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论文简单介绍TD-LTE波束赋形技术原理,并依据正在进行的中国移动TD-LTE规模试验网工程的相关测试数据,结合理论分析,对波束赋形技术的测试相关结果进行论述,列举了波束赋形技术在规模测试中的表现,对规模测试数据进行了对比总结,也简述了规模测试中遇到的相关问题.  相似文献   

2.
提出了一种基于FPGA的DBF发射天线数字波束形成网络的实现结构,利用分布式算法实现波束形成网络的乘累加结构,减少了硬件资源的费用以及代码开发的复杂度.根据波束赋形系数的对称性复用乘法器资源,进一步节省了FPGA逻辑资源的使用.16波束、61通道DBF发射天线的研制与实验结果表明,该结构适用于大规模高速阵列天线的开发.  相似文献   

3.
"移动通信"和"通信原理"两门课程中涉及的无线通信信道具有理论性强、概念抽象的特点,将基于Matlab的无线信道仿真引入"通信原理实验"课程教学中。采用Matlab对多径时变衰落信道和Jakes信道进行建模,通过课堂演示教学与仿真实验教学相结合,该教学内容克服了硬件实验对于无线信道建模实现的困难,便于学生直观理解多径时变衰落信道的基本概念。实践证明:将无线信道仿真引入"通信原理实验"课程教学中,在提高教学效果的同时,也为学生进一步的学习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4.
结合我校研究生所开设的现代通信系统课程,设计了隧道内无线通信系统实验的一个拓展内容——隧道内小时延多径信号分集接收方法探索及其仿真实验。由于纳秒级多径信号密集,致使隧道内无线通信质量急剧下降,通信距离严重受限。为了达到隧道内可靠通信距离增加的目的,本实验针对隧道内复杂环境,如背景噪声大、纳秒级多径密集的特点,提出了CFOC-MN纳秒级时延估计算法,并用其改进传统瑞克分集接收机,使其能够变密集的、且时延扩展为纳秒级的隧道内多径为有利信号。实验结果表明:提出的CFOC-MN纳秒级时延估计算法改进瑞克分集接收机,有效提高了接收信号的信噪比,能够达到延长可靠通信距离的效果。  相似文献   

5.
Massive MIMO技术运用波束赋形的方法对5G网络进行处理,是目前5G信道安全编码方案中编码复杂、传输性能较差及数据冗余度高的主要解决办法.在此基础上,合理利用天线子集选择和混合阵的方向调制技术,不但有效实现大量信号的快速稳定传输,而且可以保证5G通信网络物理层的安全.  相似文献   

6.
借鉴市场上无线通信类电子产品中的通信模式,设计了一个小型无线通信系统实验项目。该项目软硬件相结合,综合了通信原理、单片机、高频电子线路等课程的内容,提高了学生对通信系统的理解和掌握,同时锻炼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和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介绍了实验原理和各模块的实现,给出了实验结果。  相似文献   

7.
为提升学生在通信系统方面的实践动手能力,设计开发了基于mini-LED的光无线通信实验平台,开展数字光信号调制、传输和解调的实践教学。该平台以mini-LED作为通信光源,包括自由空间和水下两种传输信道环境,在收发端以离线数字信号处理方式进行信道均衡和信号恢复。基于该实验平台,通过参与实验搭建、信道调试与数据分析,可帮助学生理解通信概念与理论,加强学生解决通信系统实际问题的能力,提升学生对光无线通信的系统设计与仿真实践能力。  相似文献   

8.
无线通信中信道环境复杂,存在多径效应,使传输信号受到符号间干扰,引起失真,严重影响通信系统的性能。为了模拟多径信道,分析了射频电路里的传输线。传输线与无线信道的特征阻抗都恒定不变,信号路径数量可变,传播的信号相位都呈现周期性变化,传播延迟与距离呈线性关系。在每条传输线中增加可变电阻模拟信号在自由空间的衰减,采用微波电路实现无线通信实验中的多径模块,模拟无线信道的多径效应。多径模块可与发射机和接收机构成一个完整的无线通信系统实验平台。  相似文献   

9.
根据通信电路实验课程改革需要,研制了通信电路综合实验平台.该实验平台包含了通信电路课程中诸多功能电路,如晶振、选频、混频、调频、鉴频、滤波、功放、锁相频率合成等,通过平台实验使学生能够对一个典型的无线通信系统的组成、性能指标和工作过程有充分的了解与认识,并建立通信系统概念,培养系统级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相似文献   

10.
根据通信电子电路教学内容特点,为了加强学生对通信系统的调试能力,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实验及创新能力,以无线射频收发系统作为实验平台,引入专用通信仪器,将原来的1人或2人1组的单元电路实验变为多人1组的团队系统实验。从实验内容设计、实验实施过程、实验效果、实验问题思考等方面,探讨了在通信电子电路综合实验中实施团队合作实验的教学方法。实践表明,团队合作实验教学模式对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具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