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发现问题 电池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在给人类的生活带来方便的同时,也有着巨大的危害。科学书《土壤与生命》这一单元里.有这样的描述:“一节1号电池烂在地里.能使1平方米的土壤永久失去利用价值。”太可怕了!土壤永久失去利用价值具体是什么含义呢?是不是生长不了任何植物呢?带着这些疑问.我请教我的科学老师。科学老师说:“你为什么不动手做个实验看看呢?”  相似文献   

2.
解密指纹     
《科学生活》2011,(10):80-81
指纹,就像人体的密码一样,给人一种神奇而又神秘的感觉。时下,由于人们对健康的重视,小小的指纹无形之间渐渐成为人们关注健康的重点,甚至一些不法分子以保健长寿的名义利用看指纹、掌纹行骗大众.那么,指纹到底有哪些特征呢?用指纹、掌纹来推测健康是否有科学根据呢?  相似文献   

3.
我们每天都至少要刷两次牙,你在刷牙时,会把牙膏泡沫都漱干净吗?现在网上有一种说法,“不把牙膏泡沫刷干净可以更好地保护牙齿”,这种说法究竟有多大可信度呢?  相似文献   

4.
《科学大众》2010,(4):25-25
蝙蝠总是在洞穴等地方倒挂着.那么,它是怎样排便的呢? 可能每个人都有不同的答案。给我们来信吧!答案正确的前10名小读者.都将获得本刊赠送的精美礼品一份。  相似文献   

5.
网络有重量     
汪去 《知识窗》2013,(5):44-44
网络有多重?这个问题.乍一听也许感觉有点难以理解.我们每天都在使用的电子邮件、文档、视频和网页.这些东西难道都是有重量的?如果有重量.那么.它到底该用什么样的度量单位来计算呢?究竟是重如泰山还是轻于鸿毛?对于这样的问题.也许我们只能用古怪来形容了.  相似文献   

6.
人们时常会产生这样一些想法:在广阔无边的宇宙空间里,是不是只有地球上才会有生命的存在?宇宙中还有另外一个地球吗?如果将来的某一天.我们的地球发生了无法抗拒的灾难.人类是否可以迁徙到别的星球上去呢?  相似文献   

7.
《科学生活》2013,(1):8-11
近些年,“酸性体质”是“百病之源”的说法引起人们关注,一些商家纷纷推出声称具有排酸功效的食品,特点都是营养高,而且还具有“抗癌”等保健功效。“酸性体质”是否引发疾病?“酸碱体质”的说法科学吗?食物能否影响人体的酸碱度?  相似文献   

8.
羽竹 《科学生活》2011,(9):84-85
随着人们保健意识的提高,我们逐渐意识到肾在人体的重要作用,知道了肾是人的“先天之本、生命之源”,于是,除了食补和锻炼,中医补肾也成为了人们常用的养生方法之一。可我们对补肾又了解多少呢?我们知道怎样科学补肾吗?为此本刊编辑采访了曙光医院主任医师王琛。  相似文献   

9.
阎泽川 《知识窗》2011,(10):47-47
人们经常用“黎明前的黑暗”来比喻取得成功之前所遇到的种种困难和阻力.而在自然界中.黎明之前的确会有一段短暂的黑暗。细心观察一下.我们就会发现.清晨本来已经露出鱼肚白的天空会突然变得黑暗.这是为什么呢?  相似文献   

10.
李萍 《金秋科苑》2009,(3):122-122
在山寨商品的带动下,产生了山寨文化、山寨艺术,人们对于这种新生事物,看法不尽相同,说法褒贬不一,它又对教育带来了什么影响呢?是好是坏,还要辩证地去看待和分析。  相似文献   

