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当今时代,娱乐元素渗透大众生活的方方面面,尤其是大众传媒,从报纸到电视、从广播到网络,“娱乐”成为一个出现频率越来越高的词语。从传媒对“张国荣跳楼事件”、“马家爵事件”、“杨丽娟追星事件”、“陈晓旭之死”、“史上最毒后妈”、“钉子户事件”以及“两会中的美丽容颜”等极具娱乐化色彩的新闻报道中,  相似文献   

2.
回顾近年来媒体追踪的热点和焦点,我们可以发现,新闻娱乐化对媒体的影响越来越大、越来越烈,除了有关党政国策、国计民生的会议以外,充斥媒体的竟是“米卢与李响关系“、”高枫之死”、“刘晓庆偷逃税案”、”松霞恋“等许多所谓大腕、明星的各种各样的事件和动态,尤其是2003年夏季的“木子美日记”和今年年初的“马加爵事件”,更是受到了传统媒体和网络媒体不  相似文献   

3.
大众化时代,娱乐产品最容易成为畅销品。在这种消费逻辑引导下的媒介,表现出来越来越明显的娱乐化倾向:最初是纯娱乐性节目和内容的大幅度上升,最后则发展到离娱乐性最远的那部分媒介内容——新闻,也向娱乐强行拉近,使新闻与娱乐之间的界限变得日益模糊,即所谓“新闻娱乐化”。[第一段]  相似文献   

4.
上个世纪80年代至今,新闻娱乐化现象在大众媒介中日渐兴盛,从报纸到电视、广播到网络,“娱乐”成为一个出现频率越来越高的词语,而一切与“娱乐”有关的节目,也成为各大媒体争相开发的重点。从最初强调新闻写作中适度加入人情味因素,加强贴近性,进而发展到新闻标题的煽情化、新闻叙述方式的故事化,媒体新闻逐渐走上了新闻故事化、新闻文学化道路。  相似文献   

5.
于都  胡舜文 《军事记者》2005,(10):12-14
近年来,我国新闻界深入开展了抵制新闻低俗之风活动,收到了良好的效果。但是,仍有一些媒体陷于低俗泥潭难以自拔,巧打低俗“擦边球”以遮人耳目.新闻娱乐化就是其中主要表现形式之一。这些媒体把贴近受众与媚俗的“娱乐化”等同起来,将新闻娱乐化当作争夺受众的新法宝,视为取胜市场的灵丹妙药。报纸纷纷争“软”,电视竞相比乐,电台抢着搞笑……新闻娱乐化,  相似文献   

6.
新闻娱乐化与传媒责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近年来新闻娱乐化现象越来越受到传媒界的关注:娱乐新闻的比例加大,富有人情味、趣味性的“软”新闻在新闻报道中人行其道,严肃的新闻被娱乐的手法软化而包装成“娱乐信息”,强化新闻事件的戏剧性悬念或煽情性刺激的方面,新闻越来越故事化、学化。这些现象带来了媒体产业的表面繁荣,取得了可观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7.
徐升 《今传媒》2004,(2):33-34
近年来,传媒界出现了一股娱乐化的风潮,且有日益兴盛的趋势。在一些报纸杂志通过娱乐化大获成功博得了不少“喝彩”之声后,各报不管自己的办报宗旨、读者群为何,纷纷效仿,争相娱乐化。那些正为没有新花样吸引读者而技穷的大小报刊好似找到了一根救命稻草,于是,遍翻当前的报刊,皆是娱乐的世界。  相似文献   

8.
《今传媒》2006,(11X):F0004-F0004
陕西卫视以独特的化背景和深厚的历史积淀,以“大化”的概念打造省级卫视第一人频道。以人关怀之视角切入观念、切入生活。遵循“化与娱乐联通,市场化与多元化结合”的宗旨,以“人娱乐化、娱乐人化”的整合思路,打造富有人气质和娱乐精神的传媒平台。  相似文献   

9.
“15岁克林顿浪漫情书送学妹”、“戈尔巴乔夫从不穿洋装”、“日本皇太子夫妇远离皇宫”,2月27日某报国际版的一个版上,“隆重推出”的竟然是这样的一些国际“大事”。一度以严肃客观为特色的国际新闻,如今在一些媒体上正变得越来越媚俗。这片昔日的“净土”上,现在充斥的除了血腥恐怖就是绯闻琐事。笔者在3月27日共买了4份当地出版的报纸,看腻了社会娱乐版上的绯闻琐事,本想“高雅”一下看看国际版上的国际局势,结果竟大失所望。4份本地报纸的国际版  相似文献   

10.
20世纪90年代之后,大众传播领域出现了一种明显的变化:随着高新技术的不断发展,大众传媒业的硬件越来越“硬”,但传媒内容却越来越“软”,娱乐化成了席卷全球的传播潮流。我国大陆自从上世纪90年代以来在市场化浪潮的推动下,从报刊界到广播界,再到电视媒体,这些媒体传播的绝大部分内容都表现出较强的大众化、通俗化、娱乐化倾向,  相似文献   

