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文心雕龙·辨骚》十处引述《诗经》,可分为以别称代《诗》以称述、直接引用和化用《诗经》成辞两种类型,其中以《风》《雅》等别称代述《诗经》六处,直接引用和化用《诗经》成辞四处,涉及《邶风·柏舟》《大雅·罴民》《大雅·抑》《大雅·域朴》四个篇目。这一方面说明刘勰对《诗经》的熟稔程度,另一方面也是刘勰“据事以类义,援古以证今’’文论思想的具体实践.又是刘勰创作观念与创作实践双向互动的经典范例。  相似文献   

2.
《文心雕龙·诏策》7处引用《诗经》成辞,涉及大雅、小雅、周颂三部分内容,共7篇作品,可分为直接引用《诗经》原句,调整《诗经》原文字句、保留原意另造新句,用诗原辞、原意重组新句三种类型,这是刘勰“据事以类义,援古以证今”文论思想的具体实践,反映了作为理论家的刘勰把《诗经》看作自己的资源和研究对象,在创作时自觉、自发地运用《诗经》。  相似文献   

3.
《文心雕龙·情采》引述《诗经》的内容计有10处,可分为两种类型:以别称代《诗》以称述,直接引用和化用《诗经》成辞.这些引述体现了刘勰的征圣宗经思想,是其“据事以类义”文论思想的具体实践,也是其创作实践检验创作理论的重要佐证.  相似文献   

4.
《文心雕龙·乐府》六处引用《诗经》成辞,涵盖风、雅、颂三部分内容,涉及《邶风·简兮》《唐风·蟋蟀》《小雅·十月之交》《郑风·溱洧》《齐风·甫田》《鲁颂·坰》六篇作品,可分为用诗原辞、原意重组新句,以及调整《诗经》原文字句、保留原意另造新句,直接引用《诗经》原句等三种类型。这些既是刘勰"据事以类义,援古以证今"文论思想的具体实践,又是刘勰创作理论指导创作实践,创作实践验证创作理论的主要凭藉。  相似文献   

5.
董仲舒《春秋繁露》20多篇称引《诗经》,篇目主要涉及《大雅》、《小雅》、《邶风》、《卫风》、《魏风》、《周颂》、《商颂》、逸诗;多引用《诗经》原来诗句,带有较强的哲理性而少描述性与抒情性,注重《诗经》的"志"与"质";改易引用《诗经》部分字词或句序,为释文所用;引用《诗经》的一些诗句,进行阴阳灾异观点的阐释;客观上使严肃的论说文章增加了诗意和文采。  相似文献   

6.
在《说文解字》中,许慎通过引用经典对文字的形、音、义加以佐证说明,其中引用最多的是《诗经》。随着文献的不断出土,《说文解字》可参照对读的材料也变得更加丰富,难以考究的诗句和文字也有了新的解读思路。结合出土与传世文献来看,《说文解字》中的“(讠岁)”和“喟”、《诗经·大雅·云汉》中的“嘒”、安徽大学藏战国竹简的“季”、马王堆汉墓帛书的“惠”都应是“暳”的同音假借,训为“众星貌”,“有暳其星”当是天晴无云,星星满天的旱灾象征。  相似文献   

7.
说起《诗经》中的成语,你也许会感到陌生,其实完全不是那么一回事。《诗经》中的成语早已深入人心。请看,“高高在上”(《诗·周颂·敬之》)、“斤斤计较”(《诗·周颂·执竞》)、“万寿无疆”(《诗·豳风·七月》)、“小心翼翼””(《诗·大雅·文王》)、“子...  相似文献   

8.
张芃蕙 《黑河学院学报》2024,(2):133-135+139
《中庸》第十二章引《诗经·大雅·旱麓》中“鸢飞戾天、鱼跃与渊”一诗句阐释论点“君子之道费而隐”,是围绕《诗经》原句本义进行论述的。在《诗经》原句歌颂君子之道沐泽大地的基础上,深化原句意味,使君子之道的实施对象具有普遍性,赋予其更深的教化意义。  相似文献   

9.
当我们对高考语文命题所选用的语言材料进行分析的时候,你会发现这样一个有趣的事实:即近几年来,《诗经》中的成语备受高考命题者的青睐,在1991年一1998年的高考语文试题中,共有9道题光顾了《诗经》中的成语或诗句。它们是:(1)1991年第1题考了《诗·小雅·小晏》中的成语“战战兢兢”,考查了“兢”字的读音。(2)1992年三南第2题,考了涉及《诗经》中的“国风”、“大雅”、“小雅”的成语“附庸风雅”,考查了“风”字的意义。(3)1992年上海卷第4题,考查了《诗·大雅·抑》中的成语“耳提面命”四个字的字形。(4)1992年全国…  相似文献   

