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古典舞孕育在中国上下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具有中华民族最典型最独有的艺术审美特征,中国古典舞作为中华民族传统精神的集中体现,将历史与文化融合在了舞蹈的肢体语言当中。根据中国文化历史的演变,该文以中国古典舞身韵中的“圆”与“线”的舞蹈动作形式、舞蹈动作调度的变化与舞蹈动作节奏的快慢为线索,研究中国古典舞与古代乐舞的审美流变的产生与发展,来探讨中国古典舞的演变及传承。从辩证的角度去看待中国古典舞的审美方式及历史发展,从中分析从古代乐舞到中国古典舞的演变及如何看待中国古典舞对当代的影响并提出方法及策略。  相似文献   

2.
李冉 《职业圈》2007,(12):112-113
中国古典舞作为一门独立的舞种,从戏曲舞蹈和武术身法中提取精华,并结合中国古代舞蹈美学以及当代审美观点和原理,在不断摸索前进的过程中形成了自己的发展道路.鉴于中国古典舞的精髓--"身韵",在古典舞中的灵魂作用,文章从身韵的艺术特征、身韵之"形、神、劲、律"、身韵中的艺术呼吸、以及身韵对中国古典舞发展的影响等四个方面对其进行初步的探讨与认识.  相似文献   

3.
中国戏曲是一种综合性的艺术,它囊括了文学、音乐、舞蹈、美术诸因素,通过演员的舞台表演,构成完整的艺术形态,所以中国戏曲又看作是以表演为中心的综合性艺术。如果仅仅是这样,中国的戏曲和西文的戏剧如歌剧、话剧就没有什么根本的区别了,但实际上,中国戏曲在艺术形式和表现手段上与西文的戏剧有很大的区别,这种包括风格在内的分野,便构成了中国戏曲所独有的审美特点和艺术规律,具体地说,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相似文献   

4.
王新心 《文化学刊》2008,(5):126-130
大型舞蹈诗画《满风神韵》的创作激情来源于丰厚的地域文化、民族文化。满族文化在舞蹈、服饰、音乐和生活形态及宗教上的独特性为创作提供了想象的空间。《满风神韵》以满族文化的精髓为原点以满族文化在今天新的发展为创作起点,用多元的艺术手段实现舞台视觉、听觉效果。  相似文献   

5.
在中国,只要提到历史上的出塞和亲,人们就会想起王昭君。王昭君的身上积淀了许多后人赋予的情感意蕴,昭君也逐渐成为一个历史符号,成为中国传统文化史上一个令人瞩目的历史人物。同时,王昭君也是汉、匈和平的象征。但是,有许多人认为王昭君是汉朝和亲政策的政治牺牲品,她就是一个历史悲剧,如唐代的施肩吾写的《昭君怨》:马上徒劳别恨深,总缘如玉不输金;已知贱妾无归日,空荷君王有悔心,  相似文献   

6.
中国木偶艺术源远流长,从各种形式的偶的产生到形成木偶戏,是伴随着中国的宗教文化和民俗文化的发展而日趋成熟和完美的,并从中国的传统戏曲、舞蹈、美术等艺术领域中汲取营养,逐渐形成了多种类型、多种表演形式和多种地方特色的木偶戏。然而木偶艺术却不被人们所重视,尽管各种木偶戏遍布全国,多少艺人代代相传,却始终没有一本专门记述木偶艺术的专著。令人欣喜的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能歌善舞的演员越来越多,载歌载舞的节目也越来越多,一些“歌伴舞”、“舞伴歌”的艺术形式更多地出现在舞台表演节目里,出现在群众性和艺术活动之中,这也许就是时代的要求,是当代人民群众的需要。 舞蹈和音乐同为表情艺术,在感情的表达方面,存在着许多相同或相关联的地方。音乐家吴祖强曾指出:“从一定的意义上可以说,音乐是舞蹈的声音,舞蹈则是音乐的形体:一个有形而无声,一个有声而无形,它们的这种结合  相似文献   

