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6 毫秒
1.
史峰 《辽宁教育》2012,(3X):79-79
<正>班里新来了一个叫杰克的美国孩子。杰克的父母是本地一家外资企业的技术员,他随父母来中国多年,借读于我们学校,我教杰克数学并兼任班主任。杰克的中文说得很不错,这得益于他多年的中国生活经历,我与杰克交流没有语言障碍。我猜想,美国孩子和中国孩子应该大致相同吧!当我真正成为杰克的老师之后,却发现杰克的言语  相似文献   

2.
被称为美国当代最伟大的CEO杰克·韦尔奇在进行全球巡回演讲时,有个年轻人向他诉说了自己的苦恼: 一次,他到杰克·韦尔奇曾经统帅的通用公司去应聘。当时负责招聘的人事经理亲自给他打电话,说对他的情况很满意,并约了第二天请  相似文献   

3.
推荐指数:★★★★导演:迈史尔·莱拜克类型:喜剧/幻想发行:迪斯尼影业主演:蒂姆·艾伦安·玛格丽特又是新一年的圣诞节了,今年,我们亲爱的圣诞老人斯科特·卡尔文决心要举行一场盛大的家庭聚会。上一集中被赶跑的克隆版圣诞老人杰克·弗瑞斯特依旧没有放弃他想要取代圣诞老人的阴险梦想,又带着一套阴谋诡计卷土重来,这次除了取代斯科特之外,杰克更大的梦想是要控制整个北极。斯科特和他的儿子查理,前妻劳拉·米勒,前妻的丈夫尼尔·米勒,加上小矮人头领柯蒂斯,在与邪恶的杰克作斗争的同时,度过了一个充满惊奇与冒险的圣诞节……逃跑的克隆圣…  相似文献   

4.
<正> 杰克·伦敦是美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先驱,也是世界上最有影响的作家之一。《马丁·伊登》是他的代表作品。小说描写一个名叫马丁·伊登的出身下层的水手,因救了银行家摩斯的儿子,到他家里作客,爱上了他的女儿罗丝。为了获得罗丝的爱情,马丁发奋读书,日夜创作,立志成为一个作家。可是,很不幸,稿件总是被退回。马丁生活潦倒,但仍然坚持创作。罗丝对他很不理解,多次劝他放弃写作,找一个周定的职业。马丁因不听其劝告,而终  相似文献   

5.
(一) 美国通用电器公司首席执行官杰克·韦尔奇小时侯口吃,面对别人的嘲讽,他很自卑。但他的母亲却说:“孩子,这是因为你的嘴巴无法跟上你的聪明的缘故。”后来,杰克·韦尔奇在自传中写道:“这是我听到的最妙的一句话。就是这句话使我抖起了精神。”  相似文献   

6.
美国作家杰克·伦敦的童年是非常不幸的。他每天早上必须3点钟起床,去批发报纸,然后再到街头卖,卖完之后再去上学。一个星期天的早上,杰克·伦敦卖完报纸后,他的母亲拉着他到公共图书馆休息一会儿。因为是第一次走进图书馆,所以杰克·伦敦感到惶惑不安。在这家图书馆里,他们可以喝到免费的茶水,还可以安静地眯上一会儿。杰克·伦敦不知道世界上还有一个叫图书馆的地方,放着那么多图书与报纸,而且在图书馆里看书看报不要钱。但是没过多久,还是小孩子的杰克·伦敦在图书馆里就坐不住了,他大声地说话和嬉戏。于是,母亲把他带到图书馆外,语重心…  相似文献   

7.
出生在美国的杰克·托马斯·安佐卡,如今拥有多重身份:美国发明家、科学家和癌症研究者.早在2012年,15岁的他就因为一项关于癌症检测和预防的发明,在世界医学界一鸣惊人. 从小,杰克在父母的熏陶下,就对科学研究有着浓厚的兴趣.小学时,他亲近的叔叔和另一位长辈先后被诊断为胰腺癌晚期,不治离世,这让杰克伤心不已.对“胰脏”、“胰腺癌”这类名词还不熟悉的他,开始利用谷歌和维基百科,自学关于胰腺癌的知识.他很想知道,为什么发达的现代医学,居然对癌症束手无策.  相似文献   

8.
美国著名文学家杰克·伦敦一生短暂,但作品颇丰,而评论界却说法不一,通常视其为既信奉达尔文理论的自然主义作家,又是信仰马克思主义的无产阶级作家,同时他又推崇尼采的超人哲学,其中的矛盾极为明显,甚至根本对立.文章从自然人和社会人的两个立场出发,在哲学层面上以事实来论证和阐释杰克·伦敦的自然观与人生观,消除外在的对立,达到有机统一,给予杰克·伦敦一个恰当而又合理的界定.  相似文献   

9.
在20世纪初的美国现实主义文学发展过程中,有一位来自社会底层的作家异军突起,他的作品以其清新的内容,独特的风格吸引了大批的读者,促进了美国现实主义文学的繁荣和发展,这位作家就是独树一帜的杰克·伦敦。杰克·伦敦是一位来自社会底层和靠个人奋斗成名的作家。他的许多作品都在不同程度上反映了自己传奇般的生活经历和矛盾、复杂的精神世界。他于  相似文献   

