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红 《文化学刊》2023,(3):166-169
焦裕禄同志是县委书记的榜样,也是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楷模,他的崇高风范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与中国共产党人崇高精神品质的生动结合。其“亲民爱民”“艰苦奋斗”“科学求实”“迎难而上”“无私奉献”的精神品质,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以民为本”“自强不息”“崇实黜虚”“人定胜天”“公而忘私”等思想的传承和超越。分析焦裕禄精神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价值、理念等方面的契合点,不仅有助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新时代更好地弘扬,也为党员领导干部汲取传统文化养分、提高自身修养提供有益借鉴。  相似文献   

2.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与“魂”,它已经成为中华民族的基因,植根在中国人民内心。它作为整个民族的精神财富,具有时代性和先进性特征,不断发挥着培育人才的作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当中所呈现出的思想、价值观、精神品格等能够在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中发挥作用,不仅能够提升高校学生的文化素养,还能够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该文通过阐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内涵,分析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重要意义,并通过梳理高校学生管理中运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所面临的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策略,以期为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顺利展开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相似文献   

3.
习近平总书记曾多次在会议上重点强调,中华民族经过数千年的洗礼,已经具备其独特的价值体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已经深深地根植于中华儿女的基因当中,时时刻刻在影响着当代中国人的思维和行动方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千百年来中华民族所流传下来的宝贵财富,其中凝聚着中华传统美德和价值导向,通过学习、传承和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于推动当前高校的文化主题建设,促进高校优良学风建设有着积极的推进作用。  相似文献   

4.
“互联网+”是互联网发展的新业态与新形态,是以互联网技术为基础而创新衍生的新理念。教育的根本任务就是立德树人,通过传播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可以实现传统美德的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互联网的发展在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互联网+”时代信息量快速增长,学生可以从优秀传统文化中获取精神内涵,促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弘扬。  相似文献   

5.
党的十九大以来,党和国家加大对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力度,日益重视传统文化。要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离不开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养料的汲取和继承。这是我们中华民族的"根",也是我们国家的"魂"。中华传统文化中"道德"的内涵对今天社会建设更有不容忽视的作用,我们要从传统文化中找到新时代道德建设的路径。同时将传统文化进行创造性转化,用新观念来阐释,用新方法来实践,使其在新的历史环境中再次散发光芒。  相似文献   

6.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精神动力之源,更是增强文化自信的底气。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不仅利于赓续中华文脉,更能汇聚中华民族复兴的磅礴伟力;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不仅符合文化自身发展规律,更是实现中国梦的根本要求。该文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创造性转化中的方式、与多元文化的交织碰撞及文化霸权等方面入手,明确提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创造性转化的过程中,既要注重科技与文化的融合,来激发文化的创新力,又要建构中华文化国际话语体系,来增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国际上的软实力。在转化文化自信的过程中,为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注入深厚的文化力量。  相似文献   

7.
高中生是国家的栋梁、民族的未来和希望,他们的综合文化素养与国家民族的兴旺发达息息相关。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作为高中生课程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是其成长为中国式现代化强国建设者的需要,也是其自身道德养成的需要,更是其提高综合素养的需要。该文围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文化自信的关系、高中生坚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自信的必要性及高中阶段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基本要求3个方面对高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进行探究,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具体的实践路径,以推动高中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发展。  相似文献   

8.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延续着国家和民族的精神血脉,既要薪火相传又要与时俱进。基于民族复兴和文化强国的时代背景,在新媒体环境下,实现其有效传播,是文化传承与创新发展的基本要求。本文将先分析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新变化,接着分析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播的有益做法,以期为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播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冈石窟时强调,要深入挖掘云冈石窟蕴含的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历史内涵,增强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云冈石窟作为中华文化的重要符号标志,是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历史见证和文化承载,也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实践平台。该文通过挖掘、阐释云冈石窟这一历史文化遗产,探究文物背后的多民族融合因素和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历史轨迹,体悟其蕴含的历史文化价值与中华民族精神。旨在从各民族创造的文明遗存中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编织一条促使各民族人心归聚、精神相依、团结奋进的强大精神纽带,推动中华民族成为认同度更高、凝聚力更强的命运共同体,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相似文献   

10.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更是中华民族繁衍生息的精神寄托和灵魂所在。近年来,在政府大力推动和社会各界的关注支持下,我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研究与传承工作正在全面、健康、有序地开展,这对于传播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和弘扬中华民族精神具有重要意义。该文首先对临朐县非物质文化遗产情况进行概述,其次列举现阶段保护与传承过程中取得的成绩和存在的问题,最后针对存在问题提出切实可行的对策建议,借此推动临朐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创新发展。  相似文献   

