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有机实验是高考的常考内容.对于有机实验的操作及复习必须注意以下八点内容. 一、注意加热方式 有机实验往往需要加热,而不同的实验加热方式可能不一样.  相似文献   

2.
在化学反应中,反应条件至关重要。而在反应条件中利用热源的条件又是最为普遍和常见的。例如常使用的加热、点燃、高温等反应条件,往往由于混淆不清或使用不够严密,给实验或讲授都带来一定的麻烦。为此,本文就化学反应条件的有关内容做些比较,并提出几点建议。一、加...  相似文献   

3.
在初中化学里,常常会出现加号、减号、箭号等符号,它们同样是重要的化学用语.在教学中,加强对化学用语的教学是极为重要的.初中同学往往对这些符号分辨不清,使用不当经常出错.现将初中化学常出现的一些符号的意义说明如下.1.“△”表示加热,温度范围一般是酒精灯火焰的温度范围(500℃左右).在化学反应中无催化剂存在时,“△”一般写在=上面,如H2+CuO△Cu+H2O;若有催化剂等其它条件时,“△”一般写在=下面,如2KClO3MnO2△2KCl+3O2↑.若反应时的温度超过了酒精灯火焰的温度,即在化学实验需用酒精喷灯或煤气灯的火焰来加热的,一般用“高…  相似文献   

4.
在实验中有些实验为了易于控制温度 ,均匀加热可采用水浴加热的方法 ,有些实验需要使用温度计控制温度 ,有些实验为了减少物质的挥发或得到常温下为液态的物质可用冷凝装置 ,现总结如下 :一、需要水浴加热的实验(1)盐的溶解度的测定 ;(2 )苯的硝化反应 ;(3)苯的磺化反应 ;(4 )酚醛树脂的制备 ;(5 )银镜反应 ;(6 )乙酸乙酯的水解 ;(7)蔗糖的水解 .常出现的错误有 :认为实验室制乙烯、石油分馏、乙酸乙酯的制备、乙醛与新制Cu(OH) 2 悬浊液反应、溴苯的制备需水浴加热 .二、需要使用温度计的实验(1)盐的溶解度的测定 (测水溶液的温度 ,温度…  相似文献   

5.
甲烷在隔绝空气的条件下加热到1000-1500℃能够分解成C和H_2。乙烯、乙炔能不能分解呢?学生常提出这个问题。课本上没有安排烃的加热分解实验,为加强这类反应的直观教学,我们补充设计了乙炔分解反应的演示实验。操作简便,现象明显。反应原理:  相似文献   

6.
在很多测试及高考的试题中,常涉及到有机成环反应。这些反应在有机合成、信息给予等题型中往往起着关键的作用。现将常见的有机成环反应类型小汇于下。  相似文献   

7.
实验能力包含着注意、感知、记忆、思维、想象等多种心理因素,是各种能力的集中表现。下面本人结合多年来教学工作的实践,谈一下学生化学实验能力培养方面的几点思考。a.掌握实验条件,注意试剂用量。化学反应随着反应条件的不同将会产生不同的反应结果。因此,我们应该要求学生在实验时具有把握反应条件的能力。所谓反应条件,包括是否需要加热和如何加热(直接加热、隔石棉网加热、水浴加热等)、溶液的浓度、试剂的状态、加入试剂的顺序和速度、完成反应所需时间、是否应用催化剂等,这些条件往往是影响学生实验成败的因素。要求学生…  相似文献   

8.
按照化学课本进行甲烷制备实验,存在着这样一些客观问题:如产生的甲烷气体量很少,点不着或火苗很小,课堂演示效果不理想,加热反应不久,装反应物的试管往往出现炸裂现象;有时即使试管没有炸裂,但反应之后很难清洗干净,不能作其它实验用。由于这些原因,许多人从不同的角度进行了探索和研究,本文拟从以下几方面作一些探索。  相似文献   

9.
一、观察现象要全面科学描述实验现象的前提是观察·观察一般应遵循“反应前———反应中———反应后”的顺序进行,具体步骤是:(1)反应物的颜色、状态、气味;(2)反应条件;(3)反应过程中的各种现象;(4)反应生成物的颜色、状态、气味·如观察在试管中加热碱式碳酸铜实验时,观察的目的是碱式碳酸铜受热变化后是否生成了新物质;观察内容和方法是:(1)反应前:碱式碳酸铜是绿色粉末状固体;(2)反应中:条件是加热,变化过程中的现象是绿色粉末逐渐变成黑色,试管壁逐渐有水雾形成,澄清石灰水逐渐变浑浊;(3)反应后:试管里的绿色粉末全部变成黑色,试管壁…  相似文献   

10.
一、注意有机反应的特点有机反应的特点是化学反应较慢,而且比较复杂。这是由于有机化合物的反应是在分子间进行的,需要时间较长,通常需要加热或应用催化剂以促进反应的进行。大多数有机反应常因条件不同而生成不同产物。例如乙醇的反应:CH3CH2OH浓H2SO4170℃CH2CH2↑ H2O2CH3CH2OH浓H2SO4140℃CH3CH2OCH2CH3 H2O因此要充分注意反应条件(温度、压强、催化剂、溶剂的性质、光等)对反应产物的影响。在书写方程式时要特别注意标明反应条件。另外,有机反应常常除主反应外还伴有副反应。因此书写有机反应时生…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有机化合物元系定性分析实验中,钠熔法分解有机试样中存在着的几个问题的分析。对有机试样的选用,金属钠的用量,反应加热方式的确定作了讨论。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有机化合物元系定性分析实验中,钠熔法分解有机试样中存在着的几个问题的分析。对有机试样的选用,金属钠的用量,反应加热方式的确定作了讨论。  相似文献   

