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每个儿童都是有血有肉、有思想情感、有个性、生动活泼的个体,他们都有自己的"文化"。教师应了解儿童文化的特点,以平等、欣赏的态度接纳儿童文化,保护儿童文化的独立性及其存在的权利。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要进入童年这个神秘之宫的大门,就必须在某种程度上变成一个儿童。只有在这种情况下,儿童才不会把您当成一个偶然闯入他们那个童话世界大门的人,当成一个对守卫的这个世界里发生的一切都无  相似文献   

2.
每个学生都是有思想情感的生动活泼的个体,因而都有自己的"文化",需要教师用心触摸,才能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苏霍姆林斯基说:"要进入童年这个神秘之宫的门,就必须在某种程度上变成一个孩子。只有在这种情况下,孩子才不会把您当成一个偶然闯入他们那个童话世界大门的人,当成一个守卫这个世界里面发生的一切都无动于衷的看守人。……"这段话启示我们:教师必须了解儿童文化的特点,真正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以平等、欣赏的态度接纳儿童文化,保护儿童文化  相似文献   

3.
儿童与梦想     
虽然我们每个成年人都曾有过自己的童年,有着一些关于那童年的回忆,但是那逝去的童年,犹如已旧属于另一个世界,使我们难以再度进入;那童年的面目与心灵,犹如已被蒙上层层的面纱,使我们难以再直接认清.然而,对幼儿进行教育就必须认识与理解儿童,必须去认识和理解儿童的心灵世界.对此,哲学家、人类学家、心理学家和教育家都已做了长期不懈的努力,为我们提供了必要的了解儿童世界的知识.就连诗人和文学家,也在不断为我们揭示着儿童世界的秘密.有一句诗这样说:“我愿我能在我孩子自己的世界里,占一角清净地.”我们也有相同的期望,进入儿童的心灵世界,去认识和了解他们.  相似文献   

4.
刘发建老师关于《我的伯父鲁迅先生》的课例(见本刊今年第19期),不期而然地引出一个话题:教育,尤其是小学阶段的教育,如何始终保持一份儿童视角?保持一份儿童视角,就是恳请教师始终葆有一颗童心。李吉林老师说:"我,长大的儿童。"有了童心,我们才能理解学生的童趣,欣赏他们身上的纯真,警惕自己不要僵硬地把成人的东西强加给他们。保持一份儿童视角,就是希望教师自觉地具备童年意识。童年自有其价值。没有童年,我们的人生就不完整。没有对童年的向往,我们的生命将缺少一份纯净的幸福。请保护孩子的童年吧!保持一份儿童视角,就是呼吁教育要懂得尊重儿童文化。所谓教育要从儿童出发,就是强调教育不仅要有引领的一面,也要有"蹲下来"亲近学生的一面。尊重儿童文化,就是要让教育内容尽可能贴近学生(当然也要有超越性),让教学方式尽可能吸引学生。远离或排斥儿童文化的教育是没有亲和力的。教育,不要让儿童视角缺席。  相似文献   

5.
刘发建老师关于《我的伯父鲁迅先生》的课例(见本刊今年第19期),不期而然地引出一个话题:教育,尤其是小学阶段的教育,如何始终保持一份儿童视角?保持一份儿童视角,就是恳请教师始终葆有一颗童心。李吉林老师说:"我,长大的儿童。"有了童心,我们才能理解学生的童趣,欣赏他们身上的纯真,警惕自己不要僵硬地把成人的东西强加给他们。保持一份儿童视角,就是希望教师自觉地具备童年意识。童年自有其价值。没有童年,我们的人生就不完整。没有对童年的向往,我们的生命将缺少一份纯净的幸福。请保护孩子的童年吧!保持一份儿童视角,就是呼吁教育要懂得尊重儿童文化。所谓教育要从儿童出发,就是强调教育不仅要有引领的一面,也要有"蹲下来"亲近学生的一面。尊重儿童文化,就是要让教育内容尽可能贴近学生(当然也要有超越性),让教学方式尽可能吸引学生。远离或排斥儿童文化的教育是没有亲和力的。教育,不要让儿童视角缺席。  相似文献   

6.
刘发建老师关于《我的伯父鲁迅先生》的课例(见本刊今年第19期),不期而然地引出一个话题:教育,尤其是小学阶段的教育,如何始终保持一份儿童视角?保持一份儿童视角,就是恳请教师始终葆有一颗童心。李吉林老师说:"我,长大的儿童。"有了童心,我们才能理解学生的童趣,欣赏他们身上的纯真,警惕自己不要僵硬地把成人的东西强加给他们。保持一份儿童视角,就是希望教师自觉地具备童年意识。童年自有其价值。没有童年,我们的人生就不完整。没有对童年的向往,我们的生命将缺少一份纯净的幸福。请保护孩子的童年吧!保持一份儿童视角,就是呼吁教育要懂得尊重儿童文化。所谓教育要从儿童出发,就是强调教育不仅要有引领的一面,也要有"蹲下来"亲近学生的一面。尊重儿童文化,就是要让教育内容尽可能贴近学生(当然也要有超越性),让教学方式尽可能吸引学生。远离或排斥儿童文化的教育是没有亲和力的。教育,不要让儿童视角缺席。  相似文献   

