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科协论坛》2011,(4):28-30
构建枢纽型社会组织工作体系是北京市委、市政府认真贯彻十七大精神,加强社会建设,创新社会组织管理体制,探索社会组织运行模式的一项重要举措。2007年12月,北京市成立市委社会工作委员会和市社会建设工作办公室。2009年初,经市社会建设工作领导小组认定,北京市科协与市总工会、团市委、市妇联、市残联、市侨联、市文联、市社科联、市红十字会、市法学会等10家人民团体成为第一批枢纽型组织,各枢纽型组织按照业务分类,  相似文献   

2.
郑德胜 《科协论坛》2013,(11):30-32
在社会管理改革大趋势下,创新社会组织体制势在必行。通过考察科协历史,提出了科协集科学共同体、社会共同体和政治共同体于一体的组织体制,在共同体中形成枢纽协调的组织运行机制和有效承接学术争鸣、科技普及和对外民间科技交往等社会职能的实践,为我国建设现代社会组织体系提供了成功经验。新形势下,科协要发挥传统优势,以构建“枢纽型科协组织”为今后改革发展取向,为建设具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科技团体作贡献。  相似文献   

3.
社会组织登记管理体制:国际经验及其启示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郑琦 《学会》2012,(4):39-43
发展社会组织是加强社会管理和创新的重要一环。我国现行的社会组织登记管理体制业已成为制约社会组织健康发展的制度性因素之一。该文通过对美国、德国、英国和日本的社会组织登记管理体制的介绍与分析,认为从双重管理体制过渡到一元登记管理模式将是今后我国社会组织登记管理体制改革的路径选择,降低登记注册的门槛和严格税收优惠的审查是改革的重点和关键。  相似文献   

4.
《科协论坛》2013,(3):26-27
加强枢纽型社会组织建设,是北京市委、市政府加强社会建设、创新社会组织管理体制、探索社会组织运行模式、推动和谐社会建设的一项重要举措。北京市科协目前联系科技类学会、协会、研究会、基金会等团体192家,这些团体的突出特点是“四跨”:跨部门、跨地区、跨行业、跨所有制。  相似文献   

5.
杨丽 《学会》2012,(3):14-19
"枢纽型"社会组织,指对同类别、同性质、同领域社会组织进行联系、服务和管理的大型联合组织设置。北京市2008年以来以"政社分开、管办分离"为改革方向,构建以工、青、妇等人民团体为骨干的"枢纽型"社会组织体系,形成"以社管社"的社会组织北京实践。"枢纽型"社会组织是促进人民团体改革、提升社会组织能力的一种路径,但也面临一系列问题,不是唯一的方式。  相似文献   

6.
发挥枢纽型组织作用 推动学会学术工作上新台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正>构建枢纽型社会组织工作体系,是北京市委、市政府认真贯彻十七大精神,加强社会建设,创新社会组织管理体制,探索社会组织运行模式的一项重要举措。  相似文献   

7.
《学会》2015,(10)
<正>"枢纽型社会组织"是近年出现的一种创新模式,初衷是在取消饱受诟病的社会组织挂靠主管单位的双重管理体制后,建立一种政府与社会组织之间既有效率又节约成本的关系机制。但是在实践中,由于枢纽组织的官办性质、官僚身份和行政化运作,使"枢纽型社会组织"这一社会组织管理体制创新,不仅面临"换汤不换药、新瓶装旧酒"的尴尬,而且还有明显的政社混淆、资源垄断、危及公平等不良现象。长此以往将可能影响社会组织的健康发展,值得关注并亟需采  相似文献   

8.
王肖敏 《学会》2013,(8):40-41
最近厦门市民政局在全市社会组织建设与管理工作会议上,结合政府职能转变工作推出四项有力措施,探索和构建以发展和服务为导向的社会组织新型管理体制。一、推进社会组织直接登记一方面,按照中央改革精神抓紧研究出台厦门市开展社会组织直接登记工作的实施意见,完善直接登记的程序和方式,依法把好登记注册关,积极稳妥地推进社会组织的直接登记改革另一方面,进一步降低准入门槛,简化登记程  相似文献   

9.
郑德胜  胡勉 《学会》2014,(5):55-58
在社会管理改革的大趋势下,创新社会组织体制势在必行。本文通过考察科协历史,提出科协集科学共同体、社会共同体和政治共同体于一体的组织体制,在共同体中形成枢纽协调的组织运行机制和有效承接学术争鸣、科技普及和对外民间科技交往等社会职能的实践,为我国建设现代社会组织体系提供了成功的经验。新形势下,科协要发扬优良传统,审时度势,以构建"枢纽型科协组织"为今后改革的取向,为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群众团体作出贡献。  相似文献   

10.
王名 《学会》2013,(9):34-36
随着社会组织在经济发展、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中的作用日渐突出,现有社会组织管理法规及相应的管理体制越来越不能与之相适应,业已成为社会组织发展和地方社会管理创新的制度障碍。作为我国现行社会组织管理体制核心的《社会团体登记管理条例》、《民办非企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和《基金会管理条例》三大条例,其修订工作至今已历时两年多,新条例宜尽  相似文献   