11.
赵黎刚 《新闻界》2006,(2):59-59,26
“新闻娱乐化”的现象己是不争的事实,并深刻影响着社会大众的感知方式乃至精神价值判断。因此,透析“新闻娱乐化”现象产生的动因、深层机制和效应后果,是十分必要的。  相似文献   

12.
电视节目不但通过“娱乐化”来适应观众的需求,而且通过“过度娱乐化”来引导观众走向“过度的娱乐”,这已成不争的事实[编者按]  相似文献   

13.
李迎 《青年记者》2004,(2):39-40
DV,全称“Digital Video”,DV是数字视频的英文缩写,通俗讲就是数码摄像机。1997年,第一款DV格式的便携摄像机在日本问世。随着IT工业的发展,数字技术的不断创新,2003年DV产品的价格纷纷“跳水”。电脑的普及,网络的发展,人们对数码产品的认知程度越来越高,为DV进入家庭打下了基础。DV凭借数字技术图像清晰高质、轻便、准确、易操作等优点,极大地满足了爱好摄  相似文献   

14.
重新拷问媒体的社会责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的新闻娱乐化现象越来越受到传媒界的关注,无论在报纸、广播电视还是在网络媒体中,娱乐新闻的比例加大,严肃的新闻被娱乐的手法软化成“娱乐信息”,新闻事件的戏剧性悬念和煽情性刺激得以强化,新闻越来越故事化、文学化。这些现象带来了媒体产业的表面繁荣,但是随之而来的问题是大众传媒的责任被忽视,严肃的新闻原则遭到了商业逻辑的践踏,公众利  相似文献   

15.
娱乐化 本土化—美国新闻传媒的两大潮流   总被引:25,自引:0,他引:25  
众所周知,美国的传媒业在全 球是最发达的。90年代以来,随着高新技术的不断装备,传媒业的硬件越来越“硬”。但与此同时,传媒的内容却越来越“软”。娱乐化、本土化正成为席卷全美传媒的两大潮流。 传媒的娱乐化,不单单指报纸、电台、电视台娱乐性内容所占比重越来越大,新闻节目(版面)受到冷漠和挤压,而且新闻节目本身的娱乐性内容越来越多,严肃新闻也竭力用娱乐性来包装。美国新闻界称之为“娱乐信息”,用来形容传媒提供没有实质的家长里短的消息。新闻的娱乐化主要指犯罪新闻、名人的风流轶事、两性纠葛。美国新闻工作者协会…  相似文献   

16.
媒体狂欢的多视角观察——中国媒体娱乐化趋势冷观热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盘点2006年的中国媒体,人们不难发现一个变化,娱乐化趋势速度明显加快。“超女”仍然继续,“加油,好男儿”、“我型我秀”、“舞林大会”等新的电视选秀节目风起云涌;除此之外,网络、报纸等其他媒体也显现出更为明  相似文献   

17.
电视出现以后,人们的娱乐方式。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通过电视来娱乐成为现代都市人娱乐的主要方式,而电视文化的娱乐化倾向也越来越明显。目前,娱乐元素在电视节目中广泛渗透,电视的娱乐功能已经被无限扩大。应当看到,电视娱乐化浪潮的兴起,具有愉悦身心,舒缓心情的正效应,但同时也有麻醉精神、降低审美鉴赏力和文化水平的负效应。而当前娱乐至上甚至新闻娱乐化造成的“娱乐浮肿”日益明显,这值得主流媒体反省并深思电视娱乐化的底线究竟在哪里。  相似文献   

18.
李国银 《新闻界》2005,(3):110-110,132
20世纪90年代之后,大众传播领域出现了一个明显的变化:随着高新技术的不断发展,大众传媒业的硬件越来越“硬”,但传媒内容却越来越“软”,娱乐化成了席卷全球的传播潮流。日本著名传播学家竹内郁郎曾言,大多数传媒信息的90%为娱乐信息,①而威尔伯·施拉姆也看到了娱乐化在大众传播中的份额,“几乎全部美国商业电视,除了新闻和广告……几乎全部内容都有一种普遍化的游戏或愉快的功能。”②而我国大陆自从90年代以来在市场化浪潮的推动下,媒介传播的大部分内容都表现出较强的大众化、通俗化、娱乐化倾向,在传播的形式上注重传受双方的交互性,…  相似文献   

19.
据报道,杭州某电视台的《都市报道》已经“由身着长衫、略带绍兴口音的名滑稽演员翁仁康担任主播”。  相似文献   

20.
报纸“体育新闻娱乐化趋势”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传本 《新闻界》2005,(3):101-101,98
纵观近十几年来报纸文体新闻的发展和变化,“娱乐化”的趋势已显而易见,只不过,“文化新闻”的这一趋势更为明显。上世纪90年代中期以前,各报对文化新闻的报道,均直接放在“文化新闻”专版或“文化新闻”栏目中,但到了90年代中期前后,许多报纸、特别是都市类的报纸,已把这样的专版或专栏改名为“娱乐新闻”。老牌的都市晚报,诸如《北京晚报》则在文化新闻的报道上同时用“娱乐新闻”和“文化新闻”两种版栏统之。这种外在形式上的变化已足以看到“文化新闻”娱乐化的趋势,本文主要探讨“体育新闻”的娱乐化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