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基于中学化学教师对2016年北京高考理综第12题所述情境真实性的争议,设计了验证实验.依据实验现象,结合教学实践分析,探讨了该题四个选项的适切性和解答困难的原因.由此指出对高中电化学教学的启示:注重引导学生正确理解掌握电化学基本原理;提高学生对实验情境中的现象作出正确解释及推测的能力.  相似文献   

2.
对铁的吸氧腐蚀演示实验进行了改进和补充。采用手持技术,设计了3组对比实验,利用氧气传感器和压强传感器测定实验过程中氧气浓度和压强的微弱变化以及吸氧腐蚀中溶液pH的变化。结果表明:铁的电化学腐蚀是一个缓慢的氧化过程。酸性较强条件下以析氢腐蚀为主;在中性条件下发生吸氧腐蚀;在弱酸性条件下,析氢腐蚀和吸氧腐蚀是同时发生的。  相似文献   

3.
其基本原理是:选择的某种物质容易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但不与空气中的氮气及其他气体反应;利用氧气与该物质反应后生成固体物质,使密闭容器中气体减小,气体压强减小,根据进入的水的体积确定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空气中氧气含量测定实验是中学化学实验教学的重点之一,如果教师能充分利用本实验,能有效地激发学生强烈的学习兴嘏和探究欲,  相似文献   

4.
本文介绍了各类光纤气体传感器的基本原理及发展概况,并综述了基于荧光猝灭原理的光纤氧气传感器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5.
用氧气传感器进行实验,直观地观察到单位时间产生氧气量.通过控制外界条件的变化,结合氧气含量的变化值,探究光合作用的影响因素.不仅节约了课堂的有限时间,对于树立学生的实证意识,体验科学探究的乐趣,构建光合作用的概念都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6.
含碳物质在不完全燃烧时,会产生CO。CO进入人体后,会抢先占据血红蛋白与氧气的结合位点与血红蛋白结合,从而引起机体组织缺氧,严重时导致人窒息死亡。但是,CO气体无色、无气味,不易被觉察。因此.开发出灵敏的C0检测仪器具有重要的意义。可用传感器来检测CO,目前较多采用半导体式传感器和电化学式传感器。  相似文献   

7.
电化学是高中化学知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人教版选修4中的第四章第四节"金属的电化学腐蚀与防护"中的实验4-3"铁的吸氧腐蚀实验"对于学生理解和掌握吸氧腐蚀等相关抽象知识有着重要作用。然而该实验在较短时间内很难达到教材预期的"几分钟后,观察导管中水柱的变化"。另外,该实验通过观察导管中液面上升来说明氧气参与了反应,也是不可靠的,液面上升也可能是空气中其他气体参与了反应。  相似文献   

8.
依据燃烧反应相关知识,对比分析了燃碳法测定空气中氧气体积分数的可行性;并借助数字传感器技术,探究了燃碳法实验的可行性;实验结果表明,燃碳法没有燃磷法消耗氧气彻底,并且生成无法吸收的一氧化碳气体。本研究为科学测定空气中氧气体积分数的实验提供了理论基础和实践指导,有助于培养学生尊重事实的科学态度。  相似文献   

9.
根据线性扫描伏安法与循环伏安法的基本原理,采用电化学中典型的K3[Fe(CN)6]电化学可逆系统设计了线性扫描伏安法与循环伏安法实验。作为应用化学专业高年级学生和研究生学习电化学课程的实验,收到了非常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0.
本文利用温度传感器和氧气传感器数字化实验仪器,采用控制变量法,定性、定量对过氧化钠和二氧化碳反应是否需要水的参与这一问题进行了探究,解答了学生的困惑,培养了学生科学探究精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