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接近性不仅是新闻价值的一大要素,而且是研究新闻规律不可忽视的一个重要方面。它越来越多地引起新闻工作者和新闻物学、研究者的关注。对地方报纸来说,接近性则更加突出和重要,可以说,它既是地方报纸的优势,也是办好地方报纸的关键所在。一、什么是接近性新闻学上的接近性,既包括地域上的接近,也包括心理上、文化上和风俗习惯上的接近。这种接近性也可以说是需求上的接近性。当地读者最想知道的,即是接近性最强的;不大想知道,接近性就  相似文献   

2.
一张合格的地市报纸,既要有浓厚的地方特色,又要有强烈的开放意识。没有地方特色,就无法体现个性,无法赢得本地的基本读者群,因此也就不可能达到办报的目的;没有开放意识,就会囿于一隅,坐井观天,闭目塞听,因而也同样难以全面发挥报纸的多功能作用。只有二者兼备,才能收到理想的宣传效益。地方特色是地市报个性的体现报纸的地方特色,就是报纸依赖于所辖区域的个性而体现在版面上的独有色彩和风格。特色来源于个性,是个性的体现;个性越突出,特色越鲜明;地方的“个性”反映得越充分,报纸的特色越浓郁。接近性——地方特色的依据为什么要强调报纸的地方特色?这是由新闻的“接近性”决定的。它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时空上的接近——新闻发生的地点  相似文献   

3.
有人可能会问,地方报纸多报道“天下事”,岂不是丢掉了自己的特色?我认为,这种顾虑是不必要的。地市报的特色,不在“以刊登本地新闻为主”,不是唯有“独家新闻”才能体现,也不单纯是本地的“地方特色”。报纸办出自己的特色与办出地方特色不完全是一回事。地市报纸的特色主要体现在所刊新闻具有很高的新闻价值,即对本地区读者的接近性、重要性、显著性,加上时新性、趣味性以及使新闻价值充分体现的编辑手段。之所以说努力向读者介绍“天下事”丝毫也不会影响地方报纸的特色,是因为选择反映“天下事”的新闻,有一个前提,就是必须与本地读者有地理上、心理上的接近性,与读者的切身利益在  相似文献   

4.
怎样深化党报新闻评论,使报纸的旗帜更鲜明,导向更准确? 一、在对党报尤其是地方党报新闻评论的认识上实现突破。 有些同志认为,报纸就应该让新闻唱主角,评论只能是配角,只具有“补空”作用,特别是地市一级党报,因为中央大报的重要社论已经转载的不少了,没有必要再费功夫去摘自己的评论,从而认为地市报新闻评论可有可无。其实这是一种误解。中共中央1954年7月作出的《关于改进报纸的决议》中明确指出:“各地方报纸除了转载人民日报重要社论外,也应该逐步做到对于当地实际生活和地方工作中的各种重要问题经常发表正确的评论。”地方党报转载人民日报重要社论,这是一条重要的新闻宣传纪律。但是并不等于说地方党报在新闻评论上就不能再有所作为了。因为从广义上说,评论也是新闻,它是对新闻的深化和拔高,新闻旨在表现“是什么”,重在反映客观事实;评论则主要从“为什么”“怎么办”入手,重在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指明方向。中国这么大一个国家,各地情况千差万别,问题和矛盾也不尽相同,人民日报的社论具有普遍指导意义,但到了一个省一个地区还需要具体化、当地化,需要与当地实际紧密结合。从这个角度说,地方党报担负着把中央精神与地方实际结合起来进行新闻宣传的任务,在进行宣传的过程中,  相似文献   

5.
读者看报,总要拣那些和自己的生活、工作密切相关的新闻来读,什么原因呢?是因为有个“接近性”在起作用。接近性不仅有地理上的接近,还有心理上的接近。地理上的接近性,也叫距离的接近性。事件发生地点与读者、听众在空间距离越近,新闻价值越大。西方报纸、广播十分重视本市新闻和地方新闻,这是基于对读者的科学分析得到的答案。苏联心理学家多柏雷宁认为:“引起人的注意的原因有三类,一是外界刺激;二是人的内在兴趣;三是人们已有的  相似文献   

6.
李平榕 《新闻记者》2000,(11):41-42
举世瞩目的悉尼奥运会期间,中国的报纸几乎家 家都推出了诸如奥运专刊、奥运特刊、奥运金版等特色产品,以满足读者需要,赢得读者关注。其中一个相当重要的特点就是奥运报道的地域特色。 心理学研究表明,读者阅读有四个共同心理,包括求新心理、求真心理、求近心理和求短心理。其中求近心理是指读者喜欢知道发生在自己周围,同自己有关的事情。这种求近心理影响着读者对新闻的选择,也是读者自身直接或间接的需要。“从新闻理论上说,这就是新闻的接近性;从新闻实践上说,这就是要求我们注意多发局部化和服务化的新闻。”(《新闻心理学…  相似文献   