10.
《史记》主要采用间接引用与直接引用《诗经》的方法,前者据《诗经》诗句写史,从《诗经》中摄取史料;后者则是直接引用《诗经》中某些篇章的诗句,以阐述自己对史实的观点。这种引用《诗经》的方法具有一定的作用和影响。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从《诗经》中《大雅》、《小雅》诗歌的表现对象、内容及其所反映的地域性特点等方面,论述了二《雅》虽同为周王畿诗歌,但《大雅》产生于宗周镐京,《小雅》产生于成周(名隹)邑。两者产生的不同地域是两者区分的主要根据。  相似文献   

12.
扬之水《诗经名物新证》、姚小鸥《诗经三颂与先秦礼乐文化》、李山《<诗·大雅>若千篇图赞说及由此发现的<雅><颂>间部分对应》,是近年来《诗经》研究的重要成果。这些著作从不同层面上坚持《诗》与礼乐文化的一致性,又力图探求《诗三百》的实际,因此也都是带着沉重传统负荷的“诗经原始”。  相似文献   

13.
先秦时期《诗经》中与陕西汉中关系最为密切的有《大雅·瞻卬》和《大雅·旱麓》两篇。若论及汉中在礼乐文化中的地位,产生于汉中本土的《大雅·旱麓》篇则是最重要的文献资料。其中旱山祭祀所用的"玉瓒"、"黄流"、"清酒"、"骍牡"、"柞棫"和祭祀周围所见优美的自然环境,深刻地体现了先秦时期陕西汉中礼乐文化与生态文明互相交融的历史文化特征。  相似文献   

14.
《古诗十九首》引《诗经》考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古诗十九首》引用《诗经》的形式包括词语、意象的引用,句子和语意的化用等方法。《古诗十九首》引用《诗经》的特点主要有三个方面:运用明引和暗引两种独特的方式;抓住《诗经》四言到五言发展的契机;所引用的内容大都充满伤感色调。《古诗十九首》引用《诗经》的作用在于所引符号的嵌入,不仅暗示出诗中未申明的意义,扩大了文本结构的张力,而且揭示出《诗经》与《古诗十九首》的五言诗体和感伤主义风格的渊源关系。  相似文献   

15.
夏商时期,周先公不窋、鞠陶、公刘迁居犬戎豳地之间,以农立本,繁衍生息。《诗经·周颂·载芟》《诗经·豳风·七月》《诗经·大雅·公刘》三首诗全面描述了不窋三代在北豳艰苦创业、积蓄力量、奠定基础、不断壮大的过程。《载芟》主要描写了周人窜于犬戎,伐木开荒的艰难立足;《七月》主要表现了周人因地相宜,取材而用,最终形成了农业为主、畜牧为辅的综合农耕经济,极具豳地特色;《公刘》则反映了周族武装迁徙、军队垦田,在豳地建国的壮举。笔者认为这三首诗完整展演了周人在北豳立足、发展、壮大,创业成功的全过程。  相似文献   

16.
“榖”在《诗经》中一共出现了二十三次,概括起来有五个义项。一、谷类的总称。由谷类到谷类作物到粮食这一系列的意义都很好理解。在《诗经》中,“榖“这一意义的用法比较多,而且通常和表示量多的数词“百”联在一起,组成“百榖”一词。如《豳风·七月》中有“亟其乘屋,其始播百榖”;《小雅·信南山》有“生我百榖”;《大雅·大田》、《周颂·噫嘻》、《周颂·载芟》、《周颂·良》都有“播厥百”句。  相似文献   

17.
《诗经》作为中国诗歌文学的滥觞,有着极其丰富的文学和思想内涵。班固所撰《汉书》,不仅有其重要的史学价值,其中引用了丰富的《诗经》资料,也是我们研究先秦与西汉《诗经》学的重要文献。本文试从引用次数统计,引用的方式、特点及引用的意图、形成原因等不同角度浅析《汉书》引《诗》的状况。  相似文献   

18.
善于"引用"是《世说新语》一种主要的修辞手法,其中对《诗经》的引用量大且效果极佳,通过对《世说新语》引用《诗经》的典故分析,可以看出,作者的用典与他的政治思想、身份地位和个人爱好有关。《世说新语》用各种方式引用《诗经》,使这部志人小说充满了诗意,增强了美感。  相似文献   

19.
《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其中的《大雅》、《小雅》两部分诗歌是西周到春秋时期周天子、诸侯国君及贵族们生活的真实反映,展现了那个时代上层社会生活的真实风貌。其中多数诗歌是在各种典礼上配乐演唱的,它们的得名和这些诗歌最开始应用的场合有关,用在重要典礼上的诗歌被称为《大雅》,另一些则名为《小雅》。  相似文献   

20.
重章叠沓是《诗经》重要的抒情体式之一。塑成《诗经》这一复沓艺术的质素有三,即民间性、表演性以及场合性。这三个方面不仅共同塑成了《诗经》中叠咏复沓艺术的反复使用,而且也决定了《风》诗与《小雅》重章叠沓,但《颂》诗与《大雅》中却很少运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