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红楼梦>第50回中,薛宝钗、贾宝玉、林黛玉所作的灯谜诗,采用的是真假相间、寓真于假的表现手法.表面在猜谜游戏,实则另有新意,不仅是三人心境的折射,表明各自的人生态度和理想,而且也是他们所写的爱情禅语,各有各自的禅机.宝钗的灯谜诗有谜底是假,向宝玉表白自己的一腔爱意与幽怨之情是真,宝玉、黛玉的灯谜诗没有谜底是假,表明自己对爱情的忠贞和对自己所爱之人炽热的爱才是真.  相似文献   

2.
作为19世纪美国浪漫主义女诗人,艾米莉·狄金森诗的题材以爱情见长.其诗语言明快,意象丰富,内容深刻.本文以七言诗形式翻译她的"If You Were Coming in the Fall"这首诗,以使更多的读者赏析到艾米莉爱情诗的魅力.这首诗体现了艾米莉诗的特点并呈现出一种深深的悲剧意识.艾米莉的生活经历、社交圈子以及居住环境决定了她的创作风格,她的诗被认为是美国现代主义诗歌的前奏曲.  相似文献   

3.
曹雪芹描写的宝黛爱情体现了自己对爱情生活的理念.在<红楼梦>中,作者对早期少年爱情有着极为精彩的描述,其描述具有这一年龄段的普遍特征.  相似文献   

4.
台湾导演蔡明亮在电影《爱情万岁》中,对爱情叙事的重构不但质疑其流行价值,而且进一步激活对性别、身体、生命等相关概念的再释。爱情被视为一种强制性异性恋规范,而情欲中的同性恋、双性恋倾向消解动摇了其无可置疑的基础地位。同时作为性别与性欲核心的身体,早已被文化铭刻。身体必须努力向他者身体开放,才能发出自己的告白。因此关于性别与身体的种种批评应被理解对束缚生命/生活的规范、限制的质问。  相似文献   

5.
杨联 《大学时代》2003,(5):60-62
我们所生活的这个时代,人们对待爱情的态度已逐渐明朗化、自由化;经过长期剖析之后,对爱情的认识也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但是,还没听说过哪个时代的人们不需要爱情. 在恋爱的场合里,男生往往扮演着活跃的角色,苦苦追求自己心仪的女孩.然而,这样的追逐对于男生来说,无疑太累了.所以,想轻松追求你的白雪公主,当然需要技巧.  相似文献   

6.
鲁迅和沈从文对爱情的激情的一面都有所体认,比较而言鲁迅侧重于“生活”,采取现实主义的表现手法,注重探讨爱情在社会上的遭际、男女在婚姻中的处境与感受沈从文侧重于“生命”,采取浪漫主义的表现手法,注重表现爱情对生命的意义、爱情与死亡在生命中的关联。  相似文献   

7.
徐淑是东汉末期著名的女性诗人.《玉台新咏》最早选注了秦嘉、徐淑的诗作.徐淑的诗文“往还曲折,具载诗中,真事真情,千秋如在”.她的爱情生活细腻,忠贞,炙热,永恒,成就了“夫妻诗人”的爱情佳话;其人格精神素雅贞静,行谊高卓,刚毅自立.她不仅是一个东汉末年卓越的女性诗人,更是我国女性觉醒的先驱,用真实行动捍卫了人的尊严、独立和光荣,对自己的爱情生活完成了一次理想的升华.  相似文献   

8.
宝玉和维特这两位爱情王子,他们的爱情悲剧折射了18世纪东西方两个不同国度封建制度的腐朽和残忍.宝玉和维特在爱情的磨难中确证自己、升华自己,以致毁灭了自己,他们的爱情悲剧是无法避免的,不可能有圆满的归宿.  相似文献   

9.
张爱玲是一位悲剧意识浓厚的女作家。其悲剧意识的形成是由于缺少关爱的童年生活、遭受重创的婚恋经历、动荡不安的社会环境和经典《红楼梦》的文学影响。本文从爱情的现实性、爱情是获得婚姻的手段、爱情没有真正意义上的公平三个角度,解读了《倾城之恋》并阐述了作品中的爱情观,及人物的爱情悲剧。从女性之间的斗争、男权社会对女性的压制、如同博弈般的爱情与婚姻等方面,剖析了作品中的悲剧色彩,表达了张爱玲对自己生活环境的认同,折射出作者对当时女性的人文关怀。  相似文献   