7.
张玉洪 《青年记者》2010,(10):18-20
一家京城报纸在几年前创刊时,喊出了“负责报道一切”的口号。如今它已经不再这样宣称了,因为地球人都知道,这是不可能的。再倒推数年,京城另一家报纸说:“有新闻的地方就有我们”。同样,它也成为不可能实现的诺言。  相似文献   

8.
一家京城报纸在几年前创刊时,喊出了"负责报道一切"的口号.如今它已经不再这样宣称了,因为地球人都知道,这是不可能的.再倒推数年,京城另一家报纸说:"有新闻的地方就有我们".同样,它也成为不可能实现的诺言.  相似文献   

9.
评论,有人说它是报纸的“旗帜”,有人说它是报纸的“眼睛”,还有人说它是报纸的“灵魂”。“旗帜”也好,“眼睛”也好,“灵魂”也好,总而言之,是说评论在报纸上占有着极为重要的地位,它关系到报纸舆论导向及喉舌作用的发挥。作为党委机关报,新闻评论不仅代表了编辑部的政治见解,在一定程度上也是代表同级党委说话。可以说,党报的重要新闻评论就是作为党委的声音出现在报纸上的。  相似文献   

10.
有些读者说,每天的报纸一到,总是先看市报。我问他们这是何因?他们说,因为市报和我们很接近,讲的大多是我们的身边事,心里话,所以我们对她挺有感情。也有些读者却说:“市报没有多大看头”,认为她老是打官腔,说官话,做官样文章。这两种看法从两个不同的侧面提出了一个相同的问题,即人民群众对市报新闻接近性的高要求。新闻接近性,是构成新闻价值的要素之一,指的是新闻与受众在地域上、思想上和利益上的接近。新闻事实发生的地点与受众越近,大家越关心,新闻价值就越大;新闻报道越是与受众呼吸相通,休戚相关,越是代表人民群众的利益,大家越  相似文献   

11.
在所有的新闻品种中,会议新闻可以说是最容易写的一个品种,说它好写,是因为它好发,写起来不用费心:某年某月某日某地召开某会议,某领导出席讲话,强调指出……其实只要出席会议的领导够“分量”,新闻就可以登上报纸的重要位置和电视的黄金时段。写这样的东西,记者甚至不需要费什么脑子去想一个好的导语。在所有的新闻品种中,会议新闻也可以说是最难写的一个品种,说它难写,是因为它难以出新,千篇一律的“会议体”在报纸上很难吸引读者的目光。对记者而言,写出大块的会议新闻,很难说有什么成就感,不重要的会议被发成“豆腐干”,反倒会有种挫折…  相似文献   

12.
评论,有人说它是报纸的“旗帜”,有人说它是报纸的“眼睛”,还有人说它是报纸的“灵魂”……“旗帜”也好,“眼睛”也好,“灵魂”也好,总而言之,是说评论在报纸上占有着极为重要的地位,它关系到报纸舆论导向及喉舌作用的发挥。作为党委机关报,新闻评论不仅代表了编辑部的政治见解,在一定程度上也代表同级党委说话,可以说,党报的重要新闻评论,就是作为党委的声音出现在报纸上的,读者往往是通过阅读党报的评论而意识到应当做些什么和怎样去做,明确提倡什么和反对什么。近年来,各级党报对新闻评论工作高度重视,刊载出一批思想性、针对性强,道理…  相似文献   

13.
(一)报纸地方特色究竟是什么?近年来有关这方面的论述不少,确有许多真知灼见,但也仍旧给入留下一些疑惑。比如说:地方报纸要办出地方特色,就要以刊载地方新闻为主。实际上,目前没有一家地方报纸不是以刊载地方新闻为主的。那么,它们是否因此就可以说办出了地方特色呢?  相似文献   

14.
李坚 《新闻记者》2001,(9):36-36
在 我们的报纸上 ,原生态新闻总是有限的 ,从原生态新闻衍生而出的新闻相对比较多。俗话说 :“拔出萝卜带出泥”,一条原生态新闻往往可以带出许多衍生性新闻。原生态新闻好比煤与石油。一张报纸如果只是刊发原生态新闻而不注意对衍生性新闻的开发利用 ,就好比直接燃烧煤与石油 ,这是一种潜在的巨大浪费。在信息时代 ,新闻竞争不单看重信息数量与传播的速度 ,更看重的是对重要新闻的处理。重要新闻的处理如要做到“准确、权威、丰富、深入” ,就应十分重视对衍生性新闻的开发利用。这好比一块玉 ,你可以将它刻成国宝级的艺术品 ,也可以刻成…  相似文献   