13.
漏斗作为一种实验仪器,在化学实验中一般用于过滤操作,及向某一容器中加注液体。除此之外,漏斗“大口细颈”的结构特点还决定了它在化学实验中具有特殊的用途,如1998年高考实验题(第27题)中的漏斗就是作为一种集气装置出现的。在此仅对漏斗在化学实验中的特殊用途,笔者将其归纳如下。a.除污装置。“硫与铁的反应实验”是在空气中加热进行的,部分硫不可避免地要和空气中的氧气发生反应生成二氧化硫,造成污染。若将连有导管的漏斗倒扣在石棉网上的硫、铁混合物上,并把导管插入到浓碱液中,在石棉网下方加热,反应产生的二氧…  相似文献   

14.
朱芬蓉 《教师》2012,(14):106-106
如按现行教材的方案做“乙醛滴进新制氢氧化铜悬浊液加热”实验,学生往往不能观察到砖红色沉淀,而是一种类似红褐色的沉淀,有的学生甚至得到深棕色乃至黑色的沉淀。为此我组织学生重新对该实验最佳反应条件进行了新的探索。  相似文献   

15.
生:实验室在制取氢气时,反应装置有何特点?师:制取氢气的装置是由制取氢气的反应原理和氢气的性质所决定的。实验室中制取氢气是用块状锌粒与稀硫酸反应来制取的,这个反应在常温下就可以进行,不需要加热,而且生成的气体难溶于水,故可以采用固液不加热型的装置。生:实验室制取氢气时,所用的金属为何一般都用锌而不用镁或铁?师:制取氢气时,镁、铁。锌都能与稀硫酸反应产生氢气,但由于镁与酸反应速度较快而不易控制,且价格较贵;铁与酸反应速度较慢,且铁片中往往含有硫、磷等杂质使生成的氢气不纯;锌与酸反应速度适中,且价格…  相似文献   

16.
化学实验室制取氧气、氮气和甲烷气体的装置,属同一类型,都是用固体和固体通过加热制取气体的。固体反应通过干燥和研细之后放在大试管中,固定在铁架台上,夹在距试管口四分之一处,管口向下稍微倾斜。在化学实验中,这个实验并不难做,但大试管往往烧破而造成巨大的损失。尤其是学生分组实验,课常上虽然再三给学生讲要爱惜药品,爱护仪器。但一节课下来,各组实验总是大多数试管都被烧破。我们在教学中做了一些探讨,现叙述如下与同行们共商。 第一种,凡属玻璃仪器加热时炸裂,原因多为受热不均匀。若在大试管加热的部位外均匀地缠上一层细金属丝,因金属导热性能一般都很好。然后再用酒精灯使之稍微均匀受热后,便固定加热。效果很好,长时间加热,试管也不破裂。实际操作时可用一根铜丝(直径约0.5—0.8mm)绕在大试管上,不用任何工具,简单易行。绕一次的铜丝保存下来,可供长期使用。废导线中的铜丝即可利用。按上述操作,在做制取氧气和制取氧气的演试实验和学生的分组实验中,几乎不再烧破试管,效果颇佳。  相似文献   

17.
许多化学反应必须在加热的条件下才能进行,加热是化学实验重要的基本操作之一。对不同热源及其使用方法的掌握,对不同反应加热方式的选择,直接关系到实验的安全与成败。因此,在中学化学实验过程中必须掌握各种热源的使用规则,明确不同反应的加热方式,以确保加热实验的顺利进行。一、中学化学实验常用热源中学化学加热实验常用的热源主要是酒精灯,另外还有酒精喷灯、煤油喷灯、电加热炉和红外线烘  相似文献   

18.
初中教材“氧气的制法”中,提出了催化剂和催化作用,介绍了用氯酸钾制取氧气并放入少量二氧化锰来加速反应的进行.二氧化锰是催化剂,起着催化作用.教学中一般采用先单独加热氯酸钾、二氧化锰观察反应结果,再加热二者的混合物观察反应结果.这对于帮助学生建立明确、牢固的概念很有必要。但如果实验条件控制不好会达不到预想的效果.在此我们将有关实验的条件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9.
简易加热浴     
在化学实验中,为了加快反应速度,往往需要加热.加热方式主要有直接加热和简接加热,但直接加热会使玻璃仪器受热不均匀,导致局部过热,甚至出现玻璃仪器破裂、有机化合物燃烧等现象,因此,实验室禁止用明火直接加热一些常用的有机溶剂.为保证加热均匀,一般使用热浴间接加热.根据加热温度、升温速度的需要,可选用的加热方法有空气浴、水浴、油浴、酸浴、沙浴.由于绝大多数有机物是易燃物质,所以在实验过程中对热源有较高的要求.通常实验室中使用较多的是用水浴、油浴进行加热,选用导热性好的铜锅或铝锅作为热浴锅,但这种加热浴…  相似文献   

20.
在有机化学实验教材及高级中学化学课本中,银镜实验一般都是水浴加热,并要在有较大试剂量的条件下才能反应,且操作比较麻烦。本文提出的一种少剂量,不需加热,现象明显,操作简便的银镜实验。1 改进后的银镜实验 1.试管的处理 在以往的银镜反应中,试管的净化处理极重要,而且处理步骤繁琐。而本方法中试管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