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权力话语理论认为译者在翻译过程中,受到所处文化环境下隐形权力话语的操控,译语所传达的意识形态上的信息要符合源语意识形态的要求。因此翻译活动不仅是不同文本之间的信息交换,更是在权力操控下对文本进行再创造的过程。政论文翻译是以传达党和国家的大政方针、传递中国声音、弘扬中国文化为主要目的的跨文化交际活动。它具有权威性、政治性和严肃性。翻译质量关系到对外传播的效果和国家形象的建构。在翻译过程中,应该借助权力话语理论,采用恰当的翻译策略,使翻译成为提高国家软实力的重要途径。该文以党的二十大报告英译本为例,在权力话语理论视域下分析译文中如何使用直译法、意译法、增译法和加注法等多种方法,增加译文话语权,全面展示政论文本的内涵和外延。  相似文献   

2.
法庭口译是不通晓法庭语言的诉讼当事人在审判中获得司法公正的必要手段。法庭口译职业道德规范是该行业质量的保证。该文介绍了不同国家背景下(美国、西班牙、英国、澳大利亚和加拿大)的法庭口译道德规范和口译员行为守则中关于忠实性的规定,并从译员角色的角度分析了忠实性的含义和具体要求。该文探讨了道德规范所要求的忠实性与专业实践的复杂性之间的矛盾,揭示了法庭口译员所面临的职业困境,并提出了口译员保障忠实性的具体建议:法庭口译员须保留源语信息的所有语素,同时,了解诉讼程序和术语。道德规范不建议口译员机械地翻译,忠实的翻译不应与逐字翻译相混淆。口译员须根据其专业经验灵活执行忠实性原则。  相似文献   

3.
元话语研究方兴未艾,是学术语篇中重要的语言资源。该文以俄罗斯语言学权威期刊《语言学问题》刊载的学术论文为语料,在关联理论框架下对俄语学术语篇中元话语的使用理据和功能进行探讨,旨在揭示学术语篇中元话语使用的语用本质。研究表明,学术语篇中元话语的使用可以明示作者的交际意图,减少读者寻求最大关联时所付出的处理努力,从而确保学术交际获得最大语境效果。因此,学术写作时作者应有意识地使用元话语引导读者正确理解话语,以达到更好劝说读者接受观点的目的。以期该文能够为俄语学术写作教学提供有益的启示,进而促进中俄两国学术思想的交流与合作。  相似文献   

4.
"中国关键词"旨在向国际社会解读、阐释当代中国发展理念、发展道路、内外政策、思想文化核心话语。显然,中国关键词的英译处理是构建中国对外话语体系有效方式之一。本文拟以细致的文本研读方式,分析和梳理《中国关键词》中关键词英译处理方式,以具体的例证和分析,总结其中四大关键词英译处理方式,如仿写西方、中国特写、中西杂糅以及灵活变译等,旨在探讨中国关键词英译的合理方式,构建有效的对外话语体系,展现文化自信,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声音。  相似文献   

5.
在对外介绍我国文化遗产中有机融入政治话语的宣传,有利于积极对外展示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以南粤古驿道网站中Global Sharing英文栏目为例,分析和提出文化遗产外宣中的政治话语翻译与国际传播策略.国际传播策略包括贵在"自然融入"、重在"生动形象"、妙在"借他之声".翻译策略包括采用"直译法+注释法"翻译政治话语...  相似文献   

6.
流行词是一种新型词汇现象,反映了某个时期内人们关注的新现象或新思想。在中日交流频繁的今天,流行词也成为展示流行文化的一个窗口。但由于中日文化背景的差异性,如何在保留本土文化特色的同时生动形象地将其进行翻译是译者面临的新课题。该文分析了流行词的特点,并在关联理论视角下,提出灵活采用直译、音译加注和意译的方法对流行词进行翻译,这些方法对流行语的翻译起到一定的指导作用,给流行词的日译研究提供了新的角度。研究流行词的翻译有助于日本民众了解中国社会,促进中日双方文化交流。  相似文献   