10.
感恩的方式     
李玉 《师道》2003,(1):52
那年,我十七岁,在离家三十多里的县城读高中一年级。在一个深秋的夜晚,我躺在床上看一本外国小文集,其中有一段故事深深地打动了我。杰克·罗伯特是一个远离父母的孩子,在他16岁那年的感恩节,他突然意识到自己长大了,他想到了感恩。于是,他不顾窗外飘着雪花,连忙赶回家。他要对父母说,他爱他们。和他想像的一样,母亲打开门,他很虔诚的说:“妈,今天是感恩节,我特地赶回来向您表示感谢,谢谢您给了我生命!”杰克·罗伯特还没说完,母亲就紧紧地上前拥抱并且亲吻了他,然后兴奋地说:“孩子,你长大了,懂事了!”杰克的爸爸…  相似文献   

11.
杰克·伦敦是美国文学史上一个传奇人物,虽然死时年仅40岁,但死后留给我们大量的作品和丰富复杂的思想.本文试图从杰克·伦敦的生平分析几种哲学思想对他创作的影响,分别是马克思的社会主义,斯宾塞社会达尔文主义以及尼采的超人哲学,并就他的代表作品《马丁·伊登》和《野性的呼唤》加以分析.  相似文献   

12.
名著的幽默     
名著有什么幽默?请先看这样一个事实。当年,《包法利夫人》、《草叶集》、《生活之法则》等作品诞生后,享受到的不是夹道欢迎,而是被编辑们非常礼貌的退回。原因是:无多大的出版意义。然而这些作品在以后的岁月中却无一例外地成为世界范围内脍炙人口的精神食粮,创造这些精神佳品的“厨师”福楼拜、惠特曼和杰克·伦敦等人也无一例外地被载入世界文学的青史。这是不是很幽默?美国第一位荣获诺贝尔文学大奖的名作家约瑟夫·吉卜林的命运似乎也并不那么顺利。1889年他的作品《无题》被退时编辑的退稿信是这样的:“很抱歉,吉卜林先生,您根本不知…  相似文献   

13.
<正>杰克是一个外星球的机器人。他看到人类拥有聪明的大脑,创造了许多奇迹,很想去看看。机器人王国的人劝他不要去,因为他会不适应那里的生活,可杰克不听。就在大家为此争论不休的时候,有一个机器人说:"不如让杰克到地球上走一走,住上一段时间,学一学人类  相似文献   

14.
杰克·伦敦是美国文学史上一位重要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马丁·伊登》是他的代表作,揭示了美国20世纪人们狂热追求"美国梦"的失败.小说的主人公马丁·伊登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跻身于上流社会,但进入上流社会后,他反而更加痛苦、精神更空虚,陷入无法自拔的境地,最后以自杀的方式结束自己悲惨的一生.这是杰克·伦敦思想的真实写照,他以同样方式结束了自己的生命,可见,马丁的人生悲剧也是杰克·伦敦的人生悲剧.  相似文献   

15.
感恩尴尬     
《好同学》2005,(12)
没想到感恩不成,反倒搅了父母一夜好觉。 17岁的我,在离家三十多里的县城读高中一年级。一个深秋的夜晚,我躺在床上看一本外国文集,其中有一段故事深深地打动了我。杰克·罗伯特是一个远离父母的孩子,在他16岁那年的感恩节,他突然意识到自己长大了,他想到了感恩。于是,他不顾窗外飘着雪,连夜赶回家, 他要对父母说,他爱他们。和他想象的一样,母亲打开门,他虔诚地说:“妈,今天是感恩节,我特地赶回来向你们表示感谢,谢谢你给了我生命!”杰克·罗伯特还没说完,母亲  相似文献   

16.
杰克·伦敦与图书馆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美国优秀现实主义作家杰克·伦敦,出生在一个破产的美国农民家庭,青少年时期一直处于贫困之中,没有受过良好的学校教育,连中学都未读完,世人惜叹成就事功的客观条件,可以说他一概没有。他功成名就的秘决就是凭借图书馆提供...  相似文献   

17.
史峰 《今日教育》2011,(11):46-46
班里来了一个新学生杰克——美国的孩子。杰克的父母是本地一家外资企业的技术员,他随父母来中国多年,借读于我们学校,我教杰克数学还兼班主任。  相似文献   

18.
1.大作家的计算杰克·伦敦是美国著名作家,在他的小说《大房子里的小主妇》里有这样一段叙述: 拖拉机向前驶去,以钢杆为中心在它四周画了一个圆圈……  相似文献   

19.
杰克·伦敦和他的《马丁·伊登》魏清刘咏梅成功,就像一块巨大的磁石,牢牢地吸引着世人,令人神往,令人心醉神迷,甚至令人不择手段,因为它象征着人生的得意与辉煌。然而,美国作家杰克·伦敦却在他的代表作《马丁·伊登》中描写了一位功成名就的奋斗者自取灭亡的悲剧...  相似文献   

20.
文森特·凡·高(Vincent VanGogn)于1853年5月30日出生在荷兰南部准德尔特村一个牧师家庭里。他大器晚成,一生坎坷,生活穷困潦倒。凡·高性格十分古怪,而且很暴躁,难以与人相处。正如他自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