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基本经济区的概念由著名的经济学家冀朝鼎先生提出,认为只要哪个政权掌握了基本经济区,哪个政权就能取得对全国的统治权。这一理论的提出为认识中国历史尤其是改朝换代的历史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但这一理论并不能解释中国历史上所有的政权更替,在与少数民族政权相交织的时候,这一理论也有其局限性。  相似文献   

2.
北魏孝文帝实施定姓族,首先,它既是北魏汉化政策的继续和发展,也是北魏历史发展的客观需要,在当时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其次,姓族制度的实施在消除民族间的隔阂、加强北魏政权的统治以及提高鲜卑人的文化水平等方面也起了一定的积极作用;其三,姓族制度的实施与北魏政权的政治有密切的关系,不同时期所发挥的作用不同,应作具体分析,不能说姓族制对北魏政权的灭亡起了最直接、最主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世界大多数人口和地域大国,其国家一般是三级政权体制,中国目前实行的是五级政权体制,中国历史也曾出现过二级、三级、四级的政权体制。各种政权体制的存在都有其历史合理性,也曾推动社会的发展。但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以“市管县”为其主要特征的中国五级政权体制在实践过程中遭遇了各种各样的问题,越来越不能适应经济、社会、政治体制变革的要求,行政体制改革的呼声十分强烈。到底中国五级政权体制该何去何从,改革将如何进行?必须对此方面的相关研究成果做以梳理。  相似文献   

4.
对淝水之战性质的认定,不能以前秦与东晋两个政权的社会生产力 发展水平来确定,不能说相对落后的前秦发动的是一场民族侵略战争。从当时各少数民族 来看,他们都以“中华一体”出发,否认了“内中华外夷狄”的大汉族主义观点,认为自己 也有权力统治中原,这正表现出他们的民族自觉意识已经大大提高,是历史的进步,而不是 历史的退步。从当时的统一来分析,东晋并没有能力统一全国,而北方少数民族政权则力图 统一中华。因此,从民族自觉意识着眼分析,前秦发动的淝水之战是一场统一全国的战争。  相似文献   

5.
在漫长的历史积淀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爱国主义传统,长期与忠君观念捆在一起,也与正统观念纠缠不清。君主与国家不能混同一体,一个政权与国家也不能等量齐观,存在本质差别。古代中国,爱国与忠君的结合,爱国与正统意识的结合,既产生过积极作用,也具有不可低估的消极影响。  相似文献   

6.
鲜卑是我国最早建立政权并且列为正统王朝的北方民族,继匈奴之后再一次统一蒙古高原;是我国北方游牧民族中第一个入主中原建立政权,以显赫的声名载入史册的部族;它的各部建立了诸多政权,对中国历史影响深远;它的制度、习俗被后起的北方民族所因袭。内蒙古是鲜卑民族发源、发展、壮大的主要历史舞台。把鲜卑的历史研究清楚,对于解决古代北方民族历史上的许多问题无疑起到及其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政治合法性是政治学的一个关键性命题,是各个政权更是执政党应该首先解决的重大问题。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合法性资源发生了很大变化。中国共产党需要深化对执政合法性的时代认知,不断拓展和汲取新的政治合法性资源,以应对可能出现的合法性危机。因此,必须不断发展与完善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实现政治合法性资源的重塑,以从根本上满足社会民众对政权本身的合法性诉求。  相似文献   

8.
年号作为中国古代封建帝王纪元所立之名号,既是特定意义的记述年代的标识,也是自汉至清延续了两千多年的纪年方法,因而在我们日常阅读史籍和古代文学作品、讲授中国古代历史、甚至观看历史题材的影视剧时,随时能遇上或听到一些诸如天汉、建安、贞观、天宝、洪武、乾隆等年号。在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时代里,不管什么人物、通过什么途径,只要一旦建立政权,有了国号,同时也就必然有了年号,统一的“正统”王朝如此,一方“僭窃”的地方割据政权亦同样,农民起义政权、少数民族政权也不例外。国号年号不只是简单的代号,其意义在于国号是政权的名称,年号是时代的标志。因此,中国历史上也就出现了数以百计的年号。  相似文献   

9.
本文认为更始政权是一个由农民阶级落后势力控制的落后农民政权。指出这个政权在出色地体现了它对旧政权的暴力推翻作用后,由于农民阶级自身不能完成重建封建秩序的任务,又错误地推拥了地主阶级腐朽势力的代表为政权领袖,极力排挤地主阶级开明势力.从而最终导致了政权的覆灭。  相似文献   

10.
高句丽政权历史上就是中原中央明的藩属,是内属地方政权。本从中国古代正史《高句丽传》的作观念,记述手法等方面入手,探讨了高句丽政权的内属性问题。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从经济、政治和文化方面提出了农民工的产生所带来的一系列重大问题:农民工是中国劳动者从农民向工人转变的过渡性社会阶层,反映了中国经济发展的特殊矛盾;作为农民工两种存在形式的在乡农民工和进城农民工是这个矛盾发展的两个阶段;农民工双重收入及其对国民经济的意义;农民工带来的农民分化和工人阶级队伍的两重化及其后果;农民工的小农意识和阶级意识的矛盾以及农民工作为末代农民的历史与世界意义等。对农民工上述问题的研究局限于社会学和发展经济学是远远不够的,必须重视对农民工的政治经济学研究。  相似文献   

