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本文就"以情带声"的含义、科学依据,以及"以情带声"在声乐教学过程中的运用进行了详细论述。  相似文献   

2.
王爱荣 《成才之路》2010,(13):45-45
情是语文课的金线,它使作品、教师和学生的感情紧密地交融在一起,达到学习知识、明悟道理、升华思想的目的。课堂上营造浓郁的"情"的氛围,引导学生感悟文中之"情"的方法有:(1)语言含情;(2)描摹现情;(3)势态造情。  相似文献   

3.
温庆新 《铜仁学院学报》2010,12(2):41-44,57
在《红楼梦》的书写中,"情"与"政"是作品着重表述的两方面。这两方面不仅是作品书写的本体,它们之间的互动关系构成了作品的书写模式。但解读者历来侧重对"借情言政"模式的探讨,而忽略、乃至有意淡化"借政言情"模式的重要性。从《红楼梦》文本描写的内在性特征及"作者本意"的相关表述看,作品主要是演绎诸"异样女子"之"闺情"、"爱情",可见"借政言情"模式对作品书写内容与叙事格局的重要性。它与"借情言政"的交织与变幻,从而构成《红楼梦》的双重叙事格局,为客观研读文本内涵提供了可能。  相似文献   

4.
情文并茂,是散文的显著特色,在各类文体中,散文的这一特色也表现得最为突出。所以,这就决定了散文教学可以并且应该秉持这一基本原则——"缘情而入文,披文以入情"。所谓的"缘情而入文,披文以入情",是指在散文教学中,教师应紧紧抓住文章所要传达与抒发的思想感情,带领学生积极有效地涵咏和咀嚼文章具有的感染力、表现力以及语言艺术。刘勰在《文心雕龙》中写道:"缀文者情动而辞发,观文者披文以入情,沿波讨源,虽幽必显……物色之动,心亦摇焉,岁有其物,物有其容,情以物迁,辞以情发。"王荣生教授也指出:"散文是艺术,描绘作者的情感世界和思索过程,重在冶情;读者阅读散文,以‘悟意审美’为目的。"  相似文献   

5.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情境的创设,要走"近"学生,凸显"趣味,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务"实"高效,避免"俏、虚",追求"实效性"。要充分利用课堂资源,以"情"入境,巧妙贯穿,从而真正发挥教学情境的创设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刘浩 《文教资料》2011,(12):15-16
归有光,明代著名散文家,其极富特色的叙事抒情散文,善以朴素流畅的文笔记叙生活琐事,抒发真挚动人之情。本文对其《项脊轩志》进行解读,分结构"关"情、细节"凸"情、质朴"增"情、叠词"助"情四部分对文章所蕴之情展开分析。  相似文献   

7.
《聊斋志异》中有近百篇描写婚姻爱情的作品,蒲松龄把"情"抬到了极崇高的地位。这些作品所描写的两性关系,大部分是不合于礼法的,作家把这些虽不合于礼法却出于情的两性结合写得十分优美动人。蒲松龄在婚姻关系中大力推崇情,把情作为评判婚姻关系的重要标准,反映了现代性爱思想的萌芽和初步发展,显示了作者对两性关系的思索。  相似文献   

8.
《物色》篇是专门讨论作家情感与自然景物的关系。刘勰所阐释的"心物交融"说主要是从"物、情、辞"三者的联系的角度出发,不仅论述了物对"情"的感发作用,同时也论述了"情"对"物"的驾驭与升华功能,并将文学创作的语言表现问题(辞)置于主客体的交融互动中加以探讨,从而将创作实践过程中主客体的相互联系进行了深入的阐释,而这个过程就是"情以物迁,辞以情发"的过程。  相似文献   

9.
共情式教学是针对当前教学中出现的问题和困惑,根据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按照课标的要求将心理学理论应用到语文教学中的一种教学方式的探索,旨在引导学生通过品读文本的语言,深入理解作者的写作动机和情感世界,与作者及文本共情,从而升华其精神境界。主要从三个方面尝试共情式教学在高中语文散文阅读教学中的应用,并由此提出共情式教学的建议。  相似文献   