7.
在传统新闻翻译中,众多译者均遵循关联理论翻译观进行翻译工作。而网络新闻翻译与传统新闻翻译相比存在一定特殊性,要想证实关联理论是否也同样适用于网络新闻的翻译过程,就必须进行实际调查研究。基于此点,本文在概述关联理论翻译观的基础上,以20位网络新闻翻译者为访问调查对象,对关联理论在网络新闻翻译过程中的适用性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8.
用关联词语来组合语段中的句子,是逻辑语义衔接最常见的方式之一,也是语段教学的重要内容.结合关联词语教学教授逻辑语义衔接有助于学习者建立新旧知识的关联,发挥学习者的认知水平、认知能力在认知学习汉语语段的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
正作为大众传媒的电视以及电视节目如何影响文化外交的发展?中国的文化外交需要借助电视节目传播过程中的哪些力量和活力?中国的文化外交在全球范围内存在哪些缺憾并如何弥补?本文试图从国际关系和大众传播的双重路径来解析相关概念,并着重探讨电视节目与文化外交的内在关联,为寻求一条适合中国实际国情的文化外交路径提供粗略的思考方向和研究角度。  相似文献   

10.
关联理论是一种有效的信息处理机制,从认知和交际两个维度来具体阐述语言的价值与意义,希望通过该原则与方法来解释自然话语理解中的各种语用现象.从一定程度上来看,这无疑对克服以往语用学理论泛化具有创新的价值与意义,不断促进其成为一门科学化、系统化的语言学科.  相似文献   

11.
全球话语权竞争与国家利益的拓展和实现息息相关,是建构中国对外话语体系的必要条件和推进基点。长期以来,西方占有不断累积的话语优势,在全球政治、经济、安全格局中占据主导地位。如何对抗西方话语霸权的强势围剿,在国际社会中提升中国话语的力量与效度,对中国对外话语体系建构提出了许多新的要求。对外话语体系建构是一个系统工程,既有“道”层面的积淀阐发,又有“术”层面的话语实践,还有“技”层面的传播塑造,需着眼人类发展、面向国际社会,基于中国问题、立足中国实践,从学术理论、对外传播、推进治理、公共外交等多个领域协同发力、一体推进,不断提升中国对外话语的说服力、认同度和支持率。  相似文献   

12.
瑶医药文化是中华医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瑶族人民长期与疾病作斗争而得来的智慧结晶,在疾病防治与健康养生等方面熠熠生辉。目前,瑶医药文化的英译工作遇到了较大的阻碍,如翻译人才短缺及语料库不丰富等。广西将瑶医药纳入“一带一路”国际合作的发展之中,瑶医药文化的英译研究顺应了时代发展潮流。该文在关联翻译理论指导下,探析了广西瑶医特色草药的术语英译策略及方法。译者灵活地采用了四种翻译方法,即音译+意译、直译、意译、直译+意译,同时遵循准确性、简洁性和民族性三大原则。当既要保留瑶医药文化,又要明确传达瑶医术语含义时,通常选用“音译+意译”法;当译者需付出努力推断其隐含之意,则运用意译法。该文力求在保证瑶族医药文化译文准确且忠实原文的同时,充分体现了瑶族医药独特的文化内涵,不断推进瑶族医药文化的对外传播。  相似文献   

13.
随着全球化的发展及社会和科技的进步,如今人们足不出户就可以通过各类视频了解到世界各国的文化、历史、人文地理等多方面信息。相比文本、图片信息等表现形式,纪录片更具有普及性和启发性,是文化对外传播中一种较为理想的载体。纪录片字幕翻译在传播中国特色文化方面也愈来愈受到重视。因此,该文以关联理论为理论框架,以央视纪录片《美丽中国》字幕为研究对象,对其字幕翻译进行研究,探讨纪录片字幕翻译的技巧,展示中华大地之美、生态之美,更好地传播中华文化。研究发现,影视字幕有着特殊性、瞬时性和口语化的特征,鉴于此,需依据关联翻译理论进行适当有效的转换以实现最佳关联,如增补、缩减、意译、虚实转换、替换和重构等,这些方法都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和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4.
方菊 《文化学刊》2011,(6):93-95
口译是一种跨语言、跨文化的交际活动。优秀的口译员必须在语言和文化之间架起双方沟通的桥梁。因此在外语院校的口译教学的过程中要注重对大学生文化意识的培养,从而为社会输送合格的口译人才。  相似文献   

