文献   

16.
从南京到沈阳 1949年百万雄师过大江的时候,我是新华社第三野战军总分社22支社的记者。我们随军解放浙江,打到海边停下来,准备进军海上,解放被国民党盘踞的舟山群岛。随后就是打大榭岛,打金塘岛,打册子山,向舟山主岛定海逼近。1950年5月中旬,盘踞舟山的12万国民党军在我军压力下弃岛南逃台湾,舟山群岛全部解放。这年8月,我和王玉章同志奉调回当时驻在南京的新华社三  相似文献   

17.
我曾三次在新华社莫斯科分社任记者,近日回到北京总社后,深感驻外记者的工作与生活真可谓劳人心志、苦人筋骨,虽说写稿很多,毕竟好稿只占极少部分。然而,这近14年的驻俄记者生涯,是我参加工作近37年来最受锻炼、最难忘怀的时期,尤其是个中的惊险苦乐,至今回想起来仍激动不已。  相似文献   

18.
那是1960年的9月初,我怀着激动的心情,接受了随中国科学院治沙综合考察队到塔克拉玛干进行摄影采访的任务。临行时,分社领导方面给我们(同去的还有分社文字记者宋政厚同志)介绍了关于这个沙漠的情况。到了于阗县,  相似文献   

19.
张雷  朱金平 《军事记者》2012,(1):2-F0002
经军委领导和总政治部批准.解放军报社驻各大单位记者站.从2012年1月1日起更名为分社。解放军报社北京军区分社和武警分社。已分别于2011年12月27日、28日举行挂牌仪式。这标志着军报在推进报网融合、加强全媒体记者队伍建设方面,揭开了新的一页。  相似文献   

20.
“野战部队”和“人民武装”《人民日报》创办伊始,记者不多。在冀鲁豫前线随军采访的,有齐语、方德、吴象等同志;陈勇进同志为冀鲁豫分社记者,在前线为《人民日报》供稿。在后方采访的,只有杜展潮、任冰如等同志。我作记者,又作编辑,并担负采访部门的组织工作。当时能够完成相当繁重的宣传任务,重要原因之一,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