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体大思精的断代文学史新著——《先秦两汉文学史》评议钟涛“五·四”以来,在东西方文化观念的剧烈碰撞下,我国古代文学的研究,取得了许多突破性的成就。以新的文学观念,系统的理论框架,对古代文学进行历时性观照,编写古代文学史专著,是古代文学领域中最具开拓精神...  相似文献   

2.
汉字作为东亚文化圈的基本要素之一,对东亚文学的形成与发展具有极大促进作用。张哲俊教授在其著作《东亚比较文学导论》第一章中清晰地论述了汉字在韩国、日本零散传入及系统传入的历史等问题。《东亚比较文学导论》中《汉字与东亚文学》一章为东亚文学、文化中汉字的研究提供了新的角度,对于东亚文学、东亚文化的研究具有指导、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3.
从传统到现代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传统到现代李庆本或许是出于学科建设的需要,一般教科书都把1919年的“五四”看成是中国现代文学的“圣诞”之日,由此古代文学与现代文学便产生了一条分水岭。研究者也乐意以古代文学专家或现代文学专家自居。抛开政治的原因不谈,这种历史分期法也确实给文学研究...  相似文献   

4.
中国古代文学史内容书写多以时间为轴,强调文学发展的历时性,而忽视文学发展的空间性,使古代文学课堂缺乏活力。本文主张以场景复原的方式,还原古代文学作品创作的历史现场,尽量使每个作品都能血肉饱满,恢复大学古代文学课程应有的活力。  相似文献   

5.
本文以文化身份认同和建构为切入点,对全球化语境下的中日文学关系进行了重新梳理,指出文化身份的建构不仅从18世纪的“西方”主宰初期始有,而且中日古代文学关系史上早就出现此类问题。中日两国有着不同的现代化近代化模式,导致了两国近现代文学史中对文化身份的不同建构方式。我们在使用全球化这一新的理论概念看待这一问题的同时,也应该警惕其中的陷阱。  相似文献   

6.
杜实 《文化学刊》2012,(4):107-110
个体经济交易是日常生活中平常的现象,在这一场域内,讲价早已成为理所当然的习俗。为研究这一文化事象,笔者借用“场域”概念界定交易时空,从历时性层面追溯讲价习俗的生成,通过讲价习俗的文化透视,进入其共时性层面的博弈分析,最后以讲价行为相沿成习的独特内生力为基础,提出讲价习俗的文化意义,并认为讲价习俗并不会随着“现代性”的渗透消失,而是会以其历史的传承性,立足于民众的集体无意识延续至未来。  相似文献   

7.
中国是四大文明古国之一,中国传统文学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学形式之一,具有极其重要的文化价值,在当代也具有较强的生命力。在新时期,为了传承优秀传统文化,更好地发挥中国古代文学文化价值,就要对古代文学文化价值的当代价值进行分析,借助当代阐释争取形成对古代文学的全新认识,促进优秀传统文化在当代社会的传承和发展。本文以此为研究对象进行解析,仅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刘卫英 《文化学刊》2009,(1):180-181
新时期以来,东北现代文学研究呈现出前所未有的繁荣局面。从体例上看,除专门的东北现代文学史外,史著中有对作为东北文学通史组成部分的东北现代文学历史的描述,也有对东北文学不同时期和地域的历史梳理,以及对东北现代文学史论结合的阐读。高翔先生多年致力于东北现代文学研究,将数年累积撰写了《现代东北的文学世界》(以下简称《文学世界》)一书,其与众不同的特色受到学界广泛关注,是一部颇多创获的论著。  相似文献   

9.
文学传统的价值与意义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在古今中外文学的大格局中 ,中国古代文学有其自身独特的思想 ,这是不言而喻的事实。我认为 ,与其讨论中国古代文学思想是否存在 ,不如讨论这一思想在现代世界和现代视域中的价值与意义。历经数千年的文明积淀 ,中国古代文学思想形成了自身独特的传统 ,这也是不言而喻的事实。我认为 ,与其讨论中国古代文学传统是否具有自身的体系 ,不如思考这一传统存在于历史与现实的双重境域之中的价值与意义。如果我们将西方文学思想 (传统的与现代的 )视为一整套体系 ,并以之作为参照系的话 ,我们不得不承认 ,中国古代文学思想在传承与变异中原本就形成…  相似文献   

10.
韩国古代文学以汉诗创作为主流。根据确凿的史料,中国古代思想文化(主要是儒、佛)最晚从秦汉时代就已传入韩国,并产生广泛影响。本文从思想文化对文学影响之角度,征引大量文史史料,动态描述了儒学在东传过程中对韩国各个历史时期的汉诗创作及其诗学观念的深刻影响。  相似文献   