10.
郑磊 《鸡西大学学报》2011,11(4):103-104
在《聊斋志异》描写婚姻爱情的作品中,蒲松龄抨击了封建礼教和当时的婚姻制度,歌颂至真至纯的爱情。作者借助书生的爱情生活来表现自己的爱情观;而清另一文学家吴敬梓在《儒林外史》里通过对书生涉及婚恋的描写也可看出那些书生们的爱情观。拟从至情与无情,婚恋的目的条件以及男权的社会这三方面来分析这两部书中的书生爱情观的异同。  相似文献   

11.
王安忆与池莉通过以两个“庐山恋”文本为典范式的一系列“爱情与人”的文本,对传统爱情文本提出了置疑,对爱情的内质、模式、生存本相进行了颠覆。在艰难的重构中,显示了她们的努力与尴尬。她们建构的路径虽不一样,但结果都是一样的茫然。她们努力寻找,却仍无法找到通向诗意与现实协调的路。虽与爱情本相偶然相遇,却很快落入现实的坚固循环的定数中,爱情的本相只剩下对诗意的茫然的向往。她们所揭示的诗意与现实紧张的关系,显示了人们走向“人”之路的漫长及拯救的异常艰辛。  相似文献   

12.
屠格涅夫以善于描写爱情著称于世,他的小说生动感人地展现了爱情的美好,却无一例外地让爱情走向悲剧性的结局。屠格涅夫本人的生活及爱情经历,使他认为爱情不可捉摸、个人在生活中不可能找到幸福。他对爱情悲剧的描写一方面来自于他的爱情观,另一方面也是揭示人物性格、反映社会现实的需要。  相似文献   

13.
新感觉派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首次触及并探讨了现代性爱主题。并将它置放于现代文明的宠辱毁誉中。而其性爱中的女性形象的塑造则能让我们把握到刘、施、穆的不同的女性观。  相似文献   

14.
加强高校爱情道德教育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大学生恋爱是高校中的一个普遍现象,但由于大学生受人生观、爱情观、道德观不成熟、不稳定及各种错误思潮的冲击和影响,其恋爱出现了三种较为突出的不良倾向:“追形势、赶时髦”的盲目性倾向;“寻求刺激,消除寂寞”--褒读爱情的倾向:“失恋、失志、失德”--丧失理智的倾向。这些不良现象的产生有主观和客观两方面的原因。为此,高校对大学生恋爱,决不能放任自流,而应加强道德教育。  相似文献   

15.
师爱刍议     
要成功施教,师爱是一个重要因素,教师只有把爱贯穿教育过程的始终,才能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  相似文献   

16.
程春亚 《安康学院学报》2010,22(5):69-70,73
从古至今,人们都喜欢用赠送定情信物的方式向自己的心上人表达爱意、盟定终身。中国自古以来存有大量与定情信物有关的传说、故事、诗歌、小说、戏曲,其中明传奇在反映这类题材方面最具代表性。本文着重探讨中晚明爱情剧中男女定情信物的分类、作用及文化意蕴。  相似文献   

17.
荣格的人格面具概念属于原型范畴,原型是通过原型意象或象征的方式表现出来,更多的是人们在无意识中获得一种表达。恋爱面具是在恋爱交往中的心理活动的外在表现,是个体适应恋爱交往活动的必要工具。高校女生恋爱面具的常见问题有四种:恋爱面具的过分认同;恋爱面具缺失;恋爱面具使用不当;恋爱面具异常。针对高校女生的恋爱面具问题,心理分析的任务主要是唤醒她们恋爱中的无意识,使她们认识并能够接纳自己的无意识,找回迷失的心灵,从而摆脱精神上的迷惘,恰当地运用恋爱面具。  相似文献   

18.
《诗经》是我国文学史上第一部诗歌总集,其中的爱情诗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诗经》中的爱情诗有的以女性为主人公,反映她们对男子的思念以及对命运的抗争;有的以男性为主人公,反映他们对女子的爱慕、追求以及思恋。这些诗歌大致揭示了周代及周代以前青年男女的爱情观:对爱情的自由追求和对爱情执着专一的态度,当然,其中也隐约可以看到礼教世俗对爱情的限制和约束。  相似文献   

19.
古典爱情诗歌灿若星辰,蔚为大观,内容丰富,词真意切,尤其作为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的《诗经》,婚恋诗占有相当大的比重,藉由此对青春年少的大学生不仅具有一定的审美意义,还具有重要的爱情观的指导。  相似文献   

20.
大学生恋爱已经成为大学校园的普遍现象,然而由于大学生的心理、生理没有完全成熟,对恋爱问题的处理能力等还不够健全,导致大学生恋爱过程中会出现诸多问题。因此,高校要加强对大学生恋爱问题的正确引导,帮助大学生处理好爱情与学业的关系以及树立正确的恋爱观,让他们沿着正确的人生轨迹走下去,这对于构建和谐校园和文明社会有着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