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采用问卷调查法,对广州大学城体质与健康弱势群体学生体育锻炼的影响因素进行调查分析。结果表明,影响广州大学城体质与健康弱势群体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内部因素是他们的生理、心理因素,外部因素是各高校开设保健课的教学因素。研究指出,加强广州大学城内校际合作,统一开设针对体质与健康弱势群体学生的选修课程,从而提高其体质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2.
运用仪器测量法、问卷调查法等方法对高校学生体质健康水平及体育锻炼态度进行测量,通过对不同体质健康水平学生体育锻炼态度特征进行研究,分析学生体育锻炼态度各维度与学生体质健康水平的关系,以期找出其中规律,为通过体育心理干预促进学生体育参与,提高体质健康水平提供参考。研究结果表明女生体质健康总体水平高于男生,不同体质健康等级学生在体育锻炼各维度上存在差异;男生体质健康力量相关指标与其体育锻炼态度密切相关,行为习惯及主观标准两个体育锻炼态度维度与各项体质健康指标得分密切相关;女生各项指标间相关频率低于男生。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维吾尔族中学生体育锻炼态度和体质健康指标之间存在的相关性,了解维吾尔族中学生的体质健康状况.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法和数理统计法,对新疆164名维吾尔族中学生的体育锻炼态度和体质健康状况进行调查研究.结果:维吾尔族中学生体育锻炼态度与立定跳远成绩之间存在显著性的正相关关系,而与800/1000m跑成绩之间不存在明显相关关系.女生体育锻炼态度与立定跳远的成绩之间存在明显正相关关系,与800m跑成绩之间存在明显的负相关关系.结论:学校应通过加强校园体育文化的氛围、师资力量的投入、教学内容等途径来培养维吾尔族中学生的体育锻炼态度,从而达到促进维吾尔族中学生体质健康的目的.  相似文献   

4.
文章通过对浙江省近5年高校新生体质健康测试数据以及体质调研数据进行比较与分析,认为要维持与提高学生体质健康水平有待于科学干预学生体育锻炼的认知心理因素.采用体质测量法和心理测量法分析了男女大学生体质与身体自我概念及体育锻炼态度的差异及其相互关系,并基于健康行为过程理论(HAPA)探讨了学生身体自我概念、体育锻炼态度等心理要素的干预策略.研究结果表明:①男大学生体育锻炼态度的各因子得分均高于女大学生,且在行为习惯与行为控制两因子上呈显著的性别差异;②男大学生身体自我概念各因子得分均低于女大学生,身体肥胖、协调、活动、整体身体因子呈显著差异,身体健康、耐力及总分呈非常显著的差异;③男大学生体质各因子与体育锻炼态度呈显著相关,而女生只有坐位体前屈及800m跑与体育锻炼态度呈显著相关;④男大学生1000m跑与身体健康、自尊及总分存在显著相关,女生体重、握力与身体自尊,坐位体前屈与身体活力,800m跑与身体耐力,自尊呈显著相关;⑤男大学生身体自我概念各因子主要与行为习惯、行为控制及主观标准因子之间存在显著相关;女大学生身体自我概念各因子与体育锻炼态度的多数因子均呈显著相关,身体健康、耐力、外表、活力、自尊、整体身体因子及总分对大学生体育锻炼态度均有正向的预测作用;⑥从认知心理因素干预学生的体质健康,可以将体育锻炼变化过程中的各种策略和变化的具体阶段联系起来,有效激发与维持学生的科学体育生活方式.  相似文献   

5.
杨德荣 《精武》2014,(36):64-65
随着全面健身计划的大力推出,大学生身体素质受到了各界人士的高度重视。现代化建设中,大学生作为社会主义未来接班人,他们的体质健康直接关系着我国经济发展,是保障我国综合国力不断提升的基础。大学教育过程中,大学生的健康水平,是衡量高校体育教学质量和教学水平的关键所在,与高校长远发展有着紧密联系。该文根据相关调查和资料分析,得出近年来大学生体质的现状,对大学生体质测试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对大学生体质测试存在的问题进行探讨,提出提高大学生体质测试数据有效性的相关对策,以不断增强大学生对体育锻炼的兴趣,提高身体素质,促进大学生健康快乐成长。  相似文献   

