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文化与道德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文化是道德的精神寓所,有5 000多年历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与魂,积淀着中华传统美德的精神追求。在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的历史长河中,基于农耕文明,在茶叶的种植、生产及饮茶活动过程中形成了包含茶礼、茶德、茶事、茶道等在内的中国茶文化,承载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思维内涵和价值意蕴,成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体现了中华民族的优秀品质、民族精神、民族气节、民族情感和民族习惯。该文旨以“中国茶文化”为载体,溯源中华传统文化,探究其中蕴涵的中华传统美德的基本精神,以及中华传统美德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相似文献   

2.
孙连安 《职业圈》2013,(24):114-114
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报告中指出:“全面提高公民道德素质。这是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基本任务。要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教育,弘扬中华传统美德,弘扬时代新风”。认真开展道德教育,促进职业道德建设。以社会公德修身立本,以职业道德律己践行,以家庭美德齐家安生,以个人品德树立形象。  相似文献   

3.
麦金泰尔的美德伦理思想作为西方伦理学史上的重要思想,有其独到之处。麦金泰尔在批判和反思当代西方道德哲学的基础上,融合亚里士多德伦理思想的精华,提出了一套系统的、令人耳目一新的美德伦理思想体系,通过架构"实践""人生统一性""传统"三个重要概念,描绘了美德理论的蓝图。经济文化高速发展的当代中国正在大力推行道德建设,美德理论对于推进道德建设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恩格斯在《反杜林论》中针对杜林的永恒道德论进行了深刻而彻底地批判,并且从历史唯物主义出发,系统地论述了马克思主义道德观,对道德的真正起源和根本特性进行了详细阐释。新时期,要进行社会主义道德建设,必须以中国传统美德为基础,坚持解放思想;以共产主义道德为价值导向,坚持与时俱进;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坚持"以人为本"。  相似文献   

5.
杜红伟 《职业圈》2011,(29):52-52
深刻认识廉洁文化的内涵 其一,廉洁文化是我国先进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通过文化的外在形式。传播健康向上、积极进取、清正廉洁、有益社会的价值观念、道德情操和制度规范等。最终维护的是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其二,廉洁文化具有道德属性。廉洁文化所包含的主要内容,许多都是道德操守和人格境界都不能脱离的道德范畴。是道德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6.
叶霁 《职业圈》2008,(8):45-46
节约是一种美德。节约型校园建设是当前社会迫切需要的大事。文章分析了节约型校园建设的制约因素和道德培养,并提出了建设节约型校园的对策。  相似文献   

7.
节约是一种美德.节约型校园建设是当前社会迫切需要的大亨.文章分析了节约型校园建设的制约因素和道德培养,并提出了建设节约型校园的对策.  相似文献   

8.
诚信与德     
以德治国,德者,道德也。道德者,品德、公德、美德也。 过去人们把道德理解为中国哲学的一对范畴。“道”原指人行的道路,借用为事物运动变化所必需遵循的普遍规律或万物的本体。“德”和“得”意义相近,用作具体事物从“道”所得的特殊规律或特殊性质;对于“道”的认识修养有得于已,亦称为“德”。  相似文献   

9.
生命意识的觉醒与儒、道生命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命意识带有甚深的文化内涵。本文考索中国古代生命意识的觉醒过程 ,并重点论述儒家重生命社会意义、道德价值的生命观和道家生命即是意义、尚无为的养生观 ,以此揭示其深刻的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10.
中国历来都是一个重视家庭教育与家庭美德的国家,河南作为中原文化的发源地,蕴含着深刻的文化底蕴,在历史的发展中,积淀了丰富的家风家训,河南家风家训的弘扬对于现代家风的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对于提升公民个人道德修养,引领家庭社会正确价值导向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基于此,本文就河南家风家训的历史脉络和价值内涵展开论述。  相似文献   

11.
在当今世界,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如何坚定地走出一条文化自信的道路,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展摆在了重要的位置。齐鲁文化作为中华文化的一个重要分支,其文化精神内涵丰富,一直以来它对于中华文化的发展、中国人的行为习惯、人格塑造都有重要的影响。该文充分挖掘齐鲁文化中的美德因子,在总结现在齐鲁文化融入高校美德教育存在问题的基础上,进一步将齐鲁文化融入高校美德教育,探索相应对策,有助于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实现传统文化在美德教育中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相似文献   

12.
美德教育是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途径,是新时代青年道德建设的新要求。青年美德教育的微时代困境,及其呈现的微时代特质,赋予了美德教育以微时代的使命,需要从微时代变迁中捕捉美德教育的新路径。  相似文献   

