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高职院校大学生运动量等级与心理健康状况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对高职院校大学生体育锻炼运动量及心理健康状况进行调查,旨在了解和关注高职院校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现状,探讨体育运动量等级的大小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影响。研究表明高职院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优于全国大学生同龄段水平;性别差异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影响不大;不同运动量等级的锻炼对高职院校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有很大程度的影响,其中参加中等运动量等级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最优。  相似文献   

2.
论在体育教学中对大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意义及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高校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已十分严重,这在体育教学中有明显表现。作为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要渠道,高校体育教学应采取相应措施,以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发展。通过对当今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现状及成因的分析了,阐述了在体育教学中对大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意义和方法。  相似文献   

3.
针对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日益突出的现状,研究通过对宁波市大学生心理健康的现状调查分析和体育锻炼干预的实验研究,探讨体育锻炼干预大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心理效应,并提出建设性建议,为高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体育师友》2019,(4):29-30
采用文献资料法对高校体育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高校体育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有利于促进智力发展、有利于培养大学生坚强的意志品质、有利于促进大学生形成健全的人格和有利于改善学生人际关系,高校通过开展大学体育与心理健康课程、结合体育教学内容,加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结合课外体育活动,加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和营造良好的校园体育文化环境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  相似文献   

5.
郭强 《浙江体育科学》2007,29(6):106-111
主要采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在查阅、分析大量关于自我研究、体育锻炼与心理健康关系及大学生心理健康研究结果的基础上,对体育锻炼通过调节自我,增进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机制进行了理论探讨和分析,并试图通过这一机制解释大学生体育锻炼的心理健康效应。  相似文献   

6.
体育运动与大学生心理健康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综合运用文献资料法、数理统计法、问卷调查法、逻辑分析法和访谈法对600名大学生进行调查、访谈;探讨了体育运动与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关系,结果发现:体育运动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是积极的,但是在特定环境条件下体育运动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有不良影响;找出了体育运动对大学生心理健康产生不良影响的原因,最后提出了通过体育运动来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的若干对策.  相似文献   

7.
综合运用文献资料法、数理统计法、问卷调查法、逻辑分析法和访谈法对600名大学生进行调查、访谈;探讨了体育运动与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关系,结果发现:体育运动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是积极的,但是在特定环境条件下体育运动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有不良影响;找出了体育运动对大学生心理健康产生不良影响的原因,最后提出了通过体育运动来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的若干对策。  相似文献   

8.
通过文献资料等研究方法对大学生心理健康进行调研,发现体育锻炼直接影响到当代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有着十分重要的积极意义。提出相关的具体措施与实施路径,旨在为提高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本文通过文献资料及问卷调查等方法,对浙江普通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现状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浙江省普通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与全国常模组相比存在显著差异。说明现代大学生在各方面的压力已影响到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男生相对好于女生,并就如何采取相应的对策,为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做咨询和调适提出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10.
赵长英 《体育世界》2008,(11):42-43
通过分析影响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的因素,提出如何通过体育手段促进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在体育教学工作中不仅要注重提高大学生的身体素质更要注重提高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素质,培养适应社会需要的身心健康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  相似文献   

11.
文章运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等研究方法,分别从情绪、认知、人格品质和社会适应性四个方面分析研究了健身气功在增进大学生心理健康方面的作用机理,希望能够为大学生通过练习健身气功提高自己的心理健康水平提供理论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2.
黑龙江省大学生体育锻炼与心理健康的相关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体育活动与心理健康有着密切的关系,两者之间关系的研究是当代体育学与心理学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通过问卷调查、量表评定、比较分析等研究方法,对大学生体育锻炼现状及心理健康状况进行调查与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存在着比较严重的问题;体育锻炼对心理健康有积极的影响和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3.
在高校体育教学中为了照顾部分体弱多病或残疾的学生,专门开设了体育保健课。在教学中,根据这部分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择一些简单易行的体育游戏穿插于保健课教学内容中,有效地预防和克服了保健学生在学习中产生的心理障碍,使学生能够愉快的接受体育教育,达到增强体质、增进健康的教学目的。  相似文献   

14.
福建省高校学生健康现状与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了解福建省高校学生健康现状及其表现,通过问卷调查和个别访谈的方法,对福建省部分高校学生的生理健康、心理健康及网络依赖等问题进行调查和研究,分析和总结了高校学生中普遍存在的健康问题,提出了加强和改善高校体育教学、重视心理健康教育等对策。  相似文献   

15.
本课题探讨了以健美操运动为手段对于改善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影响。运用实验、数量统计等研究方法,对参加健美操选项课的大学生进行实验前后的测试数据对比分析,结果表明:此运动处方适合于改善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对抑郁、强迫、躯体化、人际关系、焦虑、偏执等六个因子的效果显著,但是对于敌对、恐怖、精神病性等三个因子的效果一般。  相似文献   

16.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必要性和对策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以上海普通高校大学生为研究对象,采用问卷调查、文献资料、专家访谈等研究方法,研究表明,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确有令人担忧的一面,加强对他们的心理健康教育是重要和必要的,提出了体育运动促进心理素质的提高,明确有针对性的教育内容.  相似文献   

17.
本研究应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和应付方式问卷对参加定向运动选项课的大学生和未参加这一项运动的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进行了测试和分析。结果表明,定向运动教学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其中在人际关系敏感、抑郁、解决问题等项因子上的积极效应更加显著,建议在学校体育中推广普及。  相似文献   

18.
体育专业与非体育专业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比较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文章采用症状检核表(SCL-90),对1193名不同专业大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水平的调查和分析比较,其中有体育专业(N1=323)、机械专业(N2=555)、医学专业(N3=202)和艺术专业(N4=113)。经.05水平T检验表明,非体育专业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低于国内常模,而体育专业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与国内常模比较接近,在个别因子上优于国内常模。体育专业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在总体上优于非体育专业大学生。据此,提出大学生应更多地参加体育活动,以改善心理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19.
文章通过文献资料法和专家访谈法研究健美操运动的特点和健美操运动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作用。健美操动作具有多样变化性和协调性以及鲜明的节奏感和韵律感,对塑造练习者的形体美、姿势关、动作美和精神美具有重要作用;对练习者的人格完善有促进作用;对练习者认知过程和意志品质培养有积极作用;对练习者的情绪具有调节作用;对改善练习者人际关系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20.
试论体育对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的作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张传峰 《体育科研》2000,21(2):11-13
本文通过对目前高校大学普遍存在的心理障碍的类型、形成的原因进行分析,提出了利用体育教育促进和改善大学生身心健康的见解,具有一定的科学性和可操作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