11.
王玉平 《文化学刊》2015,(3):170-174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根"与"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国家的"稳定器"、社会的"方向盘"和民族的"主心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必须坚持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基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新发展必须依靠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指导,两者的基本价值追求一致,实践证明两者能够紧密结合,两者之间结合创新的诸多表现进一步证明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民族性、先进性、时代性和开放性。  相似文献   

12.
伏羲文化是中华文明的源头,龙图腾是中华民族的共同象征,其所蕴含的“和”文化是本质特征,在中华民族漫长的文明发展史中起到了基础性的作用。传承和弘扬伏羲文化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研究具有很重要的时代价值和深远意义。该文立足伏羲文化的内涵研究,考察伏羲文化对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影响,并且从文化认同、文化自信、文化自觉等方面探究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策略与路径。  相似文献   

13.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与魂,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必须坚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提炼具有当代价值的精神标识,是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题中之义。与时俱进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精神标识,它是建立在生生日新的世界认知基础之上,要求具备自强不息的主体自觉,践行革故鼎新的治理追求,拥有见几而作的行动理性。与时俱进的文化精神可以促成产生居安思危的忧患意识、顺天应人的时中意识、勇猛精进的自强意识、止于至善的进取意识。  相似文献   

14.
在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中,中国是唯一一个从未发生过文化断层现象的国家。中华民族是一个典型的多民族国家,随着自然环境与人类社会的变迁,各个民族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都逐渐形成了绚烂非凡且独具民族特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这些文化对于我们的道德养成及思维方式都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学生的中小学阶段非常关键,该阶段决定了在未来学生是否能够形成正确价值观。在中小学进行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对于学生品德的培养与塑造,具有重大的指导意义。调查结果表明,很多学校实施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时,虽然获得了初步的成果,但是也还存在着一些问题。该文通过对相关文献进行梳理,总结经验,旨在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更好落地中小学校给出一些参考性建议。  相似文献   

15.
红船精神是我党的宝贵精神财富,也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红船精神寓意深刻、影响深远,具有重要的价值。本文将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切入点,围绕革故鼎新的精神气概、自强不息的意志品质、精忠报国的情怀担当和以民为本的宗旨信念四个方面重点探讨红船精神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渊源。旨在说明,产生于中国共产党早期革命历程中的红船精神,不仅是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走向革命胜利的宝贵精神财富,还是新时代积极进取、开拓创新、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的崇高精神指引。  相似文献   

16.
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更好地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提供了精神动力,也是树立文化自信的基础前提。新媒体时代要以技术为抓手,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传播。青年群体在深切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与强大精神内核的同时,发挥其当代价值,将其运用到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并主动传承,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新时代发展。该文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青年亚文化的关系演变进行分析,探讨青年亚文化背景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新媒体传播策略,以期在新的社会历史条件下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青年群体中更好地传播。  相似文献   

17.
传统与现代     
<正>中华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在中国这一地域上,生活于斯的各时代、各地域、各民族的人群,其历史文化与社会生活复杂多样、丰富多彩。在数千年的发展过程中,各族群、各文化与宗教,在这里不断碰撞冲突,交叉整合,多样统一,和而不同,形成了多元一体的中华民族与中华文化。习近平总书记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核心价值观作了精辟阐释:"学习和掌握其中的各种思想精华,对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很有益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基  相似文献   

18.
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已成为新时代增强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巩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进步的重要内容和有力杠杆。新时期的高职院校,承担着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能工巧匠、大国工匠的重要使命,面对当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应当自觉肩负起复兴与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任。该文总结了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作用,分析了高职院校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现实意义,以及存在的痛点难点,最后提出高职院校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新路径,旨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并为相关研究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9.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具有强大的育人功能。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校思政课,目的就是要使新时代大学生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浸润中感受当下、启迪思考、规划未来,能够提升大学生思政教育实效性。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大学生的思政教育,其基本方法和逻辑就是“知行合一”:其一,要提升大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正确认知,以正确的认知指导其道德实践;其二,要强化大学生的道德实践,通过实践进一步增强其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知;其三,把基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认知基础上的道德行为进行仪式化传播,构建“知行合一”的融合机制。  相似文献   

20.
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是国家和民族的象征,黄河文化内涵丰富,博大精深,包括黄河流域自古以来积淀的政治、经济、历史、文化、艺术、科技、教育和人文等多个方面的内容,积淀着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基因,彰显了中华民族独特的文化气质和特色,凝聚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核心内涵。在新形势下,传承和弘扬黄河文化,讲好"黄河故事",对实现伟大复兴具有重要而深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