7.
刘发建老师关于《我的伯父鲁迅先生》的课例(见本刊今年第19期),不期而然地引出一个话题:教育,尤其是小学阶段的教育,如何始终保持一份儿童视角?保持一份儿童视角,就是恳请教师始终葆有一颗童心。李吉林老师说:"我,长大的儿童。"有了童心,我们才能理解学生的童趣,欣赏他们身上的纯真,警惕自己不要僵硬地把成人的东西强加给他们。保持一份儿童视角,就是希望教师自觉地具备童年意识。童年自有其价值。没有童年,我们的人生就不完整。没有对童年的向往,我们的生命将缺少一份纯净的幸福。请保护孩子的童年吧!保持一份儿童视角,就是呼吁教育要懂得尊重儿童文化。所谓教育要从儿童出发,就是强调教育不仅要有引领的一面,也要有"蹲下来"亲近学生的一面。尊重儿童文化,就是要让教育内容尽可能贴近学生(当然也要有超越性),让教学方式尽可能吸引学生。远离或排斥儿童文化的教育是没有亲和力的。教育,不要让儿童视角缺席。  相似文献   

8.
刘发建老师关于《我的伯父鲁迅先生》的课例(见本刊今年第19期),不期而然地引出一个话题:教育,尤其是小学阶段的教育,如何始终保持一份儿童视角?保持一份儿童视角,就是恳请教师始终葆有一颗童心。李吉林老师说:"我,长大的儿童。"有了童心,我们才能理解学生的童趣,欣赏他们身上的纯真,警惕自己不要僵硬地把成人的东西强加给他们。保持一份儿童视角,就是希望教师自觉地具备童年意识。童年自有其价值。没有童年,我们的人生就不完整。没有对童年的向往,我们的生命将缺少一份纯净的幸福。请保护孩子的童年吧!保持一份儿童视角,就是呼吁教育要懂得尊重儿童文化。所谓教育要从儿童出发,就是强调教育不仅要有引领的一面,也要有"蹲下来"亲近学生的一面。尊重儿童文化,就是要让教育内容尽可能贴近学生(当然也要有超越性),让教学方式尽可能吸引学生。远离或排斥儿童文化的教育是没有亲和力的。教育,不要让儿童视角缺席。  相似文献   

9.
杨均  万兆芳 《教育艺术》2008,(1):39-39,42
"一个人就是一个家.一个人想,一个人笑,一个人哭.我很小的时候父母就出去打工了,不知道什么是父爱母爱,就连他们的样子都记不清了.我早上煮了一锅稀饭,能吃一整天,从来都是自己洗衣做饭,而且还承担了家里相当部分的农活.我考试从来都不及格,自信心有多差就不用说了.上学期我考了最后一名,这学期我不想考最后一名了."这是一个留守儿童的日记.  相似文献   

10.
根据人格心理分析的理论 ,人的心理构成由三部分组成 :1.童年的经历 ,在那块白净的世界里 ,留下的东西往往很深 ,它置入大脑记忆的深处 ,成为潜意识的一部分 ;2 .父母的人格影响 ,从出生时刻起 ,父母就在孩子的心灵深处留下了自己的烙印 ,有的孩子长大了 ,生气骂人的样子就与其父母一样 ,在与人交往中 ,总有父母的影子 ;3 .自己成长起来的理性与情感 ,这是一个综合的部分 ,是他展示在人们面前的样子。我想班主任的作用就是在学生理性与情感的发展过程中加以人生的指导 ,进行心理帮助 ,倾入无限的爱心 ,让他们心中永存希望。高三的学生承受着…  相似文献   

11.
教育文摘     
孩子只有一个童年在一个有关教育的座谈会上,一些父母在谈论“儿童权利”这一问题时心情十分复杂:从理性上讲,尊重儿童、尊重儿童的各种权利完全是正确的,但又担心一旦把权利还给了孩子,子女不再接受自己的教育怎么办,因为他们毕竟是孩子。家长们的忧心不无道理,这倒不是他们对自己的子女缺乏信心,而完全是因为他们自己对生活的体验。仔细想想也不难发现,许多家长在谈论上述担忧时,其实也就找到了自己与孩子沟通的理由和办法。正像许多父  相似文献   

12.
"你对六岁之前的事记得多少?我全记得!"电影《别碰我的童年》中的留守儿童文力,成年后如此回忆自己的童年.影片以这样的独白开始,讲述了小主人公文力难忘的童年故事. 六岁前,文力是在农村的大山里长大的.蓝蓝的天空,青青的山坡,嬉笑的伙伴,亲爱的爷爷奶奶和小叔小姑.在悠悠的秋千上,文力的童年荡成一个美丽的童话.这个童话里,唯独没有爸爸妈妈.哦,也不是没有.只不过,他们永远在照片上.文力刚出生,母亲就去美国找他父亲.父母在事业和孩子之间,选择丢下文力.  相似文献   