6.
郑双喜 《新体育》2022,(2):67-69
为提升大学生体质健康水平,结合笔者对高校内学生体育锻炼调查现状数据,下文对大学生体质健康的影响因素与促进健康的方法进行研究。首先,阐述了大学生体质健康的影响因素,然后介绍了在思想层面意识到体育锻炼重要性、优化创新高校体育教学模式,提升教学质量、构建良好的运动文化环境和氛围、不断优化和完善高校体育工作制度这几个方法,希望可以提供给相关人员一些参考。  相似文献   

7.
罗智敏 《体育世界》2012,(12):115-116
采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深入访谈法和数理统计法,对新疆5所普通高校教师体质健康状况及参加体育锻炼的现状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果表明:高校教师体质健康状况不容乐观,亚健康现象较为普遍;高校教师健身意识较强.但缺乏规律性体育锻炼,实效性有待提高;高校在通过体育锻炼促进教师体质健康方面的举措未形成体系。通过调查研究,为改善和提高教师的体育锻炼效果及促进教师体质健康提出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8.
高校学生体质健康水平的高低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高校体育工作开展的重视程度。通过掌握高校体育开展的现状,并以学生体质健康为核心,提出高校体育"以人为本"、加大自省力度,保障学生体育锻炼条件以吸引学生进行体育锻炼、实施健康教育等是促进高校体育良好发展的有力措施。  相似文献   

9.
普通高校体质弱势群体学生体育锻炼的现状与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问卷调查法,对普通高校体质弱势群体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动机、次数、时间和强度、选择项目和锻炼场地进行调查,结果表明,体质弱势群体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积极性不够,大部分学生忽视体育锻炼,锻炼的强度较小,时间较短,缺乏一定的科学性.研究指出应顺应"阳光体育运动"的开展,采用多种锻炼形式,提高其体质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江西省部分高校大学生体育锻炼与体质健康状况的抽样调查及分析发现,江西省大学生的体育锻炼和体质健康状况与全国大学生总体状况有一定的差距;但由于江西省大学生对体育锻炼的亲和力较高及对体育锻炼和体质健康关系上的认识较深.使其体育锻炼的参与及其体质健康锻炼方面有较大的发展空间。  相似文献   

11.
体质弱势群体指的是在体质发育方面处于不利地位,致使体育活动受到较大影响或者限制的群体。本文讨论的体质弱势群体包括身体患有不适宜参加(剧烈)体育运动的疾病或者体质健康标准不达标的学生。从客观的角度上看,体质弱势群体的确在体育运动方面存在一定程度的障碍,但作为学校仍然要尽可能地帮助这部分学生完成体育锻炼,达到强身健体的目的,因此,体育教师在教学中应当有各种方面的干预措施。  相似文献   

