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正>在中学体育教学中如何运用有效的田径教学方法,提高田径教学的质量是每一个体育教师必须思考的问题。一、传统田径教学的弊病传统田径教学中存在着很多的问题,不管从教材还是从教学效果上都有很多要改进的地方。首先,传统田径项目具有单一性、竞技性,学生在使用教材中缺乏自主学习的动力。提高学生对田径课学习的兴趣,必须首先从教材入手。为此,编写中学体育教材的时候要注重趣味性田径,大胆改造教材内容,使之更适用于青少年。使田径类教材更具趣味性,更加符合中学生的心理特点,让田径教学变得更  相似文献   

2.
田径教材是体育工作者进行田径教学与训练的参考书,它关系到我国田径运动的发展。高校本科田径教材应积极适应中小学体育课程改革的需要。针对现行教材的优缺点,对高校体育教育专业田径教材的改革提出创新性构建。  相似文献   

3.
以我国6部体育专业田径专修教材和1部普修教材为研究对象,运用文献资料法、比较分析法、案例分析法对专修教材的建设演变、基本概况、章节构成比例和知识体系结构变化进行比较分析,在此基础上得出相应结论,同时对田径专修教材今后的发展提出合理建议,为田径专修教材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田径教材是中小学体育教材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也是指导中小学体育教师教学实践的有力工具。田径教材的发展以及改革创新对体育教师的教学实践、更好地全面促进中小学生身心健康的发展,乃至更有效地推动和实现全民健身的目标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笔者就我国中小学田径教材发展的状况,采用文献资料法和逻辑分析法等研究方法进行分析,试图找出其核心理念及脉络,并在此基础上发现田径教材的不足,进而尝试提供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田径类教材的重新审视,田径类教材难以在中学课堂实施,较难设计的原因是竞技性太强、教学重复过多、教师创新不足、学生要求更新,从确立教学目标、选用教学手段和方法、改造教材、改变教学评价等方面入手,提出中学体育课中田径类教材教学设计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6.
对中学体育课田径教学改革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田径运动在传统的中学体育教学大纲中教材所占的比例最大,在学校体育教学中被认为是其它体育项目的基础,田径教材以它特有的发展各种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的优势,确定了其在学校体育中的地位。在全国上下大力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体育素质教育已成为今后学校体育教育的中心,强调学生的全面发展是素质教育的特点。由于田径教材本身所具有的优点,在体育素质教育中,有利于全面发展学生的身体素质,培养中学生的顽强意志,坚忍不拔的精神和战胜困难的勇气和决心,符合当前体育素质教育的需要,但田径教材与其它球类教材相比也有其弱点,主要表现在教材单调、枯燥乏味,尤其传统的田径技术教学,以竞技田径技术为主要内容的反复的跑、跳和投,更显得死板、机械。造成大部分中学生不爱上田径课,更不用说课外进行田径锻炼。事实证明传统的田径教学已经很难素质教育的要求。改革传统教学,从健身角度出发,娱乐与健身相结合,改变教材枯燥乏味为有趣性,使教材更为丰富多彩,从而适应素质教育要求,是当前田径教学工作的紧迫任务。1研究方法1.1调查访问法:对同安区5所中学26名体育教师进行调查访问,了解他们对田径教学改革的认识和建议目前实施中存在的阻力。1.2文献资料法:查阅大量有关素质教...  相似文献   

7.
本文具体分析了素质教育下的高职田径教材教学,根据知识的可转移性、运动素质的正迁移和建构主义的教学理论,建构了高职田径教材教学方法,解决高职体育课中田径执行难的问题。  相似文献   

8.
本文以建国后体育院校体育教育专业田径通用教材为研究对象,在对教材内容设置与变更研究的基础上,探讨了影响体育院校田径通用教材内容变更的主要因素,旨在为田径通用教材建设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相似文献   

9.
田径作为体育教学的"主打"内容,贯穿于学院体育的整个过程,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一环。但随着高中体育选用教材比重的增大,田径教材的单调性和枯燥性已日趋突出。作为体育教师只有树立新的田径教学观念,从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以1961—2007年出版的体育院校体育教育专业田径普修通用教材为研究对象,采用文献资料、数理统计及对比分析等研究方法,对教材的章节设置、内容版面百分比、理论部分及技术部分等方面进行了对比分析,旨在为田径普修通用教材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热爱生活     
不论你的生活如何卑践,你都要随遇而安,不要躲避它,更别用恶言咒骂它。它不像你想像的那样坏,当你最富有的时候,生活倒显得最可怜,爱找缺点的人就是到天堂里也能找到缺点。  相似文献   

12.
我国刑事法律对未成年人犯罪作了一些特别规定,但比较零散,也有在立法表述上的不够严谨,这不利于对未成年人实施司法保护。因此,有必要对涉及未成年人犯罪的刑事法律规定予以分析整理,以便于法律的正确适用,同时,建议对我国刑事法律作适当的修正。  相似文献   