15.
随着中国影响力的不断增大以及国际贸易往来的日益密切,商务活动中对于文化场所陪同口译的需求也在增大。由于博物院、纪念馆等有着浓厚文化氛围的场所具有特殊性,对于译者的水平以及文化底蕴都有着较高的要求。该文从吉林省博物院着手,以馆内《白山松水的记忆》展为例,在目的论的视角下分析博物院陪同口译过程中的德译策略具有指导意义,为了达到交际目的可以采用直译、音译+解释、直译+解释、解释等翻译策略。  相似文献   

16.
"话语权建设"是近年来国际传播研究中一个出现频率较高且无法回避的核心问题。在中国外交以及中国人走向世界的过程中,非洲无疑是一个重要的目的地,从中非关系的发展历程总结我们在话语权建设方面所取得的经验和面临的不足,可以起到管中窥豹和以点带面的作用。上世纪50-60年代,处于弱势的新中国通过在非洲的强势外交,为中国在非洲乃至国际上赢得了强大的话语权和崇高的国际地位。其中的经验可总结为:1.高度重视非洲的地位与作用,大力对非提供政治、经济和外交支持;2.周总理三访非洲所产生的广泛影响和巨大感召力;3.舍得投入,采取了大力援助、民间外交、媒体投放等多元化战略。而进入新世纪的今天,"西方描黑"和"非洲担忧"的相互结合,加上西方媒体在非洲的强势地位以及中国媒体在非洲的存在仍处于初级阶段,又使得中国在非洲的舆论环境和话语权建设均面临十分严峻的挑战。  相似文献   

17.
当前,世界百年变局加速演进,世界、时代、历史正在以前所未有的方式发生深刻的变革。深入剖析我国国际传播的现状,为中国特色大国外交贡献中国经验和中国智慧至关重要。2023年我国的国际传播在理论研究中呈现多元化、本土化特征,在实践发展中突显系统性、协同性的特点。在议题与领域层面,深挖中华文化传播内涵,探索符号化传播路径,并依托内容分析、话语分析等方法,聚焦国际传播内容的叙事框架及话语策略,对理论的深层使用体现出了学者对国际传播理论构建的积极尝试;国际传播的实践彰显合作与发展主旋律,各主体间交织协作,依托企业品牌“出海”、全媒体矩阵构建,着力区域化、分众化的精准传播模式。未来仍需进一步重视使用科学研究方法,提高理论含量,完善理论构建,不断提升国际传播理论本土化进程与实践效能。  相似文献   

18.
军事文本中,委婉语被视为一种隐蔽、有效的语言策略而被普遍使用.古往今来,语言研究者们都从许多不同的视角对军事文本中的委婉语进行描述和研究.然而,在解释委婉策略的形成机制和作用过程方面,还很少有人从人类认知心理和意识选择行为的角度出发.文章通过自行建立军事文本语料库的手段,以语用学家所提出的关联-顺应模式为框架,将委婉语的生成与理解转换成为寻求最大关联假设和关联顺应的过程.利用该模式不仅能够将军事委婉语建造成一个认知机制下的有效剖析选择和理解,同时也可以充分显现出动态语境对委婉语的制约作用.  相似文献   

19.
叶建华 《职业圈》2011,(10):22-23
晏子,又称晏婴、平仲,山东莱州人。晏子在齐灵公、齐庄公、齐景公三朝为相,辅政长达50余年。晏子头脑机灵,能言善辩,内辅国政,屡谏齐君;外交灵活,不使命辱。晏子食不重肉,妾不衣帛,以力行节俭著称,是春秋后期一位重要的政治家、思想家、外交家。  相似文献   

20.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针对拉美西语国家的外宣书刊出版工作符合我国外交格局在不同阶段的特征,同时具有清晰的拉美特色脉络。在革命外交时期,我国对拉外宣书刊以宣传革命思想和社会主义政治理念为主要内容,拉美共产主义和社会主义政党人士积极推动中国书刊在拉美的出版。在发展外交阶段,中国对拉外宣的题材呈多样化发展趋势,从政治、经济、文化领域全方位地构建我国新兴大国形象,拉美汉语专家深度参与到西语书刊的翻译和出版工作中,大大提高了我国外宣书刊的传播质量。随着我国进入复兴外交阶段,中国的崛起在拉美国家掀起关注中国、研究中国的热潮。实现外宣书刊在传播内容和传播方式的精准化是我国在复兴外交阶段的努力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