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中华民族历史文化悠久,在广袤的华夏大地上孕育了多样化的风土人情。少数民族传统村落文化是中华儿女在历史长河中逐步累积的文化结晶,展现着村民的生活特征、景观特征、生活习俗,具有极大的历史文化价值。我国数字化技术与信息化技术的持续创新,为少数民族传统村落文化的保护与传承奠定了扎实技术支持。该文分别对少数民族传统村落内涵及黑龙江省少数民族传统村落文化数字化保护与传承价值进行详细分析,探究黑龙江省少数民族传统村落文化数字化保护与传承的理论基础与策略,以期为少数民族传统村落文化建设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2.
传统民居建筑具有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也有重要的实用和艺术价值,是建筑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云南大理白族自治州是多民族聚居地,久居其地的白族,在不同文化的影响下形成了具有地域与民族特色的民居。该文以白族民居建筑为研究对象,基于前人研究成果和调查访谈,梳理白族民居类型、价值、保护现状与面临困境,探讨白族民居数字化保护的有效路径,为大理白族民居的保护传承及建筑文化数字化数据库的构建提供有益参考。结果表明,加强政府的组织作用,强化数字技术人才的培养,规范建筑文化数字化的数字资源标准,助力白族民居的网络传播与营造数字文化的良好传播氛围,将有助于优秀传统文化的保护、传承与传播。  相似文献   

3.
赵家石河村拥有较为完整的村落形态,其传统民居具有较强的地域典型性和较高的人文研究价值。通过分析民居的价值特色,以传统村落民居为主体探索保护模式,基于数字化保护原则,建立数字化博物馆,搭建数字化旅游平台,平衡传统村落发展与保护的关系,目的在于提高民居文化传承与保护的效率,让村落文化能在利用中得到保护,在发展中得到传承。  相似文献   

4.
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更好地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提供了精神动力,也是树立文化自信的基础前提。新媒体时代要以技术为抓手,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传播。青年群体在深切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与强大精神内核的同时,发挥其当代价值,将其运用到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并主动传承,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新时代发展。该文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青年亚文化的关系演变进行分析,探讨青年亚文化背景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新媒体传播策略,以期在新的社会历史条件下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青年群体中更好地传播。  相似文献   

5.
图书馆是保护与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场所。而高校图书馆不仅为高校教学提供重要保障,也为学生了解历史文化开辟了有效途径。作为一名图书馆人,应认清数字化时代给图书馆带来的机遇和挑战,充分发挥图书馆的优势作用,让传统文化的保护与传承融入到现代图书馆文化建设当中。本文首先分析数字化时代背景下高校图书馆做好传统文化保护与传承的必要性,其次探讨影响高校图书馆做好传统文化保护与传承的优势,并提出在高校图书馆管理过程中做好传统文化保护与传承的策略。  相似文献   

6.
为促进文化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该研究在新媒体语境之下,以潍坊十笏园商业文化街区为例,将地域文化资源融入,旨在提高文化旅游的内涵,构建特色文化旅游产业的新格局,培养文化旅游产业成为文化传承与经济发展的新的增长点,并最终完善新媒体、文化旅游和地域文化资源的融合实践和创新。  相似文献   

7.
红色文化艺术是中国革命历史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承载着中国人民的革命精神、革命文化和革命传统。随着时代的变迁,红色文化艺术也在不断地演变和发展,以适应时代的需求和社会的发展。该文通过对红色文化艺术形式的演变历程、当代表达方式、挑战与对策、案例分析及影响力进行研究,探讨了红色文化艺术表达的多样性和影响力。红色文化艺术作为中国革命历史的重要组成部分,经历了起源与发展、代表性作品、传承与创新的过程。在当代,红色文化艺术通过传统形式的传承、与现代艺术的融合、与科技手段的结合,以及与文化旅游产业的结合等方式得以表达。  相似文献   