8.
在当代散文作家阵营里,熊莺这位兼具媒体人和作家身份的四川女性,显现出了与众不同的气质。她先后推出了《你来看此花时》和《远山》两部散文集,文字皆呈现出现代与古典彼此交融的审美品格。通过熊莺的两部作品《你来看此花时》《远山》,可以大致把握其散文创作对非虚构散文的艺术创新和精神探索,洞悉其饱含宽柔、禅味的生命体悟,以及追踪其对乡土中国的体察、关注。  相似文献   

9.
蔡国强作为中国美术界近期热议的海外华人艺术家之一,以其独特的艺术语言与创作理念活跃于世界艺术舞台,对当代的中西方文化交流产生了一定影响。本文通过对蔡国强作品《草船借箭》在海外展览一事进行文化层面的探讨,分析了中国文化在世界舞台上扮演的三重角色,希冀能为今后的中国艺术发展方向提供思路上的参考。  相似文献   

10.
在《母亲河》中,何振基先生以对祖国大地和"母亲河"象征的故乡故土的无比热爱、对中国执政党的无比忠诚和充分依赖以及对改革开放取得的成就的由衷自豪和自信,艺术地刻画了两代人几个家庭的坎坷生涯,将家族命运与民族命运联系在一起,成功地描绘了一幅展示中国当代生活的缩略图。由于小说的叙事与时代政治紧密相联,所以本文从微观叙述形态层面探讨文本是如何巧妙地设置叙事矛盾,通过人物关系、矛盾冲突展开方式、女性角色定位来展现叙事张力的。  相似文献   

11.
中国戏曲艺术的特征是“以歌舞演故事”。歌化之为唱、念,舞则化之为做、打。唱、念、做、打综合成为戏曲表演形态。著名导演焦菊隐曾就戏曲界所谓的“千斤念白四两唱”评论说:“对于戏曲念白、唱腔固然很重要,而做功却应当是戏曲艺术里最基本的、最不可缺少的,是其他三功所绝对不能脱离的表演手段。”这不正说明了做功即戏曲的舞蹈与人物的形象创造是多么的密不可分吗?  相似文献   

12.
在日留学的经历使得郁达夫的文学创作深受日本文学影响,特别是受到日本唯美派作家谷崎润一郎的影响。郁达夫的《迷羊》和谷崎润一郎的《痴人的爱》在人物设置、女性形象及性爱观等方面具有高度的相似性,但《迷羊》突破了《痴人的爱》中"私小说"的狭隘范畴,描述了更广泛的社会阶级和社会内容,表达了身处封建社会的青年人的爱的苦闷与性的悲哀,具有反抗封建旧道德旧伦理的社会价值。郁达夫立足中国人的感情、中国人的苦闷,对日本唯美主义小说进行了不断的过滤和变形,使其作品既具有日本唯美主义的特质,又代表了中国现代文坛上的重要文学成就。  相似文献   

13.
虞舜是孟子非常推崇的一位上古圣王。孟子将虞舜塑造为一位躬行孝道的"百世之师"。《孟子》中的虞舜行孝的故事根源于《尚书》的《尧典》、《舜典》等篇章,但并非完全忠实于历史文献,而是在历史真实的基础上进行了一定的文学演绎。在虞舜形象文学化的过程中,孟子提出了自己的道德伦理主张,并成功地塑造出舜和其弟象这两位经典的正反面角色。在进行人物形象塑造的过程中,孟子借用历史经典事件和人物作为原型,使得故事内涵更为丰富,人物形象更加饱满,并且在其中注入了丰富的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14.
民国时期,梅兰芳编演了《黛玉葬花》《晴雯撕扇》《俊袭人》等"红楼戏"。从剧目看,三出戏均是新编古装戏,在剧本构思上颇多新思路;从表演看,梅兰芳于规矩中见功夫,创造性运用唱腔、表情、身段等戏曲手段,刻画了"红楼"人物形象;从对待传统艺术的态度看,他从古代舞蹈、绘画及昆曲中汲取精粹,使"红楼戏"生发异彩;从布景、道具、灯光的运用看,梅兰芳积极接纳新鲜事物,使"红楼戏"的舞台设计古典而时尚。梅兰芳的"红楼戏"是其艺术思想与实践的集中体现,处处有创新,却"毫未出戏中规矩",坚守戏曲艺术之根本,创新的尺度拿捏得当,值得当代戏曲界借鉴。  相似文献   