12.
采用文献资料、访谈、实验及数据统计分析等方法,在高校体育康复保健课中,对体质弱势群体学生引入瑜伽内容,并进行为期16周的瑜伽教学和练习,比较分析实验前后身体形态、生理指标和SCL-90心理水平得分等。结果表明,长期瑜伽练习可更好地提高高校体质弱势群体的身心健康,促进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3.
运用问卷调查法和文献资料法等方法,对河南大学生体质健康现状与体育锻炼习惯进行调查.结果显示:大学生体质受环境、营养、医疗卫生、体育锻炼等众多因素的影响.大学生的体质健康方面存在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体育锻炼对大学生体质健康促进、提高的效果是其它影响因素所不能替代的.河南省大学生的体质健康状况有喜有忧,体育锻炼是提高大学生体质健康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4.
《体育师友》2019,(4):35-36
从家庭、学校和社会层面分析青少年体质健康问题的症结,对青少年体质健康促进的"家、校、社"联动模式的概念与内涵进行研究。认为"家、校、社"联动模式即通过家庭、学校以及社会的协调配合,共同培养青少年的体育锻炼习惯,促进青少年积极参加体育锻炼,从而提高其体质健康水平的一种形式。其中,家校合作是基础,家庭为引导,社会为补充,三者合力对青少年体质健康问题的解决有着重要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5.
普通高校学生体质弱势群体体育教学干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问卷调查、专家咨询、教学实验、数理统计等研究方法,在对普通高校学生体质弱势群体的既往病史、膳食与营养、生活规律等方面进行调查了解的基础上,探讨通过体育教学干预改善普通高校学生体质弱势群体的身体及心理状况,从而使高校体质弱势群体学生的身心健康得到有益改善,进而促进高校体育教学以人为本理念的真正实现,旨在使高校体育教育实现真正意义上的突破.  相似文献   

16.
周玲莲 《精武》2012,(33):90-91
文章以体质健康信念对女大学生体育锻炼行为的影响为中心话题,主要探讨分析了体质健康与体育锻炼行为之间的关系、女大学生体质健康信念的测量、强化女大学生体质健康信念与健康行为的干预等相关问题。通过这样的调查、探讨与研究,能够较好的评估体制健康测评对激励大大学生进行体育锻炼的影响力,能够为在学收体育教育中,运用体质测评促进健康行为的教育、干预提供相应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7.
采用问卷调查法和实验法,对忻州师范学院体质弱势群体(选修保健课学生)进行为期10周的健康跑实验,结果表明:实验前后体质弱势群体学生身体形态方面无明显的变化,学生体脂差异性显著;身体机能方面,心率、收缩压、肺活量有显著性差异,舒张压无明显变化,表现为心率降低、血压下降、肺活量水平上升;身体素质方面,握力、背力、闭眼单足站立无显著性差异,坐位体前屈和反应时有明显差异。建议今后在山西省高校中大力宣传健康跑的经济性与时效性,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帮助其摆脱体质的困境,为我校乃至我省体质弱势群体身体健康的改善和体育保健课内容设置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曹芳  荆莹 《精武》2012,(15):1-2,4
目前,我国大学生的身体状况随着日渐提高的生活水平以及不断发展的预防医学,已经适渐得到改善。俗话说:生命在于运动,但是,大学生的身体素质却呈现下滑倾向。所以,本文试探讨、研究体育饭炼以及健康的体质的积极作用,大学生的体质健康状况以及他们对进行体育锻炼所持态度,进而取得对大学生的体质健康状况和体育锻炼现状的深入了解,同时,分析、比较二者之阍的关东,为如何促进大学生的体质健康以及高较的体育教学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9.
樊海珍 《体育世界》2011,(11):78-80
"体质弱势群体"就是指因生理残障、慢性疾病、重度肥胖和过度瘦弱而在体育学习和锻炼中处于弱势,不能达到现行课程标准要求的大学生群体。本研究集中在湖南省高校这个范围,对高校学生体质弱势群体体育教学进行全面深入的分析和研究,对指导体育教学实践,健全体质弱势群体学生体育学习与锻炼体系,促进大学生体质弱势群体体育教学理论的创新与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0.
为了使高校病残类弱势群体学生的体质得到锻炼得以康复,使得学校体育能更好地为全体学生服务,我们对一部分抽样得到的病残类弱势群体学生进行了为期一个学期的健身气功教学实验研究。结果显示:健身气功对这些病残类弱势群体学生的身体机能、身体素质、心理健康方面的影响具有显著性。这为病残类弱势群体学生选择锻炼项目促进体质康复和对于健身气功在高校保健课教学中的推广应用以及提供了科学的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