13.
基于中国传统文化,作为一种社会主义环境下生成的新型社会意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实现了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继承、发展,对中国社会发展起到了尤为关键的导向作用。文章通过分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中国传统文化基础,对培育该种新型社会意识提出了"传承传统文化,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传统美德,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创设社会导向"等建议,旨在为促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效培育提供必要的借鉴。  相似文献   

14.
无论在现实亦或精神层面,清教徒都积极向上地实践自我的信仰与教义,清教美德的内涵有虔诚、耐心、静肃、博爱等,清教徒希望通过自己的这些美德得到净化和洗礼。在文学领域,清教作家们将清教美德予以各种方式进行展现,其中最杰出的便是约翰·班扬。他的杰作《天路历程》采用梦境寓意的手法,刻画了17世纪清教徒的精神全貌,并生动形象地颂扬了神性、正义、博爱等美德。本文将从心灵和精神的选择、上帝的迷恋与仁慈、净化和洗礼的精神三个方面展开论述,探讨清教美德中人性与神性的统一。  相似文献   

15.
美德伦理坚守人类德性话语方式,主张人的主体性觉悟,将道德实践作为个体德行本质的评判标准。传统以规范伦理框架为基础的科技伦理学研究局限于对科学人责任、行为和个体层面的研究,使得科技伦理陷入了发展困境。美德伦理为科技伦理学的研究发展奠定了理论基础,指明了新的研究方向。本文将分析基于规范伦理框架下的科技伦理研究面临的困境,提出美德伦理视角下的科技伦理转向研究路径,期望对形成完善的科技伦理学理论体系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6.
荀子“心性论”是儒家思想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荀子思想理论体系的根基。荀子认为,人的天性本善,但在现实生活中受到各种诱惑和压力,人容易违背本性,因此需要通过修养和教育来调整和提升自己的心性。荀子的心性论有着多元的内涵,既包括对人性的宏观把握,也涉及对个体的微观分析。该文分析了荀子的心性论包括3方面的内涵:一是人性中存在本能的善恶之分,这种善恶不仅是由先天因素决定的,也与后天的环境和社会因素有关;二是心性的高低有别,高尚的心性能够克制低级的欲望,保持道德的纯粹性;三是心性的修养需要通过自我反省和社会教化相结合的方式进行,个体不能仅仅依靠自我意志力来进行改造。该文还提出荀子的心性论对于伦理学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它强调了个体的自我修养和道德教化的相互作用,为后来中国儒家思想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7.
在打车软件技术为出租车市场带来高效与利益的同时,我们也需要探究它在运行中所带来的对社会道德的挑战与冲击。打车软件技术,在改变传统的出租车市场运行方式的同时,也在潜移默化地侵染着守序排队、诚实守信、公平公正等传统的善的美德。本文试图从打车软件技术在运行中出现的"小费"插队、"毁约"等不良行为分析入手,阐述打车软件平台的技术及规范完善的可能性,以期实现对打车软件在市场应用中的约束道德规制。  相似文献   

18.
在2012年1月31日召开的河北省文明委第十七次全体(扩大)会议上,有关领导解释了"善行河北"主题道德实践活动名称的涵义。"善"就是引导人们讲道德,大力弘扬社会主义荣辱观和新时代的雷锋精神,传承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和厚德重义的燕赵风骨;"行"就是实践,引导人们从自己做起、从身边做起、从平凡事做起。提倡乐于助人、诚实守信、孝老敬老。"善行河北"不仅是在提倡善行善举,也是对中华传统美德的传承。本文从"善行河北"之乐于助人与中华传统美德相一致、"善行河北"之诚实守信与中华传统美德相一致、"善行河北"之孝老敬老与中华传统美德相一致三个方面来论述"善行河北"对中华传统美德的传承。  相似文献   

19.
孝道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之一,是儒家甚至是中华民族所遵循的道德准则。古人曾绘制二十四孝图来描述古人对孝道的重视。从古代以来,孝道一直是中华民族做人最重要的准则以及道德伦理规范。文章在调查分析了当代大学生孝道现状的基础上,对大学生孝道缺失的表现和成因进行了总结分析,并且提出了相对应的措施,促进当代大学生增强孝道意识,传承和发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  相似文献   

20.
崔婷婷 《文化学刊》2008,(3):109-113
养老尊老是儒家思想中的重要内容,也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养老尊老有利于维护社会稳定和统治秩序,因此备受历代统治者重视。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封建王朝——清朝,总结和发展前代经验,在康乾盛世时期,更是把这一礼制推向了整个封建社会的顶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