10.
本文作者从师生关系、课堂氛围、教学节奏、教学手段四个方面论述了悦情教学是语文教改的良方。  相似文献   

11.
古诗是中华文学宝库中一颗璀璨的明珠,大部分教师在古诗教学中只是"就诗论诗"。古诗教学呼唤以情促智、以智生情的"情智教学"。古诗情智课堂的一般模式是启动情智、萌发情智、生成情智、展现情智、发展情智。启动情智的方法有展示新知,迁移联想,启动情智等;萌发情智的方法有朗读品悟,作者突破等;生成情智可以通过抓关键词引导想象,展现情智可以吟唱古诗,辩论交流等;发展情智可以迁移拓展,写作表达。  相似文献   

12.
《"三性并茂"活动课程理论与实践解读》中明确指出:"养心育情"在于通过培养幼儿良好的心理品质来铸造其真性情[1]。本文旨在对"养心育情"展开论述,从含义、原因、实施三方面系统阐述"养心育情",力图使"养心育情"这一原则在幼儿教育实践中得到更好的应用。  相似文献   

13.
本文作者从师生关系、课堂氛围、教学节奏、教学手段四个方面论述了悦情教学是语文教改的良方.  相似文献   

14.
大学写作课教学的取向问题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语文是为学生"打底"的学科。写作是真实反映一个人语文素养的有效手段。本文从摆脱应试教育阴影,改革教学设计和评价办法,开展"融情"教育等方面分析了大学写作课教学的取向问题。  相似文献   

15.
刘胜文 《课外阅读》2011,(2):208-208
教师要披文入情,运用课文中生动美好的形象,以炽热的情感,晓畅的教育语言,把作者寄寓于文中的思想情感淋漓尽致地传送到学生的心田之中,使其和作者产生共鸣,达到三方情感——教师情、作者情、学生情的和谐统一,这也是语文教学的最高境界。  相似文献   

16.
"情"从"爱"来,有了浓厚的爱,才配当学生的良师益友;也只有情感教学为先,才能促使学生爱学、学会,用好思想政治课的知识。  相似文献   

17.
“千古情人独我痴”——试论贾宝玉之情的深层蕴含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情,是《红楼梦》中贾宝玉形象的性格基点,也是理解和把握这一形象的关键点。贾宝玉之情,本质上是对灵秀女儿的珍爱之情,对柔弱的、处于弱势地位的女儿们的呵护之情,对薄命女儿们的悲悯之情,对恋人林黛玉的深切挚爱之情,对无情之物的仁爱之情。贾宝玉不同于一般的"情痴情种",贾宝玉之情,更不同于一般的俗情。他的情,"为天地古今男女所共有之情,为天地古今男女所不能尽之情"。他"把对个别女儿的爱扩展为对所有女儿们的爱与同情","不但及于众人,而且及于众物",真正践行了中国古代思想家们所倡导的"民胞物与"思想,是一种"广范围高境界的情",一种"最博大、最崇高的情",是天地间之大爱。  相似文献   

18.
针对高中散文阅读教学多是盲目随意的单篇教学,缺乏系统的、有层次的单元教学的流弊,笔者从"文章要一组一组地教"的单元教学观出发,在教学实践中尝试对人教版必修二第一单元"写景状物类散文单元"进行重新整合组构。抓住三篇"共性"中的"个性",从"景异情移"与"景异情不移"的角度对文本进行准确、整体、深层次的把握,将多幅图景合起来想,将它们当做连环画来读,读出多幅图景的联系,不割断作者埋藏于这一片片风景中的连续的"情脉",注重对文本、对作者"情脉"的整体把握。  相似文献   

19.
有人将作画分为"无理作画"、"依理作画"和"依情作画"三个阶段,认为儿童画、农民画等没有经过系统美术基础训练的画为"无理作画",在系统美术训练理论指导下的绘画为"依理作画",而艺术家的表现性绘画为"依情作画"。从某种意义上看,这样的划分似乎有一定的道理。但是细细想来,这样的划分其实是有着很大的误区,就是将绘画中的"理"与"情"截然分开。在中职素描教学中,有些老师就认为:中职阶段的素描教学,就是将学生从"无理作画"阶段过渡到"依理作画"阶段,教学中重技术轻艺术、重再现轻表现的现象十分普遍。  相似文献   

20.
"性""情"是中国人学思想史中的重要论题,不同时代的人学思想家对于二者的内涵及关系有不同的阐释。从"性""情"的基本涵义着手,对不同时代人学思想家对"性""情"的认识及二者的关系进行梳理,以深化对中国人学思想中的"性""情"核心概念的认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