8.
中华传统文化的发展与传承中,饮食文化是极其重要的且拥有厚重的历史。文化是民族5 000多年文明进程发展延传的精髓,而饮食文化是其中流淌的血脉,在中华传统文化5 000多年的传承中,饮食文化贯穿其中。古语“民以食为天”体现了饮食文化的基础性地位。饮食文化见证了社会的发展、历史朝代的更迭,记录了不同时期、不同地域人们的生活习俗与特征。饮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有助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弘扬与发展,也是提高综合国力的软实力、实现文化自信的必要条件。该文运用多元文化理论,采用问卷调查法,探讨民族饮食文化的嬗变,以拉萨地区藏餐馆为对象进行调查,研究发现传统藏族饮食文化已经发生了嬗变,饮食文化的保护与传承需要政府和社会多方面的支持。  相似文献   

9.
“旅游是文化的重要载体和平台,文化乃旅游之灵魂。”丰富多样的地域文化是旅游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为更好地彰显“以文兴旅、以旅彰文”理念,该文以安康地域文化的传承为研究内容,采用文献查阅法、调查研究法,系统梳理了安康地域文化的独特魅力,归纳总结了安康地域文化的内涵,认识到文旅融合背景下传承创新安康地域文化乃塑造旅游文化的灵魂,并提出从“生态+文旅”“毛绒玩具+文旅”“非遗+文旅”“美食+文旅”等模式多层面提升安康文旅品牌效应,传承创新地域文化,深化文旅融合发展,为经济社会发展赋能,推动文化繁荣、坚定文化自信。  相似文献   

10.
伏羲文化是中华文明的源头,龙图腾是中华民族的共同象征,其所蕴含的“和”文化是本质特征,在中华民族漫长的文明发展史中起到了基础性的作用。传承和弘扬伏羲文化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研究具有很重要的时代价值和深远意义。该文立足伏羲文化的内涵研究,考察伏羲文化对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影响,并且从文化认同、文化自信、文化自觉等方面探究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策略与路径。  相似文献   

11.
在当代多元文化氛围中,文化语境与审美趣味正快速发生改变,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统传承空间随之逐步坍缩。而新媒体的快速发展,为提升非遗价值、实现文化创新、促进非遗保护的转型升级提供了可能。在非物质文化遗产逐步向数字化、智能化和网络化等方向进行创新和传承过程中,存在价值特征畸变、产权边界模糊、数字鸿沟加深等问题。该文将基于上述问题,以山西广灵剪纸为例,从文化内涵挖掘和转换、造型设计提取和创新、数字技术应用与联合、多领域跨界融合,以及品牌塑造和IP设计出发,综合探讨利用新媒体推动非物质文化遗产创造性转换的路径,从而推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活态流变和现代化传承。  相似文献   

12.
该文深入剖析了民族文化在旅游纪念品设计领域的传承与创新。文化传承是民族文化得以世代延续的生命线,它体现了一个民族历史积淀的总和与精神追求的框架。在此过程中,设计创新发挥着连接古今的关键作用,通过对传统文化符号的解构与重构,使其在现代社会语境中焕发出激越的生机。该文着重解析了故宫博物院在立足核心文化资源基础上,实现其文化元素向创新性商品转化的策略与路径。并基于案例的启示,提出了民族文化旅游纪念品设计的三大核心策略:深入挖掘文化底蕴,形成系统性认知;运用现代设计语汇进行文化重新编码;明确市场定位与差异化品牌建设。民族文化元素在旅游纪念品中的融合应用,需要对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尊重及现代设计的创新性转化,方能实现文化认同唤起与商业效益的双丰收。  相似文献   

13.
吴越文化是中华文化中一个富有鲜明地域个性的组成部分。它源远流长,在当代仍然迸发着旺盛的生命活力。深究吴越文化是为了传承发展它的优秀传统,创造它更美好的未来。笔者在此刍议三题,求教于方家。  相似文献   