11.
杨欣 《百科知识》2004,(9):16-17
第二大脑的说法现在人们并不感到陌生了,但是,除了大脑以外,人类类似于大脑功能和作用的第二个大脑究竟在何处真还有些众说纷纭。迄今有据可查的说法就有好几种。一说手是人的第二大脑,另一说脚是人的第二大脑,再有一说肚子内藏有的一些神经丛是人的第二大脑。当然,还有把脊髓当作人的第二大脑的。那么,哪一种说法更准确更科学一些呢?  相似文献   

12.
在日常对话中,我们有一种倾向——好用大词。“不同凡响”是“好”的新说法,“惊人的”是“不错”的新叫法,而新出现的“超大”呢,其实只是“大”的意思而已。上个周末,我在华盛顿的一家餐厅,我所询问的每一样东西.都被他们夸大起来回答。我:你们这里三文鱼怎么样?侍者:妙极了!我:那有没有附加米饭?  相似文献   

13.
在山寨商品的带动下,产生了山寨文化、山寨艺术,人们对于这种新生事物,看法不尽相同,说法褒贬不一,它又对教育带来了什么影响呢?是好是坏,还要辩证地去看待和分析。  相似文献   

14.
电视购物中主持人及来宾舌灿莲花地介绍各式产品。甚至进行许多实验证明他们的说法,我们要傻傻地接受吗?还是应该仔细思考其中的陷阱呢?  相似文献   

15.
近二十几年来,由于人们吃了太多的包括脂肪在内的高热能食品,或者是因选用的脂肪不当,使超重、肥胖、动脉硬化、高血脂、高血压、胆结石等疾病高发。而社会上对各种食用油的说法又很多,面对市场上林林总总的食用油,应该如何选择呢?让我们来对各种食用油的“品性”作番了解吧!  相似文献   

16.
如今,很多新鲜的科学名词都走近了日常生活。“自由基”就属于百姓耳熟能详的一类科学名词。在‘“对抗自由基”、“清除自由基”等广告宣传的轰炸下,大家很难对自由基有什么好印象。那么,究竟什么是自由基,它与我们人类的健康有什么关系呢?到底该不该对抗自由基呢?  相似文献   

17.
视觉效应是指物体可以让人从外观看上去产生不同心理感受的现象。为何会出现这种现象呢?人们或许难以完全理解。为什么甜麦圈会集中在装入牛奶的碗的边缘,而巴西坚果会集中于某个部位?为什么人常常会认为自己在所有事情上都是正确的?为什么浴帘会贴在身上?所有这些问题需要从科学和心理学这两个角度去分析。  相似文献   

18.
《科学大众》2009,(3):22-22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人们在抬头观赏一轮圆月的时候,会发现月亮上有一块一块的阴影,这是什么原因呢? 可能每个人都有不同的答案。给我们来信吧。答案正确的前10名小读者,都将获得本刊赠送的精美礼品一份。  相似文献   

19.
《中国科技信息》2013,(24):72-72
地球,这个已知太阳系中唯一存在生命体的蓝色星球,是我们身边所有生物的家园。对于这个共同的家园,人们总是有着无穷无尽的好奇:天的外面是什么,地的下面又是什么?为什么会有风,云是怎么形成的,火山喷发真的是地震鲶在作怪吗?人们不断遐想,不断提问,对美丽神奇的地球进行着不断地探究。《中国国家地理自然百科系列:地球》便是这样一本集结众多科学研究领域的最新成果,全方位向你解读地球的百科全书。它除了准确客观的科学定义外.还融入了大量手绘插图和亲历照片,让枯燥的科学知识变得生动有趣,浅显易懂。  相似文献   

20.
《科学与文化》2009,(1):36-37
汽车事故怎么逃生? 汽车是我们日常出行必备的交通工具,尤其是近年来,人与车的关系更加密不可分。但在为人们带来便捷的同时,不断上升的车祸事故也给我们的生命和财产带来了极大的损失。当我们在乘车途中不幸发生事故时,采取哪些自救措施可以帮我们脱离危险,转危为安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