15.
一张地方报纸,要在强手如林的同业竞争中立足,首先必须有自己鲜明浓郁的个性,这里说的个性就是地方特色。凸显地方特色,是地方报纸依据新闻发展内在规律运作的利器。众所周知,办报要讲究贴近性,要重视和依据受众喜好和关注的心理状况来选择新闻事实并加以传播。贴近性中,首先应加以重视的是地域的贴近性。事件发生地点和新闻传播地点距离的远近,往往是衡量受众关注度高低和新闻价值大小的重要标杆之一,地域也就成了一张报纸采集、编辑和传播新闻的重要尺度。地方报纸要赢得读者、赢得市场,就必须时刻密切关注自身所处地域里所发生…  相似文献   

16.
同读者“近些、近些、再近些”,这是各级各类报纸所共同追求的目标,而地方报纸尤其是地市报更具有得天独厚的接近读者的优势。全国几百家地市报纸虽然各具不同的地方特色,而接近读者则是共同的特性。所谓地方报纸的地方特色就是接近性的具体表现。 地市报的接近性突出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空间接近。地市报的任务是以反映本地情况为主,兼容中央、本省及外埠新闻。所有反映本地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生活等方面的新闻事实,都是发生在读者周围甚至是身边的;(二)时间接近。就是指新闻发生与传播到受众之间的时差很小。地市报记者凭借接近读者的优势便于以最快的速度去发  相似文献   

17.
接近性是相对的企业报是企业自己办的报纸。与读者接近.是企业报的一大优势,是企业报所以能够在强手林立的新闻大军中得以存在和发展的一个重要原因。但是,任何事物都是相对的,从辩证的观点看,企业报与读者之间这种接近也是一样.只是企业报优于其他报纸的一种相对的条件。如果看不到这一点.而是把眼睛固守在这一优势上,甚至盲目地夸大它的作用.其结果就会适得其反。企业报的接近性所以是相对的,首先是因为事物总是在相互比较中而存在。与中央、省市等综合性报纸相比,企业报在地理位置、职业方面的接近性确实比较明显,因此,企业…  相似文献   

18.
国际副刊是地方党报的一个组成部分,因为它刊登的是国际时事,地域上具有距离感,所以,更需要在接近性上下工夫。 所谓接近性,是指新闻媒介宣传报道的内容贴近群众、贴近生活,而其宣传手段、宣传形式又为读者所喜闻乐见。我们知道,要作到这些是很不容易的。特别是国际副刊版,要想做到“接近性”有很多不利因素。一是国际副刊版的定位所决定的。地方报纸原来一般不开设国际副刊版,近些年来,为适应新的形势需要,为扩大影响、扩大订户,开设了国际副刊版,以补充时事版的某些不足。但它只能刊登国际上发生的新闻,在一般情况下,只是守株待兔,如果不能有针对性地选稿、编稿,便很难做到接近性。二是国际副刊版一般只是时事版的补充和延伸,如果不能打破固定模式,大胆改革,在版面编排、设计、栏目设置上别出心裁,办出风格,办出名堂,也很难体现出它的接近性。  相似文献   

19.
地方新闻、时事新闻是构成报纸报道的主体,因其报道面不同,在报纸的版面上分割为不同的板块,由此造成两块新闻互相隔离。这种局面既不符合新闻的特点,又不能满足读者的实际需求。实现地方新闻与时事新闻的互动,是由报纸的功能和新闻的特点所决定的。服务性是互动的缘由。服务是新闻的主要功能。报纸的服务性是可读性、必读性赖以存在的本质要求,它既是互动的原因,也是互动的目的。在增强报纸的服务性方面,地方报纸对地方新闻和时事新闻要同等对待,把时事新闻中读者想了解的与其相关的本地内容挖掘出来,拉近时事新闻与读者的距离,增强报纸对…  相似文献   

20.
何琨 《新闻采编》2001,(6):32-33
不可否认,随着报纸品种和版面的增加,各报纸之间的新闻竞争是越来越激烈、越来越白热化了。在这场竞争中,如何能让新闻有可读性、有必看性,使读者不但想看、而且争抢阅读,在诸多原因中,笔者认为其中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让新闻“动”起来,让读者通过看报纸新闻,就能随时知道有什么事发生,掌握到最新的新闻动态。 一般来讲,动态的新闻,肯定是鲜活的新闻;鲜活是新闻的本质要素之一,也是读者愿意看、想看的想知道的新闻。 至于如何才能让新闻真正“动”起来,让报纸新闻成为读者爱不释手的读物,大连日报今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