14.
中国是四大文明古国之一,中国传统文学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学形式之一,具有极其重要的文化价值,在当代也具有较强的生命力。在新时期,为了传承优秀传统文化,更好地发挥中国古代文学文化价值,就要对古代文学文化价值的当代价值进行分析,借助当代阐释争取形成对古代文学的全新认识,促进优秀传统文化在当代社会的传承和发展。本文以此为研究对象进行解析,仅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活化石”,是中华民族的生命史。2006年,壮族铜鼓习俗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壮族铜鼓文化的保护与传承,不仅能使相关传统手艺得以延续,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而且能增强文化自信,提高文化软实力。该文分析了非物质文化遗产视角下壮族铜鼓文化保护与传承的必要性,以及面临的挑战,最后提出非物质文化遗产视角下壮族铜鼓文化保护与传承应采取的措施,包括多方协同、立足数字化、塑造文化品牌等,旨在扩大壮族铜鼓文化传播面,增强壮族铜鼓文化影响力。  相似文献   

16.
张苛苛 《文化学刊》2023,(12):119-122
坚定文化自信,必须坚持传承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豫剧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的优秀基因是当代文化自信的重要来源和动力,文化自信自强为实现豫剧传承与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条件。文章分析了豫剧的特点,基于对豫剧与文化自信的内在契合性的深入探讨,明确了豫剧传承与发展的生存困境,并从传播方式创新、群众基础夯实、培养人才队伍三个角度出发,提出了几点豫剧传承与发展的建议路径,希望能够为我国豫剧文化的可持续性发展提供一定的帮助。  相似文献   

17.
在人工智能技术日趋成熟、数字化时代来临之际,人工智能凭借其特有的技术优势,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播提供了有力的支持。人工智能在新理论和新技术的推动下迅速发展,推动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新与发展。该文主要通过运用人工智能,使中华文化的核心价值观与技术要素得到有效的创新性融合,并提出相关策略,以更好地促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换与创新发展。  相似文献   

18.
中国古典舞孕育在中国上下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具有中华民族最典型最独有的艺术审美特征,中国古典舞作为中华民族传统精神的集中体现,将历史与文化融合在了舞蹈的肢体语言当中。根据中国文化历史的演变,该文以中国古典舞身韵中的“圆”与“线”的舞蹈动作形式、舞蹈动作调度的变化与舞蹈动作节奏的快慢为线索,研究中国古典舞与古代乐舞的审美流变的产生与发展,来探讨中国古典舞的演变及传承。从辩证的角度去看待中国古典舞的审美方式及历史发展,从中分析从古代乐舞到中国古典舞的演变及如何看待中国古典舞对当代的影响并提出方法及策略。  相似文献   

19.
文创产品的开发是公共文化产业,激发自身服务能力,履行社会职责的重要手段。作为社会主义公共文化体系的重要组成,公共图书馆可以借助数字化思维与互联网技术对图书馆内部的馆藏资源,尤其是古籍资源进行有针对性的开发设计,能够更好地传承古籍当中所涉及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同时也能够借助图书馆当中的多样古籍,进一步明确公共图书馆文化产品创意开发的重要方向。公共图书馆在开展古籍产品设计开发过程中,既应确保文创产品符合创意产品的一般特征,又应结合优秀文化内涵,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该文主要结合实际工作经验,探讨了文化创意视角下公共图书馆古籍产品设计开发策略,希望对广大同行有所助益。  相似文献   

20.
该文以真实案例泥泥狗为基础,对中国传统泥塑艺术数字化再现进行深度探索。泥泥狗是一种重要的文化资源,有着悠久的历史和发展演进。泥泥狗文化资源的保护贯穿资源的整个生命周期,所以保护的第一步是对其素材的收集和处理,包括泥泥狗的样例,图案及民间故事等。该文基于文化资源的创新设计,运用信息空间理论,对传统泥塑数字化再现路径展开研究,详细解析了传统泥塑数字化再现的实践研究,提出泥泥狗文化资源采集的方法和步骤,对泥泥狗文化资源的形状、样式、符号化、色彩等进行多方面、多角度探讨,以期为传统泥塑数字化再现提供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