13.
正"人们习惯于把儿童与明天联系在一起,似乎是为了明天才重视儿童,这是不全面的。人生的每个阶段都有独特的价值,童年的意义绝对不是为了长大成人。儿童的名字是今天,捍卫童年是父母和教师的神圣天职。"刚读到《捍卫童年》的这段篇首语,心猛地一震,促使我重新审视自己的教育理  相似文献   

14.
什么是爱?     
爱源自家庭今天的世界,每一个人都极度忙碌,渴求更大的发展和追求更多的财富等等,以致做子女的腾不出时间去关怀父母,做父母的也没有时间彼此关心。这招致家庭生活的瓦解,直接扰乱着这个和谐的世界。能够彼此真正相爱的人,是世界上最幸福的人,而我在最贫困的人的身上看到这份爱。他们爱自己的子女,爱自己的家庭,他们虽然贫乏,甚至一无所有,但他们生活快乐。我曾经结识了一个印度家庭,这个家庭有8个孩子。从和这个家庭的接触中,我有一些非常感人的收获。一天,一位先生来到我们的住处。他说:“特蕾莎嬷嬷,一个有8个孩子的家庭已经断炊好几天了…  相似文献   

15.
随着农村孩子的父母纷纷涌往城市,"留守儿童"这个词已变得不再陌生。而当生活在城市的孩子一个个在埋怨父母的唠叨和管教太多时,那些父母外出打工的留守儿童,却一个个翘盼父母的归来,哪怕像城市的父母伺候自己的孩子一样伺候自己的父母。可是,就连这样的机会也少之又少。留守儿童的童年是苦涩的,是缺少父母之爱孤寂着的。作为成人的编辑们,只希望外出打工的家长们,在给孩子争取物质的同时,也能尽力给孩子一些天伦之爱。孩子们在逐渐长大,在逐渐认识这个世界,当他们意识到自己的家庭缺憾时,他们的性格将难以健康发展。能和父母在一起吃苦和承担压力的孩子,未来极有可能也能成为优秀的人才!  相似文献   

16.
美国教育家杜威说:"儿童本能的生长就是教育的天国。"我们知道每一个孩子都是这个世界的"唯一",他们从父母那承袭了特有的基因,他们各有特色,正如这个五彩的世界没有完全相同的两粒沙子一样。  相似文献   

17.
吴勇 《江苏教育研究》2011,(21):52-53,1
我要做的,或者说,我要改变的就是让每一个儿童不再为自己的自然天性、游戏天性背负着沉重的"罪恶感"。作为语文教师,习作课就是最好的改善视角和行为方式。这是多年来我竭力倡导"童化作文"教学最直接、最深层的根源。我要让身边的每一个儿童都能自由游戏和梦想,能通过言语尽情分享自己的游戏和梦想,使所有的"童年孤岛"连成一片开阔而润泽的"童年大陆",这是对自己已经消逝的童年时代的一种深刻缅怀!于是,我将如今的小学教师职业生涯作为我童年生活的"再出发",我将如今的"童化作文"教学当成我童年梦想的"再延续"。  相似文献   

18.
一位娶了中国太太的美国先生对我说:"以前,我总觉得中国人比我们聪明,现在我才知道,原来中国父母永远在逼孩子读书,他们的职责是教育出学业最优秀的子女来,甚至连孩子的暑假也不放过。美国父母呢?他们的职责是让孩子真正享受自己的童年,去运动,去交朋友,去野游,去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当然,这样的教育,也免不了使孩子变得放任自流了。"  相似文献   

19.
翟俊辉 《科技文萃》2005,(11):67-69
这是一个特殊的儿童群体,人们难以走进他们的心灵世界. 从外表看,他们与正常的孩子没有什么不同,但是他们却表现出一些与众不同的行为特征.例如,一部分人喜欢用奇怪的面部表情和肢体动作来代替语言与人交流:一部分人不喜欢父母的爱抚和社会交流;还有一部分人则具有严重的感觉超敏症状,甚至对荧光灯和电话铃声过敏.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城乡经济发展不平衡,很多农村学生家长都外出打工,因此出现了大量"留守学生",他们的心理、行为都出现了很大的问题.我从个案谈谈对"留守学生"的教育对策. 一、个案档案: 姓名:马××性别:女年龄:15岁 基本情况:父母离异,父亲外出打工,无暇顾及孩子的学习、生活,由爷爷奶奶监护,生活基本自理. 二、问题分析 我通过多次家访、与本人交谈、长时间细心观察等多种方式,不断深入了解她的周围,最后我得出这些问题主要来源于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 1.亲情的缺失 父母离异,母亲不问不闻,父亲经常外出打工,尤其是近两年,爷爷奶奶在山上放养也很少回家,晚上基本上是一个人,这让她觉得自己是这个世界上多余的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