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柳宗元的赠序文创作数量可观、题材多样、思想丰富。但当今赠序文研究大都集中于韩愈作品,深入探究,柳宗元赠序亦有关注之处。其赠序文无论是创作于前期的还是写于后期的,都在自觉或不自觉地践行着"文以明道"的理论。其赠序文中的"明道"体现在致赠对象的儒者君子形象塑造,同时体现在赠序文中用"明道"思想指导"及物"的主题内容丰富,这使赠序文具有广泛的社会思想内容,呈现出鲜明的批判性和现实性。  相似文献   

2.
序体文是我国古典散文的重要文体之一,在众多的序体文当中,赠序文具有独立的文体价值和文学价值。目前学术界对赠序文的研究还没有给予充分的重视,研究尚处于相对薄弱的状态。本文运用文本研究的基本方法,以文体观念为基本出发点,从古文家评论角度和赠序文自身发展演变角度对赠序文文体流变作以探源。  相似文献   

3.
序与赠序都是以序命篇,但二者却同名实异,序文是写在诗歌或文章前后的文字,述说写作的缘由经过或者宗旨、体制;赠序是古代亲朋离别前的赠文。二者在文体上别是一类。但赠序的产生却与序文有一定的关系,赠序脱胎于序文,由序文演变而来。本文从序文与赠序的产生、发展历史、作用、写作方法予以比较,深入分析二者之异同。  相似文献   

4.
赠序文是韩愈散文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艺术历来受到评论家称道。林纾在《韩文研究法》一文中称“赠序是昌黎绝技”,“昌黎集中铭志最多,而赠序次之,无篇不道及身世之感,然匪有同者”。姚鼐在《古文辞类纂》的“序”中说:“唐初赠人始以序名,作者亦众。至于昌黎,乃得古人之意,其文冠绝前后作者。”可见,韩愈的赠序文乃同类作品可供取法的典范,其不拘一格,借题发挥,艺术技  相似文献   

5.
《滕王阁序》全篇以骈文写成,藻饰华丽,典故众多,是“序文”中千古传诵的名篇。“序文指写在一部书或一篇诗文前边的文字。……唐宋以后出现了专为赠人而写的文字,虽也以‘序’名篇,但性质与书、文序不相同。”(《中华文化辞典》,广东人民出版社)可见,序文包括两大类:书序类  相似文献   

6.
晚明散文家王思任借鉴八股文技法写作序文 ,创立了序文的变格 ;他的谐谑个性和悍烈气骨 ,更使其序文风格别开生面。同时 ,其序文结构有复制之嫌 ,内容亦趋轻灵  相似文献   

7.
韩愈、柳宗元赠序文审美意蕴特征表现在三个方面:功利性、审美性、功利性与审美性的有机融合。其深刻处在于集天人合一的哲思、实践理性精神的重视和人道主义情怀的高扬三个方面于一体。  相似文献   

8.
从赠序的文体角度出发,以唐代赠序为论述主体,以其辐射出的文学现象作为研究范围,界定了赠序文体的基本范围;梳理了唐代赠序的基本情况;分析了初盛唐时期赠序程式化的原因;索解了赠序从赠诗附序到众诗总序,直至脱离诗歌而最后拥有独立生命的文体诞生与实践的过程。  相似文献   

9.
权德舆流传下来的作品中,现存赠序共计64篇,其中涉及宗族、姻亲、父执之作达21篇,占现存赠序的32%以上,从赠送对象来看颇为引人注目。这些赠序文包含对祖德的追述与阐扬、对亲族故旧的怀念与感激、对归隐长辈的赞美与抚慰、对初仕昆弟的勉励与关怀等丰富内容。研究权德舆赠序中的亲情表达,对于全面了解和还原这位中唐名相有积极的社会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10.
叶适的《水心文集》卷之十二收录序文34篇。其中包括29篇书序文。这些书序文反映了叶适的文学主张,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注重文章的教化作用;文学须郁然有彩和抒发情性;肯定文辞之工,不满侈靡文风;各朝均有短长,切忌文人相轻。  相似文献   