12.
新生代农民工边缘化问题的存在和发展既有历史的原因也有现实的基础。受教育程度较低、职业竞争力不强、劳动权益保障不足等是新生代农民工边缘化的根源。作为社会公共利益的代表者和守护者,政府在消解新生代农民工边缘化问题中需承担相应的公共责任。政府公共责任的充分承担,可为新生代农民工边缘化问题的改善和消解提供保障,进而体现社会的公正与公平。  相似文献   

13.
了解目前农民的生态道德和生态伦理教育状况是一个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不容忽视的问题。通过调查分析可以看出农民的生态道德认知水平低、生态道德情感缺失、生态道德行为失范;农民生态伦理教育不仅没有得到各方应有的重视,而且教育内容枯燥、方法单一,教育效果更是欠佳。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就必须增强农民生态伦理教育的实效性,探索贴近农民实际的实践路径。  相似文献   

14.
太平天国农民革命和义和团反帝爱国运动,是中国近代农民运动的两次高潮,意义重大,影响深远,但最终还是失败了。失败的原因是多方面的,研究发现,太平天国失败的根本原因,在于农民小生产者阶级的局限性使革命队伍日益受到封建主义的侵袭,滋长了保守、迷信、享乐、皇权等封建思想意识。其表现为封建皇权主义思想严重,家天下、迷于权势、争权夺利和生活腐化,以致内部流血内讧,导致太平天国运动的最后失败。历史告诉我们,旧式农民战争推翻不了封建制度。同样,义和团也无法摆脱旧式农民战争的归宿,他们英勇反抗,拼死奋斗,仍不能赶走入侵的帝国主义。义和团失败的根本原因在于其笼统的和极端排外主义及封建蒙昧主义。笼统排外又是封建蒙昧主义的突出表现,不符合中国人民的根本利益,导致了行动上的盲目性和落后性,其结果是孤立了自己,壮大了敌人,使反帝斗争陷于歧途,悲壮失败。太平天国和义和团运动失败的历史表明,封建皇权主义和笼统的排外主义,是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农民革命和农民战争的两个致命弱点,在半封建半殖民地的中国,农民不能独立完成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自发的农民思想不能拯救中华。  相似文献   

15.
谭平山和邓演达是大革命时期的重要人物。两人曾一度合作共事,对农民问题做了深入的探讨,为推动农民运动作出了贡献。在农民问题是国民革命的中心问题,土地问题是农民问题的中心问题以及如何保障农民利益方面,两人的见解有异曲同工之妙。然而,两人的理论因没有得以实现的现实环境而陷入困境,但两人在农民问题上的努力为后人提供了借鉴。  相似文献   

16.
中国农民因自身表达能力的缺乏,长期以来在国家政治生活中,一直出于被代表的地位,也因此丧失了主体性身份。历史上农民主体性身份的取得通常以“否”的,即农民自身身份放弃的方式取得。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国家的政策对于重新树立农民的主体性地位,和谐生活具有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制定划分富农标准的过程是中共对中国革命认知能力发展的过程。土地革命的中前期,中共没有一个统一的富农划分标准,各革命根据地根据自己的实践经验,各自作出解释,不仅标准五花八门,更存在不当和错误;随着实践经验的累积和中共大批领导人的努力,毛泽东在领导中央苏区查田运动的过程中,制定并颁布了比较科学的富农标准,为以后制定正确的农村阶级政策奠定了基础;解放战争时期,在任弼时等领导人的努力下,中共的富农标准得到了进一步的完善。富农标准的确定,是制定正确的农村阶级政策的前提,也是中共事业兴旺的保障。  相似文献   

18.
农民工的问题已成为全社会关注的重要问题.今年中国工会"十四大"提出了农民工入会的问题,为工会依法维护农民工的合法权益提供了新的依据.本文在分析农民工入会合理性的基础上,提出了工会维护农民工合法权益是其基本职责的观点.  相似文献   

19.
对农民工不公平境遇的社会伦理回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农民工是介于农民和工人之间的一个社会群体,他们既非纯正的农民又非真正意义上的工人,这决定了这个群体的尴尬境地。农民工受到的不平待遇主要有三:农民工的薪金不能得到及时和足额发放;农民工的子女不能接受正常的教育;农民工的人格受到不同程度的歧视。农民工及其下一代人所遭遇到的不公平现象不是凭空产生的,它有着特殊的历史、社会背景。“农民工”是城乡二元体制的产物。农民工作为当代中国的弱势群体之一,按照社会公正的原则,需要政府及整个社会的关怀和理解,制度公正对于改变农民工地位将是根本性的;农民工契约意识的增强及其所供职的单位的职业伦理的完善将是基础性的;全社会尊重他人人格意识的增强将是持久性的。  相似文献   

20.
农民工在城市的绝大多数职业属于非正规经济,流动性高、工作辛苦、收入低,在城市的职业分类中明显处于边缘状态。而工作本身的边缘化对农民工融入城市社会、工人阶级认知的形成、人力资本的积累以及他们的城市生存状态产生了不利的影响。因此需要从制度的层面改善农民工的就业环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