11.
大航海以后,西方人来到亚洲,西人东来后采用汉字书写来传播基督教与西方文化,这些西学汉籍在整个东亚流传,东亚作为一个文化共同体几乎同时面临着西学东渐。本文从西学汉籍在东亚三国的流布入手,探究西学在东亚传播的实际历史过程。  相似文献   

12.
改革开放三十年,中国社会产生了很多企业,许多企业已经具备相当的规模.如果把这些企业看成是鲜活的生命体的话,我们会发现由于时代、历史、企业性质等复杂原因,它们往往具备了各种不同的基因,从研究企业文化的视角出发,可将其称作"文化基因".搞清楚自己的文化基因,这是每个企业文化建设的第一步.本文不对各类企业做共时性的比对,只对国有军工科研单位的企业文化做历时性的分析,探讨影响其生存发展的主要三种"文化基因".  相似文献   

13.
本文关注于中国古代文学理论批评怎样进入二十世纪的现代学术视野 ,在具体联系二十世纪初文化学术形势及大学讲坛体派的基础上 ,确认古代文学理论批评之研究的现代展开方式 ,兼综向来有彼此对立之势的新旧文学文化体系来作辨析 ,亦兼综向来视为分异的“文选”“桐城”体派来作辨析 ,并通过比照姚永朴《文学研究法》与黄侃《文心雕龙札记》的理论思路 ,揭示出以美学哲学为基础的现代文学理念和以篇章语言学为基础的传统文学理念在现代学术发轫期的特殊关系。  相似文献   

14.
张海峰  王世君 《职业圈》2010,(2):210-210
茅盾是中国现代文学的著名作家、文学评论家、文化活动家及社会活动家,是现代文学第二个十年中最具代表性的作家,在小说领域里建立起了对当时年代来说属于全新的革命现实主义文学模式,开创了新的文学模式。他以自觉创造革命文学的理论和实践来建立、发展、完善中国现代小说,而且绝不割断它与世界文学的联系,从而显示出他的独特文学史地位和作用。  相似文献   

15.
东亚中国传统文化暨越文化学术研讨会纪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首届“东亚中国传统文化暨越文化学术研讨会”于2 0 0 4年2月1 7日—1 9日在著名的历史文化名城、越国故都绍兴举行。会议由浙江绍兴文理学院和韩国祥明大学联合发起,并由绍兴文理学院主办。来自中国、韩国、日本等东亚国家的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的知名专家共56人参加了这次学术研讨。开幕式上,绍兴文理学院院长、宋代文学研究专家费君清教授致欢迎词。教育部中国古代文学研究中心主任、复旦大学资深教授章培恒先生代表与会专家作了热情洋溢的讲话。清华大学思想文化研究中心主任李学勤教授代表国家夏商周断代工程、清华大学国际汉学研究所向…  相似文献   

16.
茅盾是中国现代文学的著名作家、文学评论家、文化活动家及社会活动家,是现代文学第二个十年中最具代表性的作家,在小说领域里建立起了对当时年代来说属于全新的革命现实主义文学模式,开创了新的文学模式.他以自觉创造革命文学的理论和实践来建立、发展、完善中国现代小说,而且绝不割断它与世界文学的联系,从而显示出他的独特文学史地位和作用.  相似文献   

17.
在《文心雕龙·物色》篇中,"风景"第一次作为理论术语出现,本文第一次从文学角度考察了"风景"一词的衍生,从理论角度阐释了"风景"的特质与"形似"的价值,并通过比较古人与西方、现代学者对"风景"内涵的界定,说明了"风景"的古今通用价值与现代意义。  相似文献   

18.
阿列克谢耶夫汉学研究建立在对中国国情文化实际考察和作品译介研究基础之上,从而形成阿列克谢耶夫对中国历史文化及其发展特征的独到而深刻的见解。他基于破除欧洲中心论的比较文化思想,力求使中国文学和西方文学得到有机的统一。  相似文献   

19.
一条海上丝绸之路串联起东亚文明。2016"东亚文化之都"花落宁波,并于4月15日举行盛大的东亚"非遗"展,向世界展现独具魅力的东亚非遗文化。展会以"海丝之路"为创意点,以"保护文化遗产,促进文化交流"为主题,展示了中、日、韩"东亚文化之都""非遗"保护与传承的丰硕成果。  相似文献   

20.
伽达默尔的语言论在效果历史角度和语言本体论两方面作用于文学文本意义生成。从效果历史的概念出发,强调了语言的历史性,语言具有思辨的存在方式,从而走向语言的本体论。语言本体论指向开放的领域,突显了世界的多样性,趋向于文本与读者的相互对话,在受到效果历史作用的交互的环节中,文本的意义在不断生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