11.
叙传性序文作为序体文学重要之一类向为研究者所瞩目,但关于汉代叙传性序文何以产生、盛行,其与传体文学尤其是后世之自传之异同,却鲜有研究涉及。笔者以为,汉代的叙传性序文盛行,就其本身的生发而言,主要体现在叙事学意义上的独具特色:而外部因素则与碑铭的兴盛、民间清议尤其是郡书的盛行有重要的渊源关系。  相似文献   

12.
黄宗羲是明末清初的伟大的经学家和史学家,其寿序文数量虽少,但其中不乏佼佼之作.他的寿序文另辟蹊径,以述交情、谈学术、论气节为主要内容,且具有善于运用典故、注重细节等非凡的艺术表现力,对后世的寿序文创作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3.
考索袁枚的词学活动及灌注其中的词学观念,可以为从一个侧面揭示乾隆词坛的词学面貌提供帮助.袁枚的词学活动及与之相关联的词学观主要见载于其<随园诗话>,其中词学活动大致包括以词交游酬赠、搜罗词作并录入载籍、创作与词有关的序文等三个方面,词学观则基本上笼罩于其"性灵说"诗论之下,均能体现出比较明显的个体特征与时代特点,具有一定的认识价值.  相似文献   

14.
陈磊 《华章》2010,(27)
俞希鲁是元代著名学者,<至顺镇江志>的作者.<全元文>共收录其文章六十篇,笔者从<四库全书>中辑录了三篇序文,以补<全元文>之缺,同时对序文进行了句读标注.  相似文献   

15.
韩愈、柳宗元的赠序散文是他们二人作品集的重要组成部分。韩柳在继承赠序文体传统的同时,将议论大量引入其中,并用"古文"取代"骈文"。在赠序所必需的三个文体要素——人、事、情中,韩柳之作分别着重突出了其中的"事"与"人";韩作的文体风格倾向于"雄奇",柳作则呈现为"峻洁"。  相似文献   

16.
《楚辞章句》的“序文”,向以为王逸作。近有异议者,然对其提出的“序文之间”、“注”“序”之间的“自相矛盾”,“注”对“序”的“深到语”无“相应之诠发”,“序”中所写有异代所不能想象者,《离骚》《天问》各自之前后序不协等问题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异议未能动摇传统之说。另外,对“序文”刘向作说的几大理由进行考辨,得出:这些理由,均不能成立。全文的结论认为:这些“序文”全是王逸作的。  相似文献   

17.
王鸣盛《十七史商榷》对“求实观”的孜孜以求深刻体现在其序文、考证和史评三方面。序文声明了其“求实”宗旨;考证目的在于究“史文”之实;史评则应以史书能否“著其实”为裁量标尺。  相似文献   

18.
《楚辞章句》的“序文”,向以为王逸作。近有异议者,然对其提出的“序文之间”、“注”“序”之间的“自相矛盾”,“注”对“序”的“深到语”无“相应之诠发”,“序、中所写有异代所不能想象者,《离骚》《天问》各自之前后序不协等问题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异议未能动摇传统之说。另外,对“序文”刘向作说的几大理由进行考辨,得出:这些理由,均不能成立。全文的结论认为:这些“序文”全是王逸作的。  相似文献   

19.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所辑柳永<望海潮>一词,是属于"投赠"之词,还是"干谒"之词呢?这是正确理解和教学此课文的前提.从干谒之风胜行的朝代,到词的内容,再到词作者与投赠对象的关系考察,可以明辨<望海潮>是"投赠"而非"干谒"之作.  相似文献   

20.
杨瑞 《文教资料》2010,(21):8-10
《桃林罗氏族谱》中载有杨万里所作序文。本文披露了该序文,并从杨万里与罗氏渊源、序文内容、文风、反证、署款等方面辨析,分析该序文的真实性,并指出此序文的价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