15.
中国的戏曲艺术,综合了各种艺术形式,其中最重要的因素就是歌唱和舞蹈。戏曲艺术把戏剧的写实内容和歌唱、舞蹈的形式紧密地、有机地结合起来了。戏曲作为戏剧艺术的一种,它是再现艺术,但同时表现的因素也十分突出。戏曲艺术不但要忠实地再现生活,而且要在舞台形象中表现艺术家的情感,戏曲艺术是再现中有表现。戏曲艺术不完全是按生活的本来面貌再现  相似文献   

16.
音乐的情感特质和舞蹈的“表情动作”功能,使现代音乐舞蹈剧在对《红楼梦》情感世界的揭示及其文化传播上,显示了比传统表现、传播方式更明显的优势。同时,它也对受众的文本解读程度和艺术鉴赏水平等自身文化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相似文献   

17.
艾丽丝·门罗的作品以描写普通女性的日常生活居多,而短篇小说《阿尔巴尼亚圣女》似乎是个例外:小说中讲述了一个充满异域风情,且和宗教相关的爱情故事。《阿尔巴尼亚圣女》看似是由一书店老板转述,关于一位加拿大知识女性洛塔尔误入阿尔巴尼亚北部荒蛮部落,机缘巧合下成为圣女,后来成功逃回文明社会的故事。实则是一份关于女性怎样在男权社会中从无知走向觉醒,从依赖丈夫走向思想经济独立的行动指南。该文试跟随洛塔尔和书店老板两位女性的独立之路,解析小说中不同女性人物身上体现的女性意识。其中包括未受教育的部落女性对女权思想的集体无意识,洛塔尔等的依附意识,以及书店老板的独立意识。  相似文献   

18.
英国当代作家贾斯汀·希尔2004年获毛姆奖的作品<天堂过客>,成功地刻画了中国唐代女诗人鱼玄机的文学形象.希尔借用鱼玄机的诗歌,重塑了自己心目中的鱼玄机形象——凝结中华文化于一身的女诗人、女道士和真情无望的寻觅者.作者还赋予了鱼玄机以叛逆性格和独立人格,使得历史人物具有了现代意义.<天堂过客>是中英文化的和谐奏鸣,是作者对中国文化深度把握的自信体现.鱼玄机既有中国传统女性性格特征,又具有西方独立女性性格特征,这两种性格融于鱼玄机一身,实质就是中西两种文化在<天堂过客>中的交融.在全球化语境下,<天堂过客>中鱼玄机的形象犹如一株开在异域的浥露幽兰,连接历史和当下,凸现出跨文化交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通过对老舍话剧《茶馆》文本的分析,指出该剧深深打上那个极"左"年代的印记及艺术上的种种不足:创作理念与思路、人物处理与刻画表现出严重的图解历史与政治简单——也就是走捷径的做法。与此同时,以分析曹禺的话剧《雷雨》人物为切入点,比照出后者在该剧对人物刻画上表现出的人性深度,此外还简要指出,曹禺先生在《雷雨》中体现出创作的主体精神。  相似文献   

20.
阅读藏族历史、藏族美术史类文献,很难绕开有关松赞干布与文成公主、尺尊公主故事的记载。文献在介绍成亲故事的同时,常常会叙述拉萨的大昭寺与小昭寺分别供奉着两位公主带来的释迦牟尼12岁、8岁等身像。但在不同类型文献的表述中,关于这两座等身像的说法多有差异,来源、流转、名称的不同说法造成众多文献引用不严谨乃至出现错误。该文对比当下常见的各类文献说法,溯源藏族历史文献记载,最终锚定目前已知最早文献对大、小昭寺的释迦牟尼等身像的说法源头,再结合藏族艺术发展过程中本土艺术对外来艺术借鉴的特点,在松赞干布与两公主故事背景下,提出大、小昭寺两尊佛像可能是藏地早期作品,同时提出作为文献引用更准确的说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