11.
孙录宝 《学会》2016,(9):40-43
<正>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加快形成政社分开、权责明确、依法自治的现代社会组织体制,明确了构建中国特色社会组织管理体制的基本内涵。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发布的《关于改革社会组织管理制度、促进社会组织健康有序发展的意见》(下文简称《意见》),创新性地提出了努力走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组织发展之路。《意见》首次提出中国特色社会组织管理体制、组织制度和发展格局,为新时期进一步激发  相似文献   

12.
陈鹏 《学会》2014,(6):18-22
作为我国改革开放的前沿地带和综合改革配套实验区上海浦东新区在构建现代社会组织体制方面走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的创新发展之路。浦东将社会组织的培育和发展置于"公益"的理念和范畴之下,强调公益是一条上、中、下游环环相扣的"产业链",即上游环节(基金会)——中游环节(支持型、枢纽型社会组织)——下游环节(草根型、操作型和社区型社会组织)。从组织生态来看,浦东公益服务园、基金会服务园、社区公益服务园和公益街同处一个园区,共同构成了一个有机共生、完整自洽的"生态圈"。浦东公益示范基地的成功实践表明:一方面,社会组织的培育和发展离不开政府的有力支持,政府应该对社会组织持开放、包容的态度,并努力营造良好的政策环境;另一方面,是社会组织自主治理的内生动力和强烈愿望,以及社会建设和社会治理的内在要求。  相似文献   

13.
徐健 《学会》2011,(10):20-21
<正>自从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首次提出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以来,如何推进社会建设,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便成为一大热门话题,更成为各级党委和政府的施政重点。也正是从那个时候起,社会组织开始进入人们的视野,逐渐被人们所关注和重视。现代社会组织主要包括三大类,即政府组织、企业组织和社会组织。众所周知,我国自建国后一直到改革开放前,由于当时特殊的历史原因、国际环境以及观念上的误区,形成了掌管一切的全能型政府。在这种全能体制下,政府几乎无一例外地包  相似文献   

14.
社会组织活力的激发在创新社会治理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本文首先论述社会组织的内涵,继而提出激发社会组织活力在创新社会治理中的作用,最后以沈阳市铁西区社会组织孵化基地为例进行了激发社会组织活力多元方式的研究。  相似文献   

15.
拖杰 《学会》2012,(5):36-37
<正>社会管理分为政府管理与社会组织管理。现阶段,我国政府在进行社会管理中居于主导地位,而社会组织在社会管理中发挥的作用却很有限。当前我国社会组织参与社会管理大都受现有管理体制的束缚,加之内外部的法律法规不健全、各级部门  相似文献   

16.
《学会》2009,(4):25-25
<正>据2009年04月13日《京华时报》报道:北京市社会建设工作领导小组认定本市首批10家市级"枢纽型"社会组织,今后成立社会组织将不会再找行政部门。  相似文献   

17.
周秀平 《学会》2013,(2):5-10,37
传统社会组织管理制度面临登记入口狭窄、日常管理薄弱和资源分布不均衡等挑战。这些挑战来自于我国公共管理理念的变化以及社会组织管理工作重点的后移。据此,提出变单纯重监管为管理与支持并重,进一步构建和完善促进社会组织发展的政策制度体系,加大社会组织公信力建设力度,完善政府职能部门间的协同工作机制,提升社会组织日常管理的力度与水平,完善社会组织专业人才政策,构建社会组织管理改革与我国公共管理创新的良性互动关系等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社会技术整合方法与组织创新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组织创新是技术再设计与社会再设计的整合过程,但长期以来,技术活动与社会活动相互分离以及对社会层面的忽视,成为导致组织创新失败的一个重要因素。本文在组织层面上对最优社会技术系统整合设计方法进行探讨,把社会主义方法引入组织创新,以提高组织创新绩效和成功率。  相似文献   

19.
在综合分析铁路运营固有特点及铁路目前管理体制基础上,基于优势整合理论,从系统角度,就铁路枢纽内运输资源的整合与优化进行研究。以生产力布局优化和资源整合理论为基础,对铁路枢纽运输组织资源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并以枢纽整体效益最大化为目标,提出了铁路体制改革背景下铁路枢纽运输组织资源整合和优化利用的相关措施。  相似文献   

20.
《学会》2011,(11):37-37
<正>近日,北京市社科联社会组织党建工作委员会成立,这是继市科协、市残联、市红十字会、市侨联、市工商联等之后,全市成立的第12家社会组织党建工作委员会。2011年年底前,全市22家"枢纽型"社会组织将全部建立"3+1"党建工作机制,实现党的组织和党的工作全覆盖。据了解,市社科联负责联系的社科类社会组织达155家,单位会员总数4500余家,个人会员总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