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培养高素质创新创业人才是高校的责任和担当.结合地方商科院校的实际,商科创新创业人才培养应该围绕育人理念、育人平台、育人机制等进行总体谋划.在此基础上,提出秉承商科教育特色确立人才培养定位,着力"创业三维"完善能力培养体系,紧贴区域实际提升产教融合协同育人水平等创新创业教育发展的基本路径.  相似文献   

2.
针对国防特色专业,研究专业教育改革方法,提出创新创业教育模式。实施与企业产学合作、协同育人的创新创业教学模式,制订具有创新创业特色的人才培养计划,优化专业课程体系。强化学生军工产品研发能力,增强学生自主创新创业意识,培养学生大国工匠精神和爱国精神。  相似文献   

3.
以"双高"计划为行动纲领,探索出适合我省教育环境和背景的先进制造专业群创新创业人才能力提升产教融合多主体协同孵化育人新机制,促进人才培养供给侧和产业需求侧结构要素全方位融合,探究高技能复合型工匠型创新创业应用人才培养新模式。  相似文献   

4.
创业型人才培养模式是高职院校办出特色,培养学生创新和创业素质,提高创业与就业能力的一条新路。"三位一体"创业型人才培养模式以创业教学为基础,以创业模拟活动为载体,以创业实践活动为平台。可以通过建立创业教育平台、改革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建设创业教育师资队伍、营造创业文化、建立保障体系等措施实践畜牧兽医专业"三位一体"创业型人才培养模式。  相似文献   

5.
"就业体检"理念下的人才培养更加注重社会认可和实践育人。为不断提升创新创业教育工作的教育理念,通过在实践教学体系中搭建创新创业实践教学平台,构建集专业社团、学科竞赛和自主创业为一体的培养方式,着力多方面、全方位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  相似文献   

6.
为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教学改革,充分发掘、展示专业教育教学过程中的创新创业案例,推进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文章围绕土木、水利类专业基础课结构力学课程,深度挖掘了课程育人案例。将寓言故事"三个和尚挑水喝"与力法章节相融合,从形象对比到内涵启发,达到课程育人的目的。通过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相融合(专创融合)促进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推进课程教学改革。  相似文献   

7.
大学科技园承载着高校实践育人的使命和责任,在高校创业教育和创新实践中的角色、地位和作用越来越重要。大学科技园结合自身发展特色,营造良好的创新创业文化氛围、积极搭建创新创业服务平台、不断提升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水平,有利于更好地服务于高校"双创"工作的开展,提高大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  相似文献   

8.
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是落实国家教育规划纲要"以就业为导向,推进教育教学改革"精神的重要途径和定位在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本科院校发展的必然选择。河北金融学院保险学专业探索校企"协同育人"人才培养新模式,以行业需求为导向,构建"能力递进,课程对接"的课程体系,以保险岗位设置为目标,建立"专业实习+顶岗实习+毕业实习"分阶段递进式的实习实训体系等,培养学生的创业精神和实践能力。  相似文献   

9.
为解决医学院校工科教育中普遍存在的科教融合与校企融合不充分、产学研结合不足,以及创新创业教育体系不完善、育人模式单一、能力培养有待提高等问题,研究探讨了通过"校企医孵"四方共同打造生物医学工程"三位一体"的创新创业教育体系和创新人才培养机制,试行"三协同""三尽早"和"四结合"的协同育人模式,摸索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的有效途径。近5年的实践表明,该育人模式可有效提升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创新实践能力、初步创业能力和工程应用能力,有助于培养高素质的创新型新工科人才。  相似文献   

10.
高校"双创"实验室是深化教育教学改革、转变人才培养模式与强化创新创业能力训练的重要途径与载体。界定了"双创"实验室的本土化定义与功能化结构,分析了"双创"实验室在协同创新创业、产教融合、资源支持方面的育人机制与原理,并且以常州大学的实践探索为基础,从构建以创新人才培养为导向、以专业深度融合为基础、以内生动力建设为依托等方面,提出了"双创"实验室的建设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