13.
新课改与“穿新鞋走老路”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走过了八年不平凡的道路,但它的实施现状却被许多人概括为穿新鞋走老路。站在学校教育的立场上来看,人们所说的穿新鞋走老路现象,不是因为政府不作为、学者不关注,也不是因为教师不合格、不努力,而正是广大师生对某些片面、偏激的所谓新课改理念的自发纠偏,是学校教育规律发挥积极作用的实践体现。坚持教育改革、追求教育发展是教育实践与教育理论研究的永恒主题,但学校教育的任何改革都必须遵循学校教育的基本规律。只有在此基础上才能探索教育的新路子,促进教育的新发展。  相似文献   

14.
Generally we think it good to tolerate and to accord recognition. Yet both are complex phenomena and our teaching must acknowledge and cope with that complexity. We tolerate only what we object to, so our message to students cannot be simply, 'promote the good and prevent the bad'. Much advocacy of toleration is not what it pretends to be. Nor is it entirely clear what sort of conduct should count as intolerant. Sometimes people are at fault for tolerating what they should not, or for tolerating what they should find unexceptionable. So virtue does not always lie with toleration. Tolerance can also seem condescending; should we therefore replace it with recognition? But recognition may not be able to coexist with the disapproval that makes toleration necessary. However, not everything about toleration and recognition is controversial; there are fixed points from which students can grapple with the issues presented by both.  相似文献   

15.
假借本无其字,通假是古人写的别字,词典的注音与释义需要对这二者有所区分。假借造字形成古今字,古字注音当以古代韵书作依据。今字音有变化的应注出区别;通假字今音与本字音不同,宜遵“读以本字”之训注本字音。假借造成古今字以不用“通”字为是。词典在通假义列立上错收与漏收较多,没有严格按通假义的概念去把握,没有注意通假时限,没有注重词义、声韵分析,对训诂术语缺少认识,盲目信从旧注,有的回避书证,避繁就简,大量歧异都缘于对通假义的认知。后起字之间的借用,词典可取用“通”字。  相似文献   

16.
《文选》存在着种种问题,然非仓促成书。其“文体与《序》所涉及者有所不同”等问题,所以或被认为与其成书仓促有关或可能有关,原因有二:(1)孤立地考察《文选》,而没有注意到类似问题普遍地存在于相关的非仓促所成之古书中;(2)以今绳古,将古人认为“可”而今人“未可”者当代化。《艺文类聚》的“问题”远比《文选》多。然其是在太平世奉敕撰成后奏上的,而非仓促所成。被令人作为成书仓促的种种理由,在《文选》缟撰者那里均非问题。  相似文献   

17.
唐绪诚 《鸡西大学学报》2011,(12):128-129,131
听力理解的本质,在初级班留学生听力考试中已经不仅仅是人们利用听觉器官对言语信号进行接收、解码的过程,因为它不是纯粹的口语与口语的交流,而是出现了语言的书面形式,而汉语的书面形式确切地说有两个,一个是汉语拼音,一个是汉字,此时要完成听力考试就必须多走一步,即必须完成对形的解码。  相似文献   

18.
读者对一篇课文的体裁判断并没有明确的认知,一篇短文,在通常情况下,无论是把它分为小说还是散文体裁并不影响阅读。而对于选入教材的课文来说,读者是特殊的主体——教师和学生。因此,在编选文章时应准确进行体裁判定,在古代短篇小说与散文的判定上显得尤为关键。本文从现行教材中存疑课文入手,由此分析入选课文体裁判定存在分歧的原因。  相似文献   

19.
从人与自然关系看中国粮食生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认为,我国自然资源并不优越,且正朝着不利于粮食生产的方向发展。未来我国粮食生产的发展主导权在人,可人的活动并不总带来积极的效果。要满足不断增加的粮食需求,必须依靠科技;但是,不能因此盲目乐观,科技不是万能的,它首先必须解决自身可能带来的问题。  相似文献   

20.
中国传统哲学中没有与西方哲学的“存在”相对应的概念,但有类似的思想,知道、气、理等;不过仅仅是类似,而不是相同,因为中国传统哲学中所理解的这些范畴虽然具有本质的含义,却并不是独立的实体,而是与感性事物融为一体的.在现代中国哲学中引入了西方哲学的诸多概念,包括存在(being)概念,但由此引发了翻译问题的讨论,许多学者主张把being翻译为“是”.这种翻译会产生更多的问题,将其译为存在是合适的,翻译根本上是一种理解,是把另一种文字中包含的文化信息嵌入本族文字和文化的过程,而理解就会有差异.因此将一种哲学完全准确地翻译为另一种文字是不可能的.既然如此,哲学研究的重点就不应放在文字的理解上,否则便会舍本逐末